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650

  顾青不客气地道:“天子当纳善谏,处事公平公正,天子应该具有很多能力,但至少不会为了包庇宗亲而坏了祖宗留下的律法。”
  李亨被顾青这顿隐晦的教训气得脸色发青,努力忍住怒气道:“顾青,没有人能一辈子得意的。”
  顾青轻声道:“谢陛下教训,臣一定会谨言慎行,争取多得意一时,辅佐陛下做个青史留名的明君,圣君。”
  …………
  君臣不欢而散,李亨目送他走出殿门,眼中的怨毒之色越来越浓。
  走出宫门,顾青的心情很平静。
  今日与李亨算是当面撕破脸了,但没关系,各地藩镇勤王之师还未到长安,今日脸皮撕得再破,明日再见时,李亨照样还是会忍气吞声笑脸相迎。
  帝王若连这点城府都没有,二十多年的太子算是白当了,当年他爹逼他更狠,相比之下,顾青可谓慈眉善目了。
  宫门外,韩介等亲卫在等着他,见顾青出宫,韩介迎了上去,又命亲卫将郡王府的马车牵来。
  顾青站在马车前,忽然道:“韩介,派人告诉宋根生,京兆府满城张贴永王罪状,让朝野市井臣民皆知永王之罪。”
  韩介抱拳领命。
  顾青又道:“另外,传令城外大营,调动两千兵马入城,破永王府,查抄王府,清点家产,拿永王李璘入京兆府大狱,明日午时一刻问斩。”
  韩介一惊,但不敢多问,马上应命。
  一个时辰后,两千安西军将士奉命入城,在长安臣民惊愕的目光注视下,将士们径自来到永王府前,二话不说便破门而入,永王府内但凡女眷,管事,下人,丫鬟人等,皆被将士们拿下。
  至于罪魁祸首永王李璘,根本来不及躲避便被将士们冲进后院,将他五花大绑送入京兆府大狱,直到永王被扔进满是恶臭和跳蚤的牢房里,他仍不敢置信顾青真敢对他下手。
  随即永王勃然大怒,在牢房里大吵大闹,要求面见天子,要求与顾青见面,诸多要求被狱卒拒绝,永王吵闹过后,渐渐回过味来,然后神情浮上极度的惊恐。
  从所谓的难民命案,到牵扯出名下农庄的种种不法,以及此刻被拿入大狱,永王终于发现这是一桩阴谋,顾青要办的人根本不是什么王府管事,而是他这个皇室宗亲。
  顾青为了什么?
  恐怕已不仅仅是为了他圈占的土地,顾青此举有着更深的政治目的,他要拿永王立威,他要震慑皇室!
  那么,顾青会不会杀他?
  永王在满是跳蚤臭虫的大牢里惨笑不已。
  皇室宗亲说拿就拿下了,他敢将宗亲入狱,而且入的不是宗正寺的大狱,而是京兆府的大狱,他敢抓宗亲难道就不敢杀宗亲么?
  怎样立威才算最有效,当然是杀人,杀一个在皇室中有分量的人。
  永王的大小长短尺寸正合适,当初心疼名下土地,永王耍了个小聪明,只归还了一半的土地,这个举动无疑给未来埋下了杀身之祸。
  顾青正愁没有借口拿宗亲开刀,永王却主动送上了借口,世上还有比他更愚蠢的人么?
  “来人,来人!狱卒何在?本王要见顾青!要见顾郡王!”永王疯了似的在大牢里大吼。
  狱卒很快就来了,神情冰冷,看他的眼神如同看着一个死人。
  “求你递一句话出去,本王定有重金酬谢……”永王此刻已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宗亲形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狱卒面前苦苦哀求。
  狱卒神情冷淡地道:“宋府尹有严令,殿下怕是递不出任何话了。”
  “求你告诉顾青,本王愿将名下所有土地和农庄别院双手奉送给他,对了,王府库房内尚有不少钱财珠玉异宝,也都送给他……”
  狱卒摇头:“来不及了,殿下入狱后,永王府已被安西军查抄,你名下的土地,钱财,珠玉,全部被查没。”
  永王一呆,喃喃道:“何仇何怨,尔竟欲对我赶尽杀绝……”
  狱卒看着神情绝望的永王,摇摇头,道:“殿下今夜好生歇息吧,明日午时,殿下就要被问斩了……”
  永王浑身一震,呆怔半晌才回过神来,凄厉地大吼道:“叫顾青来见我!本王不服!”
  狱卒同情地瞥了他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
  永王下狱,震惊朝野。
  太极宫内,李亨勃然大怒,接连派出宦官宣旨召顾青入宫,旨意传到顾青王府门前,宦官却连王府大门都进不去。
  王妃张怀玉派人传出话来,今日朝会后郡王殿下偶感风寒,已然病倒了,很严重,只剩一口气的那种,怕是无法遵旨入宫了。
  借口太敷衍,比万金油还可恨,偏偏却拿这个借口无可奈何,古今多少帝王将相都在这个万金油借口面前一败涂地。
  李亨既震怒又无奈,只好再派宦官去京兆府宣旨,严令府尹宋根生马上释放永王。
  结果宦官仍然连京兆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顾青仿佛早已预判到李亨的反应,调拨了一千余安西军将士守在京兆府官衙前,宣旨的宦官被杀气腾腾的将士们吓得两腿发软,话都不敢多说立马扭头便走。
  接连碰了一鼻子灰,皇权受到严重挑衅,李亨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宫里暴跳如雷,指天大骂。
  第二天午时,在两千余安西军将士的押送下,蓬头垢面的永王被提出大牢,押赴西市,午时一刻,随着监斩官扔下令箭,刽子手一刀挥落,永王的头颅落地。
  满城臣民震惊万分,看到京兆府四处张贴的永王罪状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反而是朝堂的大臣们则一脸诡异莫测。
  朝臣们很清楚,问斩永王的谕令根本不可能出自宫闱,而是顾青个人的决定。
  这就有意思了,天子没答应的事,顾青却以非常强硬的姿态办了,下手的对象还是皇室宗亲,大唐自立国以来,除了宗亲谋逆之罪外,还没有因别的事情而被斩首的先例。
  皇室宗亲犯了再大的罪,最高的惩罚也不过是削去王爵,贬为庶民,流放千里,今日永王涉事被斩,顾青算是开了大唐历史的先河。
  斩了永王只是个开始,顾青用这种强硬的姿态深深地震慑了宗亲和朝臣们,许多宗亲藩王在自己的王府里破口大骂顾青,然而出了王府,宗亲们却战战兢兢话都不敢多说,朝臣们当日在金殿内亲眼见识了顾青的威势,连天子都拿他无可奈何,别人更不敢说什么。
  倒是有几个性格正直的御史凛然不惧,永王被斩后,几名御史义愤填膺联名上奏,参劾顾青擅专不法,臣权欺君,妄杀宗亲而乱大唐律法云云。
  参劾奏疏刚递到御史台,就被御史中丞压下了。
  御史中丞脸上笑眯眯,心里MMP,你们要死我不拦着,别特么拖累我。
  亲眼见识了这位顾郡王的强硬姿态,以及杀伐果断的性格,你们还不知死活敢捋顾郡王的虎须,你们倒是青史留名了,我这个御史中丞给你们陪葬吗?
  再说顾青若是恶意构陷倒也罢了,昨日金殿上,京兆府尹细数永王罪状,每条每款皆铁证如山,永王犯了那么多命案,长安市井百姓对永王伏法正是拍手称快之时,顾青这么处置虽说有擅权乱法的嫌疑,但他的处置也算公允,让人根本挑不出错处。
  天子都拿这位郡王没办法,你们几个御史特么想翻天不成?
  几位御史的参劾奏疏根本连小涟漪都没翻起便迅速沉寂下去了。
  永王伏法后,顾青召集三省六部堂官议事,在郡王府的前殿内,顾青与朝臣们商议了整整一天。
  第二天,以尚书省为首,六部尚书响应,朝堂颁下了一道政令,名叫《宗亲食邑户籍土地清查令》,这道政令从尚书省出台后,迅速被颁布各地州县。
  顾名思义,这道政令是要清查皇室宗亲名下食邑的真实户籍和土地了。
  永王被杀的第二天,朝堂便马上推出了这道政令,永王的死更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
  政令刚出尚书省,立马就被长安城的诸多皇子公主们知晓了。
  皇子公主们吓得大惊失色,气得在各自的王府里跳脚,然而他们连发脾气宣泄的时间都没有,骂到一半便马上召集府里管事下人,将名下逾制的农户,土地,别院农庄等,全部主动上交朝廷,并令府中幕宾门客马上撰写奏疏,自请逾制之罪。
  长安城里数十位皇子公主和宗亲这次非常配合,而且无比主动,认罪态度诚挚热情,招完了还想招,只不过在自己的府里时,诸位宗亲的情绪没那么稳定。
  事实上,永王被斩这件事给皇室宗亲们的刺激比较大,有了永王这个反面教材,其余的宗亲谁还敢跟顾青对着干?
  更有意思的是,那道从尚书省发出来的政令根本没过天子李亨的眼,顾青召集群臣商议过后,便拍板决定了,连向天子禀奏的形式过场都没走,直接颁布天下。
  这说明了什么?天子已无法庇护这些皇子公主了,顾青的权势如今已公然驾凌于皇权之上。
  在强大的权势面前,身份高贵的皇子公主们也必须低头,不低头者,永王便是下场。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总是越积越深,而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因为矛盾的积累而慢慢变得僵冷,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僵冷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得不可调和,不共戴天。
  永王的人头落地,李亨便已清楚,他与顾青之间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李唐的皇权因为永王一案,而被打击得支离破碎,再不除掉这个权臣,李亨便是第二个汉献帝,下场甚至比汉献帝更惨。
  生死存亡,就在眼前。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亢龙有悔
  春天的风微凉,吹拂在脸上带着冬末的冷冽,还有一丝明媚的希望。
  城外的十万难民已经开始迁离,关中河南两道各州县首官带着差役亲自来长安城领人,户部将难民按原籍划分,每个州县各领一部分难民。
  早在冬天的时候,顾青未雨绸缪已下令各州刺史和各县县令在所辖之地发动徭役,为难民们盖好了简易的房屋。
  事出仓促,房屋当然盖得不如人意,大多是只有一个木头屋顶,而四面敞风的窝棚,这是没办法的事,大唐从朝堂到地方,官员行政执行能力和效率不算太高,经过了盛世奢靡浮华的官员们已渐渐不再务实,做事拖沓也在情理之中,能做到如今这模样已经很不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