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50

  重新淘米,洗锅,切菜,顾青手法娴熟,张怀玉在旁边仔细观察,不时掰起手指默记步骤。
  顾青切着菜,忽然道:“对了,过不了多久,可能剑南道会有战乱,你最近少出门,虽说不一定会影响到蜀州境内,但很难说会不会有冲散的官兵祸害地方。”
  张怀玉一愣:“是南诏国反了吗?”
  “是。”
  “若朝廷派鲜于仲通平叛,恐怕很难取胜,鲜于仲通是个书生,根本不懂打仗。”
  顾青垂头剐着鱼鳞,淡淡地道:“鲜于仲通住在石桥村那段日子,你故意躲开了,你认识他吧?”
  “在长安时我祖父认识他,我父亲也认识他,他也见过我。”
  “战事难料,我给了鲜于仲通一些建议,如果他肯听的话,说不定能有取胜的希望,若他一意孤行,则必败,那时或许战火会蔓延到蜀州来,咱们的瓷窑都不得不关掉,村民们更要携家带口离开村子躲避战乱,唉,战争啊……”
  张怀玉眼露异彩:“你给了鲜于仲通什么建议?”
  顾青心不在焉地将自己的建议说了一遍。
  张怀玉沉默地想了许久,缓缓点头道:“确是老成谋国之论,顾青,你很不简单呀,我总觉得你在悄悄布局,从村里的学堂,到组织孩子们操练,到瓷窑被定为贡瓷,甚至连你作出来的诗传扬出去,都好像有别的目的……”
  顾青动作一顿,随即笑道:“莫把别人想得那么坏,我目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保,见过蜘蛛织网吗?我只想为自己和村民们织一张大网,把我在乎的人和事好好保护在这张网里,不让他们被伤害。”
  张怀玉盯着他的眼睛,道:“承认自己有野心又如何?换个说法,把‘野心’换成‘志向’,会不会好听点?男儿大丈夫生于世间,纵横天下正当为也,何必遮遮掩掩?”
  顾青爽快地道:“好吧,我有野心,至于野心的终极目标是哪一步,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得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本事,野心是建立在本事的基础上的。”
  张怀玉沉默许久,忽然道:“顾青,石桥村已容不下你了,这些日子我眼看你的锋芒越来越露,认识的人物也越来越多,石桥村的天地太小,你的成就,不应该仅只是个开瓷窑的少年。”
  “外面的天地那么大,你不想见见吗?不想称量天下英雄吗?”
  顾青放下手里的活儿,目光望向漆黑的山峦,良久,轻声道:“快了。”
第一百零九章
平叛请功
  元旦过后,历史迈进了天宝十年。
  顾青在石桥村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时,南诏国叛乱的战火已迅速蔓延。
  去年底攻占了小夷州后,南诏国继续进发,天宝十年正月攻占了姚州。此时南诏国连战连胜,大唐的朝廷来不及反应,鲜于仲通手忙脚乱调拨剑南道各地兵马。
  趁着大唐忙乱之时,南诏国再度挥师,兵锋直指云南郡。
  天宝十年正月底,南诏国攻下云南郡,刺史张虔陀被南诏国主阁罗凤亲手斩杀,报了凌辱妻子以及多年欺压南诏国的大仇。
  与此同时,鲜于仲通递上长安的奏疏终于得到批复,李隆基下旨令安西都护府副都护高仙芝紧急奔赴剑南道,统帅剑南道兵马,平定南诏国叛乱。
  而在高仙芝赶到剑南道之前,采纳了顾青建议的鲜于仲通也没闲着,他用尽全力将剑南道各地兵马集结于益州,并筹备了许多粮草,同时还亲自赶赴蜀州,请仍在蜀州省亲的杨贵妃回长安,以免被战火波及惊了銮驾。
  不仅如此,鲜于仲通还派出了许多斥候,将与南诏国交战前线的地形地势认真堪舆之后全部记录下来,回益州后禀于幕宾,幕宾汇集了斥候的各路情报后,将交战前线的地形做成了非常逼真的沙盘。
  二月初,风尘仆仆的名将高仙芝赶到益州节度使府时,接手的便是完整的建制军队,以及一个个制作精巧逼真的沙盘,还有后勤充足的粮草辎重。
  三军蓄势待发,只待将军令下。
  高仙芝被深深震撼到了,他完全没想到接手剑南道兵马竟是这般境况。三军齐备,粮草足够,还有那个神奇的沙盘。
  尤其是沙盘,上面无论山地丛林还是平原要隘都做得如同真的一般,各个要隘和不起眼的小路上都插着小巧的旗帜注明,敌我双方的驻军大营和随时根据斥候军报而变更的行军轨迹在沙盘上只需几面小旗帜,便能一眼看得分明。
  高仙芝四十多岁年纪,一把乱糟糟的胡子藏在双翅盔下,神情震惊地看着面前的沙盘,再看看一脸憔悴连说话都没力气的鲜于仲通。
  高仙芝拱了拱手,道:“节帅,此物……”
  鲜于仲通忙得几日没睡过觉了,闻言虚弱地挥挥手:“此物名叫沙盘,是我一位忘年小友所制,不具体解释了,高将军定能一目了然,本官……先稍作休憩,醒来再与高将军商议平叛部署,得罪了。”
  高仙芝理解地点头,鲜于仲通沉沉睡去。
  高仙芝转头望向鲜于仲通的幕宾,幕宾笑道:“此物神奇,是一位农户少年所创,在下跟他学了一些时日方才堪堪入门,做得粗鄙了些,高将军见谅。”
  高仙芝负手仔细观察了一番,赞道:“是个好物件,地形山径平原驻军皆备,敌军任何风吹草动体现在沙盘上,他们的意图都能一目了然。以往征战时若有此物,胜率可提高三成。”
  随即高仙芝又道:“那位少年可在军中?我想见见他。”
  幕宾苦笑道:“那位少年脾气有些古怪,节帅相请数次都被婉拒,如今仍在山村里烧瓷器……”
  高仙芝失笑:“果真脾气古怪,男儿正当在沙场上博取功名才不枉此生,明明有这般本事,此战过后仅凭沙盘便可记他一大功,为何偏不愿从军?”
  幕宾叹道:“奇人有一身奇怪的本事,自然也有一副奇怪的脾气,不可以常理度之。”
  高仙芝摇头:“日后有缘自能相见,倒是节帅调拨兵马粮草之高效,颇令我震惊,以节帅运筹帷幄之能,再加上这个沙盘,纵然陛下不遣我来剑南,想必以节帅的本事也能轻松平定南诏之乱吧,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来得有些多余。”
  幕宾苦笑道:“高将军莫客气了,说实话吧,节帅准备这般充分,也是因为听了那位少年的建议,节帅是文人出身,领兵征战非长项,那位少年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外行不要领导内行,否则事必败。’”
  高仙芝愈发吃惊,指了指沙盘,又指了指幕宾,道:“有这等本事,又能说出这般远瞻睿智的话,你确定他真是个少年?”
  幕宾叹道:“他真是少年,名叫顾青,十七岁……哦,已是天宝十年,今年十八岁了。”
  高仙芝喟叹道:“可谓英才矣,平叛之后,此少年我定要见一见。”
  神情一定,高仙芝凛然道:“三军备矣,待鲜于节帅醒后,马上擂鼓聚将,本都护奉旨平叛,剑南道三军皆听本都护调遣,令出如山,违令者斩!”
  一旁呼呼大睡的鲜于仲通不知梦到了什么伤心事,神情哀恸幽幽地叹息一声。
  “老夫不要被罢官……”鲜于仲通梦语呢喃。
  高仙芝和幕宾愕然相视。
  幕宾擦着冷汗陪笑解释:“南诏叛乱后,节帅食之无味夜不能寐,深感责任重如泰山,为报天子国恩,节帅忧思过甚,忧思过甚……”
  高仙芝脸颊抽了抽,冷静地点头。
  风波方平,不省心的鲜于仲通又在说梦话了:“陛下啊,老夫为剑南道筹过粮,老夫为高仙芝让过路,平叛之后请陛下高抬贵手,速速调高仙芝回西域,莫占老夫的位置……”
  高仙芝和幕宾脸颊一齐抽搐。
  幕宾仰天长叹,算了,解释不清了,爱咋咋地吧。
  高仙芝沉吟半晌,朝幕宾沉声道:“节帅醒后烦请转告节帅,平叛之后本都护会马不停蹄回西域的。”
  幕宾惨笑点头。
  高仙芝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还请转告节帅,有外人在场……最好莫睡得太沉。”
  …………
  二月中,高仙芝领剑南道三万兵马与南诏国反军于龙城郡交战。
  二月末,斥候探明南诏国有小部兵马调动迹象,高仙芝于沙盘推演过后,判断南诏国意图勾连吐蕃,组成联军反唐。
  高仙芝遂于龙城郡象县郊林内设伏,南诏反军路经象县,唐军于伏击圈内发起突袭,包围切割反军后,合围将其歼灭。同时高仙芝调拨一万兵马攻打姚州,姚州正处于吐蕃与大唐的交界,五日后,唐军收复姚州,切断了吐蕃与南诏的通路,南诏反军与吐蕃勾连的谋划彻底失败。
  三月初,唐军两万兵马向南诏国所占的盘州,僚子部,和蛮部进军。三月中旬,南诏国叛乱所占大唐城池基本被收复,南诏国从叛乱初时连战连胜,至高仙芝领兵后,南诏国连战连败,应战之力已见颓势。
  三月底,高仙芝率两万唐军于黎州城外与南诏国叛军决战,交战之前斥候堪舆地形,制作出了精巧的沙盘,高仙芝研究沙盘后,遣一支偏师绕过黎州,从一条不知名的山涧小路快速行军,绕到南诏国叛军后方,交战时异军突起,南诏国后方被唐军偏师截断,粮草辎重皆付之一炬,消息传到叛军大营,叛军哗变,军心崩溃。
  天宝十年三月廿七,南诏国主阁罗凤于大营中兵败自戕,至此,南诏叛乱被高仙芝和鲜于仲通平定。
  三月廿八,捷报从黎州出发,快马飞赴长安。
  其中平叛将士的请功名单上,顾青的名字列第一。
  …………
  石桥村。
  醉醺醺的李白一觉睡醒,忽然向顾青辞别。
  顾青大惊,随即无比失落。
  “太白兄,是愚弟招呼不周么?”顾青心中泛起浓浓的不舍。
  李白洒脱一笑:“非也,能识得贤弟,是太白生平之幸,在石桥村的日子有酒有肉有知己,太白今生难得惬意悠闲的时光,贤弟并非对我照顾不周,而是照顾得太周到了。”
  顾青叹道:“太白兄既觉得惬意悠闲,何不留下?”
  李白摇头,叹道:“大唐山河何等壮阔,太白岂能偏安一隅?我已五十岁了,今生不知还剩几年,那么多秀丽风景不曾见,那么多知己豪杰不曾交,余生寥寥,怎能蹉跎?”
  顾青无言以对。
  李白是与众不同的,他是真正的浪子,永远不会停下脚步。正因为他不肯安定的性情,才能写下那么多潇洒浪漫不羁于世的美丽诗作。
  他若愿意永远住在石桥村,那么李白便不再是李白了,只是一个终日沉醉酒乡的酒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