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50

  顾青默默点头。
  李光弼看了一眼他腰间的银鱼袋,道:“听说你因平南诏国之乱有功而封官,看来陛下对你颇为青睐,今日第一次面圣便赐了你银鱼袋,你比我想象中更争气。”
  “左卫的官好好当着,我与张家皆会为你寻得升迁的机会,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在左卫这块地方,我说话还是算数的,有那不长眼的狗东西敢欺辱你,我帮你弄死他。”
  “谢李叔叔,小侄本分做人,本分做事,不会招惹是非的。”
  李光弼眼中有了笑谑之意:“你目中有光,不像老实人,你果真会本分么?”
  顾青也笑了:“刚来长安,情况不明,多听多看少说,暂时先本分一阵子,日后熟了,或许不会那么本分,还求李叔叔多照应小侄。”
  李光弼哈哈大笑:“我早就说了,顾家的种,怎么可能是本分的人。往后怕是会闯不少祸,不过无妨,只要你不惹着那些当权的权贵,寻常的小祸我帮你担待了。”
  随即李光弼皱眉:“你小子饮酒是个偷奸耍滑的货,半天没见你饮一口,来,饮胜!”
  顾青按住酒坛,笑道:“李叔叔莫忙,小侄从蜀州来,带了几坛亲酿的好酒,李叔叔有兴痛饮否?”
  “有好酒为何此刻才说?快快拿来!”
  顾青朝身后一桌瞥了一眼,郝东来和石大兴路人状仰头沉吟。前有鸿胪寺卿来寻,现在又有左卫左郎将来寻,两位掌柜兴奋之外,好奇心愈发旺盛,于是跟来看顾青究竟在长安城有多大的人脉。
  “愣著作甚?快去拿酒啊。”顾青好笑地道。
  郝东来干笑起身去了后院,很快端来了两坛酒。
  顾青递给李光弼一坛,道:“李叔叔,此酒劲道颇烈,最好小口饮……”
  话没说完,李光弼抢过酒坛,仰头大灌了一口,随即呛咳不已,脸孔涨得通红,指了指酒坛,又指了指顾青。
  顾青无辜地道:“李叔叔好生心急,此酒性烈,寻常人不敢这么喝。”
  咳了半天,李光弼终于缓过神来,道:“此酒是你亲酿?”
  “是。”
  李光弼笑骂道:“看你行路举手,并无丝毫身手,饮酒倒是青出于蓝,你父母饮酒痛快,你比他们还厉害,居然会酿如此烈的酒,果真是一家人。”
  与李光弼聊了许多长安城的闲话,李光弼终于醉醺醺地走了,临走前还很不客气地顺走了顾青带来的高度酒。
  送李光弼上了马车后,郝东来和石大兴凑过来,兴奋地道:“少郎君厉害!刚来长安一日便有两位大人物主动来访,不知接下来还有没有人来访……”
  夜幕已临,外面的街上仍旧人来人往热闹得很,顾青看了看天色,道:“应该没有了吧……”
  话刚落音,客栈门外又停下一辆马车,马车后面跟着几名妙龄女随从,马车停下后并无动静,一名女随从入内,先环视一圈,找到掌柜后问道:“此店昨日可曾入住一位姓顾的少年郎君?”
  顾青坐在饭堂里,顿时露出了苦笑,掌柜的也笑,指了指饭堂内安坐的顾青,笑道:“姑娘若要找姓顾的少年郎,这位便是,今日已来过两拨人找他了。”
  女随从上前打量了他一番,正要相问,马车的车帘掀开,一位身段妖娆面带白色纱巾的女子走进店,径自走到顾青面前,仔细端详着顾青的脸,幽幽轻叹道:“像他……”
  白纱覆面,顾青见不到她的面容,只看到她眼中忽然露出哀伤之色,一股浓浓的欲说还休的情意在眼底萦绕。
  顾青只好起身行礼:“请问尊驾……”
  女子打断了他的话,道:“你不必问了,我是你父母的故人,你便是顾青吧?我是剑舞公孙大娘之弟子,名叫李十二娘。”
第一百二十一章
长辈故交
  李十二娘这个名字很有武侠范儿,一听就是那种一脸寂寞拔剑茫然的绝世高手。
  古往今来,但凡名字有四个字的都是绝顶高手,毫无争议。比如西门吹雪,比如东方不败,比如东厂督公……
  顾青不由对李十二娘肃然起敬,因为不仅她的名字是四个字,她师父的名字也是四个字,显然她的师门是个高手窝。
  不仅如此,顾青有限的历史知识里,他还知道这位李十二娘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十几年后,一位名叫杜甫的诗人写了一首传世千年的诗,名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诗的主角,里面的“公孙大娘弟子”,指的就是李十二娘。
  准确的说,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擅长的是一种剑舞,可以理解为舞蹈的一种形式,古代权贵王侯饮酒作乐时,有人在殿中舞剑助兴,渐渐地,“剑舞”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宫闱,权贵与民间皆有流行,其中公孙大娘一门便是其中的翘楚。
  顾青现在奇怪的是,这位李十二娘居然也认识自己的父母,而且看着自己时那副哀恸伤感欲语还休的样子是怎么回事?
  实在由不得顾青不胡思乱想,这位……该不会是那位未曾谋面的老爹留下的风流债吧?当年夫妻二人行走江湖形影不离,这样都能欠下风流债,也算艺高人胆大了。
  拱了拱手,顾青迟疑道:“李十二……娘?”
  李十二娘展颜一笑,眼底里的哀伤消淡了不少:“叫我李姨娘吧,我与你父亲兄妹相称的。”
  顾青老老实实道:“李姨娘。”
  心中不由叹息,来长安仅仅一天,认下了三位长辈,以后行走长安城,见人就矮一截,实在不知道父母留给自己的是人脉还是孽业。
  李十二娘盈盈坐在顾青对面,抬手示意顾青也坐。
  “你父母与我相识于洛阳,十三年前于长安重逢,我们在长安一起度过了三年,直到……你父母殒于斯役。”
  顾青的表情顿时有些古怪:“共同度过三年?”
  是自己想歪了吗?这位恐怕不是什么姨娘,是后娘……
  桌上一粒用来下酒的黄豆忽然激射而起,啪地一声狠狠打在顾青的额头上,顾青捂着额头痛呼,额头已红了一小块,痛极的同时,顾青确定了一件事,名字四个字的果然是高手。
  李十二娘的眼中泛起冷厉之色。
  “小子无礼!我与你父亲兄妹相称,未及于乱,再敢胡乱猜测,必不轻饶!”
  顾青揉着额头,苦笑道:“你们未及于乱,但你心里确实有他,何必欲盖弥彰?”
  李十二娘目中泛泪,幽幽叹道:“他心中没有我……此生我最恨者,是十年前你父母星夜离开长安护侍张家,他们竟然没有叫上我,说什么同生共死,到头来仍是夫妻共死,而我独自贪生……”
  顾青见她情伤难抑,不由解释道:“那夜事发突然,或许来不及叫上你,再说,可能他们也不忍心让你赴死……”
  李十二娘情绪忽然激动起来:“但能共死,何惜此命?当我是贪生怕死之人么?”
  “李姨娘,莫激动,十年前的事了,不必如此萦怀。”
  李十二娘平复了一下情绪,语气恢复了淡漠:“得知你父母殒命后,我发誓为你父母报仇。这十年里,我多次赴平卢,针对安禄山恶贼的刺杀不下十次,可惜安禄山渐得圣眷,身边高手如云,已然不能轻易刺杀了,年岁渐老,我的身手亦不如当年,为你父母报仇一事我越来越绝望,幸好你出现了……”
  顾青好奇道:“您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又如何得知我来了长安?”
  “你难道不知,张怀玉也叫我姨娘的。”李十二娘眼里泛起笑意:“名义上说,张怀玉算是你父母的半个弟子,你父母不愿正式收徒,但教了她一些功夫,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
  顾青恍然,然后摇头暗暗鄙夷。
  刚认识张怀玉时那白衣胜雪的扮相,那不染烟尘的形象,没想到那浓眉大眼的居然是个大嘴巴,自己来长安这件事她逢人便说,人设全崩了。
  李十二娘叹道:“张怀玉是个好姑娘,但你父母对她影响太深,好好的韶华青春,全活在你父母的影子里,可怜亦可惜,行侠仗义固然是为了人间公道,但无须为了行侠仗义而活着,你父母当年也是游戏风尘的侠侣,除了行侠仗义,他们还做了很多事,活得很精彩,一生不负‘豪侠’二字,他们才叫真正的活着。”
  “顾青,下次见着张怀玉,试着劝解她,解开她的心结,你父母为护张家而殒,张怀玉身为张家人,一直心怀愧疚……”
  李十二娘幽然叹道:“你告诉张怀玉,你父母护的不是张家,护的是朝堂忠良,让他们心甘情愿豁出性命的,不是‘张家’,而是‘忠良’,是‘公道’,与张家无干。”
  顾青点头应了,脑海里浮现张怀玉那张年轻却淡漠的脸庞。心中微微有些后悔,当初在石桥村时,竟然没有与她有过深层次的聊天,她的心事自己丝毫没有看出来。
  顾青不由暗暗皱眉反省,难道自己跟宋根生一样是钢铁直男?
  有点扯了吧,无论前世今生,自己的情商一直高得可怕,小姐姐们都望而却步,生怕被自己看穿她们虚荣的芳心……
  李十二娘说完后起身,深深注视着顾青,幽幽叹道:“你这张脸,很像你父亲……”
  随即李十二娘又道:“你昨日来长安,久居客栈不是长久之事,明日我送你一套宅院……”
  顾青急忙道:“李姨娘不必费心,当今天子已赐了一套宅院,过几日便搬过去。”
  李十二娘笑道:“看来你的本事比我想象中厉害,庙堂比江湖凶险百倍,愿你不负尔父之名。”
  “我就住在常乐坊,明日派人来领你去我家认认门,往后在长安若有危险艰困之事,可来寻我。我虽只是剑舞者,但认识的权贵远比你想象的多,除非你闯下滔天大祸,否则我通常能帮你弥平。顾青,对我,你不必客气,更不必相疑,在这世上,我是你唯一的亲人。”
  说完李十二娘离开饭堂,出门上了马车。
  顾青仍呆呆地坐在饭堂内,今天认识了太多人,他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郝东来和石大兴又凑了上来,仍旧一脸兴奋。
  “李十二娘啊!少郎君居然连她都认识,了不得!”郝东来一脸羡慕崇拜。
  顾青回过神:“李十二娘很有名吗?”
  石大兴叹道:“岂止有名,简直名满大唐,她师父公孙大娘曾入宫为天子舞剑,得天子赞赏,长安城权贵争相邀请,公孙大娘却鲜少为权贵舞剑,门下十余位弟子,唯李十二娘最为有名,她的舞剑青出于蓝,尤其是品性孤傲,但为人仗义,长安权贵们皆颂其德,能邀请她登门一舞,可是大涨面子的事。”
  顾青默然无语。
  今日一整天仿佛都活在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里,顾青此时脑子有点乱,好像看了一整天的时代默片,脑海里全是黑白影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