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师(精校)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98

  游方一摊双手:“逃不掉的话,只能商量着办喽,我哪有别的办法?”
  刘黎生气了,一拍桌子道:“只要你想听,不就能听见那把剑在哭唱吗?这既说明你的元神受魔境之扰,也说明你已有自发的灵觉,能窥见玄妙之门。难道就不能想别的办法,你以前学的那么多东西,都白学了吗?说什么装傻不如成痴,我看你是装痴装成傻子了!”
  老头这一吹胡子瞪眼,游方还真想起一些事情来。从小跟随长辈学种种江湖门道,尤其在学习风水秘诀时,确实听过、看过许多神乎其神的讲究,但他从来没放在心上,以为那些不过是旧社会忽悠人的胡扯。如果按照那些神秘的讲究,善加利用身边的环境,未尝没有办法躲过刘黎的追踪——假如他逃不掉的原因真是因为那把剑的阴气与煞气太重。
  刘黎的脸色变的可真快,看见游方若有所悟的样子,转眼又笑了,和颜悦色的说道:“我想和你商量的事情很简单,从现在起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我老人家收敛神识绝不跟踪你,你可以想各种办法去逃。假如能逃掉,我会考虑收你为徒。假如还是被我追上了,就说明你我无师徒之缘啊,那么明天中午我老人家请你吃顿饭,然后彼此告辞吧。”
  “前辈,我陪您老这么玩,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这个赌约真怪,游方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却反问了这样一句。在吴屏东面前,他从来都是老老实实不耍花样,但在怪老头刘黎面前,他还是免不了江湖老油条的本色,趁机顺杆爬讨价还价。
  刘黎鼻孔出气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来一件东西扔了过来,是一个长方形的黄绸小包,撇着嘴说道:“以我一代地师的身份,会随便戏耍你这个孩子吗?不论你能否逃得过我的神爪,相识一场也算有江湖缘份,这两本秘籍就送给你,是我老人家这两天亲手为你写的。不是讲风水的,一本讲如何锻炼灵觉,另一本讲如何养剑与练剑。”
  能否逃得过他的神爪,咋不说魔爪呢?游方也没敢笑,伸手拿起黄绸小包道:“多谢前辈!”顺势就想打开。
  刘黎却及时喝止了他:“慢着,这两本书不能随便打开,也不能白天看,只能晚上点着油灯看,而且只能看一遍,至于你能学到多少,那就要看造化了。”
  
第二十七章
奇怪的赌约
  哦?还有这么怪的讲究,游方把黄绸小包塞进了自己的背包里,看来得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在很安静的环境中入定而观,看看这书到底有什么古怪。刘黎已经站了起来,拿餐巾擦了擦嘴道:“现在是八点四十,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想办法逃走,我先告辞了,你别忘了结帐!”
  说完话他推门就走了,游方想多问几句都来不及,只有摸了摸后脑勺收拾东西叫服务员结帐。走出这家鲁菜馆的大门,路灯下早已不见刘黎的身影,这老头又不知猫哪去了。逃还是不逃,怎么才能逃?游方思索片刻,心里就有了计较。
  逃,当然要逃,而且按原定计划办!如果刘黎追踪的是剑而不是人,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那把古剑扔进下水道里自己逃走,但这可不是什么好办法,如此丢掉太可惜了,游方从来不是糟蹋东西的人。别忘了刘黎又送了他一个不能轻易打开的黄绸小包,谁知道里面又有什么古怪,难道把那个小包也扔进垃圾桶里?假如里面真是秘籍怎么办,就算不是游方也不能那么做。
  他毕竟是个年轻人,刘黎来了这一出,无形中也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按照风水中的种种神奇或迷信的说法,有什么办法能掩盖那把古剑上的气息呢?游方第一念就想到了三个字——火车站。
  在一些古老的风水书中都曾提到过一种东西,叫作煞刃,曾饱饮人血的杀生之兵,无形中受怨念淬炼煞气很重,它可以辟邪。这种东西古代战场上应该很多,但金属制品尤其是古代最常用的铁制兵器在空气中很容易腐蚀,除非机缘巧合否则很难完整的保存到现代。
  看来这把短剑就是一柄煞刃,至于阴气重也不意外,它就是从一具遗骸腰间解下来的,而且那具遗骸埋藏在一座古代大墓旁。这种东西在阳气与生气越旺的地方就越“刺眼”,灵觉敏锐的人能够查觉到,至于刘黎那种“高人”,则更夸张的嘲笑游方带着那把剑走路就似“扔进油锅里的鱼”。
  但物极必反,假如环境中阳气与生气异常旺盛,则能把器物中的阴气与煞气镇住,就如游方的心神曾被沧州铁狮子所镇,详情虽不同但道理是类似的。这种环境首先要求人非常多,最好是在一定空间内很拥挤的聚集,且充满躁动的情绪。
  除了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之外,这样的环境上哪里去找呢?说起来简单其实也不容易,有些国家很可能都找不出一个合格的地方,但在中国却不算太难,第一选择就是火车站。游方要去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待着,而且准备坐最拥挤的一趟火车离开济南。
  ……
  济南火车站人头攒动,人们肩扛手提着各种行李,汇成一股股洪流涌入候车大厅。现在是八月份,正是立秋之后最燥热的天气,尽管候车大厅开着中央空调,仍然挡不住这滚滚人潮带来的一股股热浪。四处飘散着各种各样的人体发出的气味,一排排座椅间拥挤的过道上堆满了大箱小包,空气中弥漫着难以形容的浮躁情绪。
  游方微微有点惊讶,又不是春运期间,火车站怎会有这么多人?转念一想也算不太意外,现在值暑假,正是家长带着孩子出游的高峰旺季;同时恰逢农田抢收之前,离家不远打零工的农民也可能回家帮忙;今天又正好赶上周末,出行的人就更多了。
  他心中暗喜——好重的“人气”,正合我意!假如旁边有人知道,游方来坐火车,希望人越挤、人“味”越重、大家的情绪越躁动越好,恐怕连鼻子都要给气歪了。游方看了一下列车运行时刻表,济南是首发站的列车他不选,售票窗口显示还有空座的列车他也不选,最后选定了由烟台发往西安,经停济南的1130次普快列车,22点41分发车,目前连无座票都已售完。他在接站处询问了一下,这趟列车没有晚点。
  售票窗口前排的队很长,游方四下扫了一眼,基本分辨出混在人丛中的各种混混,哪些是职业乞丐、哪些是职业小偷、哪些是职业票贩子?他钻入人群,没过一会儿已经加价淘来了一张票,由于时间太紧,只弄到最贵的软卧票,票价四百九十八,再加上给票贩子的钱,都快赶上淡季的打折机票了。
  其实坐飞机走也是一种选择,刘黎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飞天追机,但游方无法保证自己在两个小时内一直能隐藏气息,还能及时走脱。老头虽说在一个时辰内收敛神识不刻意追踪他,但这句话是否可信游方心里也没底,因为这个赌本身就有问题。
  老头的意思是,假如在明天午饭之前追到了游方,就会放过他不再收他为徒,这句话本身就留了门槛——如果老头就是不想放过游方,可以故意放水,假装明天没追上,然后再现身,游方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主动权都掌握在刘黎手中。
  至于另一种情况,如果游方能顺利脱身,才有资格拜他为师。这句话的问题就更大了,且不说游方想不想拜师,假如他真的逃脱了刘黎的“神爪”,就如鱼入江湖,天下这么大刘黎再上哪里去找?
  退一步说,假如刘黎守信用而游方想耍懒,可以选择故意留在原地不逃,让刘黎找到就是了!但游方不会这么做,一方面他一直想甩脱刘黎的纠缠,另一方面,这个奇怪的赌约也激起了他好胜与好奇之心。刘黎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假如是一位高人真想对他不利,又该怎么逃走呢?游方也想试试,能否凭自己的“本事”办到。
  拿着票来到大厅里相应的检票口,座椅上的人早就满了,不少人站在那里候车。游方顺着过道从人堆里向前钻,在接近检票口的地方听见了几个有点耳熟的声音在说话。真是巧了,居然是在沧州铁狮子前遇到的那一伙学生,比当时又多了两个人,包括曾拍了游方肩膀一下的女孩在内。
  “我们九个人,我二叔只订到了八张卧铺,还有一张是硬座,到西安有十七个多小时呢!”、“明天可以想办法从餐车溜进卧铺车厢呆着,今晚睡觉怎么办?”、“要不,你们男生中选一个,今晚就在硬座车厢呆一夜?”
  几个男生都在皱眉,不知该选谁去受罪,那位曾“救”过游方一次的女孩,把唯一一张硬座票拿了过去,弱弱的说道:“不用麻烦了,我去吧,反正有座位,前年从北京到广州我大姨家,坐的也是硬座,一天一夜呢。”
  旁边一位带着沧州口音的圆脸女生劝阻道:“屠苏,你可不行,天气这么热,今天又这么累,下午都快中暑了,晚上正该好好休息。再说了,车上那么乱,你一个女生,长的还这么靓……”
  他们是趁着假期出来旅游的学生,走的地方不少,前两天还在沧州,今晚已经到了济南火车站,看样子要坐火车去西安。十七、八岁的年纪,大城市中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中毕业生,不论家境如何,在家中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让这帮孩子独自去挤十七个小时的硬座车厢,感觉简直能用可怕来形容。
  他们可真走运,恰在此时“救星”出现了,一旁有人插话问道:“同学,你们有一张硬座票?我用一张卧铺票换,行不?与我一伙的几十个人都在硬座车厢,就我买了一张卧铺票,我想和他们聚在一起,路上既方便又热闹。”
  圆脸女孩眼睛一亮,兴奋的说道:“好呀好呀,我们换,差多少钱补给你!”
  游方已经把那张硬座票拿了过去,将自己的票塞给那位叫“屠苏”的女孩。屠苏看了一眼,有些惊讶的抬头道:“是软卧票啊?我就算了,你们谁去吧。……嗯,这位同学,我在沧州见过你!”她认出了游方,前几天游方刚给她照过相。
  游方笑着一摆手:“一票换一票,你我都方便,钱就不用找了,我还得谢谢你!看你的气色很疲倦,正应该好好休息一晚,就算我为美女献一次殷勤。你叫屠苏?很特别的名字,有缘再见!”说完话他转身就消失在人群中,这么挤的地方竟然也能溜的这么快。
  一群少男少女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围住屠苏叽叽喳喳道:“美女到哪里都有便宜占啊,坐火车都能遇到护花使者!……那男生挺帅的,你们认识?……怎么也不留个联系方式,就这么走了?……不对,我好像在沧州也见过他,老实交代,你们是什么关系?”
  游方远远的听见,只在心中暗笑:“这帮小孩,一点防人的经验都没有,也不怕别人拿假票行骗?还好遇到的是我。”同时心中暗暗纳闷,那位叫屠苏的女孩愿意去坐硬座,看反应却不太想要软卧,难道是为了——省钱?
  听她自己说前年从北京去广州,做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硬座,怎么不买飞机票呢,连卧铺都没坐?看来家境确实不富裕。既然想省钱,为何又花钱到这么多地方旅游,是因为同学力邀,面子上抹不开吗?不论怎样,出来玩当然是好事,少年人哪有不喜欢的。
  这趟车从济南到西安,硬座票价一百三十二,硬卧二百五左右,而软卧票价近五百,确实相差不少钱。游方原本就没想睡软卧,打算一上车就挤进硬座车厢里,何不送个顺水人情呢,更何况屠苏曾在无意中帮过他。
  ……
  过道里随处可见站着的人,行李架与座位下面堆满了大小箱包,虽然开着冷气但还是感到莫名的燥热,车厢中散发着汗、酒精、臭袜子、女人的护肤品混合在一起淡淡的气味,耳边传来列车运行所发出的单调噪音,伴随着嗑瓜子、打扑克、喝酒聊天、小孩哭闹等声音。
  这不是适合行功习练内养心法的好环境,但阳气与生气绝对极旺——带着浮躁与喧嚣的旺盛,简直能扰人神魂。火车车厢就似被钢铁包裹的庞然巨兽,飞驰中能隔绝内外很多气息,游方对这种环境很满意,比他预期还要好。
  他的座位在窗户旁边,此刻正襟危坐,并没有习练内养心法,而是收敛形神调息入定境,试试能否像昨夜一样发动所谓的“灵觉”。奇异的感觉就像点开了一层窗户纸,一旦通透便能明澈,甫一入境很自然的就听见座位下的背包里发出的声音,如一女子轻吟低泣。
  游方果然拥有了一样以前所不具备的能力,或者说是麻烦,就是刘黎所说的“灵觉”,虽不知所以然,却已经能够随时进入“状态”,目前只是用来听那柄剑发出的“声音”,尚不知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灵觉所感可不仅仅是声音,随着细若游丝的轻吟低泣钻入脑海,一种难以形容的阴煞之气也侵入全身,并不是那种冬天里的冰冷,而是一股发自内心的寒意。与此同时,定坐中困扰神魂的种种幻境再度侵袭而来。灵觉发动之时,也触动了他的元神之伤,游方心念一转,默诵起刘黎所授的小雷音咒。
  脑海中回音滚滚,很快驱散种种魔境幻象的干扰,而那把剑发出的异声犹在耳边,但随着内劲在腑臓筋骨中沛然流转,侵入全身的阴煞之气也渐渐化去。昨夜他已经历过类似的一幕,此刻在火车上却有两点颇为意外的感受。
  
第二十八章
疗伤之法
  首先是他的元神之伤竟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许多,虽没有完全消失,但相比昨夜已大为缓解,运用小雷音咒很轻松的就能驱散魔境幻像。这一天他并没有刻意去疗伤啊,只是回忆了自己的出身来历、对刘黎讲述了吴屏东老先生的故事。——从疲门“唤魂术”来看,这也是一种疗伤之法!
  将潜意识中留下的刺激烙印从那个单纯的杀人放火之夜发散开,回顾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在此过程中得到舒缓的宣泄,安抚灵台重归平定。其实游方的元神受了伤,也不仅仅是因为那个杀人放火之夜过度的紧张刺激,一系列因素很复杂。
  如今心理医生收的诊疗费,经常被人们戏称为谈话费或聊天费,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还以“话疗”为调侃的包袱。但这种“谈话”可不是随便乱来的,“医生”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很好的引导与控制“患者”的情绪,既不能激化患者所受的刺激,又要让他在无意之间得到真正的安抚。
  “治疗”的过程并不随着“谈话”的结束而结束,还要留下继续安抚与治疗的引导方式。这个过程很专业,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也不是表面上的聊天回忆那么简单,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怪老头刘黎显然精通此道,从下午到晚上特意订了两顿饭,以一种“权威”的身份,在舒缓的环境中让游方“交待问题”,不知不觉之间让他自我调治元神之伤,引导的非常巧妙。临走之前还打了那个奇怪的赌,将游方从伤感的回忆中重新拉回到眼前的现实。不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应该是好意。
  游方第二点意外是对那柄剑的感应,或者说是对“灵觉”的体会。虽然他还不能完全明澈灵觉的概念,达不到刘黎所说“化灵觉为神识”的地步,可一旦拥有便自然能掌握某些玄妙,至于怎么去运用则要看悟性了。
  他对阴气与煞气有了一种切身的体会,直观而清晰。随着魔境幻像被小雷音咒震散驱离,侵入身心的阴气与煞气也被化去,那柄剑所具有的奇特“物性”,在这阳气与生气旺盛而浮躁的车厢里被“镇”住了,散发不出去——游方的灵觉感应的很清楚。
  只要不像游方那样主动以灵觉去“招惹”那柄剑,车厢中的其他人也不会受到它的影响。而游方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很类似于乡下巫婆的“请神上身”,看来以灵觉去感应物性是运用某些特殊器物的基础,区别就在于主动还是被动。在沧州铁狮子面前,游方的心神被镇,当时是完全被动的。什么时候能够主动控制与运用那种威压之气呢?那浑然的精神力量,此刻的游方还不敢想象。
  但他至少能确定一件事,除非刘黎就坐在自己身边,否则是感应不到这柄剑的。而刘黎显然不在这节车厢中,如此看来,自己第一步的逃脱计划应该是成功了。
  游方这种正襟危坐的姿势,既不像站桩又不像打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一动不动,却静中有动气机流转,正而不僵松而不散,在这种长途旅行中是一种恢复体力保持精力的方式。到了后半夜,除了偶尔靠站时人们上车下车的短暂喧闹,车厢中大部分旅客都已昏昏睡去,感觉有些冷,车窗外的“夜气”也越来越重。
  车厢里的阳气与生气有些减弱,剑上发出的阴气与煞气渐渐重趋“活跃”,但游方对小雷音咒的运用以及对灵觉的掌控已然纯熟许多,脑海中的诵经之声如滚滚雷音,随着灵觉的感应主动延伸,继续镇住那柄剑的气息使其不得发散——没人教过他这些,是游方自己领悟的。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亮之后,车厢里又恢复了喧闹,游方也吐息收功睁开了双眼,精神饱满知觉敏锐,就是感觉很饿,虽不似在沧州时那么夸张,但也像一整天没吃饭似的。游方没敢去餐车,他可不敢肯定刘黎是否暗中跟在后面也上了这趟火车,假如在别的车厢了遇上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等了好久,推小车的列车售货员终于“跋山涉水”来到硬座车厢卖早餐,火车上的早餐十五块一份,每份只有一小碗粥、一个煎鸡蛋、一片咸水肠、一个馒头和一撮小咸菜,游方一下子买了三份,吃的干干净净,惹来旁边几位乘客诧异的目光——这小伙咋饿成这样,为何不多带几包方便面上车?四十五块一顿早饭,太奢侈了!
  吃完早饭,游方缩在靠窗的座位上迷眼假寐,旅途仍然单调沉闷,列车继续前行,时间渐渐接近中午。他又暗自盘算开了,不知刘黎在不在这列火车上,但只要不在这节车厢里盯着,他就有办法隐藏形迹,也有机会逃脱。
  按照一般的经验,这种长途列车在接近终点站时,车厢里会越来越空,“人气”也会减弱很多,届时很可能掩不住那柄剑的气息。他虽然买的是到西安的车票,可没打算在终点站西安下车,一定要赶在中午之前,随机选择一个上下车客流量大的车站,悄悄混下去。
  不论刘黎在不在这列火车上,一切行动就按照老头已经上了车处理。
  上午十一点左右,从烟台开往西安的1130次普快列车停靠中原著名的旅游城市洛阳,这一站上下车的客流量非常大。当准备下车的乘客们提着行李在靠近车门的走廊上排队等候时,游方仍然若无其事的在座位上闭目养神。等到列车靠站车门打开之后,人们拥挤着下车,而车门外的站台上也围着不少人等待挤上车,游方这才站了起来,左手低垂悄悄提着包,右手掏出香烟与打火机,装出到车厢连接处抽烟的样子,借着人流的掩护下车出了洛阳站。
  游方不是第一次来洛阳,想旅游的话去处很多,拜佛可以去白马寺,求仙可以去吕祖庙。但他此刻正在“逃亡”途中,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隐藏住那柄剑的“气息”,假设刘黎已经追到了洛阳,至少在午饭之前不能让老头找到。去哪里呢,念头一转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地方,绝的不能再绝了!
  ……
  邙山又称北邙山,位于洛阳北郊的黄河南岸,山势伟岸又兼洛水、伊水环绕,是自古宜葬的风水宝地。洛阳是中国著名的九朝古都,处于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地位断断续续绵延数千年,北邙山中的古代墓葬不可胜数,其中不乏皇陵与王侯大墓。
  自古就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生居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片北邙山区就是一个层叠数千年巨大的墓葬群,也是历朝历代盗墓贼活动的“天堂”。由于山河地势变迁加上人为的破坏,北邙山墓葬群损毁的情况很严重,出于加强保护的目的以及保存与展览出土文物的需要,当地修建了一座古墓博物馆,于一九八七年正式开放。
  洛阳古墓博物馆如今占地一百三十亩,展览区分为地上与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部分主要展示历代出土的珍贵文物与古代墓葬制度介绍,地下部分是它的精华,离地表七米深处,通过甬道回廓相接,展示的是真正的古墓。
  博物馆首批发掘、搬迁、修复了二十二座从西汉到北宋典型的古代大墓,按年代不同分区排列,走在地下展区的甬道里,等于在古墓群中穿行。吴屏东曾参与此博物馆的早期修建,池木铎曾在这个博物馆工作过。吴屏东教授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与葬制》这门课时,也不止一次的提到北邙山与洛阳古墓博物馆,建议同学们有条件一定要去实地考察。
  游方一直没有去过,此刻到了洛阳第一念就想起了它,因为吴老生前的建议,也因为逃亡的需要。掩盖阴气的办法之一,可以用极盛的阳气将之镇住不得外散,但这个办法很难持久,游方仅凭自己的力量也办不到,所以借助了火车上的人气。但更好的办法是寻找一处阴气浓郁弥漫之地,将之完全淹没其中,那才是真正的毫无痕迹!
  一滴水汇入了江河,再上哪里去找寻它的行迹?而在洛阳寻找一处阴气浓郁,足够淹没那柄剑所发出的气息、还能够很方便出入之地,当然首选古墓博物馆的地下展区。
  出了火车站打车向北,告诉司机直接上机场路,路程大约有七公里,古墓博物馆在路的右边,原先一个叫冢头村的地方。很走运没遇上大堵车,游方在十五分钟之内就赶到了,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
  博物馆门前的大道略显荒凉,这天的游客并不是很多,连兜售唐三彩、小棺材等纪念品的小贩都有些懒洋洋的无精打采。游方下了车买票进门,殿堂式的大厅中有一股似香非香、似臭非臭的奇怪气息,类似于淡淡的土腥夹杂着铜锈味,飘散在凌乱的展台之间,若大的殿堂中明显缺乏人气,只有寥寥几位工作人员坐在角落里旁若无人的谈笑聊天,给人的感觉十分怪异。
  虽然是第一次来,但游方可是一位风水高手,早就听吴老介绍过这个博物馆,在外面扫了一眼建筑指示图,就知道该怎么走。地下墓葬群是个回形结构,四个角都有展示厅,厅中延伸入地下的甬道彼此连结,各座古代墓葬都分布在地下甬道的两旁。
  游方没有做任何停留,直奔一处甬道入口,顺着长长的台阶进入地下,来到最古老的两汉墓葬群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