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9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913

  蔡京有八个儿子,一个考中进士的都没有。老大蔡攸在太学混的时候,经常是垫底的存在,甚至连上舍生也没有考取过。
  可章惇的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不说,殿试排名都不错,最高的老五殿试排名第五。也就是章三爷,排名三百开外,有点丢人。可这种丢人,旁人羡慕都来不及。大宋开科举,多的时候会录取六百多人,大部分都是进士科。可以说,章三爷的成绩不算太差,至少在能中进士学霸之中也是中等的存在。
  蔡攸要是能考中进士,蔡京半夜都会笑醒。
  可是章家太恐怖了,家族拥有进士功名的人(活着的)二十多人,状元两人。
  在外妥妥是学霸的章三爷,在福建路浦城,这个巴掌大的地方,竟然是学渣,在家族之中,更是垫底的耻辱。
  按照老章家的硬气,章授应该放弃进士出身的身份,再次参加科举,别的不说,殿试前十不过分吧……
  可这个最低标准,章三爷知道自己就算是豁出去不要命,也做不到啊!
  而章授觉得自己被父亲不喜,失去父爱就是因为殿试发挥不理想。老章家从来就没有这么丢过人。自从殿试之后,章授就开始厌学了,更别提越挫越勇,放弃功名,下一科继续赶考,勇夺殿试一甲前三进士及第。
  在外被人敬仰的进士老爷,文曲星下凡,在章家这个学霸扎堆的地方,章三爷妥妥的是咸鱼,还不带翻身的那种。
  可真当儿子离开视线之后,章惇内心也是无穷无尽的沮丧。儿子章授的话给他提了个醒,他一再的纵容所谓的官场盟友,但这些盟友真的值当他一再容忍吗?
  骂走了儿子,章惇这才想起一桩为难的事,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儿子能去办。
  “三爷,老爷叫你去书房。”
  “这个……”章授脸色古怪的看向家里的管家,他刚刚被老爷子骂走,为何又叫他?这不是消遣他骂?
  有心不去,却又不敢。
  还以为老爹气不顺,要动手管教他一番。
  毕竟,章三爷自从传出了浪子的名头之后,章惇的脾气暴虐了很多。
  目光在书房内扫了一遍,没看到早年前章惇经常喜欢带在身边的宝剑。要是章惇宝剑在手,章授肯定要落荒而逃。章惇不至于拔剑杀人,毕竟是儿子,章三爷再不成器,也不至于到这个份上。倒是用剑鞘当棍子教训人,可以有。这玩意打在身上,有棱有角,还有金属片,可疼了!
  别问章三爷如何得知剑鞘这等大杀器,他不会说。
  章授战战兢兢的站在章惇面前,小心翼翼的问:“父亲,儿子来了!”
  “坐吧!”
  没等章授坐下,就是刚刚屁股贴着椅子面的功夫,章惇轻飘飘道:“为父准备举荐你,代表朝廷去一趟登州,和李逵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爹,会死人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章授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从椅子上弹起来,眼珠子却从来没有脱离章惇。可是让他失望的是,章惇更本就毫无反应,而是自顾自的说道:“陛下被气疯了,也不知道听了谁的谗言,有出兵的打算。也不瞅瞅朝堂上的人,那个像是带兵打仗能胜的样子。尤其是陛下口中:大宋的名将,似乎只有高俅了!”
  说到这里,章惇面色古怪的看向儿子,问:“高俅也算是名将?”
  章惇不理解,章授很好理解。
  高俅曾经是苏轼的书童,十几年前就是个熊孩子。长大些,除了字有苏轼六七分的神韵,其他的吹牛好色贪财,啥都不缺。
  跟着苏轼东奔西跑,章惇认识高俅也有十几年了,就没看出来这家伙有名将的光环。倒是运气好的爆棚,跟着李逵一路捡便宜。
  可是皇帝赵煦也不知道听了谁的谗言,坚信高俅就是名将。而且,高俅是第一个递投名状的李逵部下,着实让人高看一眼。
  至于高俅是名将的判断,起因很简单,涿燕战役,高俅指挥西线战斗,一口气夺了辽国五个州,而李逵却只有打下来两个半。一个涿州,一个燕州,还有半个易州。似乎这样一比较,高俅的实力是李逵的两倍。
  可高俅面对的五个州,辽国加起来的兵力才一万多,还是地方仆从军,实力有限。可李逵面对的是十五万辽国精锐,这能比吗?
  就连章授也看不下去了,唏嘘道:“这不是扯吗?”
  “没错,你也看出来了,为父很欣慰,这是有人要不死不休。你去登州,目的不是救邢恕,而是和李逵开诚布公坐下来谈,他到底要什么?”
  “可是……人杰?”章授忧虑道:“儿子要是回不来……”
  “李逵还没疯,他不会为难你。扣押邢恕是私愤,是私仇。你和他有没仇,他凭什么对你不利?再说了,他疯了也不会对你下手。你对李逵有恩,他要是对你都痛下杀手,他何以立足天下?”章惇没好气道:“为父答应你,回来之后,你可以纳妾。”
  “这得不少钱呐!”经历过兵统局的哄抢,章授似乎也发现自己没有做官的才能。原先他还挺感激蔡京装病,故意让他这个兵统局的三当家主事。正当章授准备好好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针对兵统局的洗劫让他猝不及防。
  事后,他才明白,他和兵统局都让蔡京给卖了。可是不作官,生活空虚啊——
  “我章家世代官宦,还差你这点纳妾的钱?教司坊的头牌,你只要看上了,随你心意。”
  章授脸色顿时拨云见日,章惇为了维护宰相的声望,确实舍弃了不少东西。限制儿子做官就是一条。同时对家族严苛的管束也是之一。要是以前,章惇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章授纳妾,还是教司坊的风尘女入门,这不是败坏章家的门风吗?
  可如今,他顾不上了。
  章惇还提了个人:“郝随也会跟你一起去。”
  “父亲,既然朝廷需要儿子效力,儿子义无反顾,正所谓:虽千万人,吾亦往矣!此乃天地大义,舍我其谁!”
  章惇看着自家蠢儿,心中憋屈不已,低着头,在心里默念一句:“孽畜!”
第814章
算他倒霉
  从章三爷的表现来看,他的种种表现确实配不上他的进士身份。
  可要说章三爷没能力,这是胡说八道。
  章三爷在章惇贬谪期间,各处奔跑,鞍前马后的处理各种针对章惇的危机。甚至章惇不屑去管理小衙门的事,也是章授他这个儿子在待办。可以说,章授不仅做到了一个管家、师爷、还有副手的所有责任,而且表现尚可。这样的人说他没能力,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可如今的章三爷,确实像是一条米虫。
  白白胖胖的米虫,除了享乐,似乎什么都不会了。
  可是,章三爷心里也委屈,在他爹身处逆境的时候,周围都是坏人。他只要提防坏人,感激好人,然后勤勤恳恳做事,总能做出些成绩。
  但当章惇发迹之后,他发现,周围的坏人没有了,都是好人。
  他不相信这些人都是好人,更愿意相信这些是装出来的好人,背后还是坏人。可让他猝不及防的是,他难以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就连以前认识的好人,也一个个变成了坏人。比如说蔡卞,变法派在元祐十年之间,过的是什么日子?如同老鼠一般的被驱赶。
  当年的蔡卞,冒着天大的风险,动用了府库的库藏帮了一把当时在颖州地苏轼和李逵,就因为章惇的一句话:这个帮应该帮。
  可天底下的忙,哪一个是应该的?
  帮是人情,不帮才是本分。
  从根上来说,他的信仰崩塌了。
  尤其是这一次,章授也吃不准,他爹说:李逵没有变。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他发现,除了自己,似乎周围的人都变了。
  万一要是他爹坑他,可怎么办?
  可父母之命,而且这个老爹还是宰相,章授想要京城赖着不走的机会都不大。被禁军近乎是看押着离开了京城,直奔登州。
  将近半年以来,登州的李家军除了练兵之外,似乎就做了一件事,修灯塔。
  登州港口,周围的岛屿暗礁都修建了灯塔,夜里,微弱的红色火光,虽然无法和日月争辉,但足以引导在海上漂泊的舰队。随着工程逐渐完工,出海作战已经提上日程。不仅仅如此,还有士兵训练也越来越严苛。
  李家的庄丁似乎并不在乎,因为他们习惯了。
  但是梁山的人却遭罪了,不少都是牢骚满腹,劳累一天之后,回来絮絮叨叨。
  “没完没了的操练,没完没了的训斥,爷要是……”雷横紧了紧手中的长刀,最后丧气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训练他们的是李家二煞之一的黄面瘟神李全,这位功夫和李逵半斤八,跟御拳馆馆长周侗学了两年武艺之后,更是突飞猛进,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
  梁山上的好汉,六七个一起上,也胜不了他。
  甚至性命相搏的时候,李全发起疯来,不会有人怀疑,他一棒子就能砸死雷横。
  毕竟,如意金箍棒可是镔铁打造,重达一百零八斤的凶器,战场上挨着就死,碰着就亡。
  朱仝功夫要比雷横还强一些,面对李全也是害怕不已,在边上小心道:“别胡说八道,让你操练,是为你好!”
  “没酒喝,是为你好?”
  雷横就看不惯朱仝这一脸怂样,打不过,还不让说,这要怂成什么样?
  梁山好汉,打不过就跑,跑不过就骂的精神,哪儿去了!
  虽说,李全、李逵、李云、鲁达、花荣、武松、焦挺……他一个都打不过,难道打不过,连背地里骂人都不敢了?他又不是当面骂。
  晁盖听得头痛,训斥道:“少说两句,军营之中不准饮酒,这是军中规矩,又不是只针对你,打从有狗那年,就有这规矩,又不是专门针对你。”
  雷横被噎了一下,也不生气,嬉皮笑脸的凑到晁盖跟前问:“哥哥,你说大帅会不会真的要反?”
  “这个……”
  晁盖这个人见识不高,让他分析天下大势,肯定啥也说不出来,更何况,李逵从来没有说过要举起反旗,他也不知道。可是他琢磨着,李家和朝廷已经决裂了,真要打起来,让他有点小激动。
  他当年造反,说出来丢人,一半是受到公孙胜的蛊惑,一半是过的不如意。
  白胜偷偷摸摸挤到晁盖的耳边,刚要说话,被刘唐夹着脖子顺走,挣扎着道:“哥哥,我有重大军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