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650

  顾青失望地道:“李叔叔您还是在长安帮小侄请几个道士做做祈福法事吧。”
  “这个,可以有。”
  李光弼笑了笑,又道:“虽然无法帮你调兵,但我身边还是有十几名亲卫,都是跟我从柳城出来的子弟,我命他们在门外待命,稍停你们一并带走,我已下了令,到了拼命的时候他们不会含糊。”
  正说着话,堂前飞快窜过一道黑影,张怀锦像只欢快的小耗子窜了进来,见到顾青惊喜不已,双手抱拳下意识脱口而出:“二哥……”
  随即反应过来,张怀锦急忙改口:“不对,顾阿兄……”
  说完张怀锦一改风风火火的模样,温柔款款地朝顾青垂头裣衽一礼,画面一度非常惊悚。
  顾青无奈叹气道:“三弟,你正常点好吗?”
  张怀锦造作地掩嘴轻笑:“顾阿兄说笑了,怀锦向来如此温柔大方,性情亦是文静可人,宜家宜室……啊!!谁?谁用豆子弹我?”
  张怀锦捂额痛呼,额头已红了一小块。
  李十二娘端坐主位,气定神闲道:“我弹的,顾青没说错,怀锦你能正常点吗?再这般做作,我便要帮你请大夫来瞧瞧了。”
  张怀锦委屈地嘟嘴,跑到李十二娘身边摇着她的胳膊撒娇:“李姨娘,人家已经很正常了,近来我都关在家里老老实实读书绣花呢。”
  李十二娘嗤笑:“莫诓骗我,你分明是被你二祖翁禁了足,今日才偷得机会跑出来吧?来得正好,顾青和我马上要离开长安,你们好好道个别。”
  张怀锦一愣,接着望向顾青急道:“道别?为何要离开长安?离开多久?”
  顾青温和笑道:“离开几日便回,你在家乖乖读书绣花,等我回来。”
  王府死士已上路,顾青心情焦急,来不及与张怀锦多说什么,随口敷衍几句后便与李十二娘陈扶风和十几名李光弼的亲卫等人匆匆上路。
  张怀锦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口,直到众人的身影消失不见,才委屈地蹲在门口闷闷不乐地画圈圈。
  李光弼走到她身边,也跟着蹲下,叹道:“刚才道别,你应该多说几句的……”
  张怀锦赫然抬头看着他:“为何?顾阿兄和李姨娘他们离开长安究竟去做什么?”
  李光弼心情沉重,长叹不语。
  …………
  鸿胪寺卿张九章府。
  风风火火的张怀锦一脚踹开了张九章的书房门,正在书房里练字的张九章吓得手一抖,一幅飘逸洒脱的好字顿时全毁了。
  张九章又心疼又愤怒,拍案怒道:“张怀锦,你越来越不像话了!是要逼老夫将你送回韶州老家闭门思过吗?”
  话刚说完张九章愣了,张怀锦站在门口哭得稀里哗啦,一张秀美可爱的脸庞满是泪痕,张九章愤怒的心情不翼而飞,上前心疼地道:“怀锦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张怀锦抽泣道:“二祖翁,不好了,顾阿兄他,他……”
  “他怎么了?难道闯祸了?”
  “他和李姨娘回蜀州青城县了,听说要去与别人拼命,二祖翁,你快去救救他吧。”
  张九章心头一紧,急忙问道:“李十二娘也去了?他们与谁拼命?顾青惹着什么人了?”
  张怀锦抽抽噎噎将李光弼那里透露出来的内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张九章听完后眼皮直跳,神情顿时变得凝重不已。
  “二祖翁,您快给陛下上疏,告那些坏人!他们合起伙欺负顾阿兄……”张怀锦拽着他的衣袖道。
  张九章苦笑摇头,这种事如何上疏?一旦上疏便是得罪了满朝权贵,而且天子不一定当回事,权贵圈占民间田产之事是张窗户纸,大家心知肚明,天子明知圈占农田之事越来越难以控制,可他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因为这不是一家一户的权贵在干,而是几乎所有的权贵都有圈占田产的事。
  法不责众,一旦处罚了某个人,整个权贵圈子都会激烈反弹,天子都不得不忌惮三分。
  张九章是历经沉浮的老狐狸,而且张家也是大家族,族中子弟众多,容不得他冲动地做决定。
  “确定了么?李光弼果真说过与济王有关?”
  张怀锦点头,委屈地道:“我再三问过几遍了,李叔叔说顾阿兄与济王今日上午直接冲突起来了,双方不欢而散,随后济王府的死士一百多骑便离开长安,直奔青城县而去。顾阿兄和李姨娘他们随后也出城了。”
  张九章苦笑叹息:“这个顾青,闯祸的本事越来越精进了,皇子的土地岂是区区一个六品长史能碰的?真不知他抽了什么疯……”
  张怀锦瞪着梨花带雨的杏眼争辩道:“顾阿兄才没抽疯!李叔叔说了,他是为了朋友才不得不与济王交恶的!他离开长安也是为了保朋友的周全,他有情有义,慷慨赴死,他是英雄!”
  想到顾青接下来的命运,张怀锦心都碎了,眼泪又流了下来,哭道:“二祖翁,你快救救他,顾阿兄不能死!他的双亲都是咱们张家的恩人,张家不能对不起恩人之后。”
  张九章被张怀锦摇晃得脑子发晕,急忙按住了她,苦笑道:“老夫正在想办法,你莫摇了,老夫快晕过去了。”
  捋须沉吟,张九章叹道:“这孩子倒真是有情有义,豪侠之后,不负侠名,顾家伉俪有子如斯,足可告慰在天之灵。”
  “此事不可上疏,事情太复杂太凶险,老夫若上疏于朝堂,恐怕会给顾青雪上加霜……张家能做的不多,家中有青壮亲卫二十余,皆是当年你大祖翁留下的,可命他们马上出发,赶上顾青他们,聊为助力……”
  张怀锦哭声一顿,化愁为喜道:“好啊好啊,我也跟亲卫们一同出城……”
  张九章怒道:“胡闹!此事何等凶险,你一个女娃岂能犯险!给老夫滚回房老老实实读书绣花,胆敢跑出去,老夫打断你的腿。”
  …………
  刚出长安城没走多远,张家的二十余名亲卫赶了上来,与顾青等人会合后,为首的一名年长亲卫恭敬地转达了张九章的话,顾青颇为感动,于是接受了张九章的好意。
  至此,顾青的身边已有三十余人,这点力量比起济王府派出的百余人骑队固然不足,但至少也有一搏之力了。
  出城行了数十里后,道路变得有些坎坷难行了,顾青坐在马车里,颠簸得差点吐出来。
  李十二娘阖目盘腿坐在他旁边,神情淡定从容,她的身旁搁着一柄长剑,剑未出鞘,顾青却仍能感到从鲨皮剑鞘里传出的一缕缕寒气,显然是一柄难得的好剑。
  “过了梁州,马车就要弃了,咱们得骑马赶往蜀道,顾青,你要在这短短数日的路程里学会骑马……”李十二娘睁眼一瞥,道:“嘴上说得那么悲壮感人,马车才跑了几十里便这副德行,如此模样就算平安到了青城县,你能做的只有引颈就戮,难不成你真打算千里迢迢跑过去送命?”
  顾青被颠得都没力气感受到伤害了,没精打采地抬眼朝她笑了笑。
  打野不行,但我守塔还是颇为厉害的,上次来石桥村寻仇的三个仇家,顾青连面都没露便将他们收拾了。
  算了,这桩丰功伟绩以后再吹嘘,现在好难受,想吐……
  李十二娘淡淡地道:“有件事我一直没问过你,那个青城县令是你亲手以‘举孝廉’的名义捧上去的,看他处置此事的做法,非常稚嫩可笑,这样的人,你为何非要捧他上去当官?就算过了这次危机,下一次呢?官场何其凶险,这样的人做官,活不过十年。”
  顾青叹道:“宋根生是个很干净的人,干净得眼里掺不进半分沙子,他跟我说过,他的志向是造福一方。我觉得做官最重要的本质是踏实做事,而不是看他在官场如何做人,事情做得好,子民在他治下得到了实惠,他便是好官,做人方面的不足可以慢慢改变适应,如果天下的官员都只想着如何逢迎钻营,而不愿踏踏实实为子民做点实事,治下的子民岂不是身陷水火之中?”
  李十二娘想了想,笑道:“或许你的话有几分道理,但你那位朋友做人未免太欠缺了,这样的人真不适合当官。”
  “做官和做人一样,都是会慢慢改变,慢慢成长的,我只是栽下了一棵树苗,这棵树苗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看他的造化,我能做的只有尽量帮他遮蔽一下风雨,以后的路终归要靠他自己走的,若有一天他觉得走不下去了,或许他会自己辞官吧。”
  傍晚时分,马车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众人决定在小镇过夜,亲卫们帮忙寻找借宿的地方,李十二娘和陈扶风等人却一声不吭下了马,悄悄离开队伍,顾青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纳闷不已。
  等到深夜子时,李十二娘他们回来了,回来的不仅是他们,还带了三个陌生人,三人皆是孔武有力的魁梧身材,腰间佩着刀剑,显然他们都是行走江湖的侠客,饱经沧桑的脸上明明白白刻着四个字,“莫挨老子”。
第一百七十九章
归乡重聚
  对于赶路,李十二娘显然很有经验。她知道应该将赶路的节奏控制在多少里,每天的节奏都不一样,目的是为了尽量不要错过宿头,尽量不要在野外驻扎过夜。
  每天日落时分都恰好能够到达某个城池或小镇,一行人借几家民宿,吃一顿热食,那种踏实的感觉比在野外搭帐篷强多了。
  神秘的是,每天日落休息时,李十二娘总要带着陈扶风等人消失一阵,回来时往往很神奇地多了几个人,加入顾青的队伍。
  这些多出来的人皆是侠客之流,也有那种一脸横肉看起来绝非善类的家伙,一看就是常常从路边跳出来大喝一句“此山是我开”之类的绿林好汉。
  顾青也见识到了李十二娘的交游何等广阔,黑白两道,青山绿水,似乎大唐境内每一个角落都有她的朋友,而且这些都是真朋友,她只需要一声招呼,朋友便会毫不迟疑地离开家园跟她走,共赴一场生死未卜的恶战。
  有时候李十二娘也会在夜深时独自一人回来,回来后情绪低落,坐在台阶前望着天空的星月发呆,顾青关心地问她,她只是幽幽说了一句“故人已逝”,或是“故人已非故人”,然后洒脱地笑了笑,再也不提。
  随行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已经超过了李光弼和张家的亲卫数量。
  一路同行,顾青与侠客们的交情越来越深厚,与朝堂上的官员打交道的方式不一样,江湖好汉们的爱与恨是非常磊落且直接的,顾青仅凭父母的名字便得到了好汉们的尊敬,李十二娘每次与他们介绍时便说起顾家夫妇的名字,然后好汉们一脸敬仰地抱拳行礼,见面第一眼便将顾青当作可以交心的朋友,下一刻便与顾青勾肩搭背仿若多年故交,这样的喜爱委实毫无道理且直接利落。
  快进蜀道时,随行的人数包括亲卫和侠客在内已然有了五六十之众。
  然而顾青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入蜀道的前一晚,众人难得地在野外扎营,李十二娘从附近村庄买来了几只羊,好汉们上前将羊宰杀洗净之后,顾青自告奋勇帮大家烤羊肉。
  一把神秘的香料撒在羊肉上,将羊身割开一道道口子以便入味,腌制半个时辰后,将羊架在火堆上烤,烤至金黄滴油,香味渐渐在露天的草地上散发出来,在空气中飘荡。
  好汉和亲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早已开始饮酒吹牛兼骂娘了。
  顾青沉默地坐在火堆边烤羊,李十二娘走到他身边坐在,轻声道:“看不出你还有这等手艺,烤得不错,香料用得很恰当。”
  顾青笑了笑,道:“当初在石桥村孤身一人,为求温饱必须什么都得会,除了烤肉我还会炒菜,蒸炸煮煎样样不说精通,至少能够做到在恶劣的环境下尽量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李十二娘叹道:“真是苦了你了,你爹娘如果说一生有亏欠的话,唯独对你有亏欠。”
  顾青笑了:“谁都不亏欠,过自己的日子,好与坏是自己的事,爹娘能生下我已很感恩了,他们丢下我有苦衷,我不怪他们。”
  “这几日你似乎心情不好,为何?”李十二娘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