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650

  韩介领命而去,直到他走了以后,顾青才反应过来,咦?刚才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环视帅帐,皇甫思思不知何时已悄然出去了。
  顾青咂咂嘴,又看了看自己的手,刚才的那股柔软幽香仿佛仍停留在手心。
  顾青眨了眨眼,然后立马冲出了帅帐,嘴里喃喃道:“这瓜女子,有病就要治,怎能讳疾忌医呢?心跳太快可不是小事,我必须帮她检查检查……”
  …………
  第二天上午,顾青再次聚将。
  “打庆州,但不要急着打下来,先围住再说。”顾青指着地图,道:“我们再给叛军布个局,若叛军从宁州派兵来救,我们便在半道上狙击他们,若叛军没有动静,一心只以攻下长安为目标,咱们就把庆州吃下去,接着吃下宁州,晋州,蒲州,他们前脚攻破城池,咱们后脚跟着收复。”
  顾青说完,见帅帐内诸将都没吭声,便道:“有话就说,你们没了疑虑,才能卖命征战。”
  常忠忍不住道:“侯爷的意思是,围住庆州,然后半路狙击叛军?但是如果叛军派主力回援怎么办?若对方回援兵力有五万人,十万人,怎么办?”
  顾青叹道:“你们都是猪吗?如果对方人多,当然掉头就跑啊,不然留在原地等灭门呢?我估计叛军不大可能派主力回援,相比之下,攻下长安城对安禄山的诱惑更大,他不可能为了庆州而放弃进军长安,所以他派出来的援军大约在两三万之数。”
  李嗣业挠了挠头,道:“侯爷,敌军人多咱们就跑,不算临阵脱逃吗?”
  “征战的目的跟赚钱一样,用最小的代价赚取最大的利润,咱们安西军只有五万人,凭什么跟二十万叛军正面相抗?敌众我寡之时,当须审时度势,不必做无谓的牺牲,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保留实力,等待一击即中的机会,明白吗?”
  众将纷纷点头。
  顾青见众将没有反对意见了,于是直起身道:“好,现在我来颁军令。常忠。”
  “末将在。”
  “你领一万骑兵马上出发,绕至庆州和宁州中间的平原待命。”
  “沈田。”
  “末将在。”
  “你领一万骑兵同样绕至庆州和宁州之间待命,你与常忠一东一西,离官道数十里隐蔽,一旦敌军从宁州派兵援庆州,你和常忠便发动,两面夹击将敌军狙击于半道上。”
  常忠和沈田二人领命。
  “刘宏伯。”
  “末将在。”
  “新募的一万团结兵在你手里也练了一年多了,我想先看看团结兵的成色,围庆州,打庆州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城里只有三千叛军驻守,你若打不下来,自己吊死在城楼上谢罪吧。”
  刘宏伯凛然抱拳:“若攻不下庆州,末将提头来见。”
  顾青扫视众人,道:“明日辰时造饭,全军拔营,急行军至庆州,咱们安西军第一战的重点不是打庆州,而是打援。这一战若打得漂亮,远在长安的天子必有嘉晋。能否升官封爵,看你们自己舍不舍得拼命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福兮祸伏
  夜深人静,顾青在大营内巡弋,每经过一座营帐都会撩开门帘往里看一眼,见将士们都在沉睡,于是轻轻放下门帘离开。
  临战前的宁静,大营内似乎没有太紧张的气氛,将士们一如既往地睡得香甜,如果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有些营帐内睡不着将士还在兴奋地窃窃私语。
  顾青特意站在营帐外听了一会儿,将士们议论的是明日的交战,他们要斩多少叛军人头,每个人头价值多少,斩够多少以后便能在家乡盖多大的房子,娶个怎样漂亮的婆娘,买多少亩地,奢侈一点的话或许能买得起耕牛。
  从农户迈入地主阶级,靠的就是这一战的叛军人头了。
  讨论很热烈,每个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里,他们嘴里的叛军人头已经成了抢手货,成了倒卖的商品,成了未来美好生活的酬劳。
  顾青站在营帐外听了很久,然后面带微笑悄然离开。
  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样子真的很美好啊,哪怕是在战场上,都是为了活得更好而杀敌,这才是底层的人活着的真正模样,什么忠君,什么报国,都不如自己口袋里的赏钱实在。
  段无忌跟在顾青身后,直到顾青巡完大营回到帅帐,段无忌才道:“侯爷,军心士气可用,明日之战必胜。”
  顾青嗯了一声,道:“安西军在我的统领下,向来不缺士气,他们缺的是实战,缺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句话里少有的霸气令段无忌一怔,接着笑了起来。
  转眼看到帅帐内那张关中地图,段无忌沉思片刻,道:“侯爷,其实庆州不过是疥癣之地,一城之得失原本不需要安西军大动干戈去收复它,若安西军转向长安,追击安贼后军,一触即离,一路骚扰,想必也能救长安之急,而且收效更大,为何侯爷非要打庆州?”
  侯爷微笑道:“你已是我身边的谋士,你来说说为什么。”
  段无忌眨了眨眼,道:“莫非侯爷还有别的心思?”
  “什么心思?”
  段无忌想了想,道:“侯爷欲乱中取利?”
  “取什么利?”
  段无忌压低了声音道:“君上昏聩,侯爷是英雄之辈,怎甘在昏君面前俯首称臣?所以侯爷想让大唐的皇权跌落尘埃,待叛乱平定后,侯爷趁势而起,那时的侯爷,手中的兵马远不止安西军这数万人,想必天子也要看你的脸色了吧?”
  顾青仍微笑道:“你这话……大逆不道呀。”
  段无忌正色道:“侯爷,我是石桥村出来的人,侯爷可以信任我。”
  “你说的这些与我打不打庆州有何关系?”
  “打庆州,是为收复失地,侯爷是做给长安的天子和朝廷看的,让他们知道侯爷在积极平叛,此举也能积累侯爷在民间的威望,乱世之中的威望,比权力更重要,民间百姓多愚钝,他们不在乎王师歼了多少叛军,更在乎王师收复了多少失地,他们认为只有收复失地才是王师胜利的象征。”
  “皇权跌落,侯爷的威望直升,此消彼长之下,平叛之后很难说天下是个什么境况,但可以肯定,那时的侯爷已是一棵参天大树,就算天子封你郡王,想必侯爷也不会看在眼里了,侯爷要做的,……是可以自己写圣旨。”
  顾青拍了拍他的肩,笑道:“管好你的嘴,以后不要胡说八道,快回去睡,明早就要开拔了。”
  段无忌没动,反而躬身道:“侯爷有凌云之志,学生别无所报,唯有为侯爷效犬马之劳,生死无悔。”
  顾青沉默许久,缓缓道:“凌云之志不要随便拿到嘴上说,尤其是翅膀没硬的时候,懂吗?”
  “学生明白。”
  …………
  第二天一早,大营开始埋锅造饭,将士们用过饭后归建,在将领的率领下拔营而去。
  常忠和沈田各领一支兵马,出了大营便一左一右分开而行。
  刘宏伯领一万团结兵直奔庆州,李嗣业领陌刀营紧跟其后,剩余的两万余将士由顾青亲自率领。
  行军两日,已快到庆州城,城外山林平原处,已有叛军的斥候在活动,刘宏伯所部斥候与对方相遇,还未开战,双方斥候之间已有了生死之搏。
  与此同时,庆州城内叛军也终于发现有朝廷军队出没附近,于是紧急关闭城门,并派人火速向陇州叛军主力禀报军情。
  刘宏伯按照顾青事先的命令,率领一万团结兵只在庆州城外活动,却并未下令攻城,庆州城内留守三千叛军大为紧张,急忙在城头堆积守城军械。
  常忠和沈田各率一万骑兵已在庆州和陇州之间的官道边驻扎,静静地等候陇州的叛军援兵出城救援庆州。
  庆州附近人心惶惶,只有安西军内部的将领才清楚,打庆州不是目的,安西军的重点是狙击叛军援兵。
  陇州城内。
  安禄山坐在曾经的陇州刺史府内,原来的陇州刺史在城破之时已被叛军杀了,刺史府成了安禄山的临时帅帐。
  当庆州派来禀报军情的人慌慌张张出现在安禄山面前时,安禄山正精赤着上身,露出一身白花花的肥肉,整个人吃力地趴在席上,贴身亲卫李猪儿给他的后背敷药膏。
  由于肥胖,安禄山的身体很不好,不但行走吃力,而且身上常长烂疮,烂疮很快便灌脓流血,好了以后留下一个个坑坑洼洼的印记,丑陋且恶心。
  跟随多年的亲卫李猪儿,每次给安禄山敷药时都强忍着恶心,却不敢露出任何嫌弃的神色,否则下场很惨。
  刺史府前堂一片狼藉,叛军攻占之后没怎么收拾,里面甚至能隐约闻到一股铁锈般的血腥味。
  安禄山趴在前堂内却毫不在乎,他甚至喜欢闻这股血腥味,让他能够产生杀戮后的快感。
  “庆州城外有朝廷兵马?”安禄山半闭着眼,并不怎么在意:“多少兵马?”
  报信的叛军惶恐地道:“大约一万左右,皆是骑兵,在庆州城外西面三十里外游弋,我军的斥候已被他们杀了十多人。”
  安禄山臃肿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淡淡地道:“可看见对方的旌旗?这支兵马是何人统领?”
  “咱们的斥候不敢接近中军,只与他们的斥候遭遇过,未曾看清旌旗。”
  安禄山哼了哼,道:“一万骑兵而已,不管是哪支兵马,在我义军面前都拿不出手,一战即溃。”
  如今的安禄山不仅身体膨胀,心态也膨胀了。
  范阳起兵到现在,叛军从北方边境一直推进到黄河以南,大摇大摆过了黄河,短短几个月,大唐的小半边江山已姓安了。
  除了安重璋固守的蒲州城下遭遇了些许挫折外,别的城池基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往往是叛军刚刚兵临城下,城内的官员便主动降了,就算有不愿降的,攻城一两日也能顺利破城。
  如此微不足道的抵抗,安禄山怎能不膨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