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913

  可没有了章楶,章惇在皇帝眼中的影响力就要大打折扣了,不得已,还得哄着。
  可正当章惇准备在他主政期间对西夏反攻,扭转大宋和西夏的战略关系,从防御变成进攻的局势。好彰显他对大宋的作用。但是不幸的是,李逵横空出世了。这家伙去西夏走了一遭之后,西夏彻底蔫了。
  可章楶一样,李逵的立场也忽明忽暗,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家伙保守派,变法派,中间派谁也不是。
  即便章惇也存着拉拢李逵的想法,有道是人才难得,可惜……李逵来到京城,就不知道来拜会他老人家。章惇心头暗暗生着闷气,心说:“白给这小子起了个字,一点好都不念着老夫的好!”
  章惇当初给李逵起字,完全是无意为之的游戏之作。
  要说他看重李逵,还是最近一年。西夏的事不好宣扬,但是青塘呢?
  物资援兵都没有赶到战场,战争就结束了。
  这给大宋省了多少钱?
  户部至少省出了千万贯的支出。
  李逵的好用,这才在章惇心里根深蒂固起来。可惜,李逵根本就不知道他老人家的提携之意。跟着安焘这等执拗的老书生有啥奔头?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气地老酸辣手书生章惇瞪眼:“不识抬举的小子,以后老夫不用他了。”
  反倒是三儿子章授在边上,浑不在意,心中腹诽不已:“您老人家也就是说说而已。安焘要用李逵,没有你的同意,李逵能从延安府的任上去秦凤路任职?”
  章惇见儿子表情不对劲,顿时骂道:“顽劣子,你懂得官场之险恶?李逵十多岁就敢杀人,是个能轻易相信的人。老夫招揽他,是要勘磨他的戾气,好为我大宋储才。”
  “鬼信!”这话章授是说什么也不会相信的。
  章授在家里的兄弟之中才智最低,因为太笨被老爹剥夺了做官的权力。刚开始的时候,是恨,他也想做官,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却被养在家里做管家,他能答应?好在二哥中了进士第十名,也被章惇拦着不让做官,章授心里才平衡了不少。理由是老二太单纯,做官只能被人骗,这等鬼话,也就是章惇能说的出来了。章授也只能干瞪眼,而且在家,不敢对章惇有任何不顺心的举动。见父亲生气,章授当即求饶:“儿子错了。”
  章家的儿子都很厉害,至少四个儿子都中了进士。可章惇却拦着三个儿子不让当官。章授虽然也是中了进士,但排名靠后,属于在智力上不被老爹看好的傻儿子。蔡京家的儿子是真傻,可章惇家的儿子是被镇压的真龙。
  唯独老四做官了,还是在苏轼主考那年中了进士第五。老四的仕途章惇不能再拦了,因为章惇科举最好的名次也是第五。说老四傻,岂不是说他自己也傻?
  说起来,章授也是一肚子气。可谁蛮横得过他家的老爹。而且,章家确实不用官职来显赫门庭了,老章家往上数七代,都是官二代,而且都是三品以上官宦家的官二代,牛大发去了。自从大宋建国以来,章家出过太师,观文殿大学士,宰相,甚至死后还有封郡王的牛人。章惇当宰相,也不是章家第一人。家族之中,仅仅中进士还活着的成员就超过二十人。
  这样的家族,绝对是大宋最为显赫的家族,做不做官都不会受影响。
  章授整天被老爹镇压,心中压抑难以释怀,想要出去转转,于是对章惇恳请道:“父亲,儿子和李逵颇为投缘,要不让儿子去试探一二?”
  “你……”
  不信任的目光落在了章授的脸上,这让章授既难受,又难过。奇怪的是,章惇出人意料的点头道:“也好。不过要尽快去,不能等李逵拜访了其他朝廷重臣之后再去,而且要去人多的地方,得能让人认出来的地方。好让旁人想要拉拢着小子有所顾虑。”
  “勾栏怎么样?”章授醒目道,这是最出风头的地方,争风吃醋,惹人厌恶,好的坏的名声立马就传出去了。尤其是在官场,谁晚上点了哪家的花魁,官场上第二天就能知道。
  男人之间,有时候是阴谋诡计的争斗。但有些秘密,不分享,根本就感受不到秘密的乐趣。
  章惇不假思索道:“档次太低,去院子,最好的院子。去账房支取十两黄金,你以后的月例涨到五十贯。”
  章授大喜,他没有做官,更没有田产生意,手里没钱,就只能眼巴巴的指着家里的月例。说好听点是在家享清福,说难听点,是被他爹当狗豕一样豢养了起来。
  可他又不是靠自己的才能没办法自立门户,堂堂进士老爷,说没办法自立门户也说不过去。
  “见过三爷!”这时府邸的幕僚走来,先是对章授行礼,然后走到章惇身边轻声道:“相爷,中书舍人索大人来了。”
  “让他去前厅侯着,老夫随后就到。”章惇对儿子挥挥打发。
  章授躬身退后:“儿子告退!”
  出了府邸,被冷风一吹。
  章授有点清醒了过来,他难道还要为每个月的月例高兴?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其实他也知道,做官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他家老四,堂堂进士第五的名次,竟然做官快十年了,还是芝麻大的七品官。这话说出去,京城满大街的人都知道有冤情。要说章惇没压着儿子得前程,谁也不信。可问题是,章惇不给儿子升迁,谁也没办法。
  他是宰相,还是爹。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管用。
  站在街头,章授低声在心里默念:“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三爷,该上车了!”
  “去汴河边上的天香院告诉他家大娘,三爷我今日包场。”章授临上车时,对门人豪放道。
  门人纠结着摸着兜里的钱袋,这还是包括了之前章惇特批的活动经费,满打满算才一百多贯,但是这点钱想要包下天香院,似乎有点问题:“三爷,咱们带着的钱不够?”
  章授怒道:“难道我堂堂进士的文采,加上显赫世家,这天香院还不上赶着给咱爷们打个狠狠的折扣?”
  “三爷,你又是不知道,这天底下的鸨儿爱钱,姐儿爱俏。这两样,您老都欠缺了些个。至于相爷,他老人家的名头在院子里可没啥威慑力。”
  章授摸着自己略显沧桑的脸庞,感慨人生匆匆,他的青春就此逝去……
第634章
苟富贵,勿相忘
  “钱不够,就不够的办法,天香院就算了,这帮没福气的娘们,连宰相府的钱都挣不来。你机灵点,看着选个钱够的园子,要的是幽静,要是的才色双绝。关键是花小钱,办大事……”
  “三爷,您老还是把我辞了吧?”
  “这也不行?”章授对于门人的反应有点猝不及防,思量着李逵的喜好,眼珠子闪烁道:“你就不会先赊账再说了,等明儿,老爷我把月例给领了,让他们过两天去柜上拿钱。”
  “三爷,你就不怕相爷不乐意?”
  “我还不乐意在府邸里厮混呢?这是父亲交代下的事,我有没有挣钱的门路,只能让他出这份钱了。”
  章授囊中羞涩,也是无奈。宰相府的规矩大,但也管不到他的头上。再说了,儿子奉命去花花世界,当爹的支持力不够,岂不是惹人笑话?
  章惇丢不起这个脸。
  反倒是章授有点自暴自弃的样子,嘱咐道:“选个便宜的,重要的是……”
  “三爷,咱明白,花小钱办大事!”
  章授这才满意道:“你去选地方,爷去虹桥那边堵人,但愿还来得及。”
  章授说完,就嘱咐车夫驾车快行。从宰相府邸去虹桥的路可不近。好在李逵去安焘的别院总该要耽搁一些时间,他只要时间上赶一点,完全来得及。
  在虹桥之上,往来的行人如织,穿梭在桥上。桥下的水道,船只鳞次栉比前头靠着后头,在艄公吆喝声中,小心靠上码头。这是汴河上最为拥堵的一段水路,两边往来的都是码头和货栈。京城除了粮食之外,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会通过汴河从南方运送过来。
  “人杰!”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章授踮起脚尖,对着牵着马混迹在人群中的李逵喊道。
  李逵人高马大,高出周围一个头,要不然,章授也看不到。
  走近了,李逵才躬身道:“章三叔,你怎么来了?”
  “人杰啊!当初在颍州我可帮过你不少忙,你摸着良心说说,你三叔对你怎么样?”章授一团和气的笑盈盈道,眼中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确实,在颍州的时候,章授确实忙里忙外,帮助他打击颍州的粮商和投机客。甚至章授还跑到了金陵江宁府,帮他调集物资。当时江宁府的知府还是蔡卞,很不好说话,没有章授在其中斡旋,苏轼可能在颍州就有载了的风险。
  想到昔日的帮助,李逵点头道:“章三叔对小侄关怀备至。”
  “好,我就喜欢人杰这样的爽快人。改日不如撞日,我给你接风洗尘,你我不醉不归!”章授高兴道。
  李逵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他大概也猜出了章授的来意。但不同于李逵和章惇没什么交情,章授是实实在在帮过他大忙的人,于情于理不能让人心寒了。总不至于让人觉得自己发达了,就对昔日的交情区别对待。
  尤其是章授看着给人一种颓废,这是气质,而不是苍老的原因。尤其是相比章惇贬谪时期,章授显得更富态了,同时也给人一种无所事事的茫然之色。反倒是章惇倒霉的时候,章授地气质要好上很多。
  在李逵看来,章惇弹压自家的儿子根本就没有必要。
  毕竟,章家几个儿子都很出色。最大的儿子,中进士都快二是来年了。真要是一开始就进入官场,如今也是举足轻重的大员。可以成为章惇在朝堂或地方上的左膀右臂,难道用儿子,不比用蔡京这些人来的更能信任?
  章惇就是太沽名钓誉了,以至于几个儿子的才华都被他给磨灭了。
  好好的干才,被他养废了。说起来就可惜。尤其是,章授人性格不错,算是对李逵的胃口。李逵扭头对随从吩咐道:“都散了,明日回府邸,今日花销记在账上,账上出。”
  “谢少爷!”随从千恩万谢,谁不想来到京城的花花世界不去闯荡一番?
  章授看着李逵如今得体的安排,心中也是羡慕。他也想说出如此豪放的话,可问题是,家里头他不当家,说话不算数。
  而李逵,当年那个黑炭小子,如今已经成长成为了从四品的高官。
  虽说李逵还没有去吏部报备,但给的官职肯定不能小了。这才几年的功夫,连自家老爹都要来拉拢了。将来岂不是要自己家给李逵腾房子,入主宰相府?
  章惇在内城的房子是皇帝赏赐的,靠近皇城,这等宅院,基本上都在内省手里。花钱买是买不到的,即便是赏赐,也只是免去了房租而已。真要是章惇不做宰相了,这宅子他得想办法腾出来。李逵才二十岁,就已经是从四品的侍制,将来做宰相也不是梦。
  寇准三十多岁就做执政(参知政事)了,要不是他经常让皇帝很狼狈,四十岁之前他完全有机会当宰相。
  大宋的官场,没有年资之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