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643

  金乌国人的祖先是不是真的金乌很难说,但他们所崇拜的图腾确实就是金乌,国中也祭奉金乌,受天子册封成为中华属国后,也同祭中华国祭之神。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其祖先在迁移至此时得到了一只金乌的指点与帮助,因此才建立了金乌国。
  欢兜是一个大部族,亦是少昊部的一支后裔,周边还有很多小部族依附,其君首欢兜大人如今在天子朝中为臣,深受帝尧器重。欢兜大部的领地横跨了大陇山两侧,在大河北岸亦有一片;而金乌国的疆域,则在大河北岸的贺兰山西侧。
  洪水到来,此地首当其冲,所以崇伯鲧也非常重视,专门有两具形神分身,分别来到了欢兜大部与金乌国,首先指挥民众迁移。如今这两方正在扯皮呢。
  因为金乌国的地势较高,受洪水影响的国境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崇伯鲧让大河北岸的欢兜部民众都暂时迁到金乌国。而欢兜部势大,加之其君首欢兜大人又在朝中受天子帝尧器重,所以族中众首领平日行事难免嚣张,金乌国民众自觉常受其欺压。
  恰恰遇到了这件事情,金乌君就不太情愿配合,有些便于开垦与安置的平缓坡地,不想划给欢兜部的灾民暂居,而让他们迁移到贺兰山中相对险恶的地带,更不愿意提供其他人力、物力的协助,而让欢兜部自行组织灾民安置事务。
  金乌君这么做也有借口,比如金乌国受灾虽不严重,但也需要组织一小部分民众迁移并安置,就顾不上帮助欢兜部了。
  偏偏欢兜部的各位首领平日行事又是嚣张惯了,对金乌国如今的做法颇有不满,又提出了种种要求。有些要求按天下各部盟约可能是合理的,也有些要求比较过分。崇伯鲧就在这里呢,一具分身组织民众迁移并暂时安置,另一具分身则在金乌国协调两方的关系。
  崇伯鲧的命令,不论两方之间有何争执,首先第一步都必须及时完成灾民迁移任务,接下来有什么扯皮的事情,放到以后再说。崇伯鲧很有威望,压住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总算顺利地将民众都暂时迁移到了安全地带,接下来就该商量怎么协调安置了。
  这一带洪水虽来得最快,但也退得最早,洪峰过境之后也就没什么大碍了,只是受灾的那些村寨与田园恐将全部被冲毁,真正将长期遭殃的其实是下游的中原腹地。
  就在这一天,在金乌国王宫中正在协调各种事务的崇伯鲧却突然变色,立刻对身边的官员道:“火速通知金乌君,命国中所有民众就近向高处转移,越高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要在最短时间内赶至贺兰山高处!”
  身边的官员惊讶道:“崇伯大人,不是说我们这里不会被洪水淹没,所有民众已迁移到安全地带了吗?”
  崇伯鲧:“大河南岸山峰将崩,会阻住洪水下行,这一带的灾情比我原先预计的要严重得多,所有人应火速转移。”
  崇伯鲧还有一具形神分身,正在大河南岸指挥欢兜部民众建立临时营地呢,此刻也突然下令道:“立刻离开营地向高处转移,走得越高越好,要尽最快的速度,什么东西都不要带!”
  ……
  伯羿现身于大河上空云端,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一天一夜,手中神弓张开,弦上原本无箭,此刻却凭空凝成了一支金色的长箭。
  神箭所指的前方,是一只传说中天地所化生的灵禽金乌。这只金乌此刻显现出人形,金红色的长袍如火焰般在空中飘飞,感其神气赫然已有九境地仙修为。
  这只金乌愤然道:“伯羿,你想干什么?”
  伯羿面无表情道:“金乌老祖,请你让开!我不想杀你,只想崩塌你身后那座山峰。”
  金乌老祖勃然大怒,头发上连火光都冒出来了,高喝道:“伯羿,你不要欺人太甚!要毁我洞府、害我子民,居然还要我让开!”
  云端上还有五个人站在周围,其中两人来自金乌国、乃国中大祭,另外三人来自欢兜部。他们皆有大成修为,凭借飞天神器至此,见伯羿的威势不敢靠近,只是远远地喊道:“伯羿大人,您万万不可乱来!”
  伯羿缓缓道:“我已经等了一天一夜,感觉有些手酸,不是不想再等下去,而是已无时间,尔等且向西看。”
  从云端上西望,滔天洪水正从远方奔涌而来,弯弯曲曲的大河河道已完全被吞没,左右皆望不见边际。就在众人扭头之际,伯羿不再说话,突然射出了手中的神箭。别看那金乌老祖满脸怒意挡在前面,此刻却急忙化为原身,嗖的飞向高空不见。
  伯羿所在的地方,是大河河道最窄处,两侧皆是山脉,尤其是大河南岸的山势陡峭如斧削,一座巨峰高耸入云。那只金乌的洞府就在山峰中,他号称金乌老祖,便是历代金乌国人所祭奉的那位神灵,此内情如今只有金乌国君以及国中的两位大祭知晓。
  伯羿一箭射在巨峰陡峭的山腰上,发出轰然巨响,碎石四溅横飞,卷起的烟尘就如漫天的云层般飘荡而开。
  不仅金乌老祖闪了,周围的五名修士也急速飞退,紧接着又听轰然如惊雷震响,不知是山峰崩颓的连锁反应,还是伯羿又接连射出了多箭,随后只见那巨大的山峰崩颓倒塌。
  在洪水到来之际,大河的河道被堵住了。伯羿对崇伯鲧说过,哪怕没有息壤神珠,他也可以设法堵住洪水、给下游争取更多的时间,就像巴原军民筑长堤,他则直接崩塌大陇山。
  纵观大河流域的地势,这里是唯一合适的截流地点,并不是说把河道堵住就可以了,大河南北的两条山脉恰好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长堤。洪水在这里受阻,咆哮着向南北两侧漫去,却分别被大陇山与贺兰山截住,水位越抬越高,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
  金乌老祖愤恨的声音从高空传来:“伯羿,你给我等着!此仇不报,我誓不为金乌!”
  伯羿没有说话,只是站在云端调转了神弓的指向,应是朝着金乌老祖藏身所在,金乌老祖随即便没声了,估计已经赶紧离开了。伯羿连这种事情都敢干,当然连他也敢杀,刚才金乌老祖如果没有及时躲开,伯羿真的就已经连他一起射了。
  伯羿这么做,如他所言,为大河下游民众至少争取了半年的时间,可是有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贺兰山与大陇山以西的地带,那些原本不会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如今却迅速被大水淹没了。
  金乌国大部分国境被淹没,欢兜部在贺兰山与大陇山西侧的领地也全部被淹没,受到波及的还有另外几个部族,其中也包括伯羿自己的部族。但这一带相对于中原腹地,毕竟人口要少得多。
  伯羿部族的领地与欢兜部相邻,主要在大陇山东侧,但也有一小部分村寨分布在大陇山以西,那里地势较高原本并不会被淹,此番也被洪水吞没,最终有二百余人丧生。
  崇伯鲧知道伯羿要干什么,也及时通知了民众再次紧急转移,但传达命令需要时间,民众执行命令更需要时间,这一切都显得太仓促了。只要伯羿决定这么做了,什么时候动手并不取决于他,只取决于洪水什么时候到来。
  伯羿当然也通知了自己的部族,但那二百余人还是没能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山路难行,而且他们原先自以为不必迁移,并没有做好准备。至于金乌国、欢兜部等地民众,因未能及时逃命而丧生于洪水的,总计近两千人。
  这个代价很大,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假如就让洪水这么冲下去,中原腹地的损失将远超此刻的十倍。
  其实崇伯鲧以息壤神珠在巴原上堵洪水,假如未能及时迁移下界城与拢江城的民众,丧生者恐怕也会达到三千人。崇伯鲧的两具形神分身,紧急指挥民众逃命,他自己走在最后面,这两具形神分身也折损于洪水。
第050章、会盟天下
  出了这么大的事,天下各部震动,天子朝堂震动。一个月后,天下各部首领齐聚帝都平阳,在天子帝尧的召集下共商治水大计。这是近二十年来,晚年时已有些倦政的帝尧第一次下了这么强硬的命令,紧急召集了天下各部与各属国的伯君与国君。
  天子巡视各部,史上曾有,比如颛顼帝就曾遍巡天下,但是将各部首领齐刷刷同时都召集到帝都,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是重华大人的提议,而天子帝尧不这么做好像也不行了,在这种非常时刻,必须要展示天子的权威,才能控制住天下局势。
  伯羿射崩大陇山,给了大陇山以东各部至少半年的时间,他们不仅可以完成今年秋收,还可以从容地迁移到安全地带,并加紧建造各片安置营地的房屋,寻找合适的地方开辟新的田园,以度过未来几年的灾荒。
  受天子册封、正式签定盟约的中华各部伯君与各属国国君共有百余位,几乎全到场了,未能亲临的只有三人,就是少务、盘瓠与虎娃。这三位国君没来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实在是走不开,但巴国、山水国、奉仙国也不算缺席,今日亦有代表到场。
  西岭大人率使团奉少务之命,从巴原出发穿过崇伯鲧所开辟的那条道路,不仅代表巴国也代表山水国和奉仙国向天子朝贡,恰好到达帝都尚未返回,得到消息后,就代表这三个属国参加了这次史无前例的会盟。
  西岭在这次朝会上的地位不低,座位也靠前排,但他只是旁观议事,并没有开口发表任何意见。
  少务等三位国君忙得脱不开身,难道天下其他各部首领就能脱开身吗?还真能,而且不来也得来!
  巴原的情况太特殊,大水将肆虐江河流域,而巴国独当一面,如今相当于是堵住了大江上游的洪水,少务等三位国君有理由不到场,这也得到了天子帝尧的恩准,同时他们还派来了代表。
  伯羿已给大河下游各部争取了半年的时间,天子下严令召集,各部首领事情再忙,也没有理由推脱。假如推辞路程太远,帝都可以派云辇去接。赤龙云辇虽被崇伯鲧毁了,但青龙云辇还在呢,由高手驾驭,一次可以顺道接走好几位。
  假如青龙云辇也忙不过来,那就派伯羿大人去“请”吧,那样恐怕没有请不到的,只是结果会不会是被伯羿大人从云端直接丢进平阳城,那就难说了。别忘了前段时间,伯羿大人已经斩杀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位君首。
  这并不意味着今日到场的君首就少了二十多位,君首是一个位置,有得是人愿意坐上去,如今各部早有继任者。
  中华之大,治下总共有多少个部族和属国很难说,但绝对不止百余个。有资格被召集到这里的,都是受正式册封、已缔结盟约的伯君或属君。侯冈来了,原九黎的五位大巫公也来了。禄终并没有到场,来的是他的长子昆吾,禄终早在与帝江决斗之前就已将伯君之位传给了昆吾。
  简单介绍一下中华帝国的治理方式,天子与各部定盟共治天下,偏远之地另有众属国。辖境内有很多城廓,城廓中任命了各级官员,但这些官员基本上都由当地大部族子弟担任。各部族首领俗称君首,受天子正式册封定立盟约之后方可称伯君。
  千年之后,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区分,但如今尚不是这种制度,受册封的部族君首皆称伯君。伯君亦有一至五等,类似于巴国的爵位。伯君出身于什么部族,就决定了其等级,比如侯冈氏是三等,而相邻的济丘氏是五等。
  这种等级通常是世袭的,比如侯冈之后的下一位伯君,仍是三等。还有一种情况通常不能世袭,比如侯冈因为国立有大功,受册封时被特意擢升为二等伯君,这是属于他个人的地位,待其子孙继位,则仍然是三等伯君。
  此时的伯君,和后世的诸侯概念也有所区别,相当于天下各部共认的大部族的首领。而依附于各大部族的分支小部族,其首领自称族长或亦自称君首,却不是中华伯君。初代伯君须经天子册封、定立盟约由天下各部共认,但继位者未必一定要有这个过程。
  比如吴回就明确传位给了禄终,而禄终也明确传位给了昆吾,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中华天子还是天下各部,按惯例自然默认禄终与昆吾先后继承了伯君之位。而九黎五位大巫公算是初代伯君,必须有正式的册封仪式;少务、盘瓠、虎娃三人,亦是初代属国之君。
  至于侯冈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因为他毕竟“失踪”了十五年,伯君之位虚悬以待,传承缺乏清晰的衔接,所以有必要再次正式册封确认,也算是向各部宣告他的回归。
  天下各大势力的首领皆至,没有亲自到场的也派来了代表,却独独缺了一位,便是共工大部的伯君。帝江已死,且在决斗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帝江可能早有预料,若他能在决斗中获胜,则没必要提前指定继承人;若他在决斗中落败,就算指定了恐怕也没用。
  就是在这次的天子朝会上,正式决定与宣布了共工大部已不存在。共工,这个从炎帝时代就留下的传承,无论是部族还是官职、尊号,终于彻底成为历史。重华原先的预计,只要帝江一死,共工大部必然陷入内部分裂,不复为患,不料结果比他预想的更彻底。
  如果说“共工”的历史还留下了什么痕迹,如今也只在巴原上。巴国的很多制度,如今还带有炎帝时代残存的影子。比如很多有才能的奇人异士,愿意在关键时刻为城廓出力,则享受城廓的供奉,他们被称为城廓共工,甚至还可被尊为国之共工。
  这次天下众君齐聚的朝会,没有在大殿中举行,因再加上帝都中官员,人实在有点坐不开,于是就设在了大殿前的皇宫庭院里。所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处罚帝江以及共工氏一族,得到了天下各部的一致拥护。
  对共工大部的处罚,其实早在三个月前便已决定并执行了,如今只是正式地公开宣布与确认。罪魁祸首帝江已死,但其族人却躲不过惩处,至少不能再享受高高在上的尊贵地位。
  共工大部统御的领地中有七、八万人,再加上周边依附的小部族,总计人丁有十多万人,他们当然不可能都受到处罚。直接受到惩处的只有帝江的本部本族,他们原先大多是中华贵族,受牵连者总计约有一千余人。
  想惩处控制了这么大势力的一千余人并不容易,好在重华派去的使者得到了周边各部,尤其是重辰大部、五支黎民大部、缙云大部的支持。帝江身亡后,共工大部的众首领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更失去了召集全体族人反抗的大义名份。
  这件事是由重华负责的,重华为示天子仁德,从一开始就宣布获罪者只是共工氏本部的一千余人,而与其他众部民无关。共工大部随即就分裂了,各分支势力纷纷自立,原先的很多小部族也趁机摆脱了依附关系。
  共工氏“撤封”之后,这些自立的分支部族该怎么对待,也需要商议,很多事情要等洪水过后再说。如今还不清楚大河流域将来的状况,原共工大部的很多地方,也有可能要被洪水淹没,但因为巴原的变数,目前还不好以预计详情。
  共工氏所统辖的原有部民,有的自立,有的也依附了周边的其他大部。比如器黎部就趁机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大江以北,重辰部当然也有收获。而获益最大的,或者说吃相最难看的,应是三苗大人为君首的缙云部。
  缙云部的领地处于江淮之间,南部与重辰、共工接壤,其北部地域也会受到大河流域的洪水影响,需要迁移安置一部分民众,结果三苗大人就趁机把人迁到原共工部的地盘了。不仅如此,原依附于共工部的很多小部族,又改换门庭趁机依附了缙云部。
  照说从地域关系上,重辰部应该得到的好处更多才是,但别忘了重辰与共工本是世仇啊,就算没有了共工氏,共工部原有的很多部民也不愿意依附重辰氏。缙云氏与共工氏同属于炎帝后裔,从感情上则更好接受一些。
  这些都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重华大人在这次大型朝会上宣布,获罪的一千余名原共工氏族人,将被“流徙”到北方的幽地。
  但重华大人也很仁慈地给了他们一个免罪的机会。原共工部的贵族中,不少人擅长工事尤其是治水,若是愿为治水出力,洪水退后则可免罚;若立有大功,甚至还能重新得到天子封赏。这是共工氏在将来唯一的翻身机会,就看这条鲞能不能翻得过来了。
  至于这些人该怎么为治水出力,那就不是重华大人的事情了,由崇伯鲧大人指挥调派。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对将面临的灾祸估计不足。洪水谁没见过?但想象不到这番洪水竟会如此浩大并持续多年。由崇伯鲧大人指挥调派、投入到治水第一线,不小心送命则太正常了。
  处置共工氏,是这场天下众君会盟的第一件事,惩罚罪魁祸首以正视听。重华大人代表天子刚刚宣告完毕,不料却传来了痛哭之声。有两人离开了座位,向着天子帝尧下拜行礼并痛哭流涕,分别是欢兜大人与金乌君。
  这次帝尧会盟天下各部,天下众君事先几乎都通知到了,唯一没有通知的就是金乌君。因为金乌国已名存实亡,都不知道上哪里去找金乌君。金乌君是被金乌老祖带到帝都平阳的,金乌老祖本人并没有现身,只是让金乌君参加这次会盟,主要目的当然是控诉伯羿。
  至于欢兜大人的部族领地,有一半在大陇山以东,因伯羿崩开大陇山而暂时保全,但大陇山以西的领地全部被淹没,不少未及转移的民众丧生,其中就有欢兜大人的两个兄弟和一个儿子。
  灭国之仇、杀子之恨,哪能放过?金乌君和欢兜大人当着天下众君的面,声泪俱下地控诉伯羿如何凶残、如何滥杀无辜,让那些本不该送命的人送命。他们请求天子严惩伯羿,应将他当众斩杀以谢罪天下。
  伯羿就在场呢,但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听着,却一言不发,也没有做任何辩解。伯羿为何会那么做、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在场众人皆心知肚明。以伯羿的脾气,事情只要做下了就会认,他也不会刻意为自己去辩解什么。
  金乌君和欢兜大人控诉了半天,却发现场面竟是有些诡异地沉默,除了他俩没有别人说话,更没有人开口附和。
  有一件事大家都很清楚,就算此前对伯羿心中有怨,但此时此地绝对开不了口。尽管欢兜部与金乌国损失惨重,但天下其他各部都等于直接受到了伯羿的恩惠,谁能在这个场合去控诉自己的恩人、要求天子治罪伯羿?
  金乌君与欢兜大人开口,众人都可以理解,但若他人附和,恐会遭到天下人耻笑。金乌君与欢兜大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说得差不多了,最后只跪在那里抹眼泪,请求天子帝尧做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