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913

  这些孩子都得养,好在每一个王府的儿子都有一份俸禄,才没让他破产。
  想着靠着不要脸,先把欠债给还清了,再做打算。
  正如赵佶预料的那样,天下一等奇珍异宝——琉璃盏的价格,从单个三千贯,一下子涨到了五千贯。
  六千贯。
  七千贯。
  八千贯。
  ……
  赵佶心急火燎的等着涨价,天天盯着有价无市的琉璃盏行情。
  而京城还有一个人盯着琉璃盏的行情。
  这个人就是蔡京。
  和李逵一样,蔡京也认为细水长流没搞头。大宋的有钱人就这么多,权贵豪商,天下一小半都集中在京城。玻璃器皿买几个图图新鲜而已,真要是多了起来,就卖不出高价了。
  只要这波收割的及时,琉璃盏的高价时期立马就会跌落神坛。
  细水长流和割韭菜在收益上,甚至比割韭菜还会少一些。前者是骗,后者是洗劫。骗出所有身家,恐怕不可能。但是洗劫就不一样了。
  人在疯狂的时候,才是最容易冲动的啊!
  这日,赵佶嘴上长出了一窜燎泡,这是被心火给急的,他一个劲的告诫自己,明天,明天一定要卖掉琉璃盏。
  “王爷,不好了,琉璃盏价格回落了。”
  “丧气玩意,价掉落了多少?”
  “三千贯。如今只要五千贯就能买到了。”
  赵佶冷哼道:“天之至宝琉璃盏,一共才四个,两个在驸马手中,两个在本王手中,怎么可能还有人有?”
  “听说市面上有人卖出了两盏。可是交易非常隐秘,小人也不得而知。”
  聂石渠陪着小心,端王表面上和蔼,可骨子里比谁都冷。这可是个人情不认的笑面虎。
  赵佶捂着脑门,一阵地懊悔,昨日卖掉就好了。
  为何要多等一天?
  然后第二天,价格下跌了一千贯一个。
  气地赵佶差点眼珠子都飞出来,他就不明白了,这奇珍异宝的身价如此上下乱窜,还让不让人活了?
  卖,不卖?
  在犹豫之中,赵佶终于见识到了大宋最离谱的宝贝,从快到一万贯一个的宝贝。在短短一个月之内,竟然跌破一千贯。甚至当铺都在门外贴出个标语,本铺不当琉璃盏。
  看样子,还得跌。
  而京城最大的冤大头并不是赵佶,也不是后来买了琉璃盏的人,而是驸马王诜。
  这日,丰乐楼上,一个隐秘的包间内。
  蔡京笑着将一张五万贯汇通钱庄的承兑票递给了面前的老帅哥,后者看了一眼兑票上的数字,嘴角优雅地上挑,轻声道:“元长,你可真是信人呐。”
  “不敢,驸马爷才是将一场好戏给撑了起来,要是只有下官一个人,可演不了这场大戏。”蔡京谦虚道。
  主角,就该有主角的待遇。
  王诜虽说是浪子,但才智绝对是一流的人物。他要不是配合着演戏,怎么可能会因为驸马府失窃,而去开封府报案?
  他丢不起这个人。
  正因为这次报案,才将琉璃盏的价格推高到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价格。
  王诜遗憾道:“可惜了端王,本驸马给他机会打碎另外两个琉璃盏,他愣是没把握机会。要不然价格还得往上走一走。”
  蔡京愤恨道:“竖子不足与谋!”
  当然,端王的出场费蔡京不打算给了,让他一直蒙在鼓里好了。
第703章
拉他下水
  兵统局玻璃工坊。
  走进工坊,给人种很奇妙的感觉。至少蔡京是这么认为的。
  高高的土墙中部,两行标语醒目的贴在墙上。
  左边,贴着一行标语:流汗流泪不流血,勤劳致富我先来!
  右边,贴着一行标语:抓好产品质量,须要人人做起!
  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兵统局副局,蔡京宣!
  这种标语,绝对是大宋工坊里的头一遭,尤其是糟蹋上好的宣纸,在工坊这种脏不拉几的地方乱写,乱贴,绝对是对知识的亵渎。可蔡京不觉得这是没用的花哨,而是局座大人另有深意的创举。只是他想不出来,这深意在哪里。
  但也不能说明这种标语没用,而是他境界还没有到李逵的高度。无法站在高处俯瞰而已。
  走在这堵高墙之下,仿佛走过的不是高墙下的道路,而是一条朝圣之路。尤其是蔡京,路过这块宣传阵地的时候,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从心里迸发出来。
  当然,这种用大字拼贴的标语肯定是不是蔡京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字是他写的。至于标语,肯定是出自李逵之手。主要是李逵最近一直窝在工坊里,对于沉重的枯燥的工作环境,有点个人独到的见解。
  按理说,李逵的创意,应该李逵写标语才对。
  可就算李逵和章授都是进士出身,可是比起写大字,谁也不是号称写过三千个招牌的书坛名宿蔡京的对手。可惜,蔡京并没有因为写招牌而致富。主要是一开始,有人拿着一贯钱求他写招牌他也给写,甚至给点不值钱的土特产,他也不嫌弃,这大书法家混得有点不入流。可要问李逵,天下谁写大字写的最好,李逵会毫不犹豫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蔡京。
  哪怕苏黄米蔡,这四位宋朝在书法技艺上成就最高的四位书法大家都还活着。哪怕苏轼是李逵的师祖,李逵还是立场鲜明的支持蔡京。这货人品不堪,可这大字,绝对是一览重山小的境界,谁也比不了。
  更何况如今的蔡京,对李逵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信仰坚定,不容动摇。
  别看他年纪大,要是李逵他爹活着,蔡京甚至要比李逵他爹都要年纪大。但学问这种东西,达者为先,官场也是如此。谁官大,谁就有理。
  工坊的工作环境,也被李逵改地面目前非。
  反正现在兵统局有钱,不缺这点花费。主要是李逵看着舒心,什么都是值得的。
  工坊内部,也有各个责任区。
  李逵在管理上,实行大工匠责任制度。也就说,任何质量上的问题,第一责任人是管理者。但是小工匠也不敢懈怠,这时代的工厂,大工匠不仅仅是工头,还是师傅。做不好,一顿棍棒伺候,这还是轻的。
  蔡京来到工坊,看到李逵的那一刻,小短腿甩地飞快,远远地就听到他喊:“大人唉,这等粗活哪里是您该做的事。人呐!都死绝了,没看到大人如此高贵之人却在清理废料,你们还想不想要奖金啦!”
  “大人恕罪,小人这就去安排人做事。”
  李逵却浑不在意道:“没事,我虽然是官,但也是兵统局的一份子。这些天兄弟们都累了,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本官很欣慰。”
  这话真不假,琉璃盏这种商品,在京城出货量很大。但不要忘记了,李逵和蔡京的布局可不是京城。而是通过四京,一直延伸到大宋将近五十个府城。还有三个大宋最大的市舶司。尤其是泉州的阿拉伯人,蔡京坚信肯定能将这帮没见识的黄胡子色目人给镇了。
  如今,工坊里每一个工匠,一天都要工作超过七个时辰。这么大强度的劳动量,延续了足足有三个月,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可是大部分人的眼里,都含着血丝,还在苦苦支撑。这样的好工人,天下哪里去找?
  李逵倒是真没架子,他一点都不像是个文官的做派。一句话,就将工匠们说的热泪盈眶,恨不得跪在地上额仨头谢罪。
  李逵宽慰道:“再上工三日,等南下的货船装满之后,工坊休息十天,好让大伙儿缓一缓。”
  “谢大人恩典!”
  “下去吧,告诫工匠们,甭管是大工匠,还是学徒,都不能懈怠。”
  李逵嘱咐了几句之后,就跟着蔡京往外走去。
  蔡京还在边上一个劲的絮叨:“大人,您把工匠都当成亲兄弟,他们还不死命干?再说了,咱们兵统局的工钱,在大宋都是一等一的高,伙食顿顿有肉,敞开了吃,一天四顿干饭,这样的工坊天下哪里还有?他们这帮苦哈哈,还不得赶着给大人卖命?”
  “不是给我,是给大宋。”李逵纠正道。工坊内,确实是一天四顿饭,还有加了盐和糖煮成的凉茶供应。即便这样,李逵还有点担心,工匠们的每天工作时间达到七个时辰,这可是一天高强度工作十四个小时,要是李逵被安排在这等黑心工坊,工坊主的人头恐怕都要不保了。
  这段日子,蔡京也是到处跑,几乎不在兵统局和工坊出现过。
  李逵当然明白蔡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意义,生意都差不多了,该收的钱也已经收到了。
  当然,这么大一笔钱,蔡京身边也有李逵的人,还是记账好手,蔡京也不敢贪墨分毫。一路上,蔡京对李逵汇报了近期的成绩,销售喜人。尤其是端王这货竟然忍不住诱惑,偷了驸马都尉王诜的两个琉璃盏,更是让京城的权贵失去了理智。更搞笑的是,端王的琉璃盏还砸在手里没卖出去。
  “大人,下官除去了给王驸马的五万贯,其他的收入都已经入库,这是账本。”
  在工坊官舍之内,蔡京将账本递给了李逵。
  开封府:180万贯的销售成绩,跃居榜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