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643

  虎娃以神识扫过,早就看出来了,武夫丘弟子平日就用特产的石料打造成各种日常用具,看来这里也有人这么做。三水先生则沉吟道:“此地既有城廓村寨,可能也和巴原上一样,有修士担任类似城廓共工的职务,而且他们是和妖族混居的。”
  虎娃命藤金驾车径直往那村寨行去。这村寨周边很多年前应该是有寨墙的,但如今已基本毁弃,只余勉强能辨认出的残痕。
  原始部族的村寨修建寨墙,最早是为了防范野兽,后来是为了应对部族间的战乱。看来这里不仅没有猛兽袭击村寨,也很久没有发生战乱冲突了,寨墙都已经被荒废了几百年。可是在几百年前,人们又为何会修建寨墙呢?这里可是仙家小世界啊!
  村寨中的建筑,使虎娃不禁想起山膏族人的居所,基本上都是圆形的,垒石为墙、立木为柱,用草帘和木板铺成的房顶像一根根不太尖的锥子。
  马车离村寨还有数十丈远时,村里终于有人出来了。一大群穿着怪异的村民簇拥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看见这位老者,虎娃不禁又想起了翠真村的族长凡伯,因为感觉有点像。
  这位老者的修为比凡伯高出了一个境界,是一位三境修士,他手拄的长杖是一件很原始的法器,可能也是代表族长地位的礼器。但是一眼望过去,村寨中央并没有祭坛。此人既有修为在身,比周围的村民要镇定许多,拄杖行礼道:“请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客人,为何会出现在仙隐村外?”
  他这一开口,紫沫等人都有点发蒙,因为没太听懂他在说什么。小世界门户上次打开,已经是七百多年前的事了,这么久的隔绝,语言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变化更大的其实是如今的巴原。
  虎娃却开口答道:“我们来自这座小世界之外的巴原,请问小世界中如今是什么情形?”
  在场这些人当中,只有虎娃听懂了老者所说的话。其实对方使用的,与巴原上的人们是同一种语言,就是发音有些区别。巧合的是,在虎娃家乡一带的蛮荒中,还有一些偏远的部族保留着这些古音。而虎娃身为大成修士,就算是连蒙带猜,也能判断得非常准。
  简单的一句话,虎娃同时施展了最温和的神念手段,尽量不冲击元神,缓缓地传达了很多信息,就算语言不通,对方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场景多少有些怪诞,虎娃来到小世界中,却要向小世界中的居民解释什么是小世界、它当年是怎么出现的?此地之外,还有真正广大的人间,而他们这些人,便是打开门户、来自人间的访客。
  那老者突然变得异常激动,抢步跪在车前道:“原来你们是大世界的客人,来自仙人诞生的地方。在这望仙之地,仙界消息已是太久远的传说,只有仙人飞升而去,却再也没有大世界的仙家降临。没想到我和成还能等来这一天!”
  说到这里,这位名叫和成的老者竟然哽咽难语。再看跪在他身后的众族人,也一律激动得热泪盈眶,身体在轻轻地颤抖,不仅是兴奋、又仿佛充满了幸福感。
  虎娃本能地就感觉不太对劲,双方的话好像从一开始就说拧了。这个村寨名叫仙隐村,这里的人,称呼这座小世界为“望仙之地”,而他们显然也知道外面有更广阔的人间,却把真正的人间称为大世界,更称为仙界!
  此地淳朴的族人,丝毫没有怀疑虎娃说的话,立刻就把他们当成了大世界的来客,也是从仙界降临的仙家。听和成的意思,望仙之地已经很久没有仙家降临了,但这里的人却可以飞升仙界——也就是外面的人间大世界。
  这让虎娃心中充满了一种难以形容的荒诞感。在步金山自古传承的隐秘中,也曾将这座小世界称为“仙界”;而困于小世界中的居民,反而将外面的人间大世界视为真正的仙界。
第012章、仙隐迷踪(上)
  虎娃已用神念与同伴交流。同行者皆是修为有成的高人,仔细听了老者和成所说的话以及虎娃的解释,也发现了双方所用的其实是同一种语言,就是发音有些区别,仔细听还是大概能听懂的,就是不明白对方为何会那样说。
  玄源不动声色道:“我们来的地方,就是此地传说的大世界,而且我们打开了从大世界通往这里的门户。七百多年了,还是第一次有外人进入这里,不知此地发生过什么、如今又是什么情况。和成族长,你能详细告知我们吗?”
  ……
  在一个没有文字的年代,七百多年显得过于漫长,口口相传的很多历史大多会渐渐被遗忘,或发生改变、最终成为传说。仙隐村的名字,和成族长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而在这八百里方圆的小世界中央,有一座城廓叫做望仙城,统治着各部族与村寨。
  故老相传,上古时有仙家开天辟地,创造了这一方世界以及大地上的各种生灵。对于望仙之地的居民来说,这就是他们对“世界”以及“人间”的认知。
  上古仙家开天辟地、功德圆满之后,便登天长生而去。据说这些仙家最早来自于一个叫“大世界”的地方,那里广袤无边,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山河。在望仙之地朴素的众族人心目中,那所谓的大世界也就是仙人的故乡。
  而将大世界称为仙界,在传说中应该是望仙城建立之后的事情。
  据说天地初开之时,人间一片祥和,大地上的生灵皆无忧无虑,那是望仙之地的黄金时代。可是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仙家不再降临人间,从此天人相隔,各部族自行繁衍,七(八)百里方圆的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终于导致了各种冲突纷争,黑暗的时代渐渐降临。
  真正的剧变是从四百多年前开始的,据说仙隐村这个村寨也是那时建造的,当年曾有寨墙。在动荡的混乱年代,上古仙家的传人出现了,他们召集民众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不仅镇压了三支作乱的妖族,而且带领人们建造了村寨和城廓,在人间实现了有序的统治,人族与几支妖族也渐渐开始和睦共处。
  这里也有类似于赤望丘“仙城朝圣”的仪式,仙山上的高人会召集所有年轻人参加,于望仙城中指引他们迈入初境得以修炼。
  白额氏族人参加仙城朝圣仪式,是选拔各部族最出色的年轻人,经过重重考验才能到达仙城。但这八百里方圆的小世界并不大,地势也不险恶,因此可以让各部族的孩子成年后都参加这种仪式,每三年一次、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它被称为仙缘大会。
  有幸得到仙缘者,都会受到城主的特别关注,其中的佼佼者能留在城廓中修炼。但并不是每位修士都能突破层层考验不断修为精进,若年纪大了、继续精进的希望渺茫,也会在望仙城中负责打理各种事务,还有人会返回家乡。
  和成年轻的时候,本有机会登上仙山、蒙仙人召唤,可是他突破三境修为后,却迟迟无法更进一步,等精气神过了巅峰状态,便被城主派回了他所出生的仙隐村、当了这里的族长。
  所谓“仙山”,是望仙城以西二百里的一片山峦,那里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处,也是上古仙家修炼之地,既神秘又神圣。若未得允许,寻常人绝不可涉足,更不能动仙山上的一草一木。
  古时仙山上都住过哪些仙人,大家已经说不清了,但是如今的望仙之地,人们都知道一个名字——古天老祖。
  古天老祖是开天辟地的仙家传人,一直就在仙山上隐居,于四百年前出世,恰逢人间的动乱纷争愈演愈烈。古天老祖下山收了一批弟子,传授他们诸般仙家神通秘法,然后又引领众人平息了纷争、使望仙之地重归安定。
  然后古天老祖又回到仙山上清修,这四百年来再无消息,据说早已飞升仙界了。就是他当年下令建造了望仙城,后世的历任望仙城城主,便是古天老祖的历代传人。而每三年一次的仙缘大会,也是古天老祖留下的传统。
  就是从那时起,望仙之地的居民才从古天老祖那里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历史,得知人间是由仙家所开辟,而古时曾有仙人降临。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将上古仙人的故乡、传说中的那个广袤无边的大世界称为仙界。
  古天老祖告诉人们,若有幸得到仙缘,突破人间最高境界就能飞升仙界、求证长生。按虎娃等人的理解,古天老祖所谓的飞升之境,其实就是六境。而在望仙城建立之后,人间突破四境的修士,便有资格永远留在城廓中修炼,其中佼佼者还能被召入仙山。
  四百多年来,据说已有七十多位高人的修为超越五境九转圆满,最终有幸飞升仙界、长生而去,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两年前。
  对于修炼无望的普通人而言,其实也有飞升仙界的机会。因为仙山中的上仙也需要仆从伺候,他们挑选的都是各部族中最精壮能干的年轻人。当上仙修炼圆满,也会带着身边的仆从一起飞升仙界。仙隐村中就曾有不少人是这样飞升长生的。
  和成的修为今生已无望突破四境,而且他的年纪也大了、又是有修为在身的村寨族长,当然不可能被仙山中的高人挑选为仆从,所以提到这些人时,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与羡慕。
  以上这些,就是和成向虎娃等人介绍的情况。说话的地点是在仙隐村中他的家里,是一个很大的草棚子,虽然简陋但很干净,而且还是套间,连有一间偏房,堆满了各种农具和杂物,而村寨的公共粮仓就在他家的后面。
  和成的态度恭谨异常,几乎是知无不言。而其他村民都小心翼翼地留在了外面,连大气都不敢乱喘,当然更不敢擅自进来打扰从仙界降临人间的诸位仙家。
  虎娃等人听得是面面相觑,能看出来,眼前的这位族长并没有半句虚言,他讲的都是实话,但也只是他本人所认为的事实。突破大成修为是不可能飞升成仙的,外面的人间大世界也不是真正的仙界;而“上古仙人的故乡”之说,倒是所言不虚。
  可是和成偏偏坚信凡人突破飞升之境便能成仙,还能带着身边的仆从一起飞升,数百年来已经有很多例子。
  按虎娃的判断,那些都是超越五境九转圆满的修士加上一些年轻力壮的凡人。他们绝不可能是真正地飞升成仙了,也不可能是到了外面的人间大世界,可又千真万确地消失于这个小世界中,至少没有人再见过他们,此事必然另有内情!
  虎娃已用神念下令,告诉众晚辈不要开口乱说话,都由他、玄源、三水开口发问,三位高人同时以神念在私下交流。
  三水先生暗中说道:“这位族长不像在撒谎,但他声称此地数百年来有七十余人修炼成仙,带着众仆从飞升到我们所在的大世界,这绝不可能!”
  玄源亦暗道:“我刚开始也在想,这其中是否有所误会,此地修士突破大成修为便可打开这小世界的门户而去?但实情显然并非如此,此小世界的门户七百多年来从未打开过,巴原上亦未出现过来自这里的人。”
  虎娃暗中沉吟道:“就算突破大成修为,若不得神魂烙印传承,也是打不开这小世界的。若是得到了传承,又何必这么麻烦,直接开启门户与外界往来便是了!况且无论在何处打开门户,另一端就在步金山宗门道场中。
  既然步金山开宗立派四百年来,道场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来自这里的人,那他们就是没有出来;至于飞升成仙,当然更不可能;还能带上仆从一起飞升,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这位族长确实没有在撒谎,那么肯定就是另有人编造了这一切。”
  说着话,虎娃又和颜悦色地开口问道:“和成族长,在这望仙之地,如今共有多少居民?”
  和成答道:“有三万多人,若是将另外三支妖族也算上,总计接近五万。”
  虎娃轻轻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其中有多少人得到了仙缘,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修为?”
  和成很认真地思忖道:“上仙若问自古以来的总数,老汉当然不清楚;若说这如今的五万居民,我还知道个大概。已得到仙缘者,总计有九百多人;像我这样突破三境修为者,大概不到三百人;这其中有幸突破四境修为者,约有近百人。”
  三水先生微微动容道:“真不少啊!……但恐怕也是极致了。”
  玄源追问道:“那么仙山上有多少人呢?”
  和成摇头道:“这我就不可能清楚了,我活了八十多岁,还从未有资格踏入仙山呢。仙山上有很多长年清修,不为凡人所知。”
  玄源:“就你所知的人当中,又有多少是从人间登临了仙山呢?”
  和成回忆道:“我活了这么多年,在我所知的人当中,大约有二十余位先后有幸被召入仙山修炼。他们的修为皆突破了四境,有的甚至已突破五境,而老汉我憾未能成。”
第012章、仙隐迷踪(下)
  用了半天的时间,虎娃等人终于大致打听清楚了望仙之地如今的状况。在此地居民的眼中,世界就是这八百里方圆,而西边的仙山上住着一群高高在上的仙家、寻常人难得一见。
  这里的人族居民总计有三万多,其他各支妖族加起来还有一万多人。统治“人间”的是望仙城,城主大人是从仙山上被派下来的。望仙城每三年举行一次仙缘大会,由城主大人恭请仙山上的高人前来主持,每人成年后都有一次参加的机会。
  此地人族的地位显然比各支妖族要高,因为妖族人是没有资格参加仙缘大会的。
  谁有幸能得到仙缘,将会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羡慕,在城廓中继续接受专门的指引,若修为超越四境,便能永远留在城廓里专门的地方清修。这些人无需劳作,接受各村寨的供养,但偶尔也会出手帮助“凡人”们做一些事情,比如打造器物,其身份有点类似于城廓中的共工。
  这一批修士中的佼佼者,若此生有望飞升仙界,则会受到高人召唤、成为仙山上的一员。如今的望仙城城主名叫洪天,他就是从仙山上下来的,受众仙家委派管理城廓、统治人间。洪天以古天老祖的后世传人自居,担任城主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三水先生暗中问道:“此地大有问题,恐怕只有那所谓的仙山中人才清楚内情,我们是否直奔仙山?”
  虎娃暗中答道:“暂时不必如此。我等是公然而来,并未隐匿行迹,消息很快就会传到望仙城以及那仙山之上。若上古仙家仍有传人,他们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自会来找我们。我们等着便是了。”
  玄源没有多说,只是插了一句话:“此地有大成修士,照说我们应该已惊动了对方,不知对方为何还不露面?”
  和成族长少年时参加过仙缘大会,方才已向虎娃等人回忆了当年的场景。他当时没有见到仙山上的仙人,只听见了仙人召唤的声音,直接印入脑海中给予了很多指引。这应是大成修士才能掌握的神念手段。
  三水先生分析道:“七百多年了,突然有外人进入此地,对方心有疑虑也很正常。若换作是我,可能也会在暗中观察试探,先搞清楚我们的来历和来意,然后才会现身相见。”
  虎娃笑道:“那我们就等着,该来的迟早会来的。按照此地自古流传的说法,我等的身份既是降临人间的仙家,也没有主动上门去拜见他们的道理。”
  和成族长请求众人就留在仙隐村中休息,他已派人赶往望仙城,将此地发生的事情报告给城主,并为众贵客准备了最好的房舍,也献上了最好的美食——竹鸡。
  千年之前,这里是上古仙家开辟的洞天结界,相当于世外修行洞府,估计他们也没想到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小世界中虽然引种了步金山一带的植被,还有各种奇花异草,但是物种并不算很丰富,比如就没有猪马牛羊等牲畜。
  还好当初为了生活方便,上古仙家的传人也带进来不少农作物的种子,后人可以开垦田园耕作,但平常的肉食并不多。除了少量水产,最重要也最常见的肉食就是这种竹鸡。它是一种长尾斑雉,栖息在竹林繁茂的地带,体型比家鸡大,肉味十分鲜美。
  竹鸡是野生的飞禽,村寨中并无豢养,而村民们也学会了如何去猎取。但此地有禁令,这等美食也不是能随意享用的,若有谁私下猎杀竹鸡偷吃,会受到城廓的重罚。尤其是竹鸡蛋,更是不允许普通人拣食;至于仙山上的仙人会不会吃鸡蛋,那就非凡人所知了。
  有此禁令的原因也很简单,这八百里方圆的人间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算太大,若是一味猎杀竹鸡食用,可能就会将这个物种给抓绝了,那么今后便再也享用不到这种美味的肉食。
  和成身为村寨的族长,尤其还是一位三境修士,按照自古以来的传统,他每个月可以享用一只竹鸡。至于绝大部分普通村民,只能在每年冬天喝到一碗竹鸡汤、分上几块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