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650

  李十二娘哼了哼,笑道:“恐怕想的不是我吧?怀锦那丫头怎么回事?你去道观这几日,她每日都来我府上催问你何时归来,你和她莫非……”
  顾青叹道:“好好的兄弟之情,李姨娘怎可误会?我与三弟之纯洁,天地可鉴……”
  “好了好了,给你介绍几位朋友。”李十二娘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转身朝前堂内的三个中年男子笑道:“这位是顾家夫妇的独子,顾青。他非江湖之人,如今官居左卫长史。”
  三位中年男子立马起身,朝顾青抱拳行礼。
  顾青笑着还礼,同时不动声色地打量三人,三人皆是一身劲装武夫打扮,看抱拳的做派便知是江湖人,应是侠客之流。
  其中一名魁梧大汉笑道:“我叫陈扶风,籍籍无名之辈,十多年前与令双亲在长安结识,陈某生平最为敬服者便是令双亲,可惜……”
  李十二娘打断道:“好了,莫提当年的事。每次见到你们这些故人便要重提当年,一次次徒惹伤心,所以我近年已不愿再见故人了。”
  陈扶风笑道:“好,不提便不提,说起当年的事,我也不好受。”
  李十二娘对顾青道:“你来得正好,今早从青城县送来一封书信,看笔迹是怀玉写给你的,送信的人说,似乎有急事,张怀玉许以重金,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说着李十二年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给顾青。
  顾青心头一紧,张怀玉从来不给他写信的,这次不仅写了信,还是八百里加急,显然出了大事。
  展开信匆匆看了一遍,顾青的神情愈见冷峻。
  李十二娘看着他,好奇地道:“怎么了?怀玉在青城县有麻烦了吗?”
  顾青将信递给她,苦笑道:“张怀玉没麻烦,麻烦的是另一个人……”
  李十二娘接信看了一遍,边看边皱眉,道:“这个宋根生是你的朋友吗?还是青城县令?县令怎可如此糊涂,轻易动豪绅的土地田产?”
  顾青叹道:“这个宋根生,一直有些天真,我只是没想到他居然如此天真。”
  想了想,顾青不得不辩解道:“说是糊涂倒不至于,宋根生拿问豪绅,显然是县内的土地和赋税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豪绅或许行事过分了……”
  李十二娘无奈地道:“这些话你跟我说有甚用?怀玉写信给你,虽未在信中求援,但能看出她也很着急了,否则依那丫头的性子,断不会主动写信的。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办?”
  顾青沉吟片刻,道:“信里说,宋根生还未问出豪绅背后的人,我怀疑此人大有来头,应是长安城的某位权贵,我想请李姨娘打听一下,看长安城里哪位权贵在蜀州青城县置有大量田产……”
  李十二娘点头道:“可能会费一些时日,打听清楚应该不难,若打听出了结果,你该如何办?”
  顾青叹道:“当然是直接找到正主,把事情平息下去,宋根生毕竟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他惹下的麻烦,我来担当便是。”
  李十二娘眼里渐渐有了笑意,道:“记得你刚来长安时,脸上有笑,但眼中无情,我曾经有过忧虑,担心你本性无情冷酷,没想到你已慢慢在改变,如今的你,担得起‘有情有义’四个字。”
  “放心,姨娘会帮你。”
第一百七十五章
耕者无田
  顾青现在很想念宋根生,特别想。
  如果宋根生在自己面前那该多好,可以肆无忌惮放开手脚狠狠揍他一顿,让他知道父爱是何等的深沉。
  很难想象他刚上任县令才一个多月便得罪了当地豪绅,而且居然敢拿豪绅的土地田产开刀,估摸青城县的豪绅们此时也是满脸懵逼,不知道这个二百五县令从哪里冒出来的。
  连顾青这个穿越过来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时代动什么都可以,绝对不能动地主阶级的土地,那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一定要动,那么必须要有充足的应对资本,能够在地主们疯狂反扑之前彻底将他们灭掉。
  历朝历代变法为何败多胜少,就是因为变法者大多拿地主的土地动刀,导致地主阶级的激烈反弹,成功者却是因为在妥协中循序渐进的求变,在尽量少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朝廷的税收。
  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宋根生的做法都是非常直接且粗暴的。张怀玉在信里说得不详细,但顾青能想象到宋根生具体是怎样做的。
  终究是太年轻太单纯,一个眼里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的人,怎么可能当好官?
  第二天,顾青去左卫应了卯,处理了堆积如山的公务后,便回了李十二娘的府上等消息。
  心里很着急,性子清冷的张怀玉主动给顾青写信,可见青城县的事态已到了何等危急的关头,可顾青还是努力耐住性子等着,打探消息需要时间,李十二娘没有通天的本事,有些事情只能一步步来。
  连着两天,李十二娘忙得不见人,顾青索性住在李十二娘府上,每天去左卫应卯后便找个机会翘班,回到李十二娘府上,坐在院子边看女弟子们练剑。
  前几日刚认识的陈扶风和另外两名客人也住在李十二娘府上,顾青不知不觉跟他们混熟了。
  有个现象很有趣,李十二娘的家像个客栈,人来人往宾客繁多,客人的身份也是各自不同,有权贵有官员有江湖人,顾青甚至还见过一对乞丐夫妻被李十二娘待为上宾,好酒好菜招待后,乞丐夫妻吃饱喝足满意而去,出了门便佝偻着腰,端着破碗四处乞讨。
  大唐阶级森严,世上并无平等。但在李十二娘的家里,顾青看到的是众生平等,顾青从李十二娘身上学到了很多。
  穿越者除了发明创造一些小玩意外,其实与古代人比起来并无太多优越的地方,甚至很多地方远远不如。比如在“利益”与“道义”的选择上,顾青沾染了太多来自前世的唯利是图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在唐朝是很矛盾的。
  当权者会引顾青为知己,顾青毫无障碍便轻易混进了当权者的圈子,因为大家的价值观相同。
  而在市井民间,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是会被人鄙夷的,所以当初左卫贪腐案发后,李光弼作为左卫左郎将,对于顾青逃避的选择颇为理解,但李十二娘却十分失望,特意将他带到父母墓前教育他,这就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顾青一直保持着谦逊的心,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看这个世界的人和事,不高傲也不谦卑。
  陈扶风的性格很豪爽,“豪爽”的意思是,他做人做事很直接,目的性非常强,比如他在李十二娘府上住了几天后,某日无聊看院里的女弟子练剑,对其中某位女弟子的容貌姿色颇为心动,于是指着那名女弟子问李十二娘说,“我想睡那个姑娘是不是先得娶她?”
  李十二娘用拳头回答了他,让他死了那条心。
  顾青当时就在旁边,陈扶风仅仅用一个问题便彻底征服了他。他觉得自己与陈扶风会成为朋友,大家的思路都是一样的简单明了且清晰,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重要,“娶”只是过程,“睡”才是男人真正想要的结果。
  李十二娘不在府上,顾青心情焦急又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坐在院子边看女弟子练剑其实也颇为赏心悦目。
  陈扶风坐在顾青身边,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位他想睡却睡不到的女弟子,不时发出惋惜的叹息声。
  “剑练得再好不过是花架子,真正的杀人手段还是要靠实战,看这些姑娘的身手和气势,没一个有过实战,无用之极……”陈扶风不屑地撇嘴,又补充道:“十二娘还不如把她们送出去嫁人。”
  最后一句话道出了他的真实目的。
  顾青若有所思道:“平民练剑有用吗?用来杀人便犯了王法,用来健身又没必要,李姨娘为何要教她们练剑呢?”
  陈扶风看了他一眼,道:“当然用来行侠仗义,学成后闯荡江湖,手上若无技艺如何闯荡?出门就被糟蹋了。”
  顾青沉默许久,问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侠客是因为不信任官府而行侠的吗?”
  陈扶风想了想,道:“确实是不信任官府。很多不平事官府不愿管,懒得管,或是被权钱收买而颠倒黑白,平民无权无势,除了指望侠客帮他们出头,还能怎样?”
  “那么侠客是如何判断一件事情究竟是公正还是不平呢?”
  陈扶风笑了:“当然是听平民自己说,不管遇到什么事,受害的终归是平民,从来没听说权贵官府被平民欺压的,反正只要站在平民一边就错不了。”
  顾青也笑了:“所以,谁弱谁有理?不论富贵或贫贱,人性终归都有丑恶的一面,难道天下所有的平民都是善良仁义,权贵便代表了邪恶?”
  “一件事究竟是公正还是不平,裁断它的人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法理知识,其次要有敏锐的判断能力,严格地搜集双方善恶的动机和证据,官府断案常常将‘铁证如山’挂在嘴上,这四个字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侠客却仅凭平民的一面之辞便出手裁决善恶,恕我无法苟同。”顾青摇头道。
  陈扶风颇为意外地看了顾青一眼,随即笑道:“果然是官场中人,说话带着一股子官味儿,你跟你父母太不一样了。”
  阶级立场不同,陈扶风这句话分明已有一些讽刺意味了。
  顾青笑道:“我是我,我不想活在父母的影子里。而且,我说话并非带官味,只是在与你讲道理,你若不同意我的想法,可以用事实反驳我。”
  陈扶风沉默片刻,缓缓道:“事实上,官府确实无法被信任,民间许多冤案错案,其责任皆在官府与权贵,究其根本,世道越来越不公平了。”
  “没有人天生就是侠客,只是天性善良,又见多了不平事,良心逼着他们不得不出来行侠仗义,否则,谁愿意整日过那颠沛漂泊餐风露宿的日子?终究心里有个念想,想做一点对世人有益的事情,才甘心付出这般代价,顾青,你若不赞同侠客所为,就在官场实实在在做点事,让这世道变得公平一点,世道公平了,侠客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顾青脑海里冒出前几日东市当街杀人的周横武。
  是啊,世道若公平了,周横武还会杀人吗?
  …………
  三天后,李十二娘终于打探出了消息。
  不知李十二娘究竟有着怎样神秘的情报网络,总之她查遍了长安几乎所有的权贵,最后查出来在蜀州青城县置有大量农田的人。
  这个人来头不小,他是李隆基的第二十二皇子,济王李环。
  听到他的名号,顾青的嘴里陡然添了许多苦涩滋味。
  李环的生母是李隆基的妃子,封为美人,姓钟,出身颍川钟氏。
  李环现年三十来岁,被册封济王已有二十多年了。从开元二十四年起,成年的济王便出宫居住于王府,收罗了一批门客幕宾后,在幕宾们的撺掇下,李环有意识地利用皇子的身份和钱财在大唐境内大量圈占农田。
  青城县的农田不过是李环所圈占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事实上他在大唐许多州县都圈占了大量土地。
  在李隆基诸多皇子里,李环排名第二十二,可以肯定东宫之位是彻底与他无缘了,既然没有资格问鼎东宫,那么置办产业便成了李环此生唯一的奋斗目标。
  在圈占农田这个伟大的事业上,李环可谓披星戴月奋勇向前,吃相不是一般的难看。仗着皇子的身份派人四处巧取豪夺农田,当地官府的官员大多是没胆子忤逆皇子的,于是睁只眼闭只眼随他圈占,也有极少数看不过眼的官员上疏朝廷状告济王,最后的结果无非是李环被李隆基叫进宫严厉训斥几句,罚几个月的俸禄,不痛不痒的处罚让李环愈发明目张胆。
  为了避御史之耳目,李环圈占农田后还是颇有技巧的,他将农田记挂在当地豪绅的名下,可实际上的拥有人却是李环,豪绅不过是个工具而已,每年农田所产出的收成被豪绅折算成银钱后,留下与其约定好的少量抽成,其余的被运送到长安的济王府,实现皇子与地主豪绅的双方共赢。
  然而,苦的却是平民百姓。
  当顾青知道圈占农田的人是济王后,脑袋便疼得厉害。
  理智告诉顾青,此时最安全最稳妥的解决方法是,让宋根生马上放了那个姓蔡的豪绅,从此对济王圈占农田的事不闻不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