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650

  帅帐内众将正坐在一起闲聊,顾青闻报后不由苦笑道:“果然不出所料,太子殿下派人来了。”
  常忠一脸忧虑道:“太子殿下难道真敢夺安西军兵权?”
  顾青悠悠道:“太子新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奈何手中仅只朔方节府一点兵马,手中无兵权,所谓大元帅不过是个空衔,他实在太想做出一点事情在臣民面前表现一下了,安西军的兵权自然觊觎已久。”
  李嗣业冷笑道:“安西军的兵权那么容易拿走么?不妨让他来试试,看老子不捏爆他的卵黄来。”
  顾青指了指他:“有这个爱好我不反对,捏完记得洗手。对了,今日来的人里面,有一个没卵黄,让你失望了。”
  众将大笑。
  顾青起身,整了整衣裳,道:“既然来了,便当以礼相待,走吧,随我出去迎接两位使臣。”
  众将跟着顾青走出帅帐,来到辕门外。
  辕门外只有两匹马,还有十几个随从,皆是商人伙计打扮,为了顺利通过关中敌占区,二人必须要乔装而行。
  为首一人年约四五十,身材瘦削,颔下一缕青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
  另一人则面白无须,脸上堆满了和气的笑容,看起来像一个和气生财的大地主,非常的敦厚。
  顾青与众将上前,为首那人笑呵呵地道:“顾公爷,长安一别,不觉经年,得无恙乎?”
  顾青笑道:“杜司直有礼了,对了,还是司直吗?应该升官了吧?”
  杜鸿渐苦笑道:“蒙太子殿下错爱,下官已晋为兵部侍郎,度支副使。”
  顾青恍然,急忙道:“恭喜杜侍郎,身兼双职,一个管兵,一个管钱,看来太子殿下对杜侍郎颇为器重啊。”
  杜鸿渐连道不敢,又指着身旁的人介绍道:“这位是李辅国,元帅府行军司马,太子身边最宠信的人。”
  没等顾青说话,李辅国已然上前行礼,一脸谄笑道:“奴婢李辅国,拜见顾公爷,公爷麾下安西军数战数捷,名震天下,太子殿下在灵州可夸过无数遍,谓顾公爷和安西军是国之砥柱,大唐有幸,得顾公爷这般英雄豪杰,方保社稷平安。”
  顾青似笑非笑道:“原来是李司马,久仰了。”
  李辅国一愣,他只是个小小的宦官,最近从天子行营回到灵州才升了行军司马,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顾公爷为何要说“久仰”?
  他没想到顾青说的其实是实话,对于这位李辅国,光听名字确实久仰了,久仰了大概一千多年。
  “公爷果然如传闻般温润如玉,当世之奇才,文能题诗传千古,武能上马定乾坤,奴婢对公爷才是神仰已久,今日得见,定是奴婢前世在佛前修了百年才得到的福报。”
  李辅国的笑容让人觉得自己泡在热水里,非常的舒服。
  “奴婢本名叫李常松,当初是内侍省的一名小管事,长安失守后,奴婢随圣驾入蜀,中途得太子令谕方才赶到灵州,赶到灵州后,蒙太子殿下恩典,将奴婢赐名为‘李辅国’……”
  顾青忽然眯起了眼睛,随圣驾入蜀,中途又赶回灵州?
  难不成……禁军哗变之事与他有关?
第五百二十七章
盛情款待
  李辅国终于还是闪亮登场了。
  大唐中晚期国运渐渐衰落,说到底跟这个李辅国关系不小。
  是他开启了大唐宦官专权的先河,而致晚唐太监当政,那时的皇帝已被架空,太监张狂到可以决定皇帝的人选,这个皇帝令他不满意了,杀掉再换一个皇帝上来。
  如今的李辅国还只是个行军司马,但看得出其人能力不小。
  从时间点来看,禁军哗变事件里,李辅国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此事太子是主谋,但李辅国一定是忠实的执行者,而且完成得很不错。若非顾青忽然杀出,从哗变的禁军中救出了杨玉环,李辅国干的这件事可以说很完美了。
  从这个角度分析,李辅国对顾青其实是有敌意的。因为顾青救了杨玉环,让他的任务有了缺陷,等于影响了他的前程利益。
  顾青脑子里飞快转动,暗暗对李辅国提高了警惕。
  当面笑得再亲热,彩虹屁拍得再响亮,敌对的立场是早已注定了的。
  将杜鸿渐和李辅国迎进大营,杜鸿渐和李辅国隐隐落后顾青一肩距离,还是颇识分寸的,杜鸿渐一边走一边环视大营的情况,见营帐呈梅花状分布得井井有条,将士们则在校场上操练,一招一式发出震天的吼声,杜鸿渐露出赞赏之色,连连赞叹安西军名不虚传,果真是一支精锐之师。
  李辅国却笑而不语,眼睛根本不乱看,他只盯着顾青的表情。
  顾青目不斜视,对二人的神情却暗暗记在心里。
  进了中军帅帐,顾青请二人入内。
  杜鸿渐坐下便笑道:“久闻安西军威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顾公爷治军有方,下官见识了。”
  顾青笑道:“虚名而已,安西军奉旨平叛,略有小胜,仍不可自满自骄……”
  顿了顿,顾青又道:“杜侍郎奉太子之命而来,算是代表朝廷了,既然代表朝廷,能否帮我解决一个小难题?”
  杜鸿渐一愣,这么直接的吗?刚见面就直奔主题了?官场惯有的寒暄废话流程不再走一走?
  杜鸿渐急忙拱手道:“公爷有话尽管吩咐,下官若能解决,一定责无旁贷。”
  顾青悠悠地道:“安西军如今兵马甚众,入关时五万兵马,后来又收拢了河西军,以及剑南道蜀军,如今总共约八万之数,兵马多了,但钱粮用度却已不堪重负,不瞒二位说,将士们快揭不开锅了,平日操练后都让他们自己上山挖野菜吃,现状着实凄凉,令人心酸……”
  杜鸿渐捋须不语,脸色有些为难。
  顾青充满希冀地看着他,道:“太子殿下如今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杜侍郎此来是否能解决一下军费问题?安西军为朝廷平叛,朝廷终归要表示一下吧?不求封官赐地,给钱给粮让将士们吃口饱饭,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杜鸿渐挤出一丝笑脸道:“不,不过分……”
  顾青欣喜地起身,朝他长揖一礼,感动地道:“多谢杜侍郎体恤军心,我代安西军将士谢杜侍郎慷慨之恩。”
  杜鸿渐吓得全身一抖,急忙托住顾青的胳膊,用尽力气不让他行礼。此刻的他像被人硬塞了满嘴的花椒,又麻又涩。
  他和李辅国来安西军干嘛?
  是奉了太子之命让安西军北上灵州与朔方军会师,从此统一归太子指挥。
  如果北上有困难,那么杜鸿渐和李辅国便留在安西军中,督促安西军听从太子指挥,实现对叛军的南北夹击战略。
  结果刚一见面,顾青却先发制人,开口就伸手要钱,这就过分了。
  众所周知,长安失守后,李隆基匆忙逃离时根本没带多少钱财出来,长安拱手让人后,大唐南方州县的财政赋税基本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掌控,连皇帝他人都找不到,赋税交给谁去?
  大唐天子都没钱,太子难道会富裕吗?
  所以顾青当面伸手要钱,杜鸿渐实在有苦难言。
  兵马大元帅自然是有节制之权的,但他只有权力,却没有钱啊。世道很现实,不拿出点真金白银的好处,所谓的节制之权难免大打折扣。
  没吃你家大米,没吃你家五花肉,没吃你家泡椒凤爪,凭什么听你的?
  杜鸿渐额头冷汗下来了,他突然发现这位顾公爷真的不简单,一见面就掌控了话语主动权,搞得他很被动,接下来的太子谕令他都不知如何开口了。
  “呃,顾公爷,是这样的,太子殿下如今在朔方灵州,手中兵马两三万,虽说刚被陛下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陛下除了大元帅一职外,却无力拨付钱粮以供各军维持,故而太子殿下他……”杜鸿渐艰难地措辞道。
  顾青眨了眨眼,一脸不解:“杜侍郎的意思是,太子殿下没钱?”
  尽管不大愿意承认,但杜鸿渐还是不得不道:“是,大唐北方被叛军所占,南方赋税根本交不上来,去年的秋赋直到今日仍未收取,天子仍在巡幸途中,各地州县官员无法与朝廷来往,故而……”
  顾青神情顿时变得十分失望,叹了口气道:“如此说来,战马兵器箭矢等等军械更没有了?”
  杜鸿渐心里堵得慌,只好点头道:“是的,公爷见谅,非常时节,一切只能靠公爷自筹了,若待来日收复关中,陛下还政于都,朝廷对安西军必有补偿。”
  顾青黯然道:“安西军生存已经很艰难了,军中存粮仅够维持半月,半月以后若无粮草接济,恐怕军中将士会哗变,杜侍郎想必听说过,安西军曾经哗变过一次,哗变这种事,我们有传统也有实力的……”
  杜鸿渐脸黑如炭:“…………”
  这特么说的是人话吗?你这副炫耀的语气是肿么肥事?哗变难道是什么光荣的传统?
  李辅国坐在一旁一直没说话,仿佛只是个陪客,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用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看热闹。
  顾青却不敢忽视他,一直分心观察他的表情。
  咬人的狗不叫,二人来安西军大营本就没安好心,说白了他们是来夺兵权的,能被李亨挑中派来安西军,说明二人的能力不凡,不说话不代表不出阴招。
  顾青与二人没聊多久,谈话便陷入了僵局,这个僵局不容易打破,因为关系到钱粮,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钱粮的问题不解决,杜鸿渐说话都没底气,兵马大元帅所谓的节制天下兵马,说法归说法,不给好处谁服你?万一被逼急了,不怕顾青索性也叛乱了?
  见二人沉默不语,顾青笑道:“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二位远道而来,军中简陋,略备薄酒与二位接风,招待不周万莫见怪。”
  二人连道不敢。
  顾青补充道:“说是‘薄酒’,其实根本没酒,军中有禁令,严禁饮酒,二位海涵。”
  杜鸿渐连道无妨,于是顾青下令上饭菜。
  饭菜端上来,杜鸿渐和李辅国二人脸色有些僵硬。
  面前的饭菜自然有饭也有菜,但菜色却实在难以下咽,一碗黑漆漆的菜里,其中大部分是野菜,还有少许的几乎可以数得清的几丝肉条,米饭也只有一小碗,大约只够成年男子五分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