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虎子(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111

  “我、我才刚领到粥……”
  “我呸!”朝地吐了口唾沫,那王直冷笑着骂道:“你们这群贱民想地什么,以为我不知么?我告诉你们这群贱民,此次是看在刘县令、看在鲁阳乡侯的面子上,我家汝阳侯才派人运粮食来给你们这群贱民食用……照我说,你们这群贱民还不是死了干净!”
  听到这话,在附近排队领食的难民们,皆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狠狠地瞪着那王直。
  见此,那王直又骂道:“瞪什么瞪?你们这群贱民,不好好呆在荆水、宛城,跑来祸害鲁阳县,害得我汝阳还要拨出许多钱粮给鲁阳县,养活你们这群贱民……”
  看着这王直在远处骂骂咧咧,赵虞深深皱起了眉头。
  在旁,静女亦皱着眉头说道:“这人好可恶,说话好难听……”
  “是啊。”张季亦附和道:“比曹安还要可恶三分。”
  原本曹安也在点头附和静女的话,听到张季的话,气愤说道:“张季,你这话什么意思?”
  “啊?曹安,你在啊,哦,抱歉,当我没说吧。”张季毫无诚意地道了声歉。
  碍于赵虞就在身边,曹安也不好与张季争吵,一边看着远处的王直,一边说道:“懒得跟你计较。……不过那家伙,还真是惹人厌,赈济难民是刘公与乡侯的功劳,跟他什么汝阳侯有什么关系?再者,那群难民虽然可恶,但如此不留情面的唾骂……”
  说着,他转头对赵虞说道:“二公子,那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倘若留其继续在此,怕是会激起难民暴动,必须想个办法让他离开。”
  赵虞微微点了点头。
  他转头问郑罗道:“郑罗,你方才与那王直说过话,你能让他离开么?”
  “这……”郑罗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因为他很清楚,那王直对他还算客气,完全是看在鲁阳乡侯的面子上,但问题是,他一介鲁阳乡侯府上的卫士,哪有资格去命令对方呢?
  瞧见郑罗脸上的尴尬之色,赵虞立刻明白了。
  他方才见那王直与郑罗说话,还以为彼此熟悉,可眼下看郑罗的态度,似乎并非如此。
  想到这里,赵虞径直朝着那王直走去。
  他不能容忍这家伙继续留在这里胡说八道,挑起难民们的不满情绪。
第三十一章:愤怒
  “王管事。”
  就当那王直还在朝着那些难民骂骂咧咧时,赵虞已走到他跟前。
  那王直起初并没有在意,见有个十岁左右的孩童走到自己面前,下意识笑道:“谁家……”
  刚说两个字,他忽然注意到了站在赵虞身旁的张季与郑罗二人。
  张季他不认得,但郑罗他可是认得的,此刻见郑罗亦站在赵虞身旁,态度仿佛下属、随从一般,那王直立刻就意识到,眼前这个小孩,身份并不简单。
  “你是……”他狐疑问道。
  赵虞拱了拱手,说道:“在下乃鲁阳乡侯次子,赵虞。”
  自我介绍时,他忽然从对面的王直身上嗅到了刺鼻的酒味,这让他不禁皱了皱眉头。
  “鲁阳乡侯次子?”
  王直眉梢一挑,旋即脸上露出了几许笑容,亦拱手道:“原来是赵乡侯的二公子,失礼失礼,在下王直,乃是汝阳侯府上的管事。”
  当说道“汝阳侯府”四个字时,他的脸上满是倨傲之色,显然他很是为这个身份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彼此介绍完毕,那王直率先问赵虞道:“二公子怎地会来这种地方,恕王某直言,这里可不是二公子这样尊贵的人应该来的地方。”说话间,他用鄙夷的目光扫了一眼周边的那些难民。
  不得不说,事实上这王直对赵虞还是比较客气、比较尊重的,但即便如此,赵虞仍然对此人没有任何好感。
  没有理会王直的话,赵虞淡笑着问道:“王管事,你喝酒了?”
  “呃?”王直愣了愣,旋即毫不在意地说道:“方才喝了点酒,让二公子见笑了。”
  赵虞微微一笑,说道:“在下感觉地出来,王管事方才似乎喝了不少,不如这样,王管事先去郑乡村内歇歇,解一解酒意,你看怎么样?”
  那王直显然也不傻,当然听得出这是赵虞委婉地表达让他滚蛋的意思,态度顿时就冷淡了下来,面色阴晴不定地看重赵虞,似乎是在权衡着什么。
  半晌后,他正色对赵虞说道:“王某……不明白二公子的意思。”
  说着这话,他眼眸中闪过几许不满之色。
  但面对赵虞,他确实有几分顾忌,毕竟赵虞的身份不简单,但就这么三言两语被赵虞这个十岁的孩童赶走,他心中亦有不甘。
  不甘之余,他也觉得纳闷不解,因为他自忖与这位赵乡侯的次子素未谋面,更别说得罪对方,方才见面也是客客气气,不曾落下礼数,何以对方一见面就这般不客气?
  见对方不识趣,故作不曾听懂自己的暗示,赵虞皱皱眉,索性就把话挑明了说:“既然如此,索性我就说得直白点。……我方才在旁,听到王管事无端羞辱此间的难民,我觉得此举并不合适,倘若王管事不能纠正你的行为,那我希望你离开这里,莫要影响到放粮。”
  听到赵虞出面为自己等人说话,附近的难民们皆用吃惊且意外的目光看向赵虞,原本因为王直的羞辱而气愤填膺的情绪,也稍稍得以缓解。
  而此时,王直也明白了赵虞不满的原因,恍然道:“原来如此,原来二公子是可怜这些贱民,我还以为哪里得罪了二公子……”
  说罢,他摇摇头,又对赵虞说道:“王某不知二公子为何偏袒这些贱民,但王某以为,二公子实在不必可怜他们。这些贱民,原是荆水、宛城一带的人,因家乡闹了天灾,便不顾国家的法令,擅自逃到相邻郡县,有如蝗虫过境,把相邻郡县一抢而空,相信贵县也是这个情况吧?……我昨日跟郑罗谈过几句,贵府上的田地,这几个月也是遭到了这些难民的偷窃与哄抢吧?”
  “……”
  赵虞回头看了一眼郑罗,郑罗哭丧着脸说道:“二公子,卑职只是随口一说……”
  王直笑了笑,又继续对赵虞说道:“总而言之,二公子您实在无需可怜这些贱民,虽然这些贱民是受天灾所害,但按照国法,他们应当呆在故乡,等待朝廷赈济,然而这些人却擅自逃离故乡,跑来祸害其他郡县,害得其他郡县粮食紧缺,进一步扩大了灾情,你说他们是不是死不足惜?”
  话音刚落,还没等赵虞开口,便听队伍中有难民忍不住喊道:“朝廷根本就不曾派人赈灾!”
  旋即,难民群纷纷有人开口。
  “我等了足足两个月,将家中能吃的都吃了,然而朝廷根本不曾派人放粮。”
  “你是希望我等呆在故乡等着饿死么!”
  “要是朝廷派人赈灾,你以为我等愿意逃难至此?请我来我都不会来!”
  “住口!”
  王直怒声骂道:“我与二公子说话,你们这群贱民有什么资格在旁插话?”
  说罢,他又对赵虞说道:“二公子你看,这群难民毫无礼仪教养可言,为了活命,他们可以目无国法,不顾一切,跟蝗虫有什么区别?二公子实在不必可怜他们,给他们些吃食,让他们能得以活命,这群贱民就应当感恩戴德了!”
  听完王直的话,赵虞正色说道:“我不否认,迄今为止涌入我鲁阳县的难民,为了活命确实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比如偷偷跑到我乡侯府的田地,偷窃、抢掠田地里尚未成熟的作物,甚至聚众围攻我家的谷仓,扬言若不放粮就要放火焚烧谷仓……”
  听到赵虞的话,王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而那些难民则面色越发难看——他们面色难看,并非全然是因为气愤,或许只是因为羞愧,毕竟他们也知道,赵虞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实情。
  甚至于在他们当中,或许也有人做过那样的事。
  而就在这时,却见赵虞话风一转,继续说道:“……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往难民们没有活路,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所以才会做出那样的行为。而眼下,我鲁阳县实施了以工代赈的举措,此举既让难民们有活下去的希望,也能让他们改过自新。”
  他伸手一指身后的难民们,正色说道:“我并没有可怜他们,他们以付出自己的辛劳作为交换,换取果腹的食物,此乃两厢情愿的举措,他们不需要我,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怜。”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王直,沉声说道:“王管事所言,或许有几分道理,但我并不认同。在此地务工的难民,至少是那些勤勉踏实、安安分分以工换食的难民,我并不认为王管事应当轻视他们、甚至羞辱他们。……这些人,不应当被歧视!”
  待等赵虞把话说完,周围鸦雀无声。
  在场的,无论是郑乡的青壮,还是排队等着领食的难民,皆目不转睛地看着赵虞。
  下一刻,四周忽然响起了抚掌声,稀稀拉拉。
  那是那些不曾偷奸耍滑的难民,见赵虞为他们辩护而发自内心地高兴,忍不住以抚掌来感激这位二公子,感激他能正视他们。
  旋即,抚掌声越来越响,想来是那些有过偷懒举动的难民,亦带着或多或少的羞愧而加入了其中,甚至是郑乡的青壮们。
  掌声持续了好一会儿,王直看看四周,面色有些难看,他轻哼一声说道:“真是让在下意外,二公子小小年纪,居然如此善于笼络人心……”
  “这并非笼络人心,而是就事论事。”赵虞摇摇头说道:“那些卖力作业换取吃食的人,理当得到尊重。……我等不欠他,他也不欠我等,两者是平等的。”
  看着赵虞面色淡然的模样,王直虽然愤懑于自己居然被一个十岁大的孩童给说教了,但此时也不知该说什么。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个声音弱弱问道:“那个……王管事,二公子,能、能先给贱妇舀一碗粥吗,贱妇在此等了许久了……”
  有些熟悉的声音,让赵虞下意识地转头过去,此时他方才注意到,那名带着两个孩童的妇女,此时已经站在队伍的前头,神色满是不安。
  王直心中本来就有气,闻言怒声骂道:“没教养,没见我在与二公子说话么?”
  听到骂声,那妇人整个人都抖索了一下,她身旁那个半大的孩童,亦紧紧抱住了母亲的腰,用畏惧的目光看向王直。
  『一时间没注意到,她母子还未领到粥么?』
  心中暗想着,赵虞抬手示意放粮的一名郑乡青壮,平静吩咐道:“给她。”
  那名郑乡青壮点点头,当即就舀了一碗粥给那名妇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1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