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643

  侯冈:“起初之时,天帝派到人间的使者,尊称天使。轩辕取炎帝而代之,另立黄帝世系,称受禅于天,中华之国历代人皇亦称天子;后来天子所派出的使者,亦称中华天使。”
  虎娃一愣:“天帝还曾派过使者到人间?”
  候冈:“很久之前,确实有过。但如今说天使,大多指的是天子使臣,而非天帝使者了。”
  虎娃惊叹道:“一位国使,就能乘坐这样的宝车!轩辕云辇有很多吗?如此看来,中华之国的强盛,远远超出想象啊。”
  侯冈笑道:“也没那么夸张,传世轩辕云辇只有三辆。一辆为五色龙辇,那是天子帝尧的座驾,还有一辆火龙辇,曾是火正祝融的座驾,而这一辆青龙辇,曾是帝尧之子丹朱的座驾,祝融和丹朱都曾代天子巡视四方。那车中之人却不是丹朱,我有十多年未回中华之地了,也不清楚最近的情况,不知那人是怎么回事。”
  两人以神念交流的速度极快,说话间只是片刻功夫而已,虎娃也毫无保留地展开了自己的神气,让对方能大致判断他的修为。
  那两条蛟龙不禁露出忌惮之色,而来者也很是意外,虎娃竟能在这轩辕龙辇的威压下面不改色,甚至还能隐隐让那两条蛟龙不敢乱动,这可是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那人的神情也变得郑重起来,远远问道:“你就是巴君少务吗?竟能有此等修为!”
  虎娃摇头道:“我并非巴君,乃是巴原散修彭铿氏。你是谁,为何而来?”
  那人好似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挺胸答道:“我乃中华天使、历正宫司启大人卢张。奉帝命持圭巡视巴原、册封巴君,速请巴君少务前来拜见!”
  他的话声中带着神念,而侯冈也以神念在一旁跟着解释,听得虎娃眉头微皱。历正是官名,主要负责编制历法,观天时以定人间之序,也是国祭大典的司礼之人,地位十分重要,相当于巴国的学正。他手中拿的圭,也是国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圭也称量天尺,是贵重的帝君礼器,有着掌握天地循行的象征意义,可不是一般人能拿的。圭常以玉制,长条状、顶端磨尖,可以立在平盘上,用以记录日影长短。而历法的出现,也是从蒙昧蛮荒走向文明时代的标志。
  巴国亦有圭,如今就由学正掌管。每年的国祭大典在冬至日,那冬至又是怎么定的呢,就是日影最长的一天。通过观测和记录,可以推算节气、指导生产与生活。
  如今中华之国的历正大人名叫羲和,历正有四名副手,官职分别是司分、司至、司启、司闭,听上去都与天时有关。来者名叫卢张,在中华之国是历正宫的司启大人。
  卢张今日持圭而来、以中华天使的身份,看来这玉圭就是要赐给少务的。从轩辕为人皇时起,册封各属国之君,其仪式就是赐圭。而各国之君受人皇赐圭,也象征着臣服。
  圭的大小和形制,都是有礼法要求的,是传国礼器之一,接受赐圭的同时,也要接受统一的历法、采用中华之国的纪年,所以这个仪式又被称为合圭,代表统一了历法和纪年,而历法就象征着礼法。
  若这些臣服的部族或属国不懂历法,那么中华天使还要负责传授历法知识,直到他们学会为止。
  虎娃闻言有点发愣,这位天使来得太突兀了,而且看样子是个愣头青啊。巴国先祖虽是从中华之地迁入巴原,但是立国之后,从未和中华之国打过什么交道。盐兆立巴国,与轩辕天帝建立黄帝世系差不多是同一时期,也从未接受过天子册封、并非黄帝的属国。
  这卢张一个人突然就驾着轩辕云辇跑到巴都城来了,以中华天使身份代表帝尧之命,欲持圭册封巴君,还要少务前来拜见,令虎娃颇有些哭笑不得,但这事他也做不了主。
  虎娃赶紧以神念将此情况转告少务,并问少务想怎么应对?少务也颇感愕然,但他的反应也很快,随即就答道:“既是中华天使,本君当率众官以礼相迎。但也没法在天上说话,我尚未受天子册封,谈别的还为时过早,先见一个面吧。
  莫让他惊骇民众,请他将那轩辕龙辇落在王宫中。我在大殿中接见,先好生招待,问清楚状,没必要得罪贵客。”
  虎娃将少务的意思转告给侯冈,让侯冈开口和卢张接洽,因为他对中华之地的情况比较熟。侯冈则笑道:“卢张大人,您这是第一次担任天使吧?”
  卢张一愣:“你是怎么知道的?”
  侯冈:“巴国已立五百年,处世外隔绝之地,从未与中华之国有正式往来,但其先祖亦是太昊后人。卢张大人若是奉帝命初次出使巴国,应从边关而入,由边关再报国君,备好礼仪诸事,然后再驾云辇入都城,见国君商议册封之事。
  如今巴君并未受封,尚非黄帝属国,何来拜见之说?您此刻非天使,而是中华贵客,请降云辇于王宫,向巴君说明来意,莫在云端惊骇世人。”
  卢张一琢磨,侯冈说的对啊,比他都明白,不禁诧异道:“你是何人?”
  侯冈答道:“我叫侯冈,是仓颉先生之侄,仓颉先生亦是我师尊。我随师尊远游巴原而留在此地,还曾任巴国学正。”神念中又解释了一番学正是什么官,有些权职与历正重合,另外还管着学宫、祭酒等事务,并介绍了虎娃的身份,还有巴国很多的情况。
  卢张一听侯冈的身份,却大惊失色,赶紧行礼道:“原来您是史皇氏大人的弟子,请问史皇氏大人可好?”
  仓颉曾执掌人皇印,也曾拥有中华之国的人皇身份,但他放弃了天子帝位,帝位才传到如今的陶唐氏帝尧氏手中。仓颉整理和创制了系统的文字,率众编写中华之史,被尊为史皇氏。
  如今帝尧在位多年,这段历史已少有人知,但作为国中礼官的卢张可是清楚的。侯冈提到了仓颉的名字,卢张也不敢失礼。
  侯冈笑道:“师尊留我在巴原历练,他已不知到哪里云游去了。……卢张大人,我等就不必在云端说话,请你收了云辇,与我等一同去见巴君吧。”
  卢张变得很听话,随即将龙辇降下云端,穿过参天巨木所让开的枝叶,落在了王宫正殿前的庭院中。虎娃悄然对侯冈道:“中华天使,早不来晚不来,恰在这个时候来了。仓颉先生是不是早就预见了此事,所以特意留你在巴国为官?”
  侯冈:“师尊的用意,非我所能测度,但今天的事还真是巧了!我本已辞官打算随一同远游中华之地,而中华天使恰好就来了!”
第013章、幸有候冈(上)
  少务办事的效率很高,已将国都中七爵以上官员集合到王宫,就在大殿台阶前列队恭迎。当那轩辕龙辇落在前庭时,很多人脸色发白、两腿打颤,站都站不稳。那可是九境蛟龙的威压,少务尚能面不改色,其他很多人可不行。
  在场众人根本没见过真正的蛟龙,那属于高高在上的神仙传说,突然看到有人乘双龙云辇而来、自称中华天使,假如不是虎娃、太乙、侯冈等人挡了这么一阵,假如不是少务还在最前面站得很稳,巴国众臣恐怕早就伏地跪拜、惶恐不已了。
  侯冈微微一皱眉,以神念对卢张说了些什么;虎娃也暗中给少务发了道神念。
  那两条九境蛟龙虽被神器锁住不得变化,但也本能地感应到这里有威胁,周围有很多道气息无形中已将之锁定,虽未必能要了它们的命,却也足以伤着它们,所以会凝神戒备、释放出威压气息。
  那些是布置在周围的弩砲,所发射的弩箭都是法器,每架弩砲都由专门的修士操控。伏夔曾用这种弩砲暗算过已有大成修为的盘瓠,而灵宝又用云起打造的弩砲击杀了修为强悍的伏夔,守卫森严的巴国王宫中当然也有不少这种东西。
  虎娃嘱咐少务,赶紧悄悄下令解除戒备,至少让那些弩砲不要直接锁定那两条蛟龙,免得引发误会冲突。那卢张既然是奉命来册封巴君的天使,就说明他不是来打架的,凡事都可商议。
  而那卢张一招手,锁住蛟龙的兽环还在,但环上的长链却飞入袖中消失不见。那两条蛟龙晃了晃脖子,变成了两匹青骢马,这就是简单的幻化神通,它们也收起了威压气息。
  卢张下车,王宫上空的参天巨木亦消失不见,太乙重新出现在虎娃身后。少务春风满面地迎上前来行礼道:“太昊之后、少典氏族人、先君盐兆子孙、巴国之君少务,拜见中华天使!”
  这几句话就把他的来历介绍清楚了。少典氏既是一个部族的称呼,也可以是这个部族的首领的代称,这是当时的习惯。少典既是末代青帝、青帝世系中最后一位人皇,当年掌控着中华之地最大的部族,还是各部族名义上的共尊之主。
  少典之后,中华之地失去了强有力的盟主,进入了分裂混战的状态,少典氏部族也分化成多支势力。神农由此崛起,号称继承少典正统,征伐平定四方,成为中华之地共尊的人皇,又开创了炎帝世系。
  到了炎帝世系末年,形势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末代炎帝榆罔渐渐失去了号令各部的盟主地位。轩辕天帝是新崛起另一支部族的首领,亦号称继承了少典氏正统,在冲突中击败榆罔。榆罔归顺了轩辕,被册封为缙云氏。
  在部族时代,拥有正统身份的号召力非常重要,能号召更多的人拥戴自己,就意味着实力的强大。无论是神农部族还是后来的轩辕部族,皆号称是少典氏后人。
  后世有神话传说,太昊有子名少典,少典有二子,长子神农称炎帝、次子轩辕称黄帝,这只是一种附会,但也有其渊源。在天下刚刚走出蛮荒的年代,没有文字,交通不便信息交流更不便,这样的故事更容易让普通民众理解并得到流传。
  当年崛起的轩辕,和末代炎帝榆罔,皆是部族联盟的首领,他们争夺的是中华之地各部族共主的人皇之位,后来榆罔主动归顺了轩辕,就像紫沫主动归顺了少务。但是炎帝的部族联盟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部落首领蚩尤,不久后反叛了轩辕。
  蚩尤曾随末代炎帝榆罔一起归顺,名义上为轩辕的臣属,他反叛轩辕后又自称炎帝。其人神通广大、能征擅战,所属的部族势力也极为强大。也有人说假如不是黄帝崛起,蚩尤迟早会继承榆罔之位、成为下一代炎帝。榆罔归顺而蚩尤不服,他干脆就自称炎帝了。
  击败蚩尤可没有收服榆罔那么简单,是轩辕统一中华之地过程中最艰苦要的大战,前后进行了多年,终于在决战中将蚩尤击杀。
  蚩尤所属的炎帝各旧部被称为九黎,九黎之民从中华之地东部南迁,进入了泽流密布、野林丛生、相比中华之地远未开化的南蛮地带,分布于大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从收服榆罔到击败蚩尤,炎黄之战进行了很久,当时盐兆是一支不大不小的部族的首领,该部族也是少典氏之后,至少盐兆的父辈是这么自称的。就是在这段时间,盐兆为了躲避战祸,与武夫一起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进入巴原,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建立了巴国。
  盐兆能找到巴原这块宝地,是根据部族中世代相传之说,由此也能证明其部族确实是太昊之后。天下公认的太昊嫡传是末代青帝少典氏,那么盐兆也自称少典氏族人。
  巴国子民不了解中华之地久远的传说,但少务身为巴君,从历代国君口口相传中,他当然清楚祖先的历史,所以在卢张面前如此自称,态度十分恭谦,也是给足了面子。
  少务只是躬身及地,并未跪拜,但他身后的臣属已全部跪拜下来。卢张很开心地笑了,感觉此番巴原之行很顺利,也不枉他日夜兼程、不辞劳苦来到巴都城,先见到了史皇氏大人的弟子侯冈,又有人通知巴君集合群臣前来拜见。
  卢张笑呵呵地上前扶起少务道:“万没想到,少典氏尚有一支后人在蛮荒中建立了巴国,此乃莫大功德。天子帝尧与帝子丹朱,闻讯皆欣慰不已,特命我来册封巴君。”
  少务陪着卢张走入大殿,群臣起身跟随。见卢张径直往正中的国君宝座去了,侯冈赶紧一把将他扯住,以神念暗中提醒。卢张怔了怔,悻悻止步,又小声对侯冈道谢。走在另一边的虎娃暗自苦笑,这卢张果然是个愣头青,如此也好,少务和他打交道不会吃亏。
  卢张年纪四旬,已有化境修为,算是相当出色了,担任历正宫司启大人,这是朝中非常重要的礼官,地位也相当不低了。但代表天子出使属国,这还是第一次。前段时间他跟随丹朱巡视九黎各部,每到一处,各属国之君或各部族首领,都将丹朱迎到最正中的位置上拜见,他也看习惯了,来到巴国便下意识地有样学样。
  可是少务方才只是躬身及地,并未跪拜,这就表明了一个事实。尽管卢张是代表天子为册封巴君而来,但巴国还没有正式接受册封呢。卢张的身份再尊贵,眼下也只是客人。
  哪有客人跑到主座上的,更何况那是国君宝座。若是在私下的宴席等场合,少务为示恭谦,将卢张让到正中的主座上,倒也并非不可。但是在王宫大殿中,群臣朝会之所,这个位置是不能坐错的,哪怕是中华天使,也不应该坐在国君的座位上。
  但看卢张的样子,他并非有意只是无心,被侯冈扯住提醒,也就收回了脚步。少务亦暗暗苦笑,赶紧命人奉座。
  在少务的朝会上,众臣都是有座位的,所谓座位通常就是在地上放个垫子。国君宝座却不一样,位置非常高,国君可以把脚放下来触及地面,两侧有扶手,后面有靠背,镶嵌了各种华贵的装饰。
  大殿上还有一个座位很特别,在少务的左侧,稍窄一点,不像国君宝座那样宽敞得能坐下两个人,但高度是一样的,可谓与国君平起平坐,那是彭铿氏大人的专座。虎娃平时并不参加朝会,所以这个座位平日也不用搬出来。
  今天大殿中又添了一个座位,在少务的右侧,与虎娃的专座位置相对,是特意给卢张准备的,也显示出少务的敬意以及卢张的尊贵地位。众臣各自就位,侯冈虽已辞官,但此刻却坐在了诸正大人之首,而太乙则侍立于虎娃身后。
  卢张可能在某些方面缺点心眼,但在另一些方面也是很有见识的。他清楚当年史皇氏大人仓颉主动让位,才有了后来的帝尧继位,而侯冈既是仓颉的传人,又是仓颉的侄子,论身份可比自己尊贵多了。
  然而在巴国朝堂上,还有一位彭铿氏大人的位置更在侯冈之上,那当然更是不可小觑了,再看虎娃时神情亦恭谨了不少。
  卢张本人已有化境八转修为,驾驭着两条已成地仙的蛟龙而来,当然比绝大多数巴原修士更了解仙家修行之秘。他竟看不透虎娃的修为,据那两条蛟龙暗中以神念相告,这位巴原高人的修为境界更在它们之上。没想到巴原还有这等人物,就算在中华之地也是非同小可。
  首先由侯冈开口,向卢张介绍了巴君少务、彭铿氏大人以及殿中众臣,伴随着神念,暗中又有一番详细的解释。众人一一行礼,卢张面带微笑一一还礼,气氛倒很融洽。
  闲话说完了,终于提到了正事。少务笑道:“自先祖盐兆立巴国五百年来,从未有中华天使来到巴原,请问卢张大人有何使命?”
  卢张:“不是说过了嘛,正式册封您为巴君啊!”
  少务解释道:“我乃偏远小国之君,无甚见识,请问何为册封?”这是故意装糊涂了,他可不是什么小国之君,将中华之地目前所有的属国都算上,哪怕是其中最大的,疆域和人口也不到巴国的一半。
  侯冈当了这么多年巴国副学正,少务也向他请教过不少有关中华之地的事情,当然明白天子册封是怎么回事,但此刻却要卢张主动说,他也感觉这位中华天使好像有那里不对劲。
第013章、幸有候冈(下)
  卢张解释道:“这很简单啊!若说礼仪,就是举行册封大典,归附于天子治下、为黄帝属国。在大典上行合圭之礼,于国中颁行中华之国历法、用黄帝世系纪年。典成之后,您便是天子正式册封的巴君,天下各部族共认的巴国之主。”
  少务没说话,只是往殿中看了一眼。仓正大人骁阳开口道:“请问天使大人,五百年前先君盐兆立巴国时,并未受天子册封,巴国也一样是巴国。如今主君少务未曾受天子册封,也同样成为一统巴原之君,为何一定要受封为属国呢?”
  兵正大人北刀则更直接地问道:“受天子册封,对巴国有什么好处吗?巴君本就是巴原之主,好端端的,为何要向天子称臣?受封之后,又需要做什么呢?”
  是啊,少务为何要接受天子册封呢?卢张直挠后脑勺,有些尴尬地说道:“历代天子,执掌人皇印为天下共主,册封所属各国之君、各部之首,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