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虎子(校对)第8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1111

  在略一迟疑后,她低着头轻声说道:“请代奴婢向周夫人问一声好。”
  赵虞愣了愣,旋即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会的。”
  说罢,他转头看向从旁正用大眼睛眨巴眨巴瞧着他的祥瑞公主,带着几分警告意味提醒道:“公主,周某不在的这几日,请务必莫要任性、莫要胡闹……”
  “本宫晓得,你快走吧。”祥瑞公主强忍着心中的喜悦挥挥手催促道。
  见此,赵虞又交代了馨宫女几句,旋即便走出了小屋。
  而此时在小屋外,廖广亦正在与高木告别——他终归是颍川郡的都尉士吏,而不是公主的护卫,鉴于当前郡内正值秋收之际,他也理当与赵虞一同返回许昌,负责一些事务。
  “道完别了么?”
  就在廖广与高木告别之际,赵虞微笑着走了过来。
  在廖广笑着点头之际,高木有些遗憾地拍了拍前者的臂膀,旋即转头对赵虞说道:“周都尉不在,我怕劝不住公主……”
  说话间,他的目光看向小屋的窗口,他一眼就瞥见,公主正缩在窗户后小心翼翼地张望。
  赵虞亦顺着高木的目光回头瞧了一眼窗口,旋即轻笑着宽慰高木道:“蔡铮那边有旅狼盯着,山下的金勋也被陈陌盯着,只要不离开这座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稍稍放宽一些也不要紧……”
  “既然周都尉都这么说……”
  高木微微点了点头。
  几人又稍稍聊了几句,旋即赵虞便带着廖广与一干郡卒,还有牛横、何顺等人,在郭达、褚角等众人的相送下,骑马离开了山寨,沿着山路下山而去。
  他前脚刚走,后脚高木就被公主唤入了屋内。
  在反复确认赵虞真的已离开后,公主高举双手欢呼起来。
  这也难怪,毕竟山寨这边她唯一畏惧的就是赵虞,赵虞这一走……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这座黑虎寨,该是更换主人的时候了!
  当即,公主便眉飞色舞地命令高木道:“高木,给本宫把将郭达叫过来!”
  话音刚落,屋外就传来了郭达的回应:“郭达拜见公主。”
  很显然,郭达早就猜到他兄弟赵虞一走,这位公主肯定是旧态萌发,早早就在屋外等着了。
  “你就是郭达?”
  看着进屋的郭达,公主盛气凌人的说道:“周虎不在,山寨要听命于本宫。你等众人,皆要听命于本宫!若你顺从,本宫……本宫就封你做大官。”
  郭达自然不会与这位公主一般见识,拱拱手笑着回应道:“当然。……郭某愿为公主效劳。”
  “真的?”公主稍稍有些惊讶。
  “当然。”郭达笑着说道:“只要公主不擅自下山,什么都可以听公主的。”
  “姆姆。”
  公主满意地点点头,旋即吩咐道:“本宫今日在寨内住得倦了,想要进山狩猎,你速速组织人手……”
  郭达略一思量,觉得陪公主进山狩猎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山上山下有陈陌、刘鹗二人所率整整五千名旅贲卒守着,也不至于会出什么事。
  想到这里,他点头说道:“在下遵命。……在下立刻就组织狩猎队,陪同公主进山狩猎。”
  “好好……”
  公主满意地点点头。
  且不说这位公主趁着赵虞不在,试图‘鹊巢鸠占’成为黑虎寨的主人,且说赵虞带着牛横、何顺、廖广、董耳等人返回许昌。
  等到他们一行人回到许昌时,那已是九月十二日,正值许昌忙碌于秋收的时候。
  鉴于此,赵虞吩咐廖广立即回都尉署覆命,而他也回城见了一面李郡守。
  当得知赵虞返回的消息后,李郡守命家仆将其请到了书房。
  一见到赵虞,李郡守便问起了公主的状况:“公主还在昆阳?”
  赵虞点点头,如实回答道:“在卑职昔日的那座山寨内,由卑职信任的人照看着……为防有意外发生,卑职还特地调了五千名军卒于山上山下驻扎,请大人放心。”
  “唔。”
  李郡守微微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做事向来稳妥谨慎,我放心。”
  说罢,他话锋一转,对赵虞说起了御史张维的事:“……前两日,张御史回邯郸时又途径许昌,我吩咐陈朗设宴为其送行,期间也曾与他稍微聊了几句。居正,这件事你处理地过于意气用事了……”
  赵虞当然明白李郡守指的什么,点点头没有解释什么。
  一来他并不想向眼前这位李郡守解释他真正的意图,二来,他知道李郡守不喜欢下属诡辩。
  果然,见赵虞没有解释什么,李郡守的态度越发和蔼了,在招呼赵虞就坐之后,颇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我大致知晓了,无非就是邯郸的那两位忌讳邺城侯……我也不知李奉对你说了什么,但此乃王室内事,你实在不该介入。”
  赵虞顺着李郡守的话说道:“大人说的是,卑职当时只是有些气不过,是故……”
  “我知道。”
  李郡守点了点头,毕竟他也知道,他面前这位下属亦是心高气傲之辈,从来不肯吃亏,又岂肯轻易咽下险些被人嫁祸的恶气?
  点头之余,他叮嘱赵虞道:“你写的证词,已由张御史带往邯郸去了,追也追不回了,那就这样吧,终归这件事……也的确是太子与三皇子那边欠考虑了,回头我再替你斡旋一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就到此结束。至于邺城侯父子那边,你不宜与他们走得过近……历来干预王室内事的臣子,大多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那杨定的祖、父二人,就是最佳的例子。”
  “卑职明白。”赵虞微微点了点头。
  抛开其他不谈,他倒不抵触李郡守这番劝说,毕竟他也明白,李郡守确实是为他好。
  只可惜,他有他自己的考量,不足以为外人道。
  揭过了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接下来的谈话,气氛就轻松多了。
  尤其是提到今年他颍川郡的收成时,李郡守满脸笑容。
  这也难怪,毕竟当前天下各郡大多不太安稳,但他颍川郡却风平浪静,既无天灾,也无贼患,这岂不就是表明他李旻治郡有方嘛——虽说他近年都不怎么管事了,将大多的权利都下放给了赵虞与陈朗二人。
  而趁着李郡守高兴,赵虞也顺势提及了他接下来的日程安排:“大人,待秋收之后,卑职准备去一趟舞阳,视察那座矿场的进展……”
  早在大半年前,赵虞就提议要在昆阳、舞阳兴修两座矿场,开掘应山、卧牛山两山的矿石来炼铁,锻造兵器,这么大的事,李郡守自然知情。
  他点点头说道:“此事确实应该加紧了,近两年天下不太安稳,幸亏你扩编了郡军与县军,但据陈朗所言,各县县军都出现了兵器短缺的情况,为应对难以预料的动乱,你要催促两座矿场尽快竣工,开掘铁石,打造兵器,我担心今明两年,这天下还有一番动荡……你不在许昌的这些日子,我阅览朝廷发下来到通告,河南郡的伊阙贼还是闹得挺厉害,南阳郡亦频繁有叛军余孽作乱,江夏郡更是一塌糊涂……还有鲁郡、济阴、济北……”
  他顿了顿,好似想到了什么,补充道:“说起来,朝廷又来催粮了,命我颍川筹集百万石粮食,尽快运至梁郡,介时朝廷会专门派人将这些粮食分别押送至济阴、济北、鲁郡等地……”
  对此赵虞毫不意外。
  他早就预料到济阴、济北、鲁郡等几个郡今年会缺粮,是故才会暗示张翟尽快前往那几个郡传播义师理念,以便那几个郡闹饥荒时,当地的百姓效仿前两年的义师揭竿而起。
  尽管心知肚明,他仍故作震惊,甚至还故意表现出几分不满:“百万石?这岂不是说,今年我颍川的粮收,近半数都要交出去?”
  果然,李郡守听出了赵虞语气中的不满,叹息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河下游那数百亩田地去年被洪水淹了,据我所知只恢复了四五成,勉强可供本地食用。河北的粮收,估计也指望不上……徐州被誉为天下粮仓,本来可以供给各郡,奈何却被江东的乱贼占了,当前朝廷能指望的,也就只有颍川与河南了……”
  “话虽如此……”
  赵虞故意皱了皱眉,低声说道:“近两年,我颍川以官府的名义前前后后征收了上百万石粮食,皆供给于邻郡,致使我颍川险些断粮,郡内民众原本就有怨言,然而朝廷却再次命我颍川借出百万石粮食……倘若因此民怨载道,卑职担心要出事。”
  李郡守捋着胡须默然不语。
  作为一郡郡守,他也明白治下的百姓并非时时刻刻都能用道理说通,毕竟市井之民大多在意的是自身的利益,因此他也吃不准他治下的颍川郡会不会因为再次赊借大量粮食给其他郡而出现动乱。
  良久,他沉声说道:“介时,先张贴布告,告知民众实情,若……若仍有刁民滋事,命各县县军镇抚!”
  『镇抚?好家伙……』
  赵虞看了一眼满脸严肃的李郡守,点点头不再说话。
  他无法阻止借粮出去,也无法劝说郡内百姓以大局为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尽可能减少伤亡。
  顺便再想想如何利用这件事打击晋国的威信。
  与李郡守聊了片刻,赵虞告辞离开了郡守府,返回了自家府邸。
  得知自家夫婿、自家少主回到府内,静女自然是非常喜悦,在遣退了身边三个小丫头后,便紧紧拥住了赵虞。
  也难怪,毕竟这十年来,他二人朝夕相处,除了前两年赵虞假借驰援梁郡的名义去图谋童彦,二人几乎从未分别过这么久的日子。
  而赵虞,亦在静女向他表达了思念后,从怀中取出了一件小礼物——即他在昆阳县城买的那两只银镯之一。
  就像当日收到礼物的馨宫女那般,尽管那只银镯并不值钱,但静女依旧十分喜悦,当场就将镯子带在了白洁的手腕上。
  当晚,阔别许久的小夫妻,自然是好好温存了一番,就是苦了碧儿、青儿、瑶儿那三个正值思春年纪的小丫头,把头蒙在被子里依旧能听到自家夫人勾人心魂的呻吟声,面红耳赤之余,亦是浑身难受。
  好在赵虞在自家府内只宿了一宿,次日便带着牛横、何顺、董耳几人前往舞阳县。
  两日后,待等赵虞一行人急匆匆来到舞阳县时,舞阳县的秋收还只完成了一半,而秦寔作为舞阳县的县尉,正站在田旁视察着众人的作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11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