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913

  李逵也不拦着,就站在台阶前静静的看着。他甚至还饶有兴致地看到了穿着绿袍的官员,慌不择路的朝着衙门深处跑去。
  二堂,官舍。
  梁世杰惊慌失措的冲进官舍,对着坐在书案后面的蔡京大喊道:“岳父,不好了,李逵来了。”
  蔡京放下手中的公文,抬头看向了女婿,微微蹙眉。
  蔡京吃足了身边没有可信亲信的苦,这次回京,蔡京痛定思痛,决定将女婿安排在身边,随便给个官职。
  女婿虽然蠢了一点,但毕竟是自己人,忠心没有任何问题。他相信,女婿还是能够被管教成才的年轻人。
  至于李逵?
  蔡京多么希望李逵永远不要回来,但他也明白自己是痴心妄想。李逵才是兵统局的堂官,他不过是个副手。
  仕途起起伏伏,让蔡京收敛了往日的锋芒。以前,那个锋芒毕露的干将,已经看不到了,反而有种老而弥坚的深沉。但他的年纪在官员之中其实并不算大。
  蔡京不慌不忙地开口:“毛手毛脚的像什么话?李逵来了,就来了吧。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说话间,蔡京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
  梁世杰这才警醒,可是心里舍不得,他们如今在兵统局生意做的颇有起色,这好日子刚开始,却要结束,如何让人舍得?更何况,府库里如今堆着十几万贯的钱,这都是生意的盈余,要是让人霸了去,梁世杰觉得还不如杀了他痛快。
  “岳父,那钱怎么办?十几万贯呢,这可是一笔大财富啊!岳父翻身,全都指望这笔钱了。”梁世杰忠心耿耿的替蔡京想,说话也没了顾忌。
  蔡京迟疑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舍不得,朗声道:“待老夫去会会这李逵。”
  “下官蔡京,见过监正大人。”
  开大门,蔡京从公廨里走出,来到李逵面前,躬身行礼。
  李逵急忙双手去托,不让蔡京作揖。口中惊诧道:“蔡大人,如何使得!”
  “李大人,下官在京城天天盼着李大人回来,好让李大人耳提面命,如何开展这兵统局的公务。如今终于等来了大人,我等属员终于有了期盼。”
  蔡京会拍马屁,而且水平还很高。
  反倒是梁世杰傻了眼,说好了会一会李逵,他还以为是刀对刀,枪对枪的厮杀。没想到的是,岳父竟然如此轻易的献上了膝盖。
  说话间,两人相互热络的掺着手进入了衙门。
  而地上挨打的那个门子,自始至终没人再看他一眼。
  进入公廨。
  李逵和蔡京落座之后,后者识趣的献上了帐册。
  铁监的账目是不经过兵统局的,这是户部管辖的账目,兵统局手再长,也伸不到户部的府库里。当然,铁监的开销,也由户部一力承担。
  这么算起来,兵统局能挣钱的生意就剩下了石炭。
  蔡京献上的帐册,自然是这段日子石炭的收入。
  李逵诧异道:“元让,为何会有十二万贯的盈余?”
  “大人有所不知,京城有东西两个石炭场。往年,这些石炭要么过城门交税,要么是送入了铁监。百姓用度,都是通过商贾贩卖。而实际上,石炭场创办之初,是受铁监节制,下官见铁监也不重视,将石炭的售卖接手了过来。”
  “还有铁监改进了工艺,洗去石炭的碎屑,而这些碎屑和上泥,就是京城百姓平日使用的炭饼。加上小婿改良了炭饼的样子,下官自作主张,将这等制作方法让京城商贾竞价专营,这才盈余了这些。”
  蔡京想过独吞,但没办法全吞了。这么多眼睛盯着,他哪敢呢?
  李逵问:“可有新炭饼?”
  “下官马上去取来。”
  等到炭饼送来,李逵顿时震惊了,这不是煤饼吗?
  就是窟窿眼没有后世的多,但样子已经很像了。
  梁世杰解释道:“大人,下官也是受到了下官家中奴仆的启发,才想出了这个法子。”
  李逵一阵无语,蔡京来兵统局,就立功了。李逵指着梁世杰赞道:“人才!”
  可随即想起来,梁世杰,不就是那个梁中书吗?
第684章
元长,你办事我放心
  对于炭饼炉子,梁世杰颇有心得,没想到李逵竟然还能将他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生意,朝着尽善尽美的路子上狂飙突进。
  说是狂飙突进,绝对不是开玩笑。
  李逵直接在纸上画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煤饼,区别就是煤饼上的窟窿眼,要比梁世杰想的更多,这是个实在人,立刻趴在图面前数了起来。
  “十二个?”
  然后陷入了迷茫之色,为何要十二个?
  梁世杰出身书香门第,可总觉得自己不太聪明。主要他是恩荫出身,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太学的上舍生,更不可能参加每年只有五个名额的太学试。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老梁家读书太好了。翰林大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出了好几个。按照他家的底蕴,怎么着也得是制科和太学试这样的出身,才符合老梁家的身份。
  太学试五科,每年就取最优秀的一名学生。这种考试,仅次于大宋难度最高的制科考试,要比科举都要难的多。
  毕竟,太学的上舍生本来就是才学扎实之辈,下场参加科举,高中者,半半之数。每科,太学上舍生之中选拔出一百来人,总能中一半的进士。太学,是大宋最为精英的官学,没有之一。
  也就是说,太学试的录取率,是会试的十分之一。十个进士,才有一个有机会能够高中。而制科,是几百进士,争几个名额。
  这些对梁世杰来说,简直是要他的命。他哪里中的了?
  别说制科和太学试了,就是中进士,他也不行啊!他倒是和他的大舅哥关系不错,毕竟他们俩都是举业无望之人。属于惺惺相惜之盟友。
  读书没有指望,好在梁家也是宦官门庭,梁世杰即便无法从科举正途获取官职,还有恩荫这条路。
  只是做官升迁难了些。尤其是老梁家对他不管不顾,根本就没有心思提携他。要不然,也轮不上蔡京这个岳父给他找门路。
  实际上,梁世杰更喜欢做生意,而不是当官。他对钱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当然,当官也不是不行,而是做小官太不和他的胃口。
  炭饼,就是他小试牛刀的产物。一经推出,立刻获得商贾的追捧。用的和纯石炭差不多,却加上了泥土之后,反而价格更加低廉。尤其是加上泥之后,仿佛烟也几乎不见。这等好处,立刻让炭饼名声大噪。
  李逵若有所思地看着梁世杰,问:“知道为何是十二个窟窿吗?”
  这不是考校,而是试探。能够从没用的煤粉,想到制作煤饼的人,是正常人吗?而且这家伙还是官宦子弟。
  梁世杰当然回答不了李逵的问题,但不妨碍他琢磨,绞尽脑汁,突然灵光乍现:“大人,下官想到了,这是大人神机妙算,为了平稳天地之力才做出了如此谋划。十二,乃日月之定论,天地之盈缺,合五行土火之气。高,大人实在是高!”
  很多时候,李逵都会被这个时代的人神奇的脑洞而惊吓。
  没错,不是惊诧,是惊吓。
  这次也是如此,他不过是琢磨着煤饼应该是十二个窟窿,是下意识的画了出来而已。主要是他画出的那个圆圈最多也就能画出十二个窟窿,仅此而已。
  他可没有想到日月精华,天地定论,之类的事。
  但是这么有深度的解释,李逵觉得应该给梁世杰一点机会,他颔首道:“孺子可教也!”
  “还有炉子也要改进。封门的选择很重要,用窟窿也可以。但是我告诉你,煤饼这么制作,可以让煤饼燃烧起来更加的充分。你之前的设计,虽然比以前百姓用的方便了些,但还不够。只要燃烧起来的煤饼,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地方黑,有些地方红。红是烧着了,黑是没烧着,这需要改进。另外,用圆筒打出来的炭饼,运送起来更加容易,不会破损。”
  “下官受教。”梁世杰看向李逵的眼神都变了,改进炭饼使用的方法,这又是能挣钱的地方。
  蔡京看着自家女婿对李逵的态度,从惊恐,到佩服,才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心里也不知道是吃味,还是欣赏。
  但总觉得李逵好像更加器重他的女婿,这让蔡京很不舒服。
  他也是能力出众之辈,如今名声虽然毁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但并不妨碍他是个有想法,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才。
  “大人,下官制定了今后我兵统局招商章程。还请大人审阅!”
  说完,蔡京将放在衣袂里的折子递给了李逵,李逵接过来看起来,没有任何冒犯李逵兵统局局座的地方,通篇就是说如何招商的问题。
  大宋的衙门和商人的关系很微妙。
  很多生意,商贾都必须经过衙门的许可,才能经营。比如说酒,盐,铁等等。
  炭饼虽然不是什么看着很高大上,也不会对大宋的统治造成麻烦的生意,可以让商人自由发展,但同时也能让衙门监管起来。
  蔡京的做法,就是兵统局手握京城燃煤的生意,为何不深挖商业价值?
  蔡京的执行计划是招标。
  基本上流程和酒一样,但是酒是暗标,而蔡京却要求明标。
  这就不是招标了,而是类似于拍卖。
  李逵放下了折子,问蔡京:“元长,为何你要选择明标?而不选择暗标?要知道,明标就会产生竞价,有被人诟病敛财之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