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650

  段无忌气道:“您还没回家,消息已传遍长安城了,学生也是刚刚听说。”
  顾青啧了一声,不怀好意地笑道:“宫里的人居然如此八卦,看来当天子也不是那么美好,比如妃子侍寝,天子什么姿势,用时多久,大小长短什么的,完全没有隐私可言,若是正常还好,若是一江春水流得太快,岂不是……啧!”
  段无忌愕然,如此严肃的时候,公爷为何想到那方面去了?
  “公爷!”段无忌跺脚急道。
  “哦哦,你刚才问什么?”
  “南方诸州的官仓钱粮,公爷为何主动交还给朝廷?那是安西军的后勤供给啊!”
  顾青瞥了他一眼,道:“那是朝廷的赋税,国库之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安西军何干?关中收复,朝廷恢复到正轨,官仓当然要交还给朝廷。”
  段无忌焦急地道:“钱粮若被朝廷掌握,安西军以后的粮草供给岂不是要仰朝廷之鼻息?”
  顾青叹道:“无忌,你啊,格局太小了。你的眼里只有安西军,只有争权称霸,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何要争权称霸?”
  段无忌愕然,沉默半晌,道:“为了世间的公道正义。”
  顾青点头:“不错,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口号喊得越正义越让人觉得恶心。我们嘴上喊着所谓的‘公道正义’,实际上我们做的却是分裂朝堂,架空天子的事,若我们做的事情跟古往今来造反的人一样虚伪,那么做出来的事有什么意义?”
  段无忌垂头不语,神情若有所思。
  顾青悠悠地道:“无可否认,我是被朝堂君臣深为忌惮的权臣,但我的初衷不是为了权力和利益,当年我一文不名之时,志向是为人间铺出一条坦途大道,这个志向我没有忘记,我做的所有事情,不论正义还是邪恶,其实都是以这个志向为目标。”
  “南方诸州的官仓理应归于国库,国库的钱粮理应调拨出去造福百姓,如今战乱未平,关中和北方百姓仍深陷疾苦,正是需要大量钱粮恢复生息之时,安西军若仍把持着官仓钱粮不松手,置天下百姓生死疾苦于何地?我辛辛苦苦做了这些年的事,背负权臣奸佞的恶名,所为何来?”
  段无忌明白了顾青的意思,沉思半晌,朝他长揖一礼,愧然道:“学生明白公爷的苦心,是学生狭隘了。”
  顾青拍了拍他的肩,笑道:“无忌,往后看人看事,格局要更高一些,眼里不要只想着争权称霸,争权称霸只是手段,多想想我们的目标,想想天下人的疾苦,革命与造反的区别便在此了。”
  段无忌不解地道:“革……命?”
  “革命的意思就是,指着那些只顾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天下百姓死活的权贵说,你们丧了良心,治理天下不行,让我来。”
  段无忌明白了,然而他又有了新的疑惑。
  “若是革命之后,我们掌握了权力,却慢慢被腐化,跟那些曾经的权贵一样渐渐不再顾及百姓的死活,怎么办?”
  “制度,监管,律法,以及……刀剑。”
  …………
  吏部和兵部官员们在飞快地统计着安西军的请功名册。
  请功名册是历次战事后,顾青派人呈送给李亨的,为麾下将士请功是每个主帅必须要做的事情。
  名册厚厚的好几本,历次大战后,有人战死,有人受伤残疾,也有人囫囵完好,他们所立的功劳有大有小,从舍生忘死与敌人同归于尽,到独自一人逆转整场战事的结局,功劳簿上都有明确的记载。
  比如神射营的孙九石,从神射营颍水第一次登场亮相开始,孙九石精准的枪法立过不少功劳,包括万马军中一枪击毙敌军主帅,对敌军阵列中的将领人物进行点名击毙等等。
  这些功劳都一笔不差地记在功劳簿上,随着战事越来越多,安西军的请功名册也越来越厚,归结起来厚厚的一大摞。
  今日朝会散后,吏部和兵部的官员被李亨留在宫里,他们废寝忘食地一条条记录着安西军将士的功劳簿,然后将功劳从高到低列出了长长一串名单。
  两天以后,这份长长的名单已呈送到李亨面前,李亨仔细地看着这份名单,默默地记下每一个名字。
  “不行,名册不对。”李亨断然摇头道。
  花萼楼内,李泌,杜鸿渐二人侍立左右,见李亨否决,李泌轻声问道:“依陛下的意思,安西军将士当如何封赏?”
  李亨指着名单,道:“朕不知顾青如何治的军,但名单却很不对劲,你看,名单之上将领和普通军士的功劳都掺杂在一起,按功劳的大小来看,有些普通军士的功劳甚至排列在将领之上,李卿你看功劳名册的前十人,里面有八个是普通军士,两个才是将领,这岂不是大小尊卑不分吗?何时开始,普通军士竟能凌驾于将领之上了?”
  李泌疑惑地皱起了眉,喃喃道:“确实有些古怪,按理说,普通军士立的功劳再大,也不应超过将领,历朝将领征战后请功,排列于前的皆是将领,普通军士应该排在末尾才对。”
  李亨哼了一声,道:“这份名单是顾青呈上来的,以朕看来,这分明是顾青阳奉阴违,故意弄一份虚假的请功名单,如此不合章法的请功名单,以为能蒙蔽朕吗?可笑!”
  杜鸿渐却毫不意外,见李亨面露不愉,杜鸿渐犹豫了一下,轻声道:“陛下,臣倒是觉得,这份名单并无不妥之处,至少顾青没有玩弄花样。”
  李亨和李泌皆愕然,不解地看着他。
  杜鸿渐接着道:“陛下,臣曾奉旨在安西军中长驻过一段日子,那段日子臣一直在观察安西军,从他们的军心士气,到顾青如何治理军队,臣皆深记于心……”
  李亨指了指手中的名单,道:“杜卿的意思是,这份请功名单没错?”
  “是的,臣观察安西军这些日子,得出的结论是,顾青治军确实不同凡响,当世名将多矣,但顾青的治军之法臣却闻所未闻。”
  “他是如何治军的?”李亨忽然来了兴致问道。
  杜鸿渐组织了一下措辞,缓缓道:“依臣看来,顾青治军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赏功罚过,公平公正’。”
  “军中操练皆由将领督促,战场上绝对要服从命令,但杀敌之时却无分将领与军士,谁杀的敌人多,谁改变了战局,谁犯了军纪,每次战后安西军各营各伙皆会让将士们齐聚帐内,一同商议,何人立功,何人犯错,当着面明明白白说出来,最后决定功劳或错误的大小,大家皆无异议后,便报上帅帐,交给顾青处置。”
  “讨论功劳时,各营各伙并无将领与军士之分,大家都是平等地讨论,若有军士不服,他还可向更高一级将领申诉,更高一级的将领便会召集麾下将士当面再次讨论,终归要分出对错后再上报。”
  “陛下,这就是安西军中的‘公平公正’,所以安西军每逢战事,将士们豁命厮杀,正是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的功劳不会被冒名,不会被抢占,战场拼命必有回报。臣以为,这才是安西军舍生忘死战力精锐的主要原因。”
第五百九十章
贵妃醉酒(上)
  顾青治军的理念掺杂了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的思路,那就是,上下级关系之间尽量做到公平透明,尽量淡化上下级的阶级对立。
  在这个阶级等级森严的年代,消除阶级差别没必要喊口号,但可以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淡化阶级,安西军将士上下一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顾青治军的思路让将士们感到温暖。
  普通军士不介意操练时多么严厉,他们在意的是公平,当他们拼了性命换来的战功,别人休想动一分一毫,哪怕是上级将领也不行。
  对顾青来说,这种治军思路是非常寻常且简单的,但对李亨和杜鸿渐等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就显得非常不可思议了。
  “当年在长安时,顾青还只是个颇有诗才的少年郎,不曾想他竟还有如此本事,将一支虎狼之师治得服服帖帖,父皇和朕当年都看走眼了,天下人都看走眼了。”李亨怅然地叹道。
  杜鸿渐也叹道:“枭雄之心,善隐忍,一朝遇风云,便是雷霆万钧。”
  李亨盯着手里的请功名单,淡淡地道:“这份名单,朕当如何封赏?”
  久不出声李泌道:“陛下,顾青治军公平,故得军心,陛下封赏的话,可刻意不给他们公平,只封赏将领,不封赏军士,如此可挑起军中不满,离间军心。”
  李亨眼睛一亮,笑道:“李卿不愧是朕的臂膀肱骨,斯言善矣。”
  沉吟半晌,李亨取过桌案上的纸,提笔疾书起来。
  “安西军常忠,领右武卫大将军,封归德将军,迁任河西节度副使,赐金十万,丝帛百匹。”
  “安西军沈田,领右卫大将军,封忠武将军,迁任北庭节度副使,赐金五万,丝帛百匹。”
  “安西军李嗣业,领左骁卫大将军,迁任河东节度使,赐金五万,丝帛百匹。”
  几道封赏下来,安西军高级将领基本都有封赏,而且大多被迁任不同的节府任职,官职颇高,不是节度使就是节度副使。
  如果安西军诸将遵旨而行的话,仅这一道封赏圣旨就能将安西军拆得七零八落,从此永远不可能成为朝廷的威胁了。
  又沉吟片刻,李亨提笔在纸上又写下一句话。
  “蜀国公,安西节度使,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顾青,改任尚书令,赐黄金五百两,丝帛千匹。”
  李泌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李亨的封赏,见他将顾青封为“尚书令”,李泌不由大吃一惊,失声道:“陛下,对顾青是否封赏过高了?‘尚书令’一职自太宗先帝以后,为避太宗讳,历经百年,朝堂无人敢任……”
  李亨搁下笔,苦笑道:“若非如此,怎能让顾青心甘情愿交卸兵权?为了大唐社稷,朕只能破例了,纵然父皇知道想必也不会怪朕。”
  “尚书令”这个官职在大唐朝堂确实颇为敏感,当年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便担任过此职,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之职。
  如今的左右相说是宰相,但正式的官职名称是“左右仆射”,“仆射”属于宰相的副职,“尚书令”才是真正的正职宰相,后人因避李世民之讳,故而朝中宰相只任仆射,尚书令一职一直空置不任。
  今日李亨将顾青封为尚书令,实可谓破了天大的例,太宗先帝若泉下有知,棺材板大概压不住了。
  相比李泌的吃惊,杜鸿渐倒是颇为赞同,用一个官职来消弭大唐社稷的威胁,这笔买卖不亏。
  但杜鸿渐还是道:“陛下,顾青任为尚书令,那么是否在圣旨上再添一句,令他交卸安西节度使之职?”
  李亨摇头:“不必,话不可说得太透,顾青是玲珑心窍,他若肯领旨,自然懂得朕的意思,会主动交出兵权的,话若由朕来点明,未免失之雅意。”
  转头看着李泌和杜鸿渐,李亨语气加重道:“曾经的右相杨国忠被诛,左相陈希烈投敌被赐死,如今朝堂宰相一职空缺,顾青此人颇富才名,纵然不提安西军对朝堂的威胁,只说顾青这个人,朕也乐意让他任宰相,他有这个才干。”
  李泌和杜鸿渐点头赞同。
  圣旨写完,李亨缓缓盖上玉玺,君臣三人静静地盯着眼前这道圣旨,心情都很沉重。
  顾青会交出兵权吗?
  …………
  交兵权是不可能交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交的。
  官儿当得再高,终究只是臣子,皇帝一句话就能决定他的生死,顾青绝不愿意重复当年的日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