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643

  昆吾见虎娃似有些闷闷不乐,又说道:“若说脱胎换骨已有千年,如今有九境修为的地仙,我倒是还知道好几位。”
  虎娃有些纳闷地反问道:“好几位?”
  句芒仙童在人间行游,所见过的也只有一位修蛇,还已经让伯羿给宰了;而虎娃跑到九重天仙界去打听情况,好不容易才从飞荒那里问到了黄鹤的线索,这才有机会取得那一滴千年灵血,昆吾一开口居然就知道好几位。
  昆吾苦笑道:“其实那几位天下皆知,你不仅听说过也见过,所以太昊天帝就没有对你提及……”
  虎娃听完之后,也不禁苦笑,能求取千年灵血的地仙,他确实认识四位,而且听说过九位,就是为轩辕云辇拉车的妖龙。甲青、乙青、丙赤、丁赤,都是虎娃的旧识,而为天子帝尧拉车的,还有另外五条妖龙。
  它们是中华天子神威的象征,谁又能把主意打到这九条妖龙头上?别说中华天子不答应,这种去半条命的事情,那九条妖龙自己也不可能答应啊。虎娃道:“你说了等于没说。”
  昆吾:“那倒未必,赤龙云辇已毁,丙赤、丁赤如今已提前获释,若是找到它们好好商量,给予修行指引、洞天庇护,并赐不死神药帮助疗伤,未尝不可再获千年灵血。那两条妖龙脱困之后,你猜它们现在会在何处?”
  若是换一个人,上哪猜这种事情,丙赤、丁赤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虎娃却只是微微皱眉道:“它们应正在为崇伯鲧大人护法。”
  虎娃见过丙赤和丁赤,了解这两条妖龙的脾性,也清楚崇伯鲧平日是怎么待它们的。如今崇伯鲧放它们提前脱困,它们回头肯定也会帮崇伯鲧的忙。崇伯鲧的仙家本尊法身被困于云端,正在催动息壤神珠挡住洪水,也需要有人在暗中护法。
  昆吾又说道:“贤弟可以去找崇伯鲧大人,丙赤、丁赤应该就隐藏在附近,若设法说服它们献出千年灵血,贤弟便可再得两份药引,再炼成两枚九转紫金丹。”
  虎娃仍然摇头道:“别说是丙赤、丁赤,就算我将九条妖龙全部找到,并劝说它们献出千年灵血,其实也于事无补。花那么多代价才成一枚神丹,那么这神丹又该给谁用、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大哥其实是想让我去找崇伯鲧大人,有话就直说吧。”
  有些事,虎娃并没有全部告诉昆吾。神农天帝当初为何要炼制紫气神丹,太昊天帝又为何愿意提供指点与帮助,其实与抛却凡蜕飞升至帝乡神土的那些仙人有关。那些人并不是自行求证了长生成就,万一帝乡神土有变,皆可能灰飞烟灭。
  虎娃炼制九转紫金丹,用的可都是神农天帝留在神釜冈小世界中的灵药以及各种灵材,炼成之后将用在什么地方,这是不需要问的。他现在炼成的这一枚九转紫金丹,能否为帝乡神土中那些已抛却凡蜕飞升的仙人所用,如今尚有疑问。
  就算可以用,若以千年灵血为药引也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上哪去找那么多千年灵血去?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就算虎娃能获大福缘,也顶多再炼成几枚而已。
  帝乡神土中有多少在九境初转便抛却凡蜕飞升的仙家?神农原仙界中有二十二位;九重天仙界中有三十六位,也包括了刚刚飞升不久的剑煞;昆仑仙界中是最多的,共有百余人;至于另外两处帝乡神土中的情况,虎娃尚不清楚。
  昆吾提醒虎娃可找丙赤、丁赤求取千年灵血,其实是想让虎娃去找崇伯鲧,如今能决定洪水在什么时候漫过巴原冲向下游的人,就是崇伯鲧,别人对此心里都没底。但是别人又不好直接去问崇伯鲧能挺多久,或者说他愿意挺多久?
  崇伯鲧付出的代价极大,而且仍在持续地付出,大江下游民众皆受其恩惠,有些话知情者谁都不好张口,那就等于在问他还能再给自己多少恩惠了。
  昆吾有些尴尬地答道:“其实父君这次让我来巴原,并非是想劝说崇伯鲧大人尽量坚持更久,而只是想打探出确切的消息,也好心中有数。”
  其实禄终托昆吾想问崇伯鲧的话,就是——您什么时候会坚持不住,或者不想再坚持?如今唯一能跟崇伯鲧说上话的,或者说能劝说崇伯鲧做出决定的,恐怕也只有虎娃了。
  虎娃收起那枚九转紫金丹道:“其实我也不太好开这个口,但总得再去见崇伯鲧大人一面,问问我能帮上什么忙?”
  昆吾:“我陪贤弟一起去。”
  两人还没有离开神釜冈小世界呢,突然又有一人到来,竟是玄源。昆吾与玄源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早已闻其在巴原上的大名,赶紧上前见礼、口称弟妹。玄源向昆吾还礼道:“前不久刚刚听说中华消息,亦要为我夫君多谢兄长!”
  玄源谢的,当然是指昆吾为虎娃在中华之地求得伯君之位以及领地之事。其实话说回来,虎娃本人无所谓这些,真正有所谓的反倒是重辰大部。
  玄源离开巴都城后,前段时间一直在组织白额氏族人迁移,但她与虎娃之间自有私密的传讯手段,清楚虎娃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玄源今日突然来找虎娃,是因为巴君少务有急事,少务找不到虎娃只能去求玄源了。虎娃纳闷道:“究竟出了什么大事,少务这么着急要找我?”
  虎娃离开巴都城之前,把该安排的事情都已尽量安排好了,后来还特意把善吒妖王派了回去,照说不会再出什么乱子,况且巴原各城廓的很多事情,也不都是虎娃能解决的。
  玄源答道:“我亦不知详情,少务是派使者来找我的,求我一定要找到你,并说只有你才能帮忙。但我想,定与巴原上最近的状况有关。如今巴原各地皆有乱象,少务身为巴君亦无可奈何;就算善吒妖王手持镇国神剑相助,同样也无计可施。”
  ……
  遭遇这个意外的变故,虎娃离开神釜冈小世界后,就在玄源与昆吾的陪同下先去了巴都城。少务一见到虎娃,便冲过来一把抱住他道:“师弟,你总算回来了!”说话时声音已经哽咽,眼泪都快下来了。
  虎娃从未见过少务如此失态,好似碰到什么世间无解之难题。就在这段时间,巴原各地都有动乱,流寇盗贼四起,甚至还出现了好几支有组织的叛军,在国中散播种种流言,各地城廓也弹压不住,事态此起彼伏。少务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统巴国,竟呈现分崩离析之兆。
  原因当然与大洪水有关,更确切地说,是与少务为了应对大洪水所发起的举国动员有关。起初时各受灾城廓都出现了种种状况,但在国君以及各路高人的严令之下,各地受灾民众都已按照命令迁移了,其他各城廓也按照君令动员人力、物力协助安置。
  如今各地动乱的原因,说起来也令人颇觉无语,并非因为洪水到来,而恰恰是因为大洪水迟迟未至!
  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迁移,而且集中在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假如不是少务治国有方、威望极高,政令执行体系也极有效率,整个巴国恐怕都已散架了。
  少务要求各地受灾民众要在三个月内尽最快的速度完成迁移,然后再安排其他诸事,并说大洪水可能在半年后到来。这是崇伯鲧给出的期限,崇伯鲧当时也不知自己究竟能堵住洪水多久,只说是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在很多人看来,就为了这样一个预言,或者说传言,甚至是谣言,他们便放弃了世代生活的家园。
  从感情角度出发,很多民众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国君已经发出警告并下了命令,大家也就都按照命令迁移了,并不安地等待着将来。
  迁移代价之巨大无法形容,在雨季中长途跋涉,很多人都染上了疫病,在这个年代这是很常见的情况,不少人都病死在了半路上,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他们几乎放弃了一切,到达营地后被重新安置,生活不可能舒适,建造房屋与开垦田地的劳作异常繁重,也难以避免地与当地原住民众产生种种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心情能好起来,谁又没有怨言?雨季是潮湿的,可是民众的情绪却像焦枯的干柴,几乎点火就会着,往往莫名就会爆发各种事端。
第060章、艰难的决定
  少务所能做的,就是命令各城廓尽量协调各方势力并化解纠纷,告诉大家洪水的后果,号召民众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各地民众确实看到了洪水,大江和东海,包括巴原上的各条河流的水位都在持续上涨,淹没了很多以前从未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但民众看见的洪水,并不是真正的大洪水。今年就算没有意外的滔天灾祸,巴原上仍然会有洪水泛滥,更何况息壤神珠所化的山脉隘口间,从大江上游泻下的水量也一直在缓缓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知道大水会涨到什么时候,所以刚开始情况还算稳定。
  但是秋收季节到来后,很多人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因为洪水不再上涨,甚至还有所稍退。很多人便以为这场灾难已经过去了,国君关于洪水的说法是言过其实。家乡田地里的庄稼都扔着没收呢,很多贵重物品都扔在村寨里没带出来呢,很多人都想回去了。
  洪水会在秋后退去,这是常识,冬季本就是枯水时节。尽管此刻各条河流的水位都明显高于往年,但毕竟不再上涨甚至比夏天时退去了少许,人们都认为应该没事了。不少人提出返回家园的请求,而各城廓官员早就接到了少务的命令,禁止大家这么做。
  各城廓官员对民众也说得清楚,真正的大洪水并没有到来,是彭铿氏大人施展仙家神通化一道长堤,在大江上游堵住了洪水,给大家争取了迁移逃命以及重新安置的时间,但大洪水随时会从上游涌下来。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折腾、吃了这么多的苦头、已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很多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有人不再相信城廓官员的这种说法,还有不少部族首领联合起来向国君请命,既然彭铿氏大人有本事堵住洪水,那就让大家返回家园收割庄稼,顺便取回更多的财货,因为走的时候有太多的东西都没让带。
  甚至还有人提出了试探性的要求——能不能让彭铿氏大人永远堵住洪水?
  对于这样的要求,少务不可能答应也答应不了,他也不能同意民众返回家园的请求。洪水随时会来,说是收割庄稼并取回财货,谁知道这些人要用多长时间,很多人恐怕就会留在家园不走了。这个口子一开,举国的局面恐怕就会失控。
  国君不允许民众返回家园,但不可能拴住所有人的腿,有人就偷偷跑回去了。情况可以预见,有人既敢违反君命回到空荡荡的城廓村寨,所做的事情就不仅仅是收割自家的庄稼、取回自家的财货了。
  有人带头偷偷溜回去了,就有更多的人效仿。各城廓官员为了执行国君的命令,当然会严加防范,甚至派军阵监督,禁止安置营地中的民众随意离开。这又导致了民众的抗议,因为他们只是失去家园的难民,之所以有如此境遇只因奉了国君的命令,并不是囚犯。
  并不是每一位城廓官员、每一位军阵将士,在处理这种事情时都能做到冷静明智,很多地方爆发了冲突,甚至是规模不小的流血冲突。恰恰在这个时候,又不知是谁在各地散布流言,宣称这一切都是巴君的阴谋。
  流言或许并非是谁刻意编造,只是某些人心中恶意的猜想,却越传越广。比如在见鹤城一带,就有人说是原巴室国的各部族想抢夺原相室国各部族的世代安居之地,所以才用洪水为借口。
  伴随流言出现的还有流寇。这些流寇就来自于那些悄悄返回的人,但他们离开营地后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结成团伙去洗劫一个又一个城廓村寨、搜刮各种财货。偏偏对这些人,各地城廓无计可施。
  少务不让民众返回危险区,当然也不会让各城廓官员率军阵回去,所以明知道有人结成团伙在各地洗劫,军阵也无法追缉。国君的命令,反而成了对流寇的保护,因为他们活动在国君不允许再进入的危险区域。
  流寇另一个来源是叛军,有人组织起来反抗当地城廓以及军阵的监督与约束,爆发冲突之后便逃走了。一旦遭遇大规模的军阵镇压,他们就撤退到国君下令的不得再进入的危险区,各地官员对此也束手无策。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过去,少务在巴原上的威信已降到了最低谷,很多民众渐渐对他、对整个巴国都感到失望甚至是绝望。
  其实少务尚没有失去对巴国的控制,至少各城廓官员和地方军阵仍听从他的命令,但国中已乱象丛生。因为所习惯的生活被改变、旧有的秩序崩溃,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人们的内心都感到焦灼不安。
  目前来看,作乱者只是少数,但这少数人的行为,却会对尚未建立起的新秩序造成极大的冲击,若不能及时遏制这个势头,巴国迟早会散架。这不是谁反叛自立的问题,而是整个秩序的彻底崩溃,所有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少务自从继位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种局面,心情可想而知。而虎娃听完之后,只问了一句:“师兄,你打算怎么办?”
  少务:“我无解,只能求师弟带我去见崇伯鲧大人。”
  事关重大,说走就走,虎娃当即就带着少务离开了巴都城,昆吾与玄源陪同。善吒妖王还留在巴都城,谁要是趁这个机会在巴都作乱,那就不能有任何客气了!
  少务飞上了云端,他以前并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自己不会飞,必须要有别的高人带着,在天空仿佛无依无靠、安危完全寄托于他人之手,远不如脚踏实地那样感觉心里踏实。但是被虎娃带着在天上飞,倒是例外的情况。
  在云端上俯瞰巴原大地,甚至看见到有人在已撤空的城廓村寨中活动,聚众霸占了城主府居住,搜刮各种财货享受。其实不需要离得很近、将他们看清,远望过去,见到各地炊烟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民众早应撤离,又是什么人在生火呢?
  本应该是无人的地带,却有洗劫财货的流寇、躲避官方军阵的叛军出没。少务得遵从自己的命令,他既命令民众不得返回,也就不会派军阵来镇压,那样只会将更多的人置于险地。
  终于到了下界城的上空,远远地看见平地上涌起的那条山脉以及山脉围起的高湖,其规模竟不亚于东海。几人刚刚接近,云端上就忽有两位红衣人现身拦住去路道:“奉仙君,崇伯鲧大人正在凝神施法,无故不要打扰他,请问尔等有何事?”
  少务脚踏虚空,感觉却像站在实地上一样安稳,上前两步行礼道:“二位仙家,我并不想打扰崇伯鲧大人,实在是有急事求见。”
  虎娃也开口道:“巴君求见崇伯鲧大人,确有要事相商,且与崇伯鲧大人有关。请二位放心,我等绝不会惊扰崇伯鲧大人,感激他还来不及呢,只是说几句话而已,也想问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这两位红衣人正是丙赤和丁赤,他们离开西海上空后,果然主动来到这里为崇伯鲧护法,闻言便让开了去路。虎娃等人见到了崇伯鲧。
  崇伯鲧端坐云端,闭目不言不动,只以神念道:“巴君远来,恕鲧不能起身相迎,请问你找我何事?”
  少务不会神念,只能开口道:“我想请崇伯鲧大人收了神通!如今是冬季,正是下游江河水势最小、水位最低之时。此时放洪水下行,便是最佳时机。”
  在崇伯鲧面前,少务没有解释自己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想必仙家心念一转便能明白始末因由。少务为巴君以来,为一统巴原、治理巴国倾注了怎样的心血?如今竟然亲自开口请求崇伯鲧放洪水淹没巴原,其内心的感受恐怕只有自己知晓。
  这位巴君在数月前便已两鬓斑白,此刻说出这番话,神情极力虽保持着镇定,但声音却忍不住在轻轻颤抖,整个人瞬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众人在元神中听见了崇伯鲧的叹息之声:“你们以为我是不想放手吗?洪水太大,以我的修为法力,已催动息壤神珠到极致,无法再收起它。”
  崇伯鲧解释了自己的处境,这是众人事先没有想到的。息壤神珠是天帝神器,被太昊天帝借虎娃之手抹掉了轩辕天帝的神魂烙印,崇伯鲧只来得及匆匆简单祭炼,将之化为山脉堵住洪水后,却收不起来了。
  不仅息壤神珠收不起来,他还要催动法力维持,否则便是山崩地裂,而息壤神珠亦将被洪水冲走再难寻找。
  少务愕然半晌,又开口问道:“崇伯鲧大人,您能永远堵住洪水吗?”
  崇伯鲧答道:“当然不能,或许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但总有坚持不住的那一天。我在这里坚持得越久,消耗便越大,再过一年半载,就连在中华各地治水的分化形神之身都将难以维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