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喘气(盗墓手札)(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430

  我拍下他的手,喝道:“别动,这是神像,别乱摸。”
  豆腐手一缩,嘴里啧啧有声,盯着神像转了一圈。这是一尊木制的等人高神像,身着黑衣黑甲,挂红披风,怒目圆瞪,须发皆张,一手执宝剑,一脚高抬,脚下还踩着一个绿色的小鬼儿。身上罩了一层红绸布,已经落满了灰尘。
  这尊神像自我记事以来便矗立在此,每逢初一十五,爷爷都要给它上香。
  豆腐看了片刻,说:“老陈,不对劲儿啊,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是钟馗吃鬼的神像,一般人家里可不供奉这个。”我小时候不懂事,也没有觉得不正常,现在再回首看这尊神像,也觉得古怪。
  钟馗,民间奉以门神,过年时,张贴的门神画里,时常便有钟馗吃鬼的形象,再往大一点儿,就是供奉实体神像,一般都是供奉在宫观里受人朝拜,像这样等身高的吃鬼像,个人家里是不会供奉的,要供也是供观音一类。
  爷爷当初怎么会搞一个钟馗踏鬼的神像矗立在此处?
  豆腐想象力一向丰富,砸了砸舌,打量了一下空旷的地下室,说:“难不成你们老陈家闹鬼?看这地窖四四方方,空空荡荡,不见天光,让我有种回到了墓室里的错觉。早知道就不下来了,老陈,咱们还是赶紧出去吧,越待越瘆的慌。”
  豆腐的话让我心里打了个突。
  像墓室?
  居然说我家像墓室?虽说这地方早已经破败,算不得家,但豆腐的说法还是让我心里产生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与此同时,我开始仔细打量眼前这尊神像。我对它并不陌生,但却是头一次这么仔细的观察它。
  爷爷为什么会供奉这样一尊神像?
  而且还是矗立在地窖里?
  难道这个地窖里,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我将这尊神像从头看到脚,当我看到它的脚时,心中忽然冒出个想法,难道它站在此处,是在镇压什么东西?这么一想,我决定将这尊神像移动一下,于是伸手便抱住神像的腰身,往上一拔打算挪开,谁知这一下,却是纹丝不动。
  这尊木头神像竟然被定住了!
  如此一来,我的猜测顿时被证实了,它脚下,必然有什么东西。当即我蹲下身查看,发现整个神像的基座,原来并非木制,而是石制,因此以我一人之力,难以弄开,当即便招呼豆腐帮忙,二人合力之下,沉重的神像慢慢挪出了位置,露出原本的基座。
  基座下方,是一个微微下陷的坑,乃是石制基座天长日久压出来的痕迹。我手头边上没有工具,转头瞧了几下,发现一边儿还放置着一把短柄锄,就是过去小孩儿挖野菜用的小锄头,已经生了锈,但勉强还能使用。
  豆腐搓了搓手,说:“老爷子盗了大半辈子墓,没准儿是在地窖里埋了什么宝贝。”我心说:宝贝?如果是宝贝,需要用钟馗镇着吗?没准儿下面埋着什么邪物。虽说如此,但我知道,不揭开这层谜底,我恐怕永远不知道爷爷当年做过什么,就算真是什么邪物,也只能先挖出来再说了。
  当即,我便挥动短柄锄掘地,果然,才没掘两下,便听铛的一声,短柄锄似乎碰到了石头一类的东西,我赶紧扫开表层的浮土,仔细一看,土层下果然还有一块儿打磨平整的青石板。青石板比较大,我现在只挖出了中间部分,必须得将挖掘面积拓宽才能看到全貌。
  趁我挖掘的功夫,豆腐不知从哪儿找出了一把烂了一半的铲子,跟着在旁边铲土,比我还积极,显然是惦记着能挖出什么宝贝。我也不说破,任由豆腐挥汗如雨,片刻后,整块青石板露了出来。
  这石板约有四厘米厚,打磨成长方形,下面明显盖着什么东西,我和豆腐二话不说,借着铲子的力道,将青石板给撬开了一半,却见青石板下,赫然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石板被挪开的一瞬间,一股阴冷的,带着异味儿的风猛然吹了上来。
  我和豆腐连忙往后退,暂时避开那阵怪味儿。豆腐见我脸色不好,也没吭声。我心里疑窦重重,这块青石板下是什么地方?爷爷为什么要把它掩盖起来?
  片刻后,那阵古怪的气味消散的差不多,我和豆腐凑到入口处,斜斜将灯光往里面打,只看了一眼,瞬间便心神震荡,因为这青石板下面,赫然是一间人工挖掘的土室,规格并不大,一眼便能看见里面的情形。
  只见里面有一个书桌,有一排黑木柜子,正对着书桌和黑木柜的,赫然是一具没有上漆的棺材!
  豆腐吓的倒抽一口凉气,说:“老、老陈,你家地底下,居然还有死人棺材?”
  
  第五章
起因
  
  别说豆腐,连我都是心中一抽,任谁知道自己房子底下就有一具棺材,恐怕都不会淡然处之。我将灯光打到那具棺材上,虽然没有靠近,但我的眼力不差,一眼便看出,那是一具不算太好的柏木棺材,圆弧顶的满材,显得很新,显然没有入过土。
  这棺材似乎是特意制出来装什么东西的。
  棺材里能装什么?自然是死人了。
  我心下一沉,对豆腐说,“你在外面守着,谨防有人进来,我下去瞅瞅。”
  豆腐点了点头,爬出了地窖去外面放风,一时间,黑黝黝的地窖里只剩下我一人面对着下方的棺木。待豆腐离开,我也不多耽误,顺着下方土室的木制楼梯走了下去。既然有楼梯,就肯定有人经常走动,难道爷爷以前,经常会来这个地方?
  此刻,我背后是书桌和柜子,正前方就是那具棺材,我没急着去动棺材,而是开始去查看书桌和柜子上的东西。
  我爷爷早年间没有读过书,是跟了白老四后才学的,不过那时候年岁已长,学文写字学的比较慢,因此也很少见他看书一类的,没想到这儿还会有个书桌。书桌的表面是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放,桌子的下面,是三道抽屉,我伸手一拉,抽屉便被打开了,当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沓老照片。
  照片的第一张,是个穿着白衬衫,戴着草帽的瘦个子中年人,这是我爷爷年轻的时候,皮肤比较黑,而且最特别的是,衬衫前面的口袋里,还别着一支黑色的钢笔。在那个年代,能别钢笔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代表着文化和地位。
  我立刻意识到,这应该是我爷爷还在考古队工作时的照片。
  在细看,背景是一个山头,还有一些人在后面走动,看样子是工作现场。
  我心说:难怪家里没有以前的照片,原来爷爷都收在这个地方了。紧接着,我将照片拿出来,开始细细的往下翻。在照片里,我看到了一些熟人,比如年轻时的林教授,比如年幼时的陈词。这些照片,比赵二爷之前给我看的那张照片,年代要更久。
  那时候陈词还是个少年,侧对着镜头,坐在一处发掘现场的高地,神情淡淡的,抿着唇盯着墓坑里忙碌的工作人员。
  这叠照片挺多,都是尺寸比较大的,在当时那个年代,照像是件奢侈的事,如果不是因为爷爷在考古队工作,是没机会留下这么多照片的。
  紧接着,在这沓照片下面,我还发现了一个笔记本,外皮包装,和爷爷留给我的那个工作笔记一模一样。我心里扑通一跳,连忙将本子给翻开,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我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仔细的看完这个笔记本里的内容。
  内容很长,但却带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直到阖上笔记本时,我才觉得自己心脏跳如打鼓。
  这本日记,记载的正是这个地下室以及这具棺材的来历,而这具棺材,确切的说,是棺材中的人,背后则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这件事情,从时间上来讲,是发生在二十年前,那年,我应该是八岁,而陈词也早已经死在了巨耳王墓。
  八年前,爱子失踪,爷爷察觉到陈词八成是出了事儿,当时,他在要不要寻找陈词中徘徊,因为爷爷并不知道陈词后来从巨耳王墓活着出来,并且将一份帛书交给了赵二爷,所以当时,爷爷以为陈词是死在巨耳王墓了,而要寻找陈词的尸身,就必然要进入古墓。
  当年白老四就是在巨耳王墓里,发现了鬼厍之面的线索,并且将诅咒转嫁到了爷爷头上。后来爷爷曾经冒险进入过巨耳王墓,谁知里面凶险异常,连古墓中心都未能接近,便折了一条腿。正是如此,因此爷爷后期无法再下大斗,陈词事后才会为了寻找鬼厍之面的诅咒而独闯巨耳王墓。
  某种程度上来说,陈词在技术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因为爷爷那一次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但陈词却得到了一份帛书。
  显然,这份帛书,便是解开万妖妃鬼厍之面的关键线索,但那该死的赵老头,竟然丢给我一句东西被偷就完事了。
  当时,爷爷并不知道这些内情,他脚受了伤,不可能再闯一次巨耳王墓,但同时,陈词可能死在里面,或者陈词可能被困,正等着人去救援的这些念头,在爷爷脑海里盘亘,有谁能舍弃自己的后代?
  爷爷当然不能,更何况,陈词是他的骄傲。
  但爷爷心里明白,自己去了只是送死。
  他不是个莽撞的人,当年白老四带了那么多人进去,最后却也只他一人活着出来,而且差点丧命,虽说鬼王陈思远的名号,在道上是响当当的,但爷爷明白,这不过是道上的人抬举,自己比起师父白老四,手段可差的太远了。
  白老四差点儿死在里面,而自己也亲身体验过巨耳王墓的可怕之处,因此爷爷纵然心如刀割,也只能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对策,必须得想个万全的办法,该怎么进入巨耳王墓?
  那墓里又埋葬着什么人?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那一年,我刚好出生,估计陈词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给陈家留了个后代,自己就跑去巨耳王墓冒险了。他一死,爷爷思来想去,万一他也出了事儿,孙子该怎么办?
  巨耳王墓里的东西,可以说是解开鬼厍之面诅咒的关键,现在细细想起来,陈词盗出的那份帛书,很可能是进入巨耳王墓的关键。那墓究竟有多凶险,笔记上到是没有提,不过,能让飞刀白老四、鬼王陈思远还有陈词纷纷折戟的,光是想一想,也知道有多厉害了。
  权衡再三,爷爷最终叹了口气,知道自己不可能扔下孙子,也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巨耳王墓。他一条腿半残,年纪也上来,去巨耳王墓,更是天方夜谭了,只有先彻底搞清楚这座墓的来历,才有可能找到陈词,或者说他的尸身,也才有可能破解诅咒。
  从那儿起,爷爷开始收集和巨耳王墓有关的一切信息。
  时间一晃就是八年,也就是二十年前,那年我八岁,爷爷将我托付给葛叔照顾,自己则以外出办事唯有,一晃便是两个月。我记得这事儿,当时爷爷离开,我特别不习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爷爷是个土夫子,为此哭闹很久,两个月后,随同爷爷而来的,还有干瘦的老头子。
  那老头子蓄着稀疏的长发,挽了个道髻,看似是个四十来岁的道士,身上却又没有穿道袍,当时来的时候,还给我带了本多书笔纸本零嘴当礼物,爷爷让我称他马爷爷,在我们家住了一段时间便离开了。
  当时爷爷那两个月究竟干嘛去了?那段经历,就被记载在这本笔记中。
  原来,爷爷当时,打听到了巨耳王墓的线索。
  巨耳王墓,坐落于滇西的莽莽群山之中,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爷爷推测出了一些关于巨耳王墓墓主人的信息。滇地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集地,地理形势从高原至深谷,无不囊括,这片大地上,也衍伸出了无数古文明,而关于巨耳王,则出自于一个神秘的古国,史书记载为哀牢国。
  哀牢国,傣族史籍中记载的“达光王国”,据说是傣族先民在怒江至澜沧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
  达光王国最早与汉朝有接触的国王叫“哀牢”,因此,汉朝的史官就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又因达光地区的百姓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王国也称作“滇越乘象国”。
  现在史学家,更习惯称其为哀牢国或者滇越国。
  滇地民族众多,古哀牢国更是当地文明发展后土生土长的国家,在归并入汉以前,相传是个宝石遍地,富足烦扰之地,在滇地的历史上,与赫赫有名的南诏驰名,但随着哀牢并汉,哀牢的历史、人文、习俗也逐渐淡去,这一古国,最终以一种看不见的姿态,慢慢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值得一提的是,古哀牢国并汉,并非一番风顺,在怒江以中的区域,在那一片绵延群山中,便有一支坚守自己文明的人,他们最终成为了哀牢文明的守护者,但在不过百年间,便神秘的消失了。
  关于古哀牢国,自史记起就有记载,后代也纷纷补充,爷爷曾经去过巨耳王墓,那是王陵才有的规格,再结合地域和历史,爷爷当时推测,那墓中的主人,很可能便是滇地的某位古代国王,经过历时八年多的追查,爷爷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哀牢国之上。
  顺着这个线索查下去,果然便发现了关于巨耳王墓的蛛丝马迹。
  
  第六章
宝象女王
  
  据说那支坚守古哀牢国的守护者,生存与怒江以中的绵延群山中,以开采宝石矿藏,农耕狩猎为生,然而大汉有心一统天下,因此这个在群山间繁衍的文明,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征战,这一部分不愿意归汉的人,又称为小哀牢。大汉国力强盛,小哀牢国哪里能抵抗,眼见着就要灭亡之时,哀牢国出了一位‘宝象女王’。
  据说这位宝象女王风姿绝丽,在她出生的当天,王族的象队中,也出生了一只小象。
  哀牢位于滇地,古时多象,哀牢又有滇越乘象国的称号,因此象是吉祥和强盛的象征。据传,这头小象出生时,耳朵比普通的大象更大,几近垂地,通人性,左耳能听天,能请天神下凡,右耳能听地,能让鬼怪助威。
  宝象女王自小便乘着巨耳象,目睹国家被欺凌,更加看不起归并入汉的‘大哀牢’,成年继承王位后,她立志要击败汉朝军队,并且将已经归顺汉朝的大哀牢夺回来。就这样,宝象女王乘着她的巨耳象征战四方,逢战必胜,不仅击溃了汉军,还逐渐开始收复大哀牢的领土。
  自古以来,盛唐强汉,汉朝以武立国,兵强马壮,这宝象女王有什么本事,竟然可以击溃汉军的征讨?
  她难道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才能?
  她手下难道有能征善战的骠骑将?
  都不是。
  据说,每次征战之时,宝象女王都骑巨耳象,身后跟着为数不多的哀牢国士兵。宝象女王在前,宝剑一指,嘴里念动着谁也听不懂的咒语,仿佛是在施放什么命令。咒语一念,她身下的巨耳象就会嘶鸣一声,右耳扇动,随着右耳的扇动,脚下的土地里,便会爬出无数地府鬼怪,帮助哀牢国杀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