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650

  顾青点头:“今日便是与众将议北进之事,哥舒节帅勿急,安西军已准备由守转攻,进入战略攻势了。”
  哥舒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一咧,一串口水不受控制地流出了嘴角。
  身后的河西军偏将曲环急忙为哥舒翰擦去了口水。
  顾青又与鲜于仲通和李光弼招呼过后,这才坐在帅帐内的主位上,首先缓缓朝众将扫视一圈,道:“长安城传来的消息各位想必都听说了吧?”
  众将齐声道:“听说了,叛贼安禄山已死。”
  顾青嗯了一声,道:“安禄山已死,但叛军还在,他们仍然占据关中和河北。如今伪燕的新主子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此人不足为惧,我们要小心的是另一个人,安禄山的麾下第一大将史思明,此人已掌握了叛军的兵权,也就是说,他才是我们接下来平叛的真正敌人。”
  众将纷纷抱拳道:“请公爷下令。”
  顾青笑了:“我知道你们都急着收复关中,收复长安,但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目前咱们与叛军的兵力对比,仍是叛军优于我们,所以北进必须谨慎,宁愿贻误战机,亦不可行险冒进。”
  李嗣业凛然道:“公爷,刘宏伯昨日给了末将八百陌刀手,末将试了试,虽说操练才几个月,用着也还顺手,多经历几场战事约莫便懂事了,陌刀营如今已有两千五百余人,比当初差不了多少,末将愿请战,以陌刀营为前锋,先于大军北进。”
  顾青摇头:“陌刀营不是这么用的,你闭嘴,没到你耀武扬威的时候。”
  李嗣业讪讪地退了回来,沈田斜瞥了他一眼,冷笑道:“碰灰了吧?陌刀营再猛,也就两千多人,能顶得甚事?真以为天下无敌了?”
  李嗣业大怒:“姓沈的,敢不敢与李某捉对单练一场?教你知道我陌刀营究竟是不是天下无敌。”
  沈田冷笑道:“单练就单练,李嗣业,你也就只剩了一把子傻力气,一百回合内,沈某教你做人。”
  帅帐内众人皆不言语,盯着二人吵架,顾青笑吟吟地双臂环胸,不急也不气,任由二人越吵越凶。
  吵吵闹闹打出脑浆子才是帅帐内正常的气氛嘛,一团和气不利于队伍的狼性气质培养,顾青对此表示喜闻乐见,反正最后无论谁输谁赢,都会被罚跑圈,跑到死。
  这是孙九石竟不知死活地窜了出来,颍水一战后,孙九石原本被撤免了神射营都尉之职,后来顾青率军救皇甫思思和万春公主,神射营在孙九石的带领下给顾青露了一次脸,孙九石顺势官复原职,只是如今还是跟着常忠学兵法。
  见二人争着耀武扬威,都说自己麾下的将士是安西军第一,孙九石不服气了,站出来挺胸道:“二位莫吵了,若论安西军之精锐,除了我神射营,谁敢称第一?神射营从颍水之战开始,战绩如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话没说完,孙九石被常忠一记巴掌狠狠扇得一踉跄,常忠狠狠骂道:“不知死活的东西,知道你几斤几两吗?跟老子学兵法学得一塌糊涂,老子每天就像在教一头猪,知道老子有多难受吗?这会子你好意思窜出来显摆了?”
  孙九石被常忠骂得脸色苍白,越骂头越低,在众将的哄笑声中,孙九石讪讪地将头缩了回去,不敢再吱声了。
  安西军的将领们有的吵,有的笑,外人却有些不自在了。
  杜鸿渐和李辅国对军中的粗犷作风终于有了新的认识,从来没见过军队的将领吵起架来居然如此粗鄙,帅帐内火药味十足,只差没拔刀动手了。
  鲜于仲通也有些不自然,扭了扭身子,凑到顾青耳边迟疑地道:“顾贤侄,这个……你不劝一劝他们?”
  顾青笑了笑,道:“当然不劝,让他们作死,安西军里向来就是这个路数,吵架绝不劝架。”
  “万一他们动手甚至拔刀……”
  “那就更合我意了,虎狼之师的名号不能白叫,有了这些虎狼之将,麾下的将士才是虎狼之师。”
  鲜于仲通干巴巴地道:“这……这都不阻止?难道任由他们吵下去?”
  顾青正色道:“当然,吵架也好,动手也好,总不能半途而废,终归让他们过足了瘾,我才好办他们。”
  “如何办他们?”
  顾青淡淡地道:“哦,其实也没什么,军有军法,吵架的两位,责二十军棍,中途插嘴凑热闹的,十记军棍,还有在旁边起哄的,大笑的,每人五记军棍,打完就揭过了,他们皮糙肉厚,打不死的。”
  话音刚落,帅帐内的喧闹争吵声瞬间寂静,众将呆呆地看着顾青。
  顾青满脸微笑地怂恿:“接着奏乐,接着舞,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吵吵架吗?”
  没人敢吱声,众将噤若寒蝉垂头不语。
  吵架的两位当事人李嗣业和沈田吓坏了,急忙躬身抱拳:“公爷,末将错了。”
  顾青正色道:“你们怎会错呢?我最喜欢看吵架了,继续吵,好久没看过热闹了,也让我开开眼。”
  李嗣业和沈田汗如雨下,颤声道:“公爷,末将真的知错了。”
  顾青小拇指掏了掏耳朵,道:“既然知错了,我也不为难你们,二位若吵尽兴了,散帐后自己去领军棍,每人二十记……大战在前,二十记估摸你们受不了,每天责五记,行军路上补完,有意见吗?”
  “没意见,末将领罚。”李嗣业和沈田垂头丧气行礼。
  顾青又环视众将,微笑道:“刚才插嘴的,起哄的,大笑的,都按我说的数目自己去领军棍,有谁不服的,现在可以站出来。”
  没人站出来,每位将领皆垂头不敢直视顾青,一脸心虚的样子。
  坐在帅帐角落的杜鸿渐和李辅国迅速对视了一眼,彼此的目光都有些绝望。
  仅从这个小风波便能看出顾青在安西军中的威望,果真是说一不二,而且深得安西军众将拥戴,明明只是个文弱书生的模样,却将一群剽悍的杀才治得服服帖帖。
  太子殿下若想夺取安西军兵权,仅仅换掉顾青是远远不够的,安西军将领的眼里只有顾青,没有天子,更没有太子,若欲收安西军为己用,除非将安西军从上到下所有的将领都换掉。
  都换掉也不一定管用,相信普通的军士也和这些将领一样,眼里只有顾青,而不知有朝廷。
  杜鸿渐和李辅国越来越确定,这支精锐虎狼之师恐怕与太子无缘,准确的说,这支军队彻底姓顾了。
  见众将安静下来,顾青这才缓缓道:“稍后散帐,各位将军各司其职,回营帐让部将收拾,后军清点剩余粮草和兵器,喂饱战马,明日一早,全军启程向北,渡汉水,首先向商州开拔。”
  常忠忍不住问道:“公爷,商州如今在叛军手中,是否提前派出斥候打探商州城池虚实?”
  顾青嗯了一声,道:“当然要打探虚实,我估计商州驻军不多,可轻松克之,收复商州后,我们的下一步便是……潼关。”
  说起潼关二字,帅帐内又是一静,接着众将回过神,顿时振奋起来,瘫痪在软椅上的哥舒翰露出激动之色,明明已无知觉的双手用力握成拳,脸色涨得通红,嘴里发出无意义的“嗬嗬”声。
  顾青看了激动的哥舒翰一眼,叹道:“是的,我们要收复潼关,当初如何失去的东西,我们便原样夺回来,而且,从此以后永远不会再失去。”
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叛战略
  安禄山的死,给这场平叛之战带来了转机。
  顾青一直在等待这个转机,颍水之战后,顾青一直按兵不动,一则是为了操练新兵,补充兵源,不使自己的实力削弱,二则便是等待机会北进。
  得国不正者,必有内乱。
  安禄山本只是一个化外蛮夷,跟随他造反的麾下部将也都是狼子野心之辈,若无超于常人的贪婪和欲望,他们不会跟随安禄山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一个充满了贪婪欲望的狼窝里,怎么可能一团和气不生内乱?大家都在为前程富贵拼命,为什么偏偏是你当了皇帝?
  早在起兵造反的那一刻,安禄山的结局便已注定。
  冯羽在其中扮演的不是策划者的角色,他只是一个推动者,他勾起了别人贪婪的欲望,接下来的事情便不需要做什么了,那些贪婪的人会自己将所有的事情做好。
  帅帐内,众将齐聚于沙盘周围,顾青手中握着一根笔直的木棍,指着沙盘上的某处。
  “安禄山被刺杀,其子安庆绪继位,但安庆绪在叛军中并无威望,他充其量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叛军兵权的人是史思明,此人曾是安禄山麾下第一大将,才干不俗,我们不可轻敌……”
  “安西军攻下商州后,马上出兵攻取潼关,将潼关守住,等于切断了叛军的退路,留下守军后,我们的下一步便是长安城……”
  李光弼忽然插嘴道:“叛军主力皆在长安,直接攻打长安城恐怕不妥吧?”
  顾青摇头道:“咱们不会强攻,必然要智取的,这是一场由安西军主导的大战役,这场战役需要朝廷各地平叛王师的配合,尤其是北面太子麾下的朔方军……”
  说着顾青抬头望向杜鸿渐和李辅国,客气地朝他们笑了笑,道:“还请两位特使派人向太子殿下送封信,就说南北夹击的决战时刻到了,请太子殿下率朔方军从灵州出兵,南下先克原州,接着东进克庆州,宁州,鄜州,做出横扫河北的佯攻姿态,连克四城后,叛军必然坐不住了,会从长安分出兵马北上救援河北……”
  顾青又望向诸将,道:“那时,便是我安西军收复关中的时候了,攻下长安城后,我们接下来还要守住潼关和函谷关,兵发洛阳,将黄河以南彻底夺回手中。”
  杜鸿渐微笑道:“平叛为社稷大事,下官遵顾公爷军令,马上就写信给太子殿下,请殿下出兵南下。”
  顾青手中的木棍将沙盘上整个关中的范围画了个圈,道:“早在领军入关平叛之初,我便将平叛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控制’,就是不让这场叛乱蔓延至大唐全境,为大唐保留大部分底子,北方的百姓已经不幸了,我们要保住南方,所以三场大胜后我选择在邓州和襄州驻军,就是为了阻止叛军南下。”
  “如今来看,第一个阶段已经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叫‘反击’,平叛之战旷日持久,叛军占据关中,但要消化掉占领的土地和城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消彼长之下,一旦叛军内部出现变故,便是我安西军的反击之时,今日,这个反击的时刻到了。”
  顾青这番话站在主帅的立场说出来,是非常严肃的战略大方向,帅帐内诸将皆凛然动容,恭敬倾听。
  鲜于仲通拱了拱手,道:“贤侄不愧是名震天下的帅才,高瞻远瞩令人钦佩,敢问第三阶段是什么?”
  “第三阶段还早,不过说说也无妨。第二阶段的反击,我预想的结果是叛军被赶回河北,同时他们的有生力量被剿灭大半,安庆绪和史思明狼狈退出关中,逃窜回到北方,回到他们曾经经营多年的贼巢之中,如太原,幽州,范阳等……”
  “那时我朝廷王师已掌握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所以我管第三阶段为‘清剿’,是平叛的最后一步,王师北上,将叛军的残余力量和所占城池逐一剿灭,这场战事便算平定了。”
  顾青环视众将,微笑道:“战略方向我已与各位全盘托出,各位日后领军之时,不妨多站在战略的高度施以决策,每一场战事都配合我的战略,不要在意一城一隅之得失,重要的是消灭叛军的兵将,平叛可事半功倍。”
  众将皆肃然领命。
  众将散后,杜鸿渐走到顾青身边,笑道:“顾公爷高远之见,下官佩服。您刚才的这些话,下官可否也一字不漏记下来转告太子殿下?”
  “当然可以,此战还需要太子殿下与安西军配合,南北夹击的战略不变,让太子殿下明白我安西军的战略意图是必须的,希望殿下不会怪我僭越。”
  杜鸿渐微笑道:“一军之帅,杀伐决断当仁不让,都是为了朝廷平叛,而且下官私以为,公爷的平叛之策非常合理,太子殿下若知亦当击节赞叹。”
  接着杜鸿渐又道:“灵州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已答应了公爷所请,南方各州去年秋季赋税可由公爷支取,安西军为朝廷平叛,殿下怜惜将士,不可使将士们缺衣少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