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650

  潼关内,顾青召集众将商议战事。
  神射营占了叛军一次大便宜,孙九石在帅帐内神情难掩得意,被众将狠狠瞪了几眼,孙九石这才稍有收敛。
  “公爷,老是这么对峙下去也不是办法,咱们下一步是收复长安,潼关外的叛军若不能击退,收复长安遥遥无期呀。”沈田急躁地道。
  常忠盯着面前的沙盘,摸着下巴道:“末将觉得,只要守好潼关,收复长安倒不急于一时,咱们依托潼关地形多杀叛军,待到叛军的人数越来越少时,他们自己就会弃守长安,明知守不住还坚守,就算叛军将士愿意,坐在长安城里的安庆绪也不会愿意的。”
  鲜于仲通捋须笑道:“常将军看得远,老夫与将军的看法一样,而今之计是多杀叛军,潼关外的十万兵马若被咱们全歼了,长安的叛军自然不战而退,安庆绪惜命,冒不起这个险。”
  段无忌犹豫了一下,道:“公爷,各位将军,叛军自占据关中后大肆招兵买马,将关中无数青壮强行充军,如今叛军的兵力已有二十万之众,就算潼关外的十万叛军被咱们全歼了,整个关中还有十万叛军,其中长安大约八万之数,若只是坚守潼关,恐怕意义不大。”
  新任都尉的马燧摇了摇头,道:“段先生,叛军虽有二十万,但其战力已非当初范阳起兵时能比,安禄山范阳起兵时,叛军十五万之众,这十五万皆是久经沙场的边军,其中还有大量骁勇善战的异族部落精兵,但安禄山起兵近两年,叛军已被咱们安西军和别的王师兵马消耗得越来越少,如今叛军的战力恐怕连当初的五成都不到。”
  马燧望向沉默不语的顾青,道:“所以末将以为,安西军无须顾忌,可出潼关与那十万叛军决战,叛军虽有十万,其中大部分是强行充军的青壮,他们对叛军心存反感,充军不过是为了活命,不会有人真正为叛军卖命的,只要安西军发起正面决战,叛军必然一击即溃,此战有八成的把握可大获全胜。”
  见帅帐内众将大多赞同此时出关与叛军正面决战,沉默许久的顾青忽然笑了:“你们啊,眼睛只盯着潼关和长安,难道目光就不能放得更长远一些?”
  众将皆愣住,疑惑地看着他。
  顾青指着沙盘缓缓道:“此时安西军若出关与叛军正面决战,自然会大胜,这一点我对将士们有信心,但安西军必然也会折损不少,毕竟对面的叛军有十万人,你们难道没想过,安西军折损之后会怎样?”
  此言一出,帅帐内众将皆寂,接着大家纷纷露出恍然之色。
  只有鲜于仲通捋须阖目,假装睡着了什么都没听到一般。
  顾青若有深意地瞥了鲜于仲通一眼,仿佛故意试探似的又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帅帐内皆是手握兵权的将军,兵权便是怀璧之罪,咱们若折损过大,不仅你我,下面的将士们会有什么下场亦未可知,眼看这场叛乱的攻守已易位,这等时候切不可冲动,稍有不慎便教渔翁得利。”
  鲜于仲通仍然阖目不语,隐隐可见眼皮抽搐。
  李嗣业挠了挠头道:“难道咱们与叛军就这样干耗着不成?打又不打,撤又不撤,太无趣了!”
  顾青神秘地一笑,道:“不急,很快会有转机的,我保证。”
  …………
  顾青的保证很快验证了。
  潼关内外,敌我双方互相对峙了三天,这三天里两军相隔十里但风平浪静,空气里甚至闻不到火药味,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三天后,一脸无奈的杜鸿渐和李辅国主动找来了。
  杜鸿渐见到顾青就叹气,苦笑道:“顾公爷,安西军已据潼关,叛军反扑更是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您为何不下令乘胜追击,一举击破那十万叛军呢?”
  顾青正埋头对付一只叫花鸡,叫花鸡是他的新创,荷叶包裹成年妖娆的母鸡,母鸡肚里塞满香菇,花椒,姜蒜等调料,再裹上湿泥放入火中烤一个时辰,扒开泥土后清香扑鼻,令人不可自拔。
  叫花鸡吃了一半,顾青头也不抬地道:“你们收到天子诏令了?”
  杜鸿渐点头:“是,昨夜有密使绕过叛军大营,将天子密旨递到下官手中。”
  顾青仍埋头吃鸡,道:“天子为何不直接将诏令给我,反而要你们在中间传话?”
  二人一滞,这个话题有点敏感,其敏感程度其实只有一层窗户纸,谁都不愿捅破。
  ——天子为何不直接给你下诏,难道你心里没点数么?
  杜鸿渐果断略过这个话题,道:“顾公爷,天子有旨,请顾公爷率安西军出关击敌,叛军已是日薄西山强弩之末,安西军当速速收复长安,迎天子还政于都。”
  顾青嗯了一声,意犹未尽地抬头扫了二人一眼,道:“安西军暂时不能出关。”
  杜鸿渐一愣,道:“为何?”
  “战事频率太过密集,安西军伤亡不小,需要原地休整,再说后军钱粮也没到位,军中开不出赏钱,怕战后寒了将士们的心呐。”
  杜鸿渐顿觉一股逆气在胸腔中翻腾涌动。
  战事频率太过密集?多厚的脸皮才能面不改色说出这句话。
  安西军北进以来,总共就只经历了三战,一是收复商州,二是收复洛阳,三是收复潼关,其中潼关一战大部分还是蜀军动的手,论伤亡,安西军几乎能忽略不计,这也要休整?安西军将士都成了娇贵公子了么?
  一旁的李辅国忽然笑了,看似和善的笑容却给人说不出的阴森之感。
  “顾公爷,这些理由上不了台面,咱们就莫拿出来推诿了,直说吧,公爷是有何顾忌,还是需要天子答应您什么条件?”
  顾青欣赏地看了他一眼,这家伙果真是玲珑心窍,一眼能见人心,不愧是史书留下千年骂名的大奸宦。
  顾青擦了擦嘴,又擦了擦手上的油,道:“朔方军驻兵庆州,离潼关仅数百里,安西军在为天子卖命收复关中,天子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杜鸿渐气道:“顾公爷请慎言,天子万乘之尊,公爷怎可背后非议天子!”
  顾青忽然冷笑起来:“当初我与天子商定南北夹击之策,如今我安西军已收复洛阳和潼关,朔方军却在收复庆州之后便不动了,莫非天子有心坐山观虎斗?这江山究竟是谁的江山,二位何以教我?”
  说完顾青忽然站起身,眼中锋芒闪烁,帅帐内充斥着一股凌厉逼人的气势,吓得二人连退几步,一脸惊惶地看着他。
  亢龙布雨,雷霆降世。虎啸山林,群兽震惶。
  君与臣,龙与虎,今日第一次正面对立上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拥兵自重
  顾青抗旨,拒绝出兵。
  拒绝的理由没那么伟大正义,他以平等的方式与李亨正面对立。此刻君已不是君,臣已不是臣。
  杜鸿渐和李辅国脸色渐变,他们很清楚顾青的安西军一直是天子心里的一块心病,天子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如何除掉这块心病。
  但他们没想到顾青的语气如此强硬,居然敢当面抗旨,而且把话说得如此赤裸,天子与顾青之间仅存的那层窗户纸,被他毫无顾忌地捅破了。
  一场叛乱,君权已颓,臣权渐兴,大唐的国运随着顾青这一次的抗旨,不知不觉更加暗淡了。
  杜鸿渐额头上的冷汗流了下来,语气放得愈发柔和,此时他突然明白了,连天子都无法掌控的人,他怎么可能掌控?
  “顾公爷言重了,天子岂有坐山观虎斗之心,江山自然是天子的,天下臣民和王师都是天子的,折损任何人皆非天子所愿,顾公爷不可误会天子的好意。”
  顾青也是非常懂得见好就收的人,所谓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乱飙的气质不适合他。
  见杜鸿渐服软,顾青也哈哈一笑,然后脸色忽然肃然朝北方遥遥拱手,正色道:“臣与天子相隔千里,君臣难见,难免误揣圣意,是臣的罪过。”
  杜鸿渐松了口气,迅速与李辅国交换了一记眼神,李辅国嘴角扯了扯。
  对顾青的演技,李辅国表示离影帝还差了点距离,刚才还剑拔弩张,下一句立马就请罪,中间缺少了铺垫转变的过程,三分中评,不解释。
  李辅国想了想,道:“天子催顾公爷出关击敌,亦是急于收复长安,重振社稷,顾公爷当体谅天子还政的迫切之心呀。”
  顾青认真地道:“做臣子的哪有资格对天子谈‘体谅’,臣只能说尽全力平叛,尽快收复长安,收复关中,迎天子回都。”
  李辅国又道:“既然顾公爷与天子的想法不谋而合,看来只是理念有异见,顾公爷自领安西军入关平叛以来每战皆胜,从无败绩,从这点来说,顾公爷对平叛的出兵时机自有拿捏,你我不妨再商量一下,顾公爷打算何时出兵,何时收复长安?您说出来,奴婢和杜侍郎也好对天子有个交代。”
  顾青又恢复了懒洋洋的样子,与刚才那副忠肝义胆为天子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昂模样判若两人。
  身子往后一靠,换了个舒服的坐姿,顾青眉眼往下一耷拉,有气无力地道:“还请二位转告天子,此时敌军锐气正盛,不是出兵的时机,再说……安西军将士接连三战,确实折损过大,我实不忍将士们再经历袍泽战死之痛,故而决定潼关休整半月再说。”
  “半……半个月?”李辅国有些冒火了,他是天子近宦,授命于天子来安西军监军,天子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此刻顾青消极怠工的模样委实令他非常愤怒。
  “顾公爷莫闹,半个月会贻误多少战机,潼关外虽有十万叛军,但他们已非当初范阳起兵时的叛军了,战力比当初大有不如,安西军若出关,叛军必然一击即溃,一劳永逸平定叛乱,日后安西军将士自可安享太平。”
  顾青仍然懒洋洋地道:“李司马或许不知,安西军将士如大宛汗血宝马,虽神骏却也娇贵,稍有劳累便不支,嗯,没错,他们不够持久……当年安西军可是营啸过的,我怕累坏了他们,再来一次营啸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李辅国目光一阵闪烁后,语气轻柔地道:“公爷的意思,奴婢明白了。便请公爷说您的条件吧,奴婢和杜侍郎无法做主,但一定会将公爷的意思转达给天子,请天子斟酌,如何?”
  顾青呼出一口气。
  跟人聊天真累,尤其是聊半天都听不出弦外之音的那种人,李辅国总算听出来了。
  沉吟片刻,顾青缓缓道:“无论解决潼关外的十万叛军,还是收复长安城,天子和朔方军不能按兵不动看热闹,江山是天子的江山,我们安西军为天子收复失地,稳固南方,已经拼尽全力,王师与叛军眼看已转换了攻守之势,天子怎可踞庆州而不动,眼睁睁看安西军与叛军浴血厮杀呢?此非仁君之道也。”
  李辅国拱了拱手,道:“公爷的意思是……”
  顾青起身走到沙盘前,二人也跟着凑过来。
  顾青指着沙盘道:“既然天子与我商定了南北夹击之策,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要我安西军出关与叛军交战,朔方军也必须从庆州开拔,直赴潼关,对叛军大营的西面发起进攻,那时我安西军必倾巢而出,与朔方军配合,从东面对叛军大营正面进攻,一东一西夹击之下,潼关外的十万叛军必败。”
  李辅国道:“公爷的意思是,朔方军必须出兵?”
  “没错,朔方军必须出兵,此为平叛重夺江山之战,没人能够袖手旁观,我说句犯忌的话,若天子对自己的江山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会寒了将士们的心,那么……就请天子莫怪臣无礼,安西军也会马上撤军,隔得远远的看热闹。”
  杜鸿渐和李辅国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可却无法发怒。顾青的话说得很难听,但意思很现实。
  以安西军如今的军威和战力,叛乱是迅速结束还是拖延三五年,全在顾青的一念之间,天子固然打着精妙主意想坐山观虎斗,消耗叛军和安西军的实力,可顾青和安西军也不是傻子,天子打的主意根本行不通。
  话说得现实,但不臣之意已昭然若揭。
  君权势弱,权臣才敢用如此语气对天子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