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6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9/650

  顾青点头,道:“一个水盆里的水若装满了,就必须让这个水盆变得更大,能装更多的水,那些未被征服的陆地,便是让水盆变大的方法。”
  张怀玉轻声道:“若长久下去,世家积攒的财富足够了,继而生出不臣之心,转过头来与朝廷为敌,该如何办?”
  顾青笑了:“利润分配很重要,所以我说过,会派遣精锐的安西军将士与他们同行,让世家得利,但不会让他们得太多的利,再说,世家出海归来后,他们得到的财宝是要交一大半给朝廷的,这也是我与他们约好的事。”
  “让安西军将士同行出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断地练兵,分批出海,分批练兵,让这支军队时刻保持旺盛而精锐的战斗力,有这支军队在我手中,朝堂里就算有任何风波,我也能轻松平定……”
  张怀玉又道:“以后呢?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呢?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
  顾青悠然道:“百年以后,就不是我该操心的事了,我已将基础打好,要看我们的儿孙辈争不争气,若我们的后代里有一两个英才,那么大唐的版图将会大到不可想象,若后辈皆是庸碌无能之辈,我们在海外有了偌大的地盘,长安朝廷容不下他们,他们也可逃到海外自成一国,数代富贵是不必愁的。”
  张怀玉叹道:“还是希望后辈多几个争气的吧,不然你费了一生时光得到的一切,被后辈一朝败光,我这个王妃都觉得对不起顾家的列祖列宗。”
  顾青不怀好意地笑道:“咱们此刻最该做的,是赶紧造几个小人儿出来,否则才叫真的对不起列祖列宗……”
  张怀玉脸蛋一红,慌张地看了看左右,嗔道:“还是大白天……”
  “夫人,大白天有大白天的玩法,今日为夫我便传授给你白天的玩法……”
  “你……真是越来越荒淫无道了!”
  “说起荒淫……夫人,我突然想到一个非常荒淫的姿势,唯有习武之人才能做得出来,夫人何妨与我一试?”
  …………
  半年后,大唐至德三年春末,长安城外东郊校场上,顾青点将誓师出兵,率安西军共计八万将士西征吐蕃。
  从长安出发,路经梁州,松州,大军直插吐蕃腹地。
  时年吐蕃因顾青铺垫多年的平策,又提前半年断绝吐蕃的供粮交易,吐蕃举国上下陷入缺粮的绝境,吐蕃军队更是战力下降严重,军中常有哗变者。
  安西军征战开始,吐蕃军一触即败,溃不成军,安西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三个月的功夫,安西军攻入吐蕃国都逻些城,斩杀吐蕃赞普和本国权贵地主无数,至此,吐蕃全境被安西军占领,吐蕃从此纳入大唐版图。
  安西军因此战而愈发威震天下,彻底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忠皇一派。
  班师回朝一年后,顾家长子诞生。
  长子由张怀玉所出,是真正的嫡长子,顾家嫡长子出生后,安西军常忠,李嗣业,马璘,孙九石等将领都松了口气。
  基业后继有人,对顾家,对安西军上下,都是头等大事。
  顾家长子出生那天,长安城张灯结彩,安西军将士在大营内举杯遥祝,被人谓为当年盛事。
  随着顾家长子出生,在顾青的授意下,安西军开始招募新军,扩编至二十万兵马。
  至德四年,江南杭州,数十艘宝船建造完毕,顾青亲至为贺。两个月后,宝船下水,各大世家子弟和家中护卫登船,顾青遣安西军将士五万随船,近十万人登上宝船,按照顾青的地图出海。
  两年后,宝船回归大唐海岸,带来了无数金银财物,以及各地丰饶的物产,第一次探索世界大获成功,各大世家对顾青愈发信服,于是紧锣密鼓开始准备第二次出海。
  世家们着迷于世界之大,物产财宝之丰,而与此同时,顾青也开始着手对大唐的土地现状进行改变,按照顾青与世家达成的交易,世家渐渐退还给官府土地,官府则将土地分配给普通的百姓。
  至德五年十月,太上皇李隆基驾崩,同年十一月,天子李亨也急病驾崩。
  李亨的驾崩与顾青毫无关系,本来历史上李亨当皇帝也只有七年时光,父子二人是同年去世的。
  长安城举办了隆重的丧仪,朝臣聚于金殿,在顾青的提议下,皇位由广平王李豫继承。
  李豫不大情愿地坐上了皇位,登基称帝。
  说他不大情愿,是因为大唐的政局变化太大了,在顾青的权势笼罩之下,朝堂的政事早已不经天子之手,大唐内外大小诸事,悉由进奏院而决,天子已成了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没有任何实权了。
  没人愿意当这样的无权天子。
  但是李豫不得不即位,因为他是法定的太子,而且顾青也坚持让他即位。
  经过数年扶持,朝堂被裁撤了一批又一批臣子,朝臣大多已出于顾青门下,尤其是当年派去北方的一百余名官员,经过数年成长,他们已在地方官府中占据了话语权,顾青的势力不仅分布于朝堂,地方上也被顾青的势力所占据。
  天子在后宫宠幸妃子,纵情声色,顾青则默默地培植羽翼,此消彼长之下,顾青的权势已然无法撼动了。
  宝应元年五月,河东道按察使段无忌忽然向进奏院上表,请顾青即皇帝位。
  这份奏疏引起朝野震惊动荡,顾青当时勃然大怒,以尚书令的名义狠狠训斥段无忌。
  朝臣们却惊疑不定,他们不清楚这是顾青的故作姿态,还是真的不想当皇帝。不管顾青怎么想,朝臣们该表态还是要表态。
  于是事隔半个月,长安城大小近百余位朝臣联名上表,请顾青即皇帝位。
  顾青派人在太极殿外将这些劝进的表疏当着君臣的面一把火全烧了。
  这次所有人终于明白,顾青是真的不想当皇帝。
  但是早已对皇位和权力心灰意冷的李豫,却私下向顾青表示愿意禅让,只求能让李家皇族有个富贵的身份足矣。
  顾青仍然坚决地拒绝了李豫禅让皇位的请求。
  天下需要皇帝,但如今没到改朝换代的时候,火候不对,对天下的稳定并非好事。
  宝应二年,顾青任命常忠为朔方节度使,李嗣业为北庭节度使,马璘为河北节度使,鲜于仲通上表致仕,于是顾青任命曲环为剑南道节度使。
  至此,大唐藩镇节度使皆由安西军出身的将领担任。
  各位节度使赴任之前,顾青召集众将酒宴送行,酒宴上,顾青亲自敬酒,然后坦然告诉众将,在座各位是大唐的最后一任藩镇节度使,三年后你们各自卸职归长安,各大藩镇的军队也将归朝廷直属统辖。
  简单的说,这几位即将上任的节度使所负的职责其实是为即将撤销的藩镇做收尾善后工作,三年后,大唐将不再设藩镇,所有军政权力统一由中央朝廷收回。
  众将本也不愿离开长安,他们皆有官爵在身,离开长安便等于离开顾青身边,远离了权力中心,对他们的个人前途其实是很不利的。
  于是众将欣然答应,三年内将各自藩镇的军政事宜慢慢移交当地官府,然后卸任归京。
  送节度使们上任后,顾青在进奏院颁下了一条法令,清查皇族子弟名下田亩,对皇子公主们名下所拥的土地做了异常严厉的限制,超出的部分限期交还官府,由官府将土地再次分配给百姓耕种。
  …………
  杭州,钱塘。
  繁星点点,月如钩,海潮阵阵如松涛。
  钱塘是杭州的入海口,今夜细软的沙滩附近禁卫森严,无数披甲将士静静地伫立在沙滩边,执戟戍卫巡弋。
  沙滩正中点着一堆篝火,穿着寻常便服的顾青坐在沙滩边,已有七分醉意。
  坐在他旁边的李白更是酩酊醺然,摇摇晃晃。
  这次顾青来到江南,是为了送别船队第二次出海,没想到意外遇到了游历天下的李白。
  早在至德元年,顾青因李白斩杀史思明有功,便请奏天子给他封了个县子的爵位,又给他挂了个国子监祭酒的虚衔,只是虚衔,没授实权,因为顾青实在不敢想象李白这样的醉鬼教出来的国子监学生会是什么样子,大唐朝廷的人才库会被他祸祸一窝。
  至德三年,李白向顾青辞官。
  他终究与官场格格不入,更向往无忧无虑的山川江河,辞官之后,李白带着顾青给的厚厚的盘缠,开始云游天下。
  不同的是,李白对官场再无遗憾,圈子不同,不必强行融入,如今已六十许的李白终于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世界。
  这次在杭州意外相逢,两人都颇觉欣喜,故人相见,当谋一醉。
  浪涛阵阵,晓风新月。
  站在松软的沙滩上,双手捧起酒坛,李白对着天上的明月悠悠吟哦:“……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顾青面颊酡红,半眯着眼,发出吃吃的笑声。
  “太白兄,千古留名者,果真只有饮者乎?”
  李白使劲晃了晃发昏的脑袋,叹道:“当年醉后戏作而已,其实,饮者所留之名,虽冠以‘风雅’,实则百年以后皆是腐臭造作,真正留其名者,是顾贤弟这样的国器,大才。”
  说着李白幽幽一叹,道:“改变这个天下者,才有资格留名,我空负一腔志向,却无顾贤弟之才能,时至今日我才看清自己,羞也愧也。”
  狠狠灌了一口酒,李白身躯一晃,直挺挺地往地上一倒。
  顾青哈哈大笑:“太白兄,你醉了!”
  李白躺在柔软的沙子上,也大笑几声,接着梦呓般喃喃道:“顾贤弟,盛世……又至矣。”
  顾青笑容渐敛,认真地道:“太白兄何出此言?”
  “我在山川间听到了樵夫的歌声,我在市井间看到了丰衣足食的百姓,我在各个村庄里听到了孩童们无忧的笑声,大人们扛着农具下田,他们一边劳作一边高歌,他们唱的歌,比我写的诗更美,遥远的歌声仿佛从贞观永徽年间传来……”
  “我还看到官吏们谦逊有礼,像熟稔的邻居般与农户们攀谈,看到年迈的老人捧着秋天收获的麦子老泪纵横,说多少年不见这等丰收光景了,我还听到许多农家百姓夫妻在偷偷商量,说今年收成不错,去城里换点银钱,让自家的孩子明年也去塾堂念书……”
  “顾贤弟,这些……都叫‘盛世’。我没想到今生除了大唐开元之外,还能有幸见到第二个盛世,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李白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快睡着了。
  可他的眼眶却越来越红,两行泪水随着鬓边滑落。
  接续了国运,再次开创出盛世,何其有幸,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9/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