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643

  所以世上若存在这样一种天成洞天,便是谁都没法独自掌控的,偏偏太昊当年就发现了这么一处。其实那里也不是太昊首先发现的,而是另一位名叫镇元的仙家告诉他的。
  镇元成就地仙尚在太昊之前,但当初发现那里时,他还仅仅只有化境修为。很难想象在上古蛮荒时代,像镇元与太昊那样的人是如何修行的,就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光,不断地摸索前行吧。
  镇元游历天下,甚至在蛮荒深处观察各路妖修的天赋神通,以参悟其妙。他在西荒高原上发现了这么一座天成洞天,飞入洞天之中却一无所有,只能感受到天地灵息。
  这样一种环境,若无化境修为根本就没有办法待在那里。镇元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就在这里突破了九境修为。在一无所有的虚空洞天中修炼,这恐怕是后世修士所无法想象的。
  后来太昊结识了镇元,也知道了这样一个地方,突破化境修为后才能到达,且只有突破九境地仙修为后才能长久地停留。镇元跑到那里去修炼,甚至突破了九境修为,也是极大的冒险,假如在闭关中神气法力耗尽,直接就会化散无存了。
  仙家神意介绍到这里,太昊又暗问虎娃想到了什么?虎娃当即就想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仙家开辟洞天结界之初。洞天结界将开辟未开辟之时,只是以空间结界神通打开无形的门户,而所谓的洞天之中还是一无所有的。
  那种状态下的洞天结界,其实没什么空间大小的概念,混沌无物,怎么飞都无边无际,但一转身便会回到原点。虎娃此前尚未亲自开辟过洞天结界,但他若想这么做,也得从这一步开始。镇元和太昊便是发现了这样一个地方。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思维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相应限制,太昊也是如此。他当时便想祭炼这片洞天结界,然后打造成一方天地山河,结果却发现连门户都掌控不了,于是也就放弃了。与其在这里耗费仙家大法力,还不如在别处另行打造属于自己的仙家洞天结界呢。
  在太昊之前,镇元也做过同样的尝试,结果也是放弃。
  后来太昊在镇元之前成就真仙,并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天帝,于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开辟了帝乡神土。他有此成就当然是缘法使然,而当年的这段经历,也在缘法之中。
  后来的事情,虎娃刚刚听说过,太昊托九天玄女打造了自古以来最神奇的一件空间神器——山河图。
  山河图是在人间采天地灵息与物性精华炼制,过程与虎娃祭炼紫金葫芦差不多,但神通妙用却比那紫金葫芦高明多了,初成器形就用了上百年。
  九天玄女将初步炼制的山河图带到了九重天仙界,太昊又接手亲自祭炼,终于成器,然后又由九天玄女带回人间。这一切都是太昊的想法,九天玄女协助他去完成,可以将山河图视为能随身携带的仙家洞天结界。
  太昊让九天玄女在人间试验山河图的妙用,有点类似于虎娃以洞府神器运送三百头猪,当然获得了成功。但是将太昊挑选的各部子民带到九重天仙界时,打开山河图的一瞬,他们便灰飞烟灭……
  后来太昊又想起了当年在人间所发现的天成洞天,便让九天玄女将山河图放到那里展开,化为了一片山河世界。太昊这么做也许是为了弥补遗憾,也许是为了印证当年未成之事,他对此并没有过多的解释,虎娃只能去体会其心境了。
  太昊当初无法祭炼那处天成洞天,便想到另一种方式去尝试,将山河图铺展其中化为山河,与虚无洞天融为一体。这种尝试也算是成功了,因为掌握了山河图的仙家神魂烙印,便等于间接掌握了这片洞天。
  这么做的后果之一,就是山河图再也收不起来了,它已成为天成洞天的一部分。太昊等于是将山河图弃于人间,化为了一方洞天世界,其心境或可揣摩,既然成就不了天上人间,那就留下一片人间仙境吧,令其自行衍化,亦可传承给后人。
  那片天成洞天的门户是太昊无法祭炼的,但是山河图的门户却与之重合。得其传承者自可出入,若是神通法力足够,甚至也可以把普通人带进去。
  太昊的仙家神意中,还问了虎娃一个问题,仙家洞天结界是否可被打破甚至损毁?理论上来讲,既是仙家以大法力开辟的世界,若是神通法力足够,当然也可以被打破与损毁,甚至引起空间结界的崩塌。但那处天成洞天结界,谁也祭炼不了它,便是谁也损毁不了它。
  可是将山河图展开其中、化为一方世界后,情况就有所变化。也不知事情为何就那么巧,帝江恰好撞进了那片天成洞天,同时也撞毁了山河图所化那一方世界的门户,因此呈现出仿佛天幕被撕开的景象。
  别看帝江在决斗中败给了禄终,但他也是中华四大战神之一,又是在羞愤自尽时燃烧形神的一撞,威力之强超乎想象。
  假如山河图还是原先的山河图,不论在哪里展开,帝江也顶多撞毁这件神器、崩塌其中的山河。可如今山河图已与天成洞天化为一体,连收都收不起来了,整个洞天结界帝江毁不了,他只是撞毁了山河图的空间门户,才导致了这么一场大祸。
  西荒高原上的天成洞天,以及太昊与九天玄女所弃之山河图,都是上古仙家秘事,如今极少有人知晓,就连崇伯鲧都不知道,所以帝江这一撞显得十分蹊跷。
  这有可能完全就是巧合,但也未免太巧了!帝江身为共工部的君首、自古水正传人,可能也掌握了一些上古仙家传承隐秘,恰好知道这件事情。那么他有可能就是故意的,死后留下滔天之祸,就让禄终和崇伯鲧背此罪责、收拾残局吧。至于实情如何,谁也没法再去问帝江本人了。
  对于同样的仙家神意,武夫所闻所悟远没有虎娃那么多,他只是满怀关切与忧虑地问道:“人间祸事究竟有多大?”
第039章、地裂
  太昊看着剑煞道:“抛却凡蜕飞升至此,应已斩尽世间缘法,人间之诸事已与你无关。古往今来人间祸事不少,若是天地予之,或化解或承受;若是世人自取,那便自作自受。”
  这番话的意思好像很简单,就是告诉剑煞别再操心人间的事了,哪怕人间洪水滔天,既已飞升便与之无关。若是天灾,那无话可说,剑煞该庆幸自己已经超脱;若是人祸,那也是世人自取,也应当世人自己去解决或承受。
  太昊的语气很平淡、就是平静地在诉说人间发生的事情,听上去未免显得有些太冷酷了。眼前的人的确不是虎娃认识的理清水或者句芒,甚至也不完全是当年的人皇青帝,就是开辟九重天仙界的太昊天帝。
  撞开山河图的人是帝江,而在太昊看来,帝江也不过是世间的一个人,与其他人并无区别,那么这件事也是世人自己做的。当时在场者还有一位崇伯鲧,而崇伯鲧可是真仙。但在太昊看来,真仙若以世人的身份留在人间,那他同样也是世人。
  这是那位发愿不伤天下有灵众生的太昊天帝吗?当然是!太昊本人虽不伤天下有灵众生,但世间自有天灾人祸。太昊身在九重天仙界,这里便是他的世界,其他的事的确与之无关,因此才会有这样一种心境吧。
  但虎娃总感觉,事情不像太昊说的这么简单,至少这位天帝是言犹未尽,因为他并没有拒绝回答剑煞的问题。仙家神意中展示了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场景,仅是展示清楚这些,就是不可思议的仙家大神通。
  人间祸事因帝江那一撞而起,但滔天洪水主要并非来自山河图。就算镇元能入山河图拢住汪洋、九天玄女可及时补好天幕,人间祸事也才刚刚开始。
  假如帝江没有撞开天幕,而是撞开了横亘于西海之中的那条山脉的隘口,其实结果也是一样的。崇伯鲧及时出手阻止,却未能料到帝江最终撞开了山河图,后果更加严重。
  因为应龙之故,江河上游前段时间的降雨就明显超过往年,西海水位已经达到历史高点,湖泊的面积也达到数万年以来最大的程度。就算应龙走了,江河上游仍然会持续多雨多年。
  帝江与禄终决斗时,暴雨持续下了三天三夜,西荒高原上各条季节性的河流都已经涨满了水,西海的水位又再度抬高两尺有余。
  帝江撞开天幕,山河图中汪洋之水泻落,卷起了滔天之浪。镇元及时出手力挽狂澜,而九天玄女也赶到了。恰恰就在这时,西海高低两湖之间的那条山脉隘口突然崩塌。
  起初只是隘口两侧的崖壁崩落,随即引起了连锁反应,旁边的两座山峰都崩毁了。上方那座大湖的水位已太高,又因为巨浪冲击,冲开了连接两湖的狭窄隘口。天崩之后,紧接着就是地裂,然后一连倾颓了五座山峰。
  这时太昊天帝已“神游”而归,句芒仙童不可能再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但太昊可以做一番推演,在仙家神意中展示人间可能出现的景象。
  西海略呈葫芦形,被高原上一道雄浑的山脉分隔为高低两湖。山脉间的隘口被冲断,高湖中的水全部泻落到低湖中。等到很多年后,西海的地貌会发生很大改变,高处的大湖将完全消失,原先低处的湖面会变得更宽广。
  但此时此刻,这便是祸事之源。西海高湖中是不知多少年的水量蓄积,来自历年降雨,也来自周围山脉的融雪,突然泻向低处,低湖根本容纳不了,洪水就会顺着低洼地带冲下西荒高原,它们宣泄的路径就是江河的河道。
  大水将持续冲入江河下游,沿途很多地方都将化为一片泽国。上游水来得太多,而下游不能及时宣泄,必然会导致这种结果。雪上加霜的是,崇伯鲧观察天时已有推论,未来近十年间,江河上游一带雨量还将持续超过往年。
  不论洪水最终会怎样退却,又会怎样改变下游的地形地貌,它就是一场浩劫。太昊展示了巴原上可能出现的场景,西海中的山脉隘口崩颓后,洪水冲入巴原的时间大概是半个月后,巴国靠近西荒边缘的两座城廓恐会被洪峰直接抹去。
  而最终的结果,东海水位急剧上涨,水面迅速扩大,岸边地势较低的宜郎城和滨城大部分辖境都会被淹没。
  巴原多山,很多地方的地势较高,被洪水淹没的面积约在十分之一左右。但是这些地方,恰恰都是人烟最繁华、土地最肥沃的平原地带,生活的民众几乎占了巴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奉仙国、山水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那里本来就是在蛮荒群山的深处。可是虎娃曾到过的很多地方都将被洪水淹没,比如原相室国最重要的粮仓太禾城。
  巴都城也坐落在平原上,只是选择的地势相对较高,洪水淹没不了城郭,但会漫延到巴都城下,将巴都城变成一座汪洋中的孤岛。孤岛四周露出水面的是彭山、丈人山、眉山等一圈山脉,而山脉之间、巴都城外,原先最繁华的沃野田园尽在水下。
  洪水涌入巴原,约在西海“地裂”的半个月后,而东海水位涨到最高、吞没宜郎城与滨城辖境将在两个月后,彼时巴都城应已被大水困绝。剑煞闻讯,已后悔这么着急就飞升了。
  剑煞回不去,但虎娃能回去呀,他当即抓住虎娃的胳膊道:“你赶紧下界去找少务!传我之命,若有所需,武夫丘全体弟子皆可听你号令、由少务调派。”
  太昊看了剑煞一眼,微微摇头道:“你已飞升不回,不再是武夫丘宗主,莫谈什么号令了。……奉仙君定会下界相助巴君的。”
  虎娃向太昊行了一礼道:“我还有很多疑问,但今日是来不及请教天帝了。既然出了这等祸事,我要立刻下界。”
  太昊看着虎娃道:“你虽是真仙,但神通法力尚弱,就算下界其实也不帮不了太大的忙。你既有此心,那不妨帮我一个忙。”话语中暗含神意,听得虎娃一惊。
  虎娃讶然道:“请问天帝,我如何才能帮您这个忙?”
  太昊:“九天玄女暂时不得脱身,我也只能找你了,借你的手一用。你去一趟轩辕天帝那里,应能恰好碰到崇伯鲧。”
  ……
  虎娃居然没有立刻返回人间,而是受太昊天帝所托,前往昆仑仙界去办另一件事情。离开九重天仙界回归无边玄妙方广,下一刻便清晰地感应到昆仑仙界的位置,依此指引运转仙家形神,又出现在另一片帝乡神土中。
  虎娃飞升之前,其实只修行了十个月,身为真仙,论境界手段当然高妙,但神通法力的确还很弱,根本谈不上传说中的仙家移山填海之能。他原先着急下界,是想着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尽量帮少务疏散迁移各城廓民众,在洪水到来之前能及时转移到附近的高处。
  但太昊告诉他,这么做根本来不及。尽管少务已一统巴国,建立了自古以来最为完备通畅的政令体系,但是以当时的交通与通讯条件,国君的政令下达到远方的城廓,各城廓地方官员再组织实施,洪水早就过境了。
  就算动用仙家手段,也不过是让政令传达的时间更快,而组织民众放弃家园迁徙,是一个无比庞杂的过程,还必须依靠地方官员以及各部族首领来实施,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大规模的民众迁徙,少务不是没有组织过。想当年巴原的第一场国战中,相穷大军入境之时,少务战略性撤退,及时迁移了望丘城、平谷城、野凉城等三座城廓中的军民。但少务当时已为这场国战准备多年,在战时政令执行的速度很快,前后也用了三个月时间。
  而这一次在巴原各地大规模地迁徙民众,且在太平年代事发突然,谁都不会事先做好准备,是不可能来得及的。就算虎娃回去了,以一人之力顶多尽量救起一些人,却根本扭转不了大局。
  太昊让虎娃帮一个忙,而在虎娃看来,这其实是太昊在帮他的忙。太昊并没有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只是告诉了虎娃,这能给下游民众争取更多的时间,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假如是这样,以少务之能应该能及时迁移各地民众了。
  虎娃当然信任太昊,所以他便来到了昆仑仙界。太昊说借他的手一用,临行前让虎娃放开形神,在他的右手上留下了某种玄妙的无形印记。虎娃有过类似的经历,侯冈就曾将追踪神符的无形印记留在他的手背上,从而使他能及时察觉到计蒙的窥探。
  太昊留下的仙家无形印记显然更为高明,虎娃甚至感觉这只右手已暂时不属于自己,被一种玄妙的意境控制,拥有不可思议的仙家大神通。
  但这神通不是属于他的,只要施展一次便会消失。虎娃此时已隐约明白,太昊当年为何能在那祭坛遗迹中封印仙家神通法力。这等手段似曾相识,只是此时已更加高明,而虎娃还是未能尽解太昊是怎样做到的。
  虎娃要用这只右手去拿起一样东西,至于这件东西是什么、放在何处,他皆一无所知。太昊只是告诉他会在昆仑仙界中遇到崇伯鲧,然后便随缘行事,语气显得颇有些神秘。
第040章、以昆仑之名
  昆,同也,仓颉造其字以会事之意,阳光下比肩者,可喻兄弟、族裔,若以天地不仁、不独、无私、无偏之言,亦可喻世间众生乃至万事万物。仑,万物之序、万事之理。凡物之圆浑者曰昆仑,圆而未剖散者曰浑沦。昆仑或曰清朗世界,浑沦或曰混沌。
  轩辕天帝自无边玄妙方广中开辟帝乡神土,以昆仑为名,正符此意。先有昆仑仙境,后有仓颉造字。
  世人谓仙家居神山之上,而称此等神山为昆仑,昆仑始为山名。昆仑为山,其原意广,泛指天下群山,亦指天下群山发源之地,故后世有天下群山出昆仑之说。而世人所见,天下山川脉络起源于西荒高原,因而又有狭义之昆仑山。
  虎娃进入昆仑仙界,首先感受到的是这方世界中无处不在的神意,告诉来者这里是何处、天帝开辟帝乡神土之妙,正谙合“昆仑”之本意。
  不论是神农原仙界还是九重天仙界,刚进入时都没有这样的神意印入形神,虽只是“简单”地介绍此仙界之名,但其神意玄妙难以形容,虎娃也感到有些恍惚。与此前另外两处仙界还有不同的是,虎娃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看见”轩辕天帝。
  但话也不能这么说,虎娃只是没有见到轩辕天帝显化之形容,而这片帝乡神土就是轩辕天帝的形神所化,来到这里便等于见到了轩辕天帝。方才天地间的那道神意,就是轩辕天帝和每一位飞升至此者打的招呼。
  想必这里的规则和神农原和九重天不同,仙家飞升至此,轩辕天帝未必会亲自显化形容相见。虎娃刚才从无边玄妙方广中来到昆仑仙界时,还在想太昊暗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今之辩,以及今人如何胜古、别古?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修士之间也常有探讨。比如今人所修秘法,乃是古时仙家祖师所留传承,那是否越是古时仙家,便越神通广大?若是普通修士很可能还要辩上一辩,但在虎娃这里根本不算问题。
  今人是否如古人?若是谈族群整体,在可传承演进之文明中,今人当然超越古人,因古人尚在饮毛茹血。然有今人自谓学识渊厚而笑古人无知,殊不知他所谓之学识,皆为历代古人所留,若无古人,今人亦在饮毛茹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