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913

  李逵摆手道:“刘法也算是熟人,让他坐下说话吧!”
  “谢督帅!卑职不敢。”李逵让他坐下,他可不敢。刘法虽说性格比较直,容易得罪人,他至少能听出什么是客气话。
  李逵接着道:“兵进涿州的理由。就像是北方的朔州,即便打下来了,对于辽国来说也不过是疥癣之疾,因为打下了朔州,没有五万骑兵,我们还是没有进入草原的实力。所以,辽国完全可以不搭理我们,继续在真定府蚕食。”
  “而如果我们能够兵进涿州,就不一样了。这等于是将辽国南下的偏师的后路给断了。甚至我们不需要真的打下涿州,而是南下涿州南边的易县,就足以让解了真定府之困。甚至我三路大军一起北上之后,在易水边上和辽军决战。”
  “这个……恐怕不太容易啊!”米赟担忧道:“一旦进入了冬季,易水上辽军往来自由,我军大为被动。”
  “所以,要快,在辽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将易水打下来。然后派人固守。”
  李逵看来一眼周围的将领,缓缓道:“一旦易县被我军拿下,那么南下的真定府的辽军就会立刻退守辽境,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我需要一员猛将,带三千勇士,至少固守易县一个月,不知诸位谁有胆量守城?”
  直到此时此刻,李逵才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没错,辽人就是摆明了张开了大网,等待李逵往里跳。这个局面不难看出。但如果李逵带着主力北上涿州并且把涿州打下来呢?
  辽国留在东京道的所有物资,都会落入李逵的手里。只要将物资付之一炬,辽军南下的梦将彻底幻灭。
  高俅张了张嘴,他心中激荡不已,军中最敬佩那种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横刀立马,宛如豪杰般阻拦外敌,不让其跨过防线一步。但是这样的人虽然风光,但想要做到缺很难。
  易县打下来恐怕对李逵来说并不难。
  但要守住易县,就不得不要面对将近五万辽军的猛攻。
  一个月。
  这份煎熬,高俅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高俅觉得军中恐怕只能是他的步军统领鲁达能行。
  鲁达刚想要站起来领命,却被李逵一个眼神制止了。他不是没考虑过鲁达,可是鲁达的劣势很明显,鲁达没有守城的经验。同时他也需要鲁达带领步卒攻城。
  至于跃跃欲试的花荣,其实心里也没底。
  真要是他在军中没有威望,想要独自领兵作战还早了一些。
  米赟看看左右,心中哀叹:“看来只有老夫了!”可是当他准备起身领命的时候,刘法却站出来了,他单膝跪在李逵面前,朗声道:“卑职愿为督帅了却后顾之忧,领兵固守易县。”
  “你有什么要求?”
  其实李逵一直都等着刘法站出来。
  他熟悉刘法,这是西军中的一员猛将,作战经验其极丰富。尤其是守城。要知道在绍圣之前,西军大部分的战斗都是守城。西军将领对于守城有着一套独有的办法。刘法既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必然有其独到的一面。
  刘法低头抱拳道:“三千人太少,卑职要五千人。”
  “没那么多人给你,只能给你三千。”不是李逵吝啬,而是他麾下的兵力不足,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人马。他还要带走将近两万人马,留在代州的人马已经很少了,拨给刘法五千,真的拿不出足够的兵马。
  可是刘法却开口道:“卑职不要飞廉军的精锐,给卑职宁化军逃回来的两千人足矣。”
  宁化军如今真的是烂在手里的人马,李逵不敢用,高俅也不敢用。
  至于米赟,其实也很不放心。这样的一支兵马,给刘法去守易县,就怕刘法到时候闹出乱子。可刘法却固执道:“督帅,有道是知耻而后勇,宁化军这两千人在卑职看来是最好的士卒。他们能回来,必是心系我大宋。如今背负骂名,正是需洗刷身上屈辱之时,打最苦的仗,正是洗刷身上屈辱最好的办法。”
  “你决定了?”
  李逵听着有道理,不过还是不放心道:“这可是要立军令状的?”
  “卑职愿用性命担保,这两千人没问题。但是……”
  刘法说到这里,却犹豫起来。
  李逵大声呵斥道:“有话快说,被遮遮掩掩。”
  刘法这才鼓足勇气道:“督帅,易县要守住应该不难,但是卑职有一个困惑,易县打下来之后,有汉人辽人。辽人好处理,但是汉人怎么办?”
  李逵自然明白这里的汉人,并非是中原的汉人。这是辽人统制下的汉人,这些人的身份很敏感。
  杀,会失去民心,甚至皇帝也会不高兴。尤其是会成为文官们针对的对象。可要是留着,这些人和辽人没什么两样,心系大宋这等鬼话也不过是骗骗人的而已。
  李逵咬牙道:“为防范于未然,本帅允许你将心怀歹意者,先杀后报!”
  刘法这才欣喜道:“卑职领命!”
  李逵出兵的消息,在两万人马抵达易县外不到百里后,辽国的斥候就已经探听到了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涿州,而涿州将消息上报给正在析津府坐镇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得到消息,顿时对边上地萧常哥笑道:“这李逵不过如此,朕略施小计,他就不得不按照朕的旨意去做。”
  萧常哥不为所动,可是心里却在琢磨:“万一李逵看出了辽军的动向,明知道是个圈套还跳进来呢?”
  不明真相的被欺骗,自然是对辽国有利。就怕李逵明知道是圈套,还执意往下跳,这说明李逵手上必然有他们不了解的依仗。盲目的乐观应对,这是要出大问题的。可是这些话,萧常哥可不敢说。耶律洪基虽说年纪大了,但是心眼缺一直不大。真要是被臣子怼到脸面尽失,肯定要恼羞成怒的。
  与其如此,只能告诫驻守涿州的韩资让,让他警惕李逵。
  可耶律洪基却站在一人多高的舆图前,大有指点江山的味道,自嗨不已:“李逵要是打下易县之后固守,我就来个南北夹击,十万人马倾刻云集,他李逵就是插翅也难飞;他要是北上涿州,哈哈哈……这是自寻死路,只要我南下大军堵住他退路,只能被困死在涿州城外。”
  萧常哥道:“臣立刻命令韩资让,让他部焚城,退出易县。”
  可这话很不合耶律洪基的胃口,他回头瞪眼道:“为何要退出?不能退出,只要李逵一天没攻打下来易县,朕留在真定府的大军就几天就都回来。而李逵要是连个小小的易县都打不下来,根本就不配成为我辽国的心腹大患。”
  萧常哥陪着小心问耶律洪基:“陛下,是否要让韩资让增加易县的防御,把兵力增加到五千人马。两千实在太少了。”
  “不行,万一李逵真的打不下来呢?岂不是朕的谋划白白浪费了?”
  耶律洪基为李逵操碎了心,深怕出的题目太难,困住了李逵。又怕李逵看出了破绽,让他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耶律洪基纠结了好一阵,才揶揄道:“两千人太多了,万一李逵攻城伤亡太大,不去攻打涿州了怎么办?”
  他想了想,偷偷对萧常哥道:“留个五百人,将完整的易县留给李逵。”
  萧常哥整个人都有点凌乱,陛下,李逵是敌人呐,你还为他着想,这合适吗?
第745章
都是好演员呐!
  遇到这么个上司胡乱指挥,做下属的或许就越权告状去了。
  可遇到这么个皇帝,辽国的臣子也很无奈。
  除了捏着鼻子忍下来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路可走。辽国的臣子们也不能跑去析津府的行宫里,质问耶律洪基:“陛下,严肃点,打仗呢!”
  这话要是说了出来,官职就别想要了。就连小命能否保得住,都难说。
  不得不说,任何一个王朝都有所谓的气运。在王朝强盛的时候,就算是皇帝不入流,他身上大部分的缺点都能被王朝的强大所掩盖。而在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候,一个有雄心,还有不少优点的皇帝,被人看到的都是他身上被放大的缺点。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说唐明皇。
  这位连自家儿媳都不放过,唐朝有安史之乱这场劫难,就不用说了。
  而耶律洪基很幸运,辽国如今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草原帝国。从石敬瑭手里吞并了幽云十六州之后,辽国甚至连草原部落最为稀缺的工匠,都拥有了很大的数量。这样一个帝国,除非有另外一个强大的草原部落崛起,要不然是不会被颠覆的。
  耶律洪基这才有了折腾的资本,毕竟,好大喜功的耶律洪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明君。可是辽国确实强盛,做了四十多年皇帝的耶律洪基愣是还没有将辽国折腾完。
  “大帅,这陛下的命令?”
  韩资让像是吃了一口虫子似的,胸口翻江倒海,却又无可奈何,面对属下的不解,他只能用权势来维护皇帝的尊严:“你敢抗旨不遵?”
  “不敢,属下不敢。”
  “不敢还不快去!”
  守卫易县的辽军将军看到命令,气地面红耳赤的怒骂:“哪个混蛋下的命令?”
  “是陛下!”来人轻声告诉了对方,别乱说话,惹怒了皇帝你可吃住不起。
  五大三粗的易县守将,顿时蔫了,心虚道:“要我说还得是我们陛下高瞻远瞩,这肯定是为了生擒宋军主将而筹谋的计策。”
  “算了,你也别拍马屁了,陛下不在,你说的再好听,他老人家也听不到。”
  韩资让是来自于小部落的底层小贵族。而他不一样,他姓李,叫李大毛。乍一看,中原的小伙伴们还以为这个李大毛是汉人。其实不然,李大毛是真正的契丹人。
  这得从天可汗李世民说起,当年李世民征服草原,契丹贵族带着族人投靠了唐朝。李世民一高兴,就将投靠大唐的契丹贵族赐李姓和孙姓。这也是契丹上层贵族很多都姓李和孙的原因。但是这些契丹人和中原的李氏和孙姓族人放在一起,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至于契丹百姓,在太宗皇帝赐姓之前,契丹的贵族都没有姓氏,老百姓随便叫个名字就的了,还要什么姓氏?
  这么说来,李大毛的名字虽然不咋好听,但在契丹贵族圈内,算是祖上阔气的权贵公子。
  而韩资让,在他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说起来,契丹人的姓氏真的很有趣,要说契丹皇族耶律家族。其实,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因为崇拜汉高祖刘邦,改姓为刘。于是耶律在契丹话中,就有了刘的意思。
  因为崇拜汉朝的皇帝,而执意要改姓刘,这也就是契丹人了,全天下就这么一个国家的皇帝会这么干。
  老大改姓氏了,当小弟的瞪眼一看,也得改姓氏,随即乙室、拔里比两个大部落的首领眉头一皱,当即决定他们以后就不姓乙室和拔里比这么土气的姓氏了,改成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