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913

  郑琦幸福且困扰着。幸福的是,升官有了希望。要是按照他之前的仕途经历,这辈子很可能就要在铁监这个官职上致仕了。
  因为铁监这个官职,文官能做,太监也能做。当然需要有一个前提,专业。
  一般文官坐上了铁监的官职之后,会被遗忘。
  郑琦曾经就是被官场遗忘的倒霉蛋。
  要是运气不好的话,他会在这个官职上做九年官。然后那时候他快六十了,没几天好活的了。
  可如今不一样,他只要立下大功,就能立刻升迁,致仕的时候或许还能以三品官的体面回乡,这是莫大的荣耀。
  甚至在他以前的做官生涯之中,和皇帝能挨这么近,还是人生头一遭。
  皇帝身边有皇城司的人马近卫,普通人想要靠近,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尤其是在工坊,到处都是苦力的地方,更是防范严密。
  可对于郑琦来说,他这辈子哪里有过这等待遇?
  大宋的高官,没有经历过馆阁试,进入秘书省的官员,基本上想要升迁到三品,难上加难。至于郑琦,他倒是想参加馆阁考试,但是这考试太难了,他去了也是他人的陪衬。四品的铁监正对于郑琦来说已经是坐到头了。
  郑琦之所以能升迁到铁监正这个官职,主要还是他一直在大宋铁监做官。冶铁,他才是专业的。
  一开始,他因为进士排名很靠后,他被分配到了矿山……说起来都是一把泪。本着做一行爱一行,潜下心来研究冶铁技艺,几年之后他管理矿山有功,升迁了。后来因为大宋对铁的需求越来越大,让他获得了不少功劳。而大宋对钢铁的需求有多大呢?
  元丰时期,110万石。
  换算成吨,大概在八万五千吨左右。
  英国人达到这个产量,已经是700年后的事了,那时候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可以说,大宋就其工业产量来说,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的标准。要是这个时代的大宋开启称霸模式,可以预见,今后的一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全世界都得用大宋标准。英国佬要是固执地要用磅来作为重量单位,不要紧,打到他自己改。
  可惜,大宋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弱了。
  如果有唐朝的军事实力,加上大宋的制度趋于稳定,整个亚洲都得是大宋说了算。
  华夏的历史,研究过的人都会发现一个规律。
  汉族统制的王朝,虽然同样是封建王朝,但是技术革新一直不断,社会财力疯狂增长。一旦被北方的草原部族建立王朝,必然大踏步的后退。
  虽说元朝的时候,中原的退步不太明显,但是和宋朝相比,元朝的生产力,甚至还不如南宋。
  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让华夏落后整个世界的还是清朝。满清三百年的统制,工业能力还不如明朝一半,社会财富积累倒是差不多,可是多出来的两亿多人口,难道是假的吗?
  实际上是,清朝用两倍多,将近三倍地人口,仅仅和明朝的生产力持平。相当于,普通百姓穷了五六倍。可不就都成了花子吗?
  一个王朝,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王朝,穷了五六倍。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使臣在乾隆朝来到华夏,发现他们看到的,完全和那个意大利人说的不一样。说好的穿着丝绸衣服,雍容华贵的东方人,去哪里了?为什么都是一副穷酸的落魄样,还留着个难看的辫子?
  英国人,法国人,甚至荷兰人都感觉到了莫大的欺骗。
  不过,他们随后也释然了。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对于欧洲人,尤其是西欧人来说相信意大利人说的鬼话,本身就是个错误。
  可实际上,华夏真有过这么富足的时代。不过不是元朝,而是在大宋,如果再确切一点,应该是大宋的城市。
  可是大宋的富足是残缺的,这个王朝拥有最为富足的一面,同时也有最软弱的一面。
  军事。
  大宋如今的军队足以吊打整个欧洲,但让人绝望的是华夏的对手一直是地球上最强的草原部族。差点被汉朝灭亡的匈奴人跑到了欧洲,将东罗马帝国打到不能自理。而唐朝在中亚,和强大的波斯帝国交战,也是胜多负少。这支唐军还不是大唐主力,不过是一支数量两三万人的偏师。要是唐军主力出现在中亚,波斯人早就亡国了。而当时的整个欧洲都生活在波斯帝国的阴影之下。
  唐朝的强大军力,建立在唐人尚武的基础上。但是到了宋朝,如果没有武器改革,等到宋朝覆灭,也不可能面对游牧民族作战的时候,在战场上获得绝对主动。
  郑琦也不相信李逵说的是真的,担忧道:“人杰,给哥哥托个底,有几成把握?”
  “我亲自去西北指挥,你说几成把握?”
  全火器军队,放眼大宋,也只有李逵能指挥了。毕竟其他人听都没听说过。
  而李逵指挥作战,怎么可能失败?
  郑琦这才喜笑颜开,仿佛直学士之位已经板上钉钉。而对于李逵来说,燧发枪,火炮,这些看似都是武器,但是却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一旦大宋能够稳定周边局势,必将踏上飞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是煤炭,钢铁这些重要的工业指标,一旦达到了一个可怕数字,大宋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变化。甚至皇权都会改变。
  但对于华夏来说,这是华夏彻底摆脱北方部族威胁的唯一机会。
  一旦大宋没有了北方的威胁,连李逵都好奇,大宋会发展成什么样。
  是否西方还在中世纪黑暗的阴影之下的时候,大宋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一切似乎皆有可能。
第716章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放弃高炉?人杰,你这是上下嘴皮子一碰,让我铁监数千工匠喝西北风啊?”郑琦对李逵干涉他铁监的运营很不满。尤其是如今他被皇帝接见了,还视察了冶铁工坊。这时候,郑琦正是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怎么肯将大好的功劳拱手让出去?
  但李逵却不赞成。也看不惯,郑琦这老家伙竟然敢反驳他的提议?
  冶铁炼钢虽然看着是这个时代最尖端的科技。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
  而且技术外流,也不会流入辽国,西夏等敌对国家。即便外流了,也对大宋构不成威胁。如果西夏和辽国回到了和大宋比拼国力,工业能力,人口的较量之中,大宋能轻而易举的将对手打趴下。这和辽国的士兵从战马上跳下来,与大宋步兵对战有何区别?
  罗圈腿,小矮子,青州河北的大汉早就迫不及待了。脚踏实地,大宋就算是如今的禁军和厢军实力下降严重,但也能吊打辽人和西夏人。
  要是辽国和西夏学会了铸造火炮和燧发枪?
  不要紧,咱爆兵。这时候比的就不是什么个体武力值了,而是国力的较量。
  工业时代,越野蛮,就会死得越惨。
  比人口,比工匠水平,大宋的对手,都和大宋差了一大截,却要学大宋用后勤消耗非常大的作战方式对战。一场仗下去,大宋仓库里的存货消耗一空,但是辽国和西夏呢?肯定穷到当裤子,这仗没法打。
  这是火器时代对大宋有利的方面,比的是资源,比的人口和工匠,军队反而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这也是中原王朝最喜欢的战斗方式,可惜北方人一直将武德,上来不说话就动刀子,搞的大宋很被动。哪怕大宋的资源不够,这不要紧,大宋的舰队出发,总能找打大宋急需的资源。
  “玉麟兄,你为何就转不过弯来呢?”李逵看似替郑琦担忧的表情,怒其不争道:“你可知道你的铁监继续发展想去,会成为什么样的结果?光用人这一条,你都无法忽视。”
  “得招两三万工匠吧?”
  这方面郑琦有所考虑,如今工匠不够用了。主要是炼钢,缺乏机械化的炼钢产业,这工匠仿佛围着炉子,黑压压的一大片。
  冶铁工坊如果继续下去,很快就会极速扩张。李逵指着郑琦问:“如果一个小小的铁监就有三万工匠,你这个铁监,该让陛下怎么看?郑兄,你有大凶险了,你可知晓?”
  官舍里,郑琦和李逵面对面,喝着茶,表情轻松。可李逵明显能感觉到郑琦这家伙飘了,甚至有点不太听他的话了。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郑琦刚刚被皇帝表扬。升官发财指日可待,要是他升官,哪怕是增加个待制的贴职。要是再去运作运作,别的衙门可能进不了,但开封府府尹的官职还是很有希望的。一样是三品的官职,开封府府尹的官职却在三品官中很不受待见。主要是开封府地头都是‘祖宗’和‘小祖宗’,忒不好管。
  “陛下自然是高兴的,我大宋要是将材质脆的生铁都能炼成麻钢,陛下高兴还来不急,怎么可能会如人杰老弟说的那样凶险,会有什么危险?铁监就是个工匠扎堆的地方而已,在朝堂上又没人搭理。”
  郑琦根本就不在乎李逵的恐吓,他又不是吓大的,不吃这一套。
  李逵见状,心中暗道:“郑兄,既然你如此冥顽不灵,可不要怪我。”
  他当即指着郑琦问:“郑兄弟,如果你一年产麻钢五十万石,你估计要多少工匠?”
  “全部算起来的话,三万也应该够了。大宋的铁监散落在各地的工匠,还有矿山,劳作之人不下于三十万,三万人而已,对大宋铁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虽说是铁匠工坊的主官,但要是管的人不够多,朝廷也不会将铁监主官定为四品官。郑琦得意道:“我铁监从各地调集工匠,完全能满足我京城冶铁工坊的人手需要。”
  说到这里,郑琦眯着眼睛,抬着下巴,眉宇间透出的都是得意。
  李逵缺冷笑道:“你这工匠都是年轻有力的青壮吧?”
  “那是自然。”郑琦傲然道:“咱们这个差事是个苦差事,不是年轻力壮的汉子,根本就顶不住。”
  “三万青壮,要是在我老家,发根棍子就能谋反了。”
  “人杰,你不要吓我!”
  李逵看着得意的郑琦,却悠悠一句话,让郑琦脸上的得意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还把这位年纪不小的四品官,还吓得差点摊倒在地。
  这可能吗?
  还真的可能,但问题是郑琦怎么可能会造反?见鬼的发根棍子就能造反了,这是京城,不是大宋的贼窝沂州。
  李逵根本就不给郑琦反驳的机会,紧接着又道:“当然,郑兄肯定是大宋的忠臣。可是玉麟兄,你想过没有?你这个工坊还制作大宋最为精良的铠甲和武器,你觉得如果有奸佞在陛下跟前说了你要造反,他是信谗言的,还是信你这个忠臣的?有人说,你冶铁工坊,一夜之间就能组建三万甲士,你怎么办?”
  郑琦吓得嘴角都歪了,他看李逵的样子,就很想指着李逵的鼻子大骂:“爷看你就像是奸佞。可惜,他不敢。”郑琦哆嗦了很久,竟然发现自己入了个死局。顿时只好起身,凄苦地对着皇宫方向作揖:“臣苦哇!”
  不用考虑,按照大宋所有皇帝的尿性,肯定信谗言。
  这结果,就连郑琦都已经预料到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尤其是李逵还不准备放过郑琦,对他追问:“你将各地铁监的工匠都抽调来了京城,岂不是让你手下的矿监,铁使的功劳,都汇聚到了京城,由你独享。你这么做,可知得罪的可是所有的手下,但凡有人对你不满,说了不该说的话,被有心了听去了,你就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最后的下场,很可能被送去沙门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