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50

  “是,我爹经常进山采药,顺便在山里采了些野果,酿了几坛果酒……”
  冯阿翁大笑:“来来,取碗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汉可有年头未曾沾酒了。”
  宋根生苦笑,今晚中秋,原本他打算与顾青二人对饮赏月,学书里的古人那般风雅一番,谁知冯阿翁非要掺一脚,这坛酒怕是不够三人喝。
  不过宋根生还是老老实实取了碗,倒了三碗酒,宋根生端碗后双手平举,面向冯阿翁:“根生为阿翁寿,饮胜。”
  说完一口饮尽。
  “哈哈,饮胜。”冯阿翁迫不及待一口喝光,长呼一口气,神情非常满足。
  顾青单手端过碗,先闻了闻味道,然后皱眉。
  一股腐烂的果汁味儿,夹杂着一丝淡淡的酒味,这玩意真能喝吗?自酿的酒,卫生达标了吗?验过大肠杆菌了吗?
  于是顾青放下碗,观察眼前的二人。
  宋根生好奇道:“你为何不饮?”
  顾青气定神闲:“你们先饮,我先酝酿一下酒量……”
  你们若喝不死我再喝。
  冯阿翁和宋根生又饮了几碗,顾青见二人脸都没红,更没有摇摇欲坠闷头就倒的迹象,这才小心翼翼地端碗浅啜了一口。
  味道很古怪,有点酸,酸中带甜,一丝淡淡的酒味在舌尖萦绕,若隐若现。
  顾青皱眉,这东西也配叫酒?完全是果汁呀。
  宋根生他亲爹酿酒的手艺难道跟医术一样感人?
  想了想,反正喝不死人,于是顾青一仰脖饮尽。
  冯阿翁和宋根生一齐喝彩:“痛快!是条汉子!”
  顾青顿觉尴尬症犯了,喝了一碗果汁而已,你们要不要给自己加那么多戏。改天你们撒尿的时候我在茅房外面给你们鼓掌加油好不好?
  门外又传来小心翼翼的敲门声,顾青又叹气,感觉自己成了副本里的小BOSS,任何玩家都想来刷一下……
  宋根生打开门,门外站着很多村民。
  顾青愣了,搁下碗迎上前,拱手道:“不知各位乡邻……”
  一名五十来岁少了一只胳膊的老人站出来笑道:“今日是中秋,我们想着你一人在家过节,怪孤单的,大家商量了一下,给你送点应节的东西,你莫嫌弃。”
  顾青呆怔着接过老人手里的东西,和冯阿翁一样,他送的也是一些干果。
  老人用仅有的手握着顾青的手腕,拍了拍,叹道:“以往……是我们做长辈的不地道,给你赔罪,你赶走了丁家兄弟,又给了我们好日子,顾青,你是大德之人,我们都托了你的福。”
  摇摇头,老人满脸愧色,转身走了。
  人群里,又一名村民站了出来,是位寡居多年的寡妇,村民们带的礼物似乎没什么创意,都是一些干果。
  寡妇将干果递给顾青,朝他笑了笑,赫然看到冯阿翁和宋根生坐在院子里,寡妇啊了一声,道:“原来你们在饮酒,哎,早说呀,你们慢点饮,我去给你们做点菜,我家小子昨日在山上猎了两只山鸡,正好给你们下酒。”
  说完寡妇转身匆匆离去,一边走一边回头叮咛顾青慢点喝。
  顾青呆呆地站在门口,木然地接过村民们轮流交到他手上的礼物,接受村民们诚心诚意的愧意和道谢。
  一股陌生的情绪在胸腔内旋绕,从来不曾有过的温暖。
  秀儿和她母亲最后一个上前,母女二人一齐朝顾青微蹲福礼。
  杨叔母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有些苍老憔悴,这些年她被生活折磨得不轻。
  “顾青,多谢你照顾我们母女,因为你,我们母女才有了活路,原本……秀儿打算卖身给大户人家为妾的,多谢你……”杨叔母眼眶渐红,声音哽咽。
  旁边的秀儿忽然双膝跪地,朝顾青大礼拜下。没等顾青反应过来,秀儿迅速起身,躲到杨叔母身后不发一语。
  村民们都散去,顾青手上多了一堆干果,他仍怔怔地站在门口不言不动。
  心底深处的那道坚固的防线,悄然裂开了一丝缝隙。
  转身进屋,顾青单手抄起酒坛,朝嘴里大口灌酒,搁下酒坛时,顾青已有些微醺,不知是酒精还是心情作祟。
  重重将酒坛朝桌上一顿,顾青仰头望向皎洁的满月,忽然吟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前世,今生,不必再纠结,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三十四章
白衣胜雪
  习惯承受苦难的人,反而承受不起幸福。
  顾青像一个常年处于黑暗的人乍见到一缕阳光,慌乱,失神,手足无措。
  前世已是隔世,可前世仍有无法释怀的心结。今生或是新生,可今生的顾青并不想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他害怕善意只是短暂的停留,害怕有一天陌生人对他重新冷漠后,承受不起巨大的失落。
  半坛酒入喉,借着微醺的酒意,顾青压下心中翻腾的情绪。
  他永远冷静,对他来说,异常的情绪波动是失败或厄运来临之前的征兆。
  疲惫地瘫坐在蒲团上,顾青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宋根生两眼发直,神情仿若痴呆,喃喃念叨。
  冯阿翁好奇地看着二人的神态,不解地挠头,见宋根生嘴唇蠕动,冯阿翁凑近了才听清楚,宋根生嘴里念叨的是顾青刚才说的那句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冯阿翁有些懵,这是一句诗吗?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良久,宋根生醒过神,推了推顾青,颤声道:“顾青,顾青!你回回神!”
  顾青抬头瞥他。
  “顾青,你果真没读过书?”宋根生一脸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样子,陌生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他。
  “没读过,怎样?我骄傲了吗?”顾青不耐烦地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是你刚作的诗?”宋根生兴奋地道。
  顾青皱眉:“我刚作诗了?”
  “作了,绝妙之句,我想知道全诗,能告诉我吗?”
  “你疯了吧你,我是文盲啊,怎么可能作诗,读书人的脑子如此脆弱吗?一喝酒就懵。”顾青毫不留情地怼道。
  宋根生这次却没上当,用力地拽住他的胳膊,笃定的眼神直视顾青的脸。
  “你作诗了,冯阿翁也听见了。”
  冯阿翁犹豫了一下,道:“老汉刚才确实听见顾青说了一句话,不过老汉不识字,不知他说的是不是诗……”
  “是诗!”宋根生斩钉截铁地道。
  灌了半坛果酒,顾青此时已有些后劲上头了,不耐烦地揪住宋根生往门口走。
  “你喝多了,回去睡一觉,醒来你就会为今晚说的蠢话后悔痛哭,快滚。”
  一脚将宋根生踹出门,送他离开,千里之外。
  然后顾青转身,看着冯阿翁,冯阿翁急忙起身,拄着拐杖道:“老汉自己走,自己走,不劳相送。”
  顾青恢复了温文的样子,微笑行礼:“冯阿翁好走。”
  一位残疾老人以异常矫健之姿飞快离开,顾青关上门,看着空荡荡的院子,满足地叹了口气:“终于安静了,真好。”
  桌上的酒还剩小半坛,顾青不喜欢果酒的味道,但他今夜忽然很想独自醉一场。
  …………
  陶窑的生产如火如荼。
  郝东来和石大兴或许算不得好人,但在赚钱这方面他们是专业且高效的。
  陶窑的第三批成品送进青城县后,石大兴从青城县郊各个窑口挖人,很快给石桥村带来了一百多个人,大多是青壮劳力和经验丰富的老窑工。其中包括上釉的工匠,烧窑的工匠,以及各种做杂活的帮工。
  久寂多年的石桥村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顾青照单全收,并动员大家在窑口附近的半山腰开辟出一块百丈方圆的平地,给新来的工匠和窑工们搭建房屋,同时扩建陶窑,将窑口四周的重要核心地带全部用栅栏围起来,派本村村民日夜看守,新来的工匠未得允许不得私自入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