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650

  最后中书舍人语气一顿,念出了圣旨最后一部分的内容。
  “……着夺顾青太子少保,光禄大夫,收御赐紫金鱼袋,改换银鱼袋,罚俸一年,仍暂任安西节度使,留观后用,钦哉。”
  圣旨念完,顾青身后诸将纷纷露出不满之色,好在这群杀才基本的政治素养还没被狗吃掉,当着宣旨天使的面不敢多说什么,一个个阴沉着脸没吱声儿。
  顾青却面不改色地跪拜下去,扬声道:“臣顾青,接旨。”
  说完顾青双手接过中书舍人递过来的圣旨,面朝长安方向遥拜之后方才起身,身后的将领们也纷纷跟着起身。
  顾青含笑吩咐亲卫帅帐设宴,款待长安来的天使,转身客气地与中书舍人寒暄闲聊,后面的将领们却有些不忿,纷纷找了个理由告退。
  唯独裴周南的脸色有些尴尬,而边令诚则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
  只有他和边令诚直到,顾青今日之所以被陛下如此严厉的训斥,连太子少保和光禄大夫的官位也被夺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二人联名的奏疏,奏疏里面详细禀奏了顾青擅自出兵启衅河西军的来龙去脉。
  裴周南并无私心,他只是忠于职守,被李隆基调任安西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顾青的权力,不让他做出格的事,顾青擅自出兵确实出格了,裴周南如实向长安禀奏,站在他的立场来说,并未做错什么。
  然而连裴周南都没想到,天子对顾青的惩罚竟如此严厉。
  原本裴周南以为天子只会在圣旨里训斥一番,顶多罚一两年俸禄,毕竟裴周南如实禀奏时说明了原因,是哥舒翰先行动手抢夺安西节府的战马,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将刚才的圣旨内容咀嚼许久后,裴周南终于明白了一点点了。
  天子严厉训斥顾青甚至夺其官位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擅自出兵,天子这是敲山震虎,是对顾青的严厉警告,军镇节度使是封疆诸侯,手握兵马大权,一举一动本就很引人注目,尤其令朝堂君臣敏感,擅自出兵的先例不可开,性质太恶劣了。
  北边已经有了一个手握三镇兵权令天子欲削而不敢削的人,大唐的西边不能再有第二个肆意妄为的节度使了,哪怕他曾是天子的救命恩人也不行。
  裴周南暗暗叹息,说来顾青确实有错,为了五千匹战马,置自己的前程于不顾,两者孰重孰轻,稍微正常点的人都分得清,偏偏顾青这家伙根本不正常,出兵两万要回了战马,却换来了天子的严惩,恐怕日后的圣眷都受到了影响。
  值得吗?
  裴周南觉得很不值。
  帅帐内招待了宣旨的舍人,安排他在龟兹城客栈住下后,顾青回到帅帐,再次展开圣旨,逐字逐句地仔细又看了一遍,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
  “侯爷,为了五千匹战马,值得吗?”韩介神情失落,叹息般在他身后问了一句跟裴周南一样的问题。
  顾青收起圣旨,笑道:“值得。”
  “太子少保和光禄大夫,哦,对了,还有一只紫金鱼袋,这些东西哪样不比五千匹战马值钱?”
  顾青笑道:“你以为我会在意这个?”
  韩介却摇摇头道:“侯爷向来精明,这次却做了亏本买卖,赔大了。”
  顾青笑容渐敛,道:“可知我当初为何不顾旁人劝告,执意出兵启衅?”
  “末将不知。”
  顾青盯着桌上静静搁着的圣旨,轻声道:“其实我就是想知道,四万多安西军将士里,有多少人能够毫不迟疑地跟着我,哪怕我要干的是一件无法无天的事,他们也义无反顾,我试探的是安西军,并不完全是为了五千匹战马……”
  韩介惊愕道:“侯爷为何要试探安西军?”
  顾青沉默许久,真正的原因他现在不能说,只能编一个借口糊弄过去。
  “安禄山眼看要反了,陛下一定会调拨安西军入玉门关平叛,我需要一支不问原由不分青红皂白的军队,我麾下的将士必须完全服从我的命令,我是安西军唯一不变的主帅,没人能替代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韩介脸颊抽搐了一下,迟疑许久,垂头道:“末将明白了。”
  顾青的话说得比较含蓄,但韩介还是从中听出了一些别的味道。
  长久的相处,两人的感情早已胜似亲兄弟,韩介不相信顾青有谋反之心,但刚才的这番话,其实已有了几分拥兵自重的意思了。
  转念一想,若安禄山果真造反,大唐的乱世即将来临,那么顾侯爷拥兵自重又如何?只要仍服从朝廷的调遣,这支军队仍然是属于朝廷的,乱世里的主帅其实不都或多或少干过拥兵自重的事吗?
  韩介心情复杂,一瞬间想到了很多事情,轻声问道:“侯爷,若安禄山造反之前,陛下突然将侯爷调回长安,侯爷在安西做的一切不就白费了吗?回到长安的侯爷,仍是一位闲散权贵,乱世之中甚至连保全自己都很艰难……”
  顾青笑了:“我不担心这个,因为我已提前找了吐蕃人帮忙,吐蕃人会给我借口,让我留在安西不能调离的,你看看这次的圣旨,其实陛下已经对我很生气了,但仍只是夺了太子少保和光禄大夫的官位,而真正有实权的节度使之位却仍给我留着,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也知道欲平吐蕃不能没有我,安西节度使这个位置不能动。”
  “韩介,人生于世,不可听天由命,更不可依托他人,自己的手里一定要有筹码,有筹码的人才有资格上桌博弈,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
  顾青被天子严旨训斥,并被罢免了两个官位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安西军大营和龟兹城。
  令顾青颇为意外的是,安西军将士对此非常愤慨。
  自从顾青每日与将士们一同操练,后来又指挥将士们与吐蕃打了一场胜仗,后来更是为了将士们的战马不惜与安西军火并,种种表现看在将士们眼里,顾青终于得到了安西军将士的衷心拥戴。
  顾青没有刻意作秀,他只是按前世带团队的理念,自己创造机会与将士们融为一体,再加上他处事公正,出手也大方,每日操练的奖赏制度更是深得军心,得到将士们的全体拥戴亦在情理之中。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将士们爱戴顾青终究是有原因的。
  消息传出后,龟兹城百姓商人们议论纷纷,无数人对天子的处罚感到不可理解,亦为顾青叫屈。
  人家抢了安西军的战马,咱们出去抢回来,有什么错吗?为何天子不怪罪那个抢战马的人,反而要怪罪顾侯爷,这分明是黑哨啊。
  百姓和商人就是这么想的,逻辑简单且朴实。
  至于安西军大营,将士们更是忿忿不平。
  很多将士都亲身参与了那次出兵,他们都知道原因,在他们眼里,顾侯爷是极度护犊子的人,无论是麾下的将士还是战马,他都极力维护,在这方面从来不会忍气吞声,直接用最粗暴简单的方式报还回去。
  老实说,那一次出兵其实将士们挺解恨的,若换了高仙芝是节度使,被哥舒翰抢了战马只会不停发公函质询谴责,双方扯来扯去成了口水仗,最后战马多半也是要不回来的,此事终究不了了之。
  而顾侯爷多爽快,二话不说直接出兵,你抢我的战马,我就打你,安西军的风格就是如此粗暴。
  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安西军兵临城下,哥舒翰那么勇猛暴躁的主帅,也被顾侯爷逼得老老实实签下了城下之盟,安西军尚未正式开战便大胜而归。
  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快的?
  可是,明明错的是哥舒翰,天子为何要惩罚顾侯爷?
  顾青接到圣旨的当夜,将士们营帐内的灯火已熄,大营内万籁俱静,只有巡弋的将士们夹杂着甲叶撞击的脚步声传荡在茫茫大漠的夜色里。
  营帐内,许多将士彻夜无眠,很多营帐里都在聊天子降旨的事。
  事情不大,对顾青来说或许不痛不痒,无非是夺了两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官位,可朴实无华的将士们却不服,有些话太犯忌讳,将士们不敢说,但谈论的语气里已透露出了许多不满。
第三百九十六章
流言四起
  有些不满其实并非日积月累,而是突然产生的,不满的最初只是发一些牢骚,类似于吐槽那种,内心不见得多反感,但还是想拿出来说一说,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若换在一千多年以后其实很正常,对同学对同事对领导,背地里难免有些牢骚,牢骚发完后,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人生不会因为这些背地里的牢骚而产生任何变化。
  安西大营里也是,对于顾青被严旨训斥,真正不满的是安西军的将领,下面一些中低级将士只是发泄一下口头上的不满,说完以后该操练的继续操练,该吃喝的继续吃喝。
  但是高一级的将领却实实在在感到不满了。
  在他们看来,这是朝廷向安西军给出的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很不好,它有可能在未来短期内对安西军产生人事变动。
  人事变动甚至包括顾青可能会被调离安西,朝廷再换一名新的主帅来节制安西军兵马。
  将领们最大的担心就是顾青可能会被调离,这对他们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顾青在安西这一两年,处事公道,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赚钱的手段更是不可思议,难得的是,顾青出手大方,对将士们的奖赏从来都是非常阔绰的,数遍大唐的所有军队,哪支军队像安西军一样,平日里的操练得到好成绩都有实实在在的一贯钱奖励?闻所未闻。
  更让将领们衷心服气的是,顾青论功时从来都是公开透明,比如上次全歼吐蕃两万余敌军后,顾青将所有的将领召进帅帐,告诉他们此战的首功是沈田,为何是沈田?因为沈田承受得最艰难,在腹背受敌几乎完全陷入被动应战的情况下,还能分出兵马及时赶来,堵住吐蕃军败退的后路。
  然后顾青当着所有将领的面,问众人服不服气。
  就凭顾青如此坦荡的做事方式,众将哪有不服气的,跟着这样一位主帅,将来若有战事,绝对不担心主帅会抢功冒功,好处给足,功劳也给足,无战事时平易近人,待之以兄弟,这样的主帅简直已经完美了。
  朝廷若将顾青调走,谁知道接替他的主帅是个什么德行,无论谁来代替顾青,众将都会觉得远远不如顾青。
  这就是顾青的魅力,无声无息间,他已收服了军心。
  入夜,静谧无声的安西大营,营帐内的油灯已熄灭,将士们却仍无睡意,都睁着眼看着漆黑的帐篷顶,窸窸窣窣的说着悄悄话。
  “火长,你说如果顾侯爷被调离安西了,我们咋办?”一道年轻的声音轻声道。
  黑暗里,火长不耐烦的声音传来:“吃兵粮,杀敌人,还能咋办,上面的事情咱们又决定不了。”
  年轻的军士叹息道:“顾侯爷挺好的,陛下为何要训斥他呢?”
  旁边立马一片附和的声音:“就是,侯爷多大方呀,又不跟咱们见外,只要操练肯拼命,还能白拿一贯赏钱,吃肉管饱,咱们当了这些年的兵,何曾见过如此大方的主帅。”
  “呸!你也就惦记钱和肉,我最佩服侯爷的是,他肯和我们这些糙军汉一同操练,爬沙地,攀高墙,练单杠,每一样都不比咱们少做,踏踏实实的做完了,虽然没咱们做得快,可人家至少做了,一军主帅,麾下数万兵马,谁会像侯爷这般与咱们同甘共苦?这些年我见过不少主帅,唯独只服侯爷一个。”
  “我啊,对侯爷服气是因为他够仗义,知道咱们军伍汉子的疾苦,也知道护着咱们。你们可知咱们大营这些战马兵器和粮食是谁弄来的?侯爷两年前上任安西副帅,你们可知他从长安带来了多少东西?一万匹战马,两万石粮食,还有成倍的兵器箭矢,啧,不愧是长安的权贵,带兵都带得如此富裕。”
  “没错,有了侯爷带来的战马兵器和粮草,咱们上次伏击吐蕃两万贼军才如此顺利,全都是骑马,一个旗号亮出去,四面八方皆是咱们大唐的骑兵冲锋,不到一个时辰就将吐蕃军冲垮了,若换了侯爷上任之前的安西军,骑兵只有不到一万人,想要如此完美的伏击吐蕃军,做梦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