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913

  他笃定,圣旨上任何一句话都不会对他不利。既然如此,还担心什么,直接抢过来了算了。再说了,他挂印辞官,甚至做出了和朝堂决裂的最坏打算,早就不把规矩当事了。如今的规矩,邢恕要守护,章惇要守护,但是李逵根本就不用去在意。
  公孙胜看完圣旨之后,低声对李逵道:“是陛下赐老夫人牌坊的圣旨,东主,接不接?”
  “接,为何不接。”
  即便到这个份上,李逵也没有彻底和朝堂决裂的打算。他并非是畏惧朝廷大军,而是心中有了安排,不怕朝堂接下来对他的打压。
  都已经这样了,还怕个球!
  听到李逵接圣旨,哪怕过程之中是李逵抢了圣旨,邢恕顿时明白了李逵的心思,他不敢反了大宋。
  这让邢恕的底气再次涨了起来,指着李逵叫嚣道:“李逵,即便你知道是我陷害了你,你又能如何?你能奈我何?”
  邢恕身后的登州知州吓得连连擦汗,他很想告诉邢恕,气焰嚣张是很爽,可问题是朝廷在州的权力,已经失控了。邢恕其实属于无胆匪类,如果去辽国,他能夹着尾巴,甚至摇尾乞伶。可是面对同是宋人,且之前还是同僚的李逵,他一点都不带怕的,反而越挫越勇。
  身后登州知州吓得脸色惨白,一个劲的擦着额头的冷汗。连衙门里的衙役,都换成了李逵信任的人,可以说,李逵一旦对邢恕有了杀心,谁也保不住他。
  而邢恕的所作所为,似乎朝著作死的道路上又坚定的迈出了一大步。
  李逵撇了一眼邢恕,突然笑了起来:“邢恕,你以为我真的不敢杀你?”
  “你——”
  邢恕瞪大了眼珠子,吃惊的看向了李逵。
  只见李逵淡淡道:“即便放你回去,只要在路上,不如说京东西路的地盘上,让你被强人劫杀了,你一样活不了。如果你坐船就更好了,路遇水匪,死无葬身之地,岂不是一了百了?这些都是暗地里杀人,我李逵做事,还不屑于如此,就是明着一刀砍了你,给你按个奸佞的帽子,我李逵也是清君侧的忠臣。”
  “就问天下苍生,你邢恕的人品好,还是我李逵的人品好!”
  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问,邢恕是靠着献媚皇帝而屡次升官,投靠王安石,章惇,吕惠卿,他做事就算是同是变法派之中,也很少有人看得起他。反倒是李逵,京城人都知道李逵是大宋战神,文武全才,立功无数。
  邢恕脸色变换了几下,发现李逵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局势对他很不利,尤其是李逵态度太强势,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状况。
  顿时有点后悔起来,原以为李逵落魄,他耀武扬威的羞辱李逵,也算是出了当年被李逵折辱的气。
  没想到,反过来自己有性命之忧。
  也不知李逵说的是真是假。
  可是李逵身后有个人却激动的举起胳膊怒吼:“杀了他!”
  “杀了他!”
  顿时,几十人,数百人,直到最后码头上到处都是‘杀了他’的喊声:“狗官陷害朝廷忠良,杀了他!”
  直到此时,邢恕才彻底慌了神,反倒是李逵不动声色的下令道:“将他给我绑了。”
  还以为李逵真要杀他,邢恕吓得腿都软了,再也没有之前趾高气扬的气势,摊到在地上,哭喊道:“李逵,你不能杀我,我是朝廷命官,是钦差大臣。”
  “说的好像我不是朝廷命官似的。”李逵轻蔑道:“来人,将这厮严加看管。”
  一场风波看似风波平息下去,可是更多的风暴似乎已经在酝酿之中。
  是夜,公孙胜求见李逵,一见面,就问:“东主,邢恕怎么办?”
  “扣下来,我需要知道朝廷的反应。”
  公孙胜担忧道:“明着扣恐怕不行,此人是朝廷二品大员,朝廷也要脸面,为了这么一个小人,而乱了东主的大略,不值当。”
  “就说我需要个联络朝廷的官员,邢恕正合适,派人给章惇送信,让他给我答复。”
  李逵根本就不想善了,尤其是在这种局面之下,他让一步,朝廷就进一步,等到他退无可退之日,恐怕他离死也就不远了。
  所以,他强势,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势。只有他强势,身百年的人才有底气,才能凝聚在一起。这个道理,为将者都知道,尤其是在战场上,将为兵之胆。而李逵一样,他是数万人的胆气,自己不能退,也无路可退。
  这是试探,同时也是告诉朝廷,他不是随便拿捏的主。
  至于结果……等他攻略辽东之后,什么结果都不重要,有了地盘,他想当皇帝都行。
  而且,李逵也懊恼自己做官之后,似乎性格一直被官场勘磨,原本的棱角分明的性格,仿佛被磨圆润了,如果继续下去,他还是那个纵横山林的李逵吗?
  至于朝廷平叛,开什么玩笑,除非章惇打不打仗了,而且还要立刻和辽国和西夏同时签订停战协议,让出所有的利益。
  真要是这样做,恐怕皇帝也接受不了,更不要说一直想要超越王安石的章惇了。
  而一年,两年之后,李逵要是还没有打下一片地盘下来,估计连他自己都要看不起自己。
  这天夜里,李逵的手下都很吃惊。
  尤其是梁山一帮人,当李逵下令绑了邢恕的那一刻,晁盖的眼里都有光,可惜没有杀邢恕,让他略显遗憾。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李逵比他更适合成为统帅,哪怕李逵手下的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第812章
争抢
  颇有建造天赋的吴用,并没有被李逵任命为军师。他堂堂殿试及第的高人,怎么可能用一个县学的学生做军师?
  他可丢不起这个人。再说吴用,吴用的水平在梁山或许真的很不错了,但是在李逵眼里,论水平,朝堂上的奸臣基本上都比吴用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吴用的眼界不足。吴用在晁盖等人眼里,或许是难得的人才。出主意,谋出路都是一把好手。
  可是对李逵来说,吴用的眼界太低了,这不是说他笨,而是吴用从来没有站到过更大的舞台上,看不透天下,自然没有气吞山河的胸襟。吴用的人生轨迹就是村子,然后山寨,人生最远的一次出门是去了趟京城。走马观花似的,也就是过路的看客而已。更不要说人生阅历的积淀,更是无从说起。
  相比之下,公孙胜要比吴用强很多。
  李逵自然更加看好公孙胜,但即便这样,李逵也没有倚重他们。
  他可是连世界地图都能差不离画出来的神人,眼界,胸襟,还有谋略,怎么可能是梁山这帮人能比的?
  至于官场
  算了,李逵官场上合作最好的搭档是蔡京,除非李逵当皇帝,蔡京是不可能舍弃龙华富贵,投靠李逵。
  路要一步步走,李逵想要将基业放在京东东路,确实只有造反一条路,因为最后他绕不过去征兵这条路。一旦征兵,性质就彻底变了,大宋朝堂就是再难,也得硬着头皮剿灭。
  但如果单独扣押邢恕,甚至把这老小子给杀了,应该问题不会太大。
  “大人,邢……恕如何处置?”
  “给朝廷上奏,将人留下,这不过是个由头。至于安排,让他去沙门岛,跟着死囚一起去修灯塔去!”
  大宋的岛屿很多,沿海的岛屿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浅滩,暗礁更是不计其数。京东东路是个半岛,加上辽海还是个内海,浅礁尤其多,给行船造成了无数的麻烦。
  可是大宋却没有建造灯塔的习惯。
  但李逵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灯塔的航海时代,是绝对没有前途的。于是,辽海之内,也就是后世的渤海之内的不少岛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灯塔大基建。一座灯塔至少能够给一个港口,一片暗礁,指名方向,或是目的地,或是危险。能让半夜最危险的行船,给予一定的安全保证。
  海岛上建造灯塔,又累又危险,这种工作普通大宋百姓是绝对不愿意干。也就是李逵,看上了京东东路各地的牢房,加上沙门岛上的杀胚,总算凑齐了一波人。
  “半年,大人,再给我半年时间,我保证将预计的二十座灯塔全部建造完成。”
  “半年时间太长了,如今船队的训练已经越来越熟练,海图也在有条不紊地测绘。其他方面也需要跟上,尤其是灯塔,这是我们船队夜航的保证。”
  李逵微微伤脑筋,他最多也就是从牢房里收拢一些犯人,还得是年轻力壮的,本来数量不够。至于招募,海岛上建造灯塔的危险和劳累程度,比下矿井挖矿都要厉害,很容易败人品。
  想了一圈,也没办法解决,倒是吴用心急的表示:“大帅提供的工具已经让工程进度快了许多,尤其是那种铁轮,更是将几个人都抬不起来的大石头,轻易能够安装上去,工程进度大大提高。如今速度慢主要还是工程太多了,不如集中一部分灯塔建造,其他的等等?”
  “集中一部分?”李逵沉吟一阵,只能点头应允:“从海图上标出来岛屿的位置,暗礁的数量。”
  吴用心惊胆战的就这海图思索倒带是哪些岛屿,本来这个时代的人对空间的概念不强,吴用哪怕是读书人,也是如此。
  额头汗涔涔的发亮,吴用这才搁下手中的笔,对李逵紧张道:“大人,您看这些如何?”
  李逵定睛敲了敲,都是靠近沙门岛,长岛一带的岛屿,还有就是登州附近的暗礁,工程量立刻减半,可是靠近辽国和高丽的灯塔全部搁置了下来。
  李逵也之知道是无奈之举,只好点头道:“算了,就这样吧!”
  吴用拱手准备告退,临走,却迟疑的张了张嘴。反倒是李逵,问:“有什么就说。”
  “大人,您会反了吗?”吴用说完,心脏就像是要从胸膛跳出来似的,耳鼓边传来咚咚咚的战鼓声似的,让他如临大敌。
  李逵抬头看了一眼吴用,随即坦然地笑起来:“反了如何,不反又如何?”
  吴用暗暗叫苦,期盼李逵竖起反旗的不是吴用,而是晁盖。
  他是梁山这帮人之中,唯一一个不太愿意反大宋的,甚至还想着靠着招安,进入大宋的官场。骨子里,吴用是读书人,可他也有江湖人的义气,这就让他有种进退两难的困惑。
  之前,李逵是朝廷命官,他追随李逵自然没有问题。可如今……李逵的做派朝着反贼的道路一去不复返了,就是什么时候竖起大旗的问题了。
  面对李逵的反问,吴用沉吟道:“大人,你之前不是做官做的好好的吗?为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