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650

  在其位而谋其政,已有称帝野心的安禄山在占领了长安城后,确实颁布了几项算得上善政的政令。
  朱雀大街两边的权贵华宅很多都已空了,权贵们跟着李隆基仓惶逃走,留下一座座空宅被叛军的将领占据,讽刺的是,有三百多名官员没走,或是没来得及逃走,留在长安城立马选择了变节投敌,成了安禄山的臣子,其中就包括了王维。
  所以如今的安禄山麾下有文有武,每日兴庆宫议事时,看着殿内站得满满的文官武将,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禀报各种军事民生事宜,安禄山渐渐有了一种志得意满的虚荣感。
  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安禄山的野心也随之疯长。
  是时候了。
  北方已占,河南与关中亦在彀中,大唐的半壁江山在手,所谓的天子被自己打得仓惶逃窜不知所踪,整个大唐的抵抗力量只剩下朔方灵州的太子,和南方的安西军。
  天命大势皆系一身,剩下的两支抵抗力量还重要吗?
  对安禄山来说,重要的是名正言顺的名分,是顺天命而统万民的正统王道,是有君有臣的朝廷。
  天宝十五年五月,叛军部将史思明率先上疏劝进,请安禄山顺天命,即天子位。
  史思明带了头,别的部将顿时恍若梦醒,急忙跟着上疏劝进,纷纷请安禄山登基。
  安禄山乐呵呵地刚准备点头答应,麾下的谋士严庄,高尚急忙拉住了他,然后认真地告诉他,新君即位不要那么猴急,吃相太难看了,按规矩必须要群臣三请,而新君三辞,以表谦逊之德,最后才会勉为其难状答应下来,万万不可别人一劝你就屁颠屁颠答应的道理,传出去便是千古笑柄。
  安禄山很不满这种破规矩,无奈既然占了中原江山,就要按中原的规矩来办,于是部将们上疏劝进后,安禄山断然拒绝,演技非常精湛地训斥史思明等部将,难得这个时候他还能想起当初造反时的初心,斥责部将说自己起兵并非谋反,而是为了清君之侧,他安禄山对大唐天子的忠心天日可鉴,怎可妄自称帝,背上千古骂名。
  训斥过后,别的叛军将领将信将疑,唯独史思明非常清楚安禄山的野心,于是继续不屈不挠地上疏劝进。
  部将们见史思明不顾安禄山的斥责继续劝进,顿时都恍然大悟,于是也跟着上疏。
  第二次上疏,安禄山再次疾言厉色地拒绝。
  史思明等部将于是第三次上疏劝进,这次史思明不知从哪里高价请来了一批百姓当托儿,写下一封热情洋溢的血书,泣血请求安禄山顺应天命,即皇帝位。不仅如此,他还联系了部将和百姓们一同跪在兴庆宫门外,跪求安禄山即位,声势搞得颇为壮观。
  这一次安禄山没急着拒绝,而是仰天叹了口气,默默流着泪道:“天命如此,夫复何言,愿大唐天子恕我,我非逆臣,只是天命人心所归,不得不顺天而为,便依臣民所请,暂代大唐天子即位……”
  说完安禄山又露出严厉之色,大声道:“若大唐天子还政于都,我定将皇帝位禅让于他,天地可为证,我绝不贪恋权位,只有一颗对大唐的赤胆忠心!”
  兴庆宫内,劝进的史思明和部将们无语地看着他,看着安禄山嘴唇一张一合,说着这些虚伪至极令人呕吐的话,安禄山的言语听在众人耳中却自动翻译成了另一种意思,“大家都听着,我给大家放个屁,噗——”
  一番虚伪的推辞拒绝后,安禄山像个伪装成贞节烈妇的暗娼一样,半掩着门忸忸怩怩地宣布自己要即位称帝了。
  太史监官员战战兢兢上前,当着安禄山和众将的面测算了黄道吉利,掐算一番后,算出今年五月廿六为吉日,宜称帝,宜下葬抬棺。
  安禄山算了算,这个黄道吉日居然是三日之后,不由大喜过望。
  幸福来得好突然,令人连顺从的姿势都来不及摆好。
  于是安禄山拍案而起,决定了,五月廿六登基大典,身边的谋士严庄与太史监的官员测算之后,请奏将新朝定国号为“大燕”,定都城为长安,安禄山欣然准许。
  文武官员纷纷跪拜,君臣一派欢腾欣悦。
  谁都没发觉,欢庆的人群里,几双怨毒的眼睛正冷冷盯着得意忘形的安禄山,目光里浓浓的杀机混淆在欢腾的气氛里。
  夜半子时。
  安禄山二子安庆绪府邸,数人聚于密室内,昏暗摇曳的烛影下,几个人正在低声窃窃商议。
  一身绯色官袍的冯羽在烛光中显得阴森莫名:“殿下,安节帅三日后的登基大典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臣请殿下速速决断,在登基大典之时刺杀节帅,臣等皆愿奉殿下为大燕新君。”
第五百四十一章
长安之变(中)
  安庆绪符合一切纨绔败家子的形象。
  志大才疏,胸无点墨,仗势欺人,性情既怂又暴虐。史思明和冯羽选择安庆绪代替安禄山,实在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冯羽有任务,史思明有野心,他们都需要一个能轻易操纵的傀儡。
  安庆绪不是聪明人,聪明人至少要对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清楚自己不是当皇帝那块料,继而反推史思明和冯羽连哄带骗让自己弑父即位的险恶用心,其实不难猜测。
  可惜安庆绪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他已被嫉妒和怨恨蒙蔽了理智,他对父亲安禄山也有着刻骨的仇恨,安禄山脾气暴虐,身上的烂疮越来越严重后,对身边的亲人和侍卫也愈发变本加厉地鞭打施暴。
  安庆绪在别人面前是风光无限的未来太子,可在安禄山面前,他这个亲儿子连条狗都不如,安禄山身上的疮毒发作时,便毫无理由地对身边人死命毒打,对任何人都不会留情,包括亲儿子。
  仇恨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积累起来,最后变得不共戴天。
  昏暗的烛光下,安庆绪一脸惶恐地坐在案边,身躯微微发颤。
  尽管冯羽和史思明早已说动了他,在权力野心的操纵下,安庆绪也非常想将父亲杀了,可一旦事情临头马上要实施了,安庆绪又变得惶恐不安,甚至有心想反悔。
  纨绔败家子的德性,野心仅止于想想而已,真要让他们放手去做,他们缺少谋大事的胆魄与决心,注定成不了事。
  “真……真要刺杀我父亲?”安庆绪惶然地看了看眼前的几个人,汗水不知不觉从额头上滑落,艰难地道:“不如……等我父亲多当几日皇帝后再下手也不迟呀,登基大典上动手未免太凶险,父亲身边的部将亲卫多如牛毛,若真将父亲杀了,我转眼间就会被他们剁为肉酱……”
  史思明缓缓道:“殿下不必担心,大典之日,臣会将忠于节帅的部将亲卫都调走,宫闱禁中的兵马也换上臣的心腹部将,殿下只须身揣利器,找准时机朝节帅要害部位刺过去,其他的事,臣可为殿下一力担之。”
  冯羽也补充道:“臣愿在阶下安抚群臣,弹压哗动,文官皆是大唐降臣,对节帅并无太多忠心,节帅身故,他们想必也不会太伤心,很容易安抚下来……”
  安庆绪忐忑道:“大典之上,公然弑父弑君,此为人臣人子之大逆,臣民们怎能再拥我为新主?”
  史思明冷冷地笑了:“殿下,大唐从开国君主到这一代的天子,从太宗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到李隆基率军闯宫诛杀韦后,他们谁没干过弑君之事?天下人难道责怪他们了吗?事实上,天下臣民仍旧奉他们为天子,仍旧无比爱戴他们。”
  “天子之位,居之者不在乎有没有德,而在于有没有实力,谁的拳头够硬,谁就能当天子,殿下坐上那个宝座后,天下谁敢指摘殿下的不是?还不是照样要对殿下俯首称臣。”
  安庆绪想了想,觉得史思明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大唐这几代君主干过的大逆之事还少了?他们干成以后,天下人照样对他们毕恭毕敬,说到底,实力决定人们对他的态度。
  原本心虚惶恐的心情,安庆绪再次变得坚定起来。
  皇帝的位置实在太诱人了,为了它,杀爹证道算什么,刨祖坟证道他都愿意。
  安庆绪重重点头,目光情不自禁望向密室内的另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熟人,他名叫李猪儿,是安禄山最信任的贴身侍卫。
  很多年以前,李猪儿便侍奉安禄山了,李猪儿的男人象征还是安禄山亲手割下来的,后来安禄山身上烂疮常发作,发作时痛痒难当,脾气异常暴虐,见人就往死里打,也是李猪儿承受了绝大部分的鞭笞毒打。
  对安禄山的忠心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毒打中慢慢消磨掉的,于是忠心渐渐变成了怨恨,仇恨,最终不共戴天,必除之而后快。
  见安庆绪的目光望向他,李猪儿也有些害怕,但还是咬牙道:“殿下刺杀节帅时若失了手,小人愿出其不意帮殿下补刀,殿下与小人前后出手,节帅定难逃生天。”
  史思明语气阴沉地道:“这几日我会想办法将宫闱禁卫全部调换成我的部将,就算殿下和李猪儿刺杀都失败了,宫闱在我的掌握之中,也不怕他逃了,兴庆殿前后我会布下重兵,你们若都失败了,还有宫殿内外的将士冲进去,趁乱将安节帅杀于殿内。”
  冯羽笑道:“前后三道防线,安节帅必无幸理,他不可能逃得了的。”
  史思明又道:“安禄山死后,臣会马上率部将和官员向殿下跪拜,奉殿下为大燕新主,登基大典依然继续,殿下从此便是我大燕朝的天子了,臣发誓永远效忠殿下,此生绝无二心。”
  冯羽和李猪儿也急忙跟着发誓。
  安庆绪仔细权衡了许久,发现冯羽和史思明的提议可行性很高,计划非常缜密,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那么也就是说,他离大燕天子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
  想到这里,安庆绪的呼吸急促起来,鼻孔不自觉地张扩,瞳孔中渐渐浮出疯狂之色。
  冯羽和史思明静静地看着他,见安庆绪已陷入对权力的疯狂贪婪中不可自拔,二人迅速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
  商议已定,冯羽和史思明从后门悄悄离开。
  走在寂静的长安大街上,偶有巡街的叛军将士执戈列队而行。
  史思明忽然呼出一口气,笑道:“离咱们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冯贤弟,一切都仰仗你了。”
  冯羽也笑道:“愚弟只是将史将军当做知己,愿为史将军做点事情,当然,愚弟也不掩饰自己的贪心,大丈夫在世,总要博取功名,封侯拜相光耀门楣,如此才不负此生。”
  冯羽说得越自私越功利,史思明便越放心。
  大家都不是傻子,冒天大的风险做这件事,若冯羽说自己无欲无求那就虚伪了,事情没做以前,不妨彼此坦荡一些,将自己想要的东西事先说出来,全部的筹码和胜率提前摆在台面上,这个赌局才能开始进行,过程也将十分精彩刺激。
  史思明看着冯羽,深深地道:“此事若成,愚兄可保贤弟为开国公,官拜右相,执掌中枢,家人俱可加封爵位,赐田赏金。”
  冯羽露出贪婪之色,大喜之下急忙道:“多谢史将军,愚弟愧受了。”
  说着冯羽压低了声音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么,史将军打算何时发动?”
  史思明听懂了冯羽的意思,神秘一笑,道:“让那个败家子多享受几天当皇帝的滋味,待战局稍有起色,南北太子和顾青的两支兵马受挫几次后,小皇帝也就当到头了,黄口小儿,只知花天酒地,举义之业寸功未立,何德何能据天子之位,真以为天命所归么?哈哈。”
  冯羽也跟着大笑起来,心中却异常冰冷。
  大变在即,只有冯羽最清楚,这场大变最终的赢家不是安家父子,也不是史思明。
  有了冯羽这个隐藏在深处的变数,自以为掌控了一切的他们,终将受到惨痛的教训。
  预敌于先,胜天半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