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650

  顾青来安西的目的不是来夺权的吗?这次战事是多么好的机会,再说顾青手中有一万精锐兵马,又有他这个监军站队,为何不夺权?若战事还是由高仙芝指挥,稍有失当的话,长安方面又会下旨斥责,边令诚也会跟着挨骂,所以边令诚其实是希望顾青来接管指挥权的。
  从古至今的监军之所以大多是坏人,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在主帅的眼里,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只需要打赢,不需要思考战争以外的因素。
  可是在监军的眼里,战争的胜负反而是其次的,他们只会站在政治的角度,一旦站在政治的角度看待战争,那么立场便不一样了。
  朝堂上错综诡谲的关系,天子复杂难明的心理,军队内部勾心斗角的争斗,这些都比战争的胜负重要,为了政治的需要,主动输掉一场战争也在所不惜。
  所以此刻边令诚对吐蕃入寇并不怎么关心,他关心的是顾青为何不夺高仙芝的兵权,陛下的意思不是让他来安西牵制高仙芝吗?如此绝佳的机会他却什么都不干,主动将兵权让给高仙芝……
  边令诚暗暗在心里的小黑本本上记了一笔,决定回头便向长安上疏。
  顾青浑然不知有生以来即将第一次被人背地里告黑状,他的注意力放在堂前的众将身上。
  听着众将领唱名而入,顾青仔细聆听,可惜的是,除了马璘以外,再无任何耳熟的名字。
  顾青默默统计了一下安西都护府的名将,只有高仙芝,封常清,马璘三人,其他的名将大多在别的都护府,比如哥舒翰,就是“哥舒夜带刀”的那位,或是在长安,比如郭子仪和李光弼。
  众将到齐,高仙芝环视四周,缓缓道:“十日前,吐蕃贼发兵三万入寇于阗,于阗守军不敌,已然败退,我大唐王师身负皇恩,有守土抗敌之责,战事已启,自本帅以下,人人当须奋勇,以躯报国,勿负天子与子民。”
  一阵甲叶撞击声,众将一齐抱拳行礼,轰然道:“是!”
  高仙芝点头,道:“今日始,安西四镇兵马集结于龟兹,龟兹镇驻军马上派出斥候,打探吐蕃贼军动向,并沿玉河方向寻找于阗败退守军,与其联络,收拢败军,三军整备粮草军械,征调民夫,安西都护府各城池关闭,城中宵禁,快马向北庭,河西,陇右都护府通报军情,各将点齐兵马,做好战备,准备出征迎战吐蕃贼军。”
  “是!”
  高仙芝扭头看着顾青,道:“副帅可有话交代?”
  顾青微笑道:“末将无话,麾下一万兵马,一万五千匹战马,粮草与兵器若干,任由高节帅调遣。”
  边令诚闻言眼中瞳孔猛地一缩。
  高仙芝却满意地笑了笑,顾青在众将面前态度摆得如此谦逊,显然是给足了他面子,高仙芝心中暗暗领情。
  当然,给面子归给面子,高仙芝很清楚,如果他真要绕过顾青调动他麾下的一万兵马,顾青一定会当场掀桌子翻脸,什么是真话,什么是走过场,大家心里都明白。
  沉吟片刻,高仙芝道:“临阵不可换将,此为兵家大忌,副帅的一万兵马仍由你节制,待斥候打探出敌踪动向后,再与副帅商议兵马行止。”
  顾青给足了高仙芝面子,高仙芝也投桃报李,在众将面前给足了顾青的面子,顾青麾下的一万兵马他动都不动,情势不算太危急,高仙芝没忘记天子给顾青的圣旨,圣旨上写明了左卫一万兵马由顾青节制,不到万不得已,高仙芝绝不会动顾青的兵马。
  聚将过后,高仙芝下令众将各司其职,然后命众人散去。
  顾青也向高仙芝告辞,打算回营整顿兵马粮草,刚离开节度使府,忽听背后有人唤他,边令诚屁颠颠儿地追了上来。
  “边监军有事交代?”顾青好奇道。
  边令诚环顾左右,将顾青拉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跺脚怒其不争地道:“顾侯爷,为何安西兵权仍在高仙芝手中,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同牵制高仙芝吗?”
  顾青茫然道:“咱们何时说好了?边监军莫非宿醉未醒?”
  边令诚勃然变色:“上次在侯爷的帅帐中,咱们难……道……没,没……”
  边令诚越说越慢,神情渐渐尴尬。
  呃,上次好像真没说过,只是顾青有天子的圣旨,牵制高仙芝的意思很明显,边令诚主观认定了顾青必然会与高仙芝夺权,才产生了彼此是同盟的错觉。
  顾青同情地看着他,诚恳地道:“边监军可能最近太劳累了,要不要回长安休养一段时日?我向陛下请旨,就说边监军积劳成疾,都吐血十斤了,请求陛下允你回长安,说不定陛下答允后还会给你升官呢。”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备战待发
  边令诚现在就很想吐血,十斤没那本事,二两倒是手到擒来。
  安西战事刚启,李隆基正琢磨着如何平衡安西军内部权力,作为监军的他如果真上疏请求回长安,等待他的一定不是升官,很有可能是四个昆仑奴等在城门外给他抬棺,唢呐琵琶胡琴各种乐器奏出欢快的曲子,昆仑奴一边抬棺一边载歌载舞把他埋了。
  “侯爷,侯爷……莫闹,奴婢哪里积劳成疾了,又何来吐血十斤之说……”边令诚脸色难看道。
  若换了其他人敢这么说,边令诚早翻脸了,可惜面前这位侯爷终归圣眷太隆,边令诚不敢得罪,只敢暗搓搓的告黑状。
  见边令诚脸色不好看,顾青认真地商量道:“那就吐血二十斤如何?不能再多了,再多就死了。”
  边令诚忍不住道:“十斤也死了!……侯爷,咱们能不说吐血的事吗?您今日为何不与高仙芝夺权?前阵子高仙芝老实了很多,想必已明白了天子的心思……”
  “今日若侯爷当着众将的面接管安西兵权,再加上奴婢在旁边为您帮声,高仙芝必然不敢多说,将兵权双手奉上。此次抗击吐蕃贼军的主帅就是侯爷您啊,您为何心甘情愿将兵权让出,甚至您麾下的兵马也任其调遣……”
  顾青目光渐冷,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边监军说得倒是轻巧,未奉诏命,未得调令,让我当着众将的面公然接管兵权,这叫‘以下犯上’,说得严重点,这叫‘兵变’,懂吗?我若真这么干了,高节帅一刀砍了我陛下都无法说他做错了,你行你上啊。”
  边令诚顿时语滞。
  明面上呢,当然没有诏命没有调令,顾青不愿冒这个险倒是情理之中。
  可边令诚还是觉得不甘心,安西军的局势直接关系到边令诚的性命和前程,而边令诚所理解的天子密旨的意思,高仙芝和顾青都是不稳定因素,如果能把这两人都排挤掉,那么自己岂不是立了大功?
  所以边令诚其实打着撺掇的主意,让二人鹬蚌相争,他则坐收渔翁之利。
  很遗憾,顾青也是这么想的,大家都有一颗想当渔翁的心。
  “边监军,大战即启,趁着还有一两日短暂的祥和时光,不如来我大营痛饮一番?”顾青热情地邀请道。
  主意落空的边令诚满心不高兴,闻言毫不犹豫地拒绝。
  顾青只好微笑与边令诚告辞。
  二人背道而行,边令诚走得很慢,表情渐渐变得阴冷。
  …………
  顾青回到大营,大营内左卫兵马已开始整备,处处皆是将领的叫骂声,呵斥声,粮草和战马的精细草料在营地边堆积如山,营内充满了忙碌和紧张的气氛。
  顾青回到帅帐,独自坐在桌案边,摊开羊皮地图开始研究,眉头越皱越紧。
  这次突如其来的战事,将顾青的计划完全打乱了。
  按顾青原本的谋划,打算在半年内慢慢将安西的兵权接管过来,并且练出一支战力精悍的军队,然后再把边令诚排挤或弄死,当安西成为他的一言堂后,他便开始在朝廷法度允许范围内招募团练扩充军备。
  当初给杨国忠送了重礼,好不容易从他那里要来了多余的战马和兵器,就是为了给日后招募团练做准备。
  然而吐蕃突然入侵,安西四镇的兵马包括顾青的兵马在内全部都整合起来,高仙芝拥有战时指挥权是顾青与他达成的协议,被这场战事一耽误,顾青的谋划不得不全部洗牌重来。
  “打完这一仗再说吧,或许不是坏事,正好让左卫兵马经受一次战争的磨炼……”顾青独自坐在帅帐内喃喃道。
  不仅是左卫需要磨炼,顾青本人更需要磨炼。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还未曾经历过真正的战争,那种万马冲阵,尸山血海的画面,他见都没见过,这绝非他当初杀个村痞或与几十个死士拼命的小场面能比的。
  一个没有任何战场经验的主帅显然是不合格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来得很及时,仿佛冥冥中的天意,而他顾青便是天选之子,想那么多干啥,老实接受老天爷给他的主线任务涨涨经验值吧。
  “韩介!”顾青忽然扬声唤道。
  韩介入帅帐抱拳。
  “传我令,所有亲卫从今日起全部换上我给你们打造的镔铁板甲,兵器备齐全套,箭矢弩矢多准备一些,战马挑选最健壮的,每个亲卫配两匹战马,尤其是粮草,赶紧派人出去多弄点肉,务必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藏好莫让别的将士发现……”顾青一件件地吩咐道。
  打仗他没经验,所以没什么好吩咐的,临机应变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情势下,个人的安全和骄奢的生活还是要保质保量的,这个容不得半点马虎。
  韩介将顾青的命令一一记下,道:“侯爷放心,您是主帅,通常不会遇到危险,若万一遇到危险,末将和兄弟们一定拼死保侯爷周全,不让侯爷伤到一根寒毛。”
  顾青笑道:“大家都要保重,希望此战过后兄弟们都是囫囵的,你们是我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定要小心。”
  韩介领命出去后,顾青又叫来了常忠等四名将领。
  顾青开门见山道:“常忠,传我将令,此战我左卫将士必奋勇杀敌,绝不可怯战畏缩,否则军法从严处置,通令全军上下,此战若有立功者,首功赏钱五十贯,余者皆赏三十贯,不仅如此,我还会向长安上疏保举,升为武官,请朝廷赐永业田。”
  常忠等将领闻言大喜,五十贯可是一笔巨款,如今这年头物价并不高,五十贯能够让一家老小过十几二十年奢侈的好日子了。
  顾青无奈地笑。
  在将士们没有信仰不知为谁而战之前,只能用重赏来刺激将士的勇武之心了,其实对一支军队来说,赏钱是下乘之举,最精锐的军队往往有一种信仰,一种为了某件事某个人舍生忘死拼命的决心,信仰才是一支军队真正的灵魂。
  可惜目前的顾青还做不到。
  …………
  第二天,龟兹城节度使府再次聚将,这次高仙芝带来了斥候探听到的消息。
  十日前吐蕃贼军发起的是夜间突袭,于阗城的城墙并不坚固,常年处于沙漠地带,城墙早已被风化多年,所以吐蕃贼军很容易便攻入城中,与驻守于阗城的大唐将士发生了巷战。
  然而吐蕃终究有三万之众,而于阗的大唐守军只有八千,一夜厮杀后,大唐守军不得不弃城败退,沿着玉河方向北上,此时正在向龟兹城靠拢。
  而于阗城,被吐蕃贼军占领后,城池被纵火烧了一半,城中子民不知被屠杀了多少,于阗城宫藏官库被抢掠殆尽,总之,战争一切惨烈的景象,在于阗城里都能看到。
  斥候还带来了新的消息,吐蕃贼占领于阗后,在城中肆虐了三日,然后离城开拔,往东而去,正朝播仙镇进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