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913

  这下,张商英也不怕了,如同疯子般的咆哮道:“李逵,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以为你在延安府强抢民女的事,用栽赃本官的手段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章相,我要向朝廷上奏,李逵在延安府做通判的时候,强抢有夫之妇,让天下人不齿。”
  面对张商英的检举,章惇也犹豫了起来。他看向李逵,从内心中判断,他是相信张商英说辞的。就李逵不管不顾的性格,在京城都能差点气死向太后,到了地方上,不做出点出格的事来,根本就不符合他的性格。
  “人杰,你怎么说?”
  李逵呵呵笑道:“章相,你觉得通辽大案重要,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男女之事重要?”
  章惇古怪的看向了李逵,心里明镜似的,李逵这家伙不老实。可是身为帝国宰相,他能说国家大事不重要,男女之事才重要吗?
  而李逵却围绕着张商英周围走了几圈,一边走,一边还振振有词道:“我且问你,张大人,朝廷委派你担任鄜延路观察使。这个官职是临时差遣,既然是临时差遣,就说明朝廷对鄜延路,乃至鄜延路对面的西夏非常重视。你的职责应该是了解鄜延路百姓的现状,能否吃上饭?军中的情况,堡垒修缮如何抵御党项人进攻?边界的党项人是否有发起战争的迹象?这些情报,你都收集了吗?”
  就李逵对大宋文官的熟悉,边塞的知州还好一些,中原,乃至大宋腹地的知州都不问政务。
  辖区的事,基本上一问三不知,观察使的职责确实是警视地方,但就张商英这等夸夸其谈之辈,怎么可能去务实做事?
  果然,李逵一问。张商英就哑巴了。
  他慌乱地开口道:“我去的时间短,还不及……”
  “废物,朝廷给你俸禄,是让你去游山玩水,陷害同僚的?你在延安府的时候,我也在延安府,我去青塘将唃厮啰国灭了,你还在延安府。你可知道延安府有绥德军驻军一万八千,军帅两员,营将六人。厢军六千人马。这其中只有五成士卒只有在二十岁至三十五岁之间。而延安府对面的西夏宥州方向,有嘉宁军司三万步卒。而在榆林方向的是祥佑军司,骑兵五万。”
  “如此脆弱的边塞,你竟然不思进取,为国效力,却做些蝇营狗苟之事,朝廷养你何用?百姓奉养你何用?你吃着延安府廪仓的小米饭,难道就没有羞愧过一次?”
  “算了。”李逵懊恼的耍手,仿佛像是要甩掉一只苍蝇般让他嫌弃:“你这等蠹虫,庸官,是自然明白不了家国天下的重要。这才是我辈读书人心中的浩然正气。至于被辽人利诱,只能怪自己没脑子。章相,难道你还想维护这等卑劣小人吗?”
  没想到李逵不仅逼张商英,连带着将章惇也带上了。
  可是章惇非但不生气,反而有心助李逵一臂之力。他也想知道,张商英这货到底投靠了谁?
  章惇知道自己必须要给出态度了,要是再不开口,李逵这家伙有可能要讲他放在和张商英这蠢货同等的货色了。咳嗽了一声,章惇沉声道:“先觉,你也是入官场的老人了,难道就没有一点谨慎之心?”
  “章相,下官不知此话是何意?”张商英彻底慌了,面见章惇的时候,他还有些许期待。毕竟是自己人,往日的情谊应该还在。
  可是章惇一开口,却让他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
  但相比出卖同僚,张商英还是有点廉耻的,他拒不承认道:“章相,下官所作所为都是下官的本意,没有人在后挑唆。章相你也别多问了,问也问不出来。”
  章惇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起来。
  张商英此举,等于是将他也排除在了自己人的阵营之中。
  可没等章惇发作,李逵却上前一步,对章惇建议道:“章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贼可以隐瞒身后之人,显然是大有地位之人。下官建议,将张商英看押起来,仔细询问。”
  张商英不怕,看押朝廷命官,问也问出不什么话来。
  章惇也是心有迟疑,问李逵:“人杰,你看哪里合适?”
  李逵最想说的是兵统局就挺合适。可惜,兵统局连大牢都没有,看押拷问官员根本就不合法。而且李逵坚信,张商英这种软骨头,打一顿,什么都消停了。之前在兵统局,他命令人打了二十板子,要不是当时不适合询问,根本就没有如今的这等麻烦,张商英早就让李逵折磨地只恨不能速死,签字画押了。
  要是真心拷问,李逵坚信,只要再打一顿,张商英这货肚子里的那点龌蹉事,他都能打探出来。他也想老虎凳,辣椒水伺候着。当然,辣椒水太奢侈了,这玩意如今的大宋还配不出来。但没有辣椒水,难道其他的就不行吗?
  人只要敢想,任何神奇的新玩意都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
  可惜,兵统局没有问案的权力。更别想对官员动刑,李逵转悠着眼珠子,想着是否向章惇要这份权力?
  要不然,兵统局空有名头,却没有惩罚力,威慑力不足啊!
  大宋是有那种像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肝胆之士,但更多的是膝盖特别软的怂包。张商英肯定不属于对生死淡漠的人。
  这等小人,只要敢往死里折腾,说不定没动刑,就已经招了。
  想到这里,李逵向章惇讨要:“章相,要不让兵统局设个刑房……”
  章惇急忙制止:“想都不要想,兵统局能审问官员,你李逵是不是要上天啊!”
  “没有,下官只是想为朝廷出一份绵薄之力而已。”李逵有点可惜地看向了张商英,后者一阵后怕。兵统局的二十板子,刚打不久。谁知道李逵这厮憋着什么坏招?
  自己报仇不成了,李逵只能一脚将张商英踹火坑里算了。当即改口道:“章相,张商英曾是御史台的御史,或许去乌台反思,能在昔日同僚感化之下,说出幕后之人。”
  “这个……”章惇动心了,捋着胡子刚想要答应。
  可是张商英却急了,他当初在御史台,那是章惇把他当成钉子强行安插在御史台的手段。什么同僚之情谊,根本就没有,只有咬牙切齿的恨意。
  御史台上下,都知道张商英这货是来砸刘安世,还有其他御史饭碗的奸佞,这货能在御史台有什么朋友?
  李逵知道自己在官场的敌人不少,但是还是低估了张商英,这货在官场的敌人比他更多。
  张商英闻听要去乌台,也就是台谏的牢房,顿时急了,对章惇道:“章相,当初是您让我去御史台的啊!如今刘安世还是御史中丞,下官去了,岂不是命都要没有了?”
  章惇愤恨不已道:“你还是不想说幕后之人?”
  “下官,不敢说!”张商英还想硬气一下,寄希望于章惇能够想着昔日的情分,至于说对付李逵,他这辈子都不想和李逵碰面了,更不要说对付李逵。
  这次的教训,足够让他警醒此生。
  章惇正在犹豫,李逵却轻飘飘的开口下蛆使坏道:“背后的刀子,什么时候落下来,谁都不知道。万一自顾不暇的时候落下,就要出人命了!”
  这话一出,章惇顿时坚定了心意,冷着脸道:“张商英,你去乌台陈情吧?”
  张商英大惊失色,惊恐万分道:“章相,下官会死在乌台的啊!”
  还真别说,其他人去乌台,御史们只会当成任务来看待。而张商英去了御史台,还是以需要陈情身上嫌疑的嫌疑人的身份前去。乌台的御史们会像是要过年迎接年猪般的高兴。
  在御史们眼中,张商英这货就像是过年的年猪。
  杀是肯定要杀的,但是要杀的漂亮,杀的喜庆,杀出个过节的气氛来。
  试想,要是刘安世知道李逵将张商英以罪犯的身份发落去乌台牢房,这位性格执拗,不通情理的老御史。会在御史台集资筹款,请李逵去京城最好的丰乐楼,吃最贵的菜,叫最好的姑娘,感激李逵给他们手刃仇人的机会。
  张商英惊叫起来:“章相!”
  “章相!”
  ……
  就像是不甘赴死的猪哥,张商英死命的挣扎起来。而李逵却在他面前冷笑道:“不知死活的东西,还敢给辽狗隐匿?”
  这话虽说是故意气张商英的,但张商英却仿佛是看到了救命的稻草,都快被人拉出都事堂了,却突然高喊道:“章相,我说,我说……”
  被再次拉倒章惇面前的张商英,趴在地上,委屈地哭起来,呜呜呜……悔恨的泪水,瞬间湿透了衣袂。
  “是谁在背后支持你?”
  “大理寺卿姜旭。”
  “刑部是谁?”
  “刑部尚书邢恕。”
  “还有呢?”
  “礼部尚书林希。”
  ……
  张商英刚说完,反倒是章惇却情绪激动地冲到了张商英边上,怒起一脚将人踢翻在地,怒道:“不可能!”
第691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章惇的愤怒,那是因为林希的身份特殊。
  林希,福建路人,嘉佑二年进士。
  知道这信息的都已经觉察过味来了。林希和章惇的关系是老乡,还是同一科的进士。别看章惇因为侄子中了状元,脸上挂不住,没有参加选官,重新考了一次科举。当然,也考上了。但是和章惇熟悉的人都知道,章惇喜欢把自己当成嘉佑二年的进士。
  主要是嘉佑四年的己亥科,人才凋零,有点让他感觉没脸见人。
  即便如此,嘉佑四年这一科章惇也没有中状元。就像是在太学里,上舍生参加月考的时候没考上魁首。愤而去了中舍生哪里找存在感,然后被啪啪打脸。
  第一竟然还不是他!
  事实上,他的名次并没有上升,还是殿试第五,和嘉佑二年的排名一模一样。
  当时的章惇并没有感觉到羞辱,他还是很高兴的参加了选官,进入仕途。
  真正让章惇大受打击的一年后的制科。制科考试,是针对进士的考试。当然其他身份的文官也能参加,但是没进士出身的文官,根本就没胆参加大宋最高规格的制科考试。因为制科考试不仅仅是考试,还有一个入门门槛,参加考试之前,需要向两制即掌内制、外制的翰林学士、知制诰、中书舍人,呈送平时所作策、论各25篇。
  像老种,种建中这样的荫补文官,如果有人问他要50篇众论古今的策论,老头说不定一怒之下会拔刀杀人。
  没见这么欺负人的事,还将不讲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