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650

  李隆基浑身一震,然后颓然地摇头叹息。
  如今的他,哪里还有半分天子的威严和权力?身边仅有的两万禁军才刚安抚平息下来,至于散落大唐各方的平叛军队,李隆基已没有任何信心调动他们了。
  高力士试探着道:“陛下何妨将安西军主帅换了,一纸圣旨下,给顾青一个莫大的虚职,甚至再升他一级爵位亦无不可,然后将他调来陛下身边,没了兵权的顾青便不足虑了。”
  李隆基摇头:“没那么简单,你今日看到陌刀营的样子,也亲眼见到顾青在安西军中是怎样的威严了,朕若贸然换帅,只怕会激起顾青和安西军的反心,若顾青和安西军也反了大唐,朕的社稷可就真的没指望了……”
  顿了顿,李隆基又若有所思道:“朕今夜还听到一阵霹雳般的巨响,是安西军发出来的吗?”
  高力士急忙道:“老奴忘了说,陛下,顾青今夜带来的兵马不止是陌刀营,还有一支奇怪的兵马埋伏在行营外,那阵霹雳般的巨响便是安西军的伏兵发动了……”
  “老奴听禁军议论,说这支兵马手执一支很奇怪的兵器,像一根笔直的铁管,当时隔得远,没人敢上前细看,但那支铁管里喷出火花,发出巨响后,两百步外便有数百禁军倒下,非常可怕……”
  李隆基的脸色又变了:“可曾细查?”
  “陛下安抚禁军时,老奴特意去查看了禁军的尸首,发现他们皆是身上多了一个不大的圆形血洞,老奴还问过一些只伤未死的禁军,他们说听到巨响后来不及反应,便觉得身上某个地方一痛,低头再看时,身上便已多了个血洞。”
  “有随军大夫挖开伤口,发现伤口里有一颗小铁丸,致命之物便是这颗小铁丸,想来应是安西军那支奇怪的铁管里射出来的……”
  李隆基的脸色愈发难看:“顾青……从何处得此利器?安西军本就威胁社稷了,若再添此利器,大唐焉有宁日?”
  高力士的脸色也不好看了。
  若顾青真的守臣子本分,得到如此利器应该马上禀奏朝廷,将此物献给天子才是,可顾青今夜从出现到离开,对此利器却半个字也不提,偏偏临走前却拿出来逞了一番威风,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为了击敌,而是为了震慑天子,令天子对他愈发忌惮。
  由此看来,如今的顾青果然有了不臣之心,陛下所忧虑者并非没有道理。
  高力士咬了咬牙,道:“陛下,要不要派人传旨,询问顾青此利器的来历和造法……”
  话没说完,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你若是顾青,心怀不臣之意,圣旨面前你会老实交代么?”
  高力士一滞,垂头不再说话。
  良久,高力士幽幽一叹:“难道世上便无制衡顾青之法了么?”
  李隆基阖目沉吟,禁军哗变平息后,李隆基又变回了那个精于谋算人心的天子。
  许久之后,李隆基忽然道:“朕要放一些权力出去了……”
  高力士不解地看着他。
  李隆基接着道:“传朕的旨意,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郭子仪,高仙芝二人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兵马大元帅有节制朝廷平叛王师之权,诸勤王节度使兵马必须受其诏封帅令……”
  高力士眼中闪过惊讶之色,但还是唯唯记下。
  见李隆基忽然停顿下来,高力士忍不住问道:“陛下,顾青的安西军按说是最能与叛军一战的王师,若不封他为副元帅,恐怕……”
  李隆基淡淡一笑,道:“顾青护驾有功,据说又有颍水大捷之功,当然也有擢升……”
  顿了顿,李隆基又道:“晋顾青为蜀州郡公,实食邑增五百户,加封司徒,授左仆射及兵部尚书,赐黄金千两,丝帛千匹……”
  高力士越听越惊愕,开始时不解,后来再一想,顿时对李隆基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隆基将朝廷的爵位官职当成不要钱的烂白菜一样,一股脑儿全扣在顾青头上,看起来尊荣无双,任何人听了都不会觉得天子刻薄寡恩。
  然而仔细一推敲,爵位也好,官职也好,甚至是位列三公的司徒也好,都是一些没有任何实权的虚衔,荣耀倒是荣耀了,可顾青手中的权力却一丝都没变。
  最敏感的天下兵马副元帅,李隆基却故意没给顾青,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爵位官职再高,副元帅才是实实在在能够调动节制天下兵马的实职,顾青从此以后仍是安西军主帅,可太子李亨,郭子仪和高仙芝三人却都有官方认可的权力调动安西军的兵马,若太子道行高明的话,或许能够借他之手将安西军拆分开来,安西军若被拆分,就对朝廷没有威胁了。
  同时李隆基还巧妙地将君权与臣权的矛盾嫁接到太子头上,兵马大元帅有权调动天下兵马,顾青又不愿被太子调动,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如此一来,矛盾转移到太子头上,若能让两虎相残,最终得益的仍然是李隆基。既能削顾青之权,也能报复太子煽动禁军哗变之仇,同时李隆基还能渔翁得利。
  一石三鸟之计果真高明,李隆基不愧是算计人心数十年的太平天子,朝堂制衡之道已炉火纯青。
  高力士收回钦佩的目光,用心地将李隆基的每一句话都记下,然后告退出屋拟旨去了。
  李隆基独坐在屋子里,心情越来越冷寂。
  少了杨贵妃的陪伴,这位自私薄情的迟暮老人觉得很孤独,想到昔日与杨贵妃的种种恩爱,又想到从今以后夫妻情分已尽,李隆基眼眶一红,默默流下泪来。
  再怎样无情自私,李隆基终究对杨贵妃确实存在爱意的,只是他的爱太经不起考验。
  温室里长出来的爱,本就经受不住丁点的风吹雨打。城堡外的世界,比童话残酷多了。
第五百二十章
襄州会师
  离开天子行营,顾青领军迎着黎明破晓的曙光赶路。
  下令孙九石留下一千神射营埋伏在路边,若朝廷禁军敢追杀上来便毫不留情狙杀,这是唯一一次杀皇帝身边禁军而不会被李隆基降罪的机会。
  赶了数十里路,后方斥候来报,禁军并未追来,后面空荡荡一个人影也没有。
  顾青这才放了心,将神射营将士撤回,只留下少许斥候仍监视天子行营方向。
  奔行数十里后,顾青判断彻底安全了,于是下令全军驻马歇息。
  杨贵妃面色苍白,下马后踉跄跑到路边,弯腰哇地呕吐起来。
  天子行营时杨贵妃被陌刀营保护在中间,但陌刀营与禁军的厮杀她却亲眼看到了,过惯了太平日子的杨贵妃哪里受得了尸堆成山血流成河的血腥场面,在行营时身陷险境她尚一直默默忍着,此刻安全了,她终于忍不住吐了。
  顾青担心地看着呕吐的杨贵妃,良久,杨贵妃才缓过气来,蹲在路边掩面低泣。
  顾青这才上前道:“贵妃娘娘莫伤心了,天下已乱,但臣有实力能保护你。”
  杨贵妃摇头,许久后幽幽地道:“顾青,从今以后不要再叫‘贵妃娘娘’了,贵妃娘娘已死,在你面前的是民女杨玉环。”
  顾青明白她的意思,也叹了口气,道:“你若真看开了,从今以后你我姐弟相称,你便是我顾青的阿姐。”
  杨玉环嗯了一声,哽咽道:“顾青,你以后便叫我阿姐吧,我已是个无权无势的寻常女子了,你千里奔袭的救命之恩,今生我不知如何报答你……”
  顾青道:“不必报答,杨……阿姐,一切皆有因果。当年是你照顾我,在陛下面前给我机会,赐我一场富贵,昨夜所为皆是我在报答你。”
  杨玉环抽噎道:“有情有义,顾青,我没看错你。很庆幸我今生能结下这段善缘,真的很庆幸。”
  顾青摇摇头,又道:“阿姐,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杨玉环露出迷茫之色,喃喃道:“我一生困于樊笼,不知天地广阔,如今骤得自由,却不知何去何从……红尘我已看破,我想寻一处名山古观,愿出家为道,顾青,你能帮我吗?”
  顾青露出为难之色,道:“阿姐,如今天下大乱,四处皆是兵灾战火,百姓背井离乡逃避战乱,大唐境内的名山古观恐怕也不得安宁,出家为道有点难。”
  杨玉环幽幽叹道:“难道天下之大,已无一处净土了吗?大唐疆域万里,我只求区区立锥之地为何亦不可得?”
  顾青也叹道:“战火席卷,天下哪里有净土,再说,阿姐姿容绝色倾城,人皆云匹夫怀璧其罪,女子拥有倾城美貌也是罪,就算有净土,也难免被心存歹意的恶徒觊觎,阿姐,叛乱未平之前,我劝阿姐还是不要置身于险地。”
  杨玉环失望地垂睑,长长的睫毛上犹自挂着一滴泪珠儿,我见犹怜之态令人心疼。
  顾青不自在地扭过头去。
  此刻他有些理解为何李隆基沉迷她的美色十数年而不厌了,也理解为何《长恨歌》里的那句“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阿姐先随我去安西军大营,待时局安定之后,我再为阿姐寻一处幽静安全之地,妥善安置你。”
  杨玉环默默点头。
  将士们歇息够了,顾青下令启程,这次便不那么匆忙了,将士们沿着崎岖的道路缓缓而行。
  杨玉环骑术不错,虽是半生红颜飘零,但她也是受过良好的教养的。自幼精通音律歌舞,同时也习过骑术,每年皇家千秋节上,杨玉环甚至亲自上阵在宫闱内打马球。
  身子稳稳地骑在马上,杨玉环已适应了如今的新身份。
  如今的她,不再是被天子宠溺的皇贵妃,她只是一位寻常的女子,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话,顾青的阿姐也算是特殊的身份了。
  马儿缓行,马背上却不怎么颠簸,杨玉环与顾青并骑,理了理发鬓,轻声道:“离开长安后,你转战关中河南,除了平叛,闲暇时可曾顾及自己的终生大事?”
  顾青一愣,苦笑道:“战火连天,每天一睁眼便是数万人的吃喝拉撒,哪里有闲暇顾及终生大事。”
  杨玉环若有所思道:“我在长安时听睫儿说,你与张家两位闺秀颇为亲密?”
  顾青坦然道:“是很亲密,平定叛乱后,我打算迎娶张怀玉。”
  “张怀玉是张家阿姐么?那么妹妹呢?”
  顾青有些尴尬:“妹妹……我问问怀玉的意思,她若揍不死我,我便一同娶了。”
  “揍不死……”杨玉环愕然,接着忍不住噗嗤一笑,刚刚经历生离死别,更是彻底与恩爱十数年的爱人决断,本来伤心感怀的她却也忍不住被顾青逗笑了。
  “你这张嘴啊……”杨玉环摇摇头,道:“手握数万精锐虎狼之师的大将军,威名赫赫连叛军都望风而逃的英雄,怎么可能有惧内的毛病?”
  顾青低沉地道:“你是不知道她的可怕之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活劈蛤蟆,生吃黄瓜,将来与她成亲后便是枕边人,若午夜梦回觉得心情不好,说不定顺手就把我掐死了……麾下千军万马又如何?睡在我枕边的是她,又不是千军万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