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迈入神话时代(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70

  如果坏掉了,凭借云海号目前的工业能力,这些两层楼大的螺旋桨还真的没有办法修补。
  “一艘航母的吨位,也就仅仅十万吨罢了,就得用上这么大的螺旋桨!现在这个避难所的体量是航母的数百倍!”
  “所以光靠这一点推动力根本不够用的,单单依靠螺旋桨每小时的运动速度不会超过6公里,还没人走的快。”
  “最主要的还推动力还是水流方向,以及来源于西北方向的狂风。借助这些自然界的伟力,我们的前进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15公里,110-130个小时之后,差不多能够到达阳河。”
  “就说阳河又扩散了吧,我觉得到达的时间可能会提前一些,100个小时吧。”
  “对比起自然界的伟力,我们能够掌控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
  几名相关的专家站在中央大厦顶楼的控制室,不停地议论着。
  陆一鸣笑着说道:“自然界的确很强大,但我们的避难所也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迹了。放在以往谁会去建立这种庞然大物啊,建成的难度不亚于古代建造长城吧?”
  “哈哈,比秦始皇造长城还是稍稍简单一些的。建立长城完全用的是人力,但我们用的可是机器。”
  一位工程师笑着说道,“其实我以前一直纳闷,为什么要建立这个避难所,还得签署保密协议,也就只能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回家休息几天。老婆天天都在抱怨,都要给我戴绿帽了,但看在钱的份上勉强忍了……”
  “但现在知道了,这个决定真的明智……唉,时间不等人啊,要是我们那时候能够抓紧时间,造的更大一点就好了。其实我们的居民区根本就没有造好,只是勉强能够使用罢了。”
  由于这一次的启程还算顺利,无论是水流的方向,还是风向都符合预期,大家也是有说有笑的,心情相当不错。
第90章
最后的幸存者
  随着云海号正式启程,电视节目上的女主持人开始播报今天的新闻,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应的信息:“……云海号避难所是耗费了八年时间才建设而成的超级避难所。这不仅仅是一艘巨轮,而是悬浮在海洋上方的一座小型城市!”
  “它的长度达到3.1公里,最大宽度大约是2公里,高度340米,总共分成一百个不同的区域,具体的功能大致如下:1-10区是军事区,在这里存储着各种武器,士兵也在这十个大区中训练;11--30区是工业基地与农业基地;40-50区是超自然研究机构以及各个不同的实验室;50-95区域是居民住宅区域,再剩下的是是重要物资储备仓库。”
  “其中住宅区能够容纳的人口在3000-5000人之间。10个区为一个行政单元。”
  “在外边还有一个小型船坞,停靠着一艘万吨级别的驱逐舰,以及五艘两栖运输舰。”
  “……避难所的最顶层,是如同航母般的平顶结构。假设未来天气好转,最顶层的甲板区将会对所有公民开放。如果在未来重新见到了太阳,可以在上边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并且可以种植蔬菜。”
  这个大饼倒是画的挺不错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下一次见到太阳,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不过心中还是挺向往的。
  主持人又说道:“按照专家计算,目前的物资储备情况,只要不发生意外,坚持十年的时间不成问题。”
  这一句话倒是让民间人士更加放心,镜头开不停跳转:物资仓库中的确摆满了大米、面粉、午餐肉、火腿肠等各种食物。其实民间人士根本没办法判断这些东西到底能支撑多久,他们只知道很多而已。
  为了维护民间的稳定情绪,主持人播报的新闻有一些夸大的成分,譬如说“物资储备坚持十年的时间,这是最最最理想的情况,实际操作起来不可能如此理想化,总归会有很多东西被浪费掉,总归会有一些意外发生。
  不过这些新闻内容的播报,已经让民心大体安定下来,这就足够了。
  他们其实就需要一张幻想中的大饼,哪怕这张大饼吃不到,幻想一下也是好的。如果连幻想都不能做到,说不定下一分钟就直接自暴自弃,发起零元购活动。
  就这样,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在引擎的调整以及风力的推动下,云海号避难所顺利进入到了原先的一条河道内,向着海洋深处进发。
  目前的高原地带还没有彻底被淹,所以依旧有着地势差,存在河流。
  依照云海号避难所的庞大,如果不是因为雨下的足够大,积水足够深,这艘超级巨轮说不定要搁浅在这里,再也动弹不得了。
  “看样子基本上成功了吧,这条主河道内没什么杂物,也不会有什么高楼大厦突然触碰到避难所的底部。”
  “是的,只要风向不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再接下来向着这个方向航行130个小时即可。”
  陆一鸣的心态稍稍平缓,和同事们聊起了最近的生活状况。
  “说起来,目前的治安状态整体还行,我管理的那一个小区以年轻人居多,大部分人都在琢磨自己要找啥工作。”
  “还有一小部分人的情绪比较消极,一天到晚都在打牌,打麻将。”
  另一人摇头道:“消极也没办法,不要去催他们,也不要强迫他们工作,提供基本的食物就好。再过一段时间,人总归得接受现实。打牌就让他们打吧,反正都是些穷光蛋,没什么好赌的,现在也不可能借到钱。”
  “研究所中存放的诡物,没有发生异变吧?”
  “全都老实待着呢。”
  陆一鸣心中略微有点感慨,这一段时间,并没有特别严重的超自然灾难爆发,平白省了不少麻烦。按照科学家们的猜测,很有可能是生命数量的锐减,使得超自然灾难的频率下降了许多。这一现象侧面反映了,超自然灾难,有很高的概率是生命的活动引发的。
  如果没有生命,整个世界也就不存在超自然灾难。
  透过厚厚的玻璃窗,能够看到整个城市都被大水淹没了,只有一些最高层的建筑物勉强露出了一个屋顶。
  要知道云海市最高的建筑,可是有四百多米的高度啊!
  云海号的探照灯不断向四周扫射,在雨水中划出了一条又一条的光路。目前的白天以及黑夜差别并不大,铺天盖地的云层将所有的一切都遮蔽了,白天只是比黑夜稍微亮那么一丁点罢了。
  人们必须要24小时的警惕,如果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接近,架在炮管上的机枪与鱼雷可不是开玩笑的。
  突然间,前方的观察员吹响了尖锐的哨声,所有人都如同条件反射般警惕了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云海号的总负责人丁原大声问道。
  “报告!我在前方的高楼顶端发现了少量的幸存者!他们正在用手电筒呼叫救援!”
  “幸存者?现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幸存者活着?”
  这一发现让房间内的所有人都骚动起来。
  陆一鸣也拿起望远镜仔细眺望,大概在一公里之外,最高的那一栋大厦处,出现了几个若隐若现的渺小光点,上边幸存者正拿着手电筒疯狂的挥舞着。
  在绝境之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庞然大物,这群人自然是激动地不行,就好像捞到救命稻草一般,不停地摇晃着手电筒,撕扯着嗓门大叫。
  只是很可惜,一公里的距离几乎是一道天堑阻断了他们的生路。在这种狂风巨浪下,他们到底在叫什么,完全没办法听到。
  “援救,怎么救?”陆一鸣喃喃自语。
  大伙讨论了一阵子,并没有特别合适的救援方案。
  云海号避难所的吨位太大,惯性也同样很大,在风力以及水力的推动下,根本就不可能停地下来。冒然改变航线,说不定直接就撞上那栋大厦了。
  如果派遣一些小型轮船,很可能会直接被狂风吹翻,目前的风雨以及波涛实在是太过凶猛,就算水性再好的游泳健将,也会被活生生淹死。
  大一点的轮船都已经进入到了船坞当中固定好,而且机动性比不上小船,也有直接撞击大厦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援救?
第91章
诡物救人法
  气氛沉默着,丁原看了看周边的几位干事,他们都苦着一张脸,没有说话。
  目前整个基地15万六千的人口,关键性的人才都已经齐全,多几个不多,少几个也不少。
  “放弃这些幸存者,是最好的选择。”一位官员用极小的声音说道。
  丁原听到了,他皱着眉头,没有表态。
  但很快,丁原看到脸上有些急迫的记者以及专家学者们,又很快想到了另一点:在房间中的众人中,不仅仅有着高层领导,还有着大量的中层干部,甚至还有一些记者存在,他们正在直播。
  从理性层面,放弃救援是不错的选择,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
  但是很遗憾,大多数人类是感性的生物。在这个关头放弃救援,民众表面上可以理解,私底下把你骂上天。他们才不管政府有没有能力救援,他们只看最终结果。如果最终没有救援,刚刚凝聚起来的一点儿民心又很快就要散了。
  即便目前不是什么民主社会,也没什么民主投票环节,但大体的民心还是得关注的,总不能够一上台就臭名昭著。
  政治因素……很重要,非常重要!
  避难所中的政治力量主要有三股,第一是原先的政府力量,主要由原先的一些高层干部组成,他们有着一定的执政经验;第二是原先的研究所组织,主要由超能力者以及原先的三四千工作人员组成;第三是原先的军方,掌管大量的士兵以及少量的超能力者。
  由于原先的研究所人口最多,所以政治权力掌控在研究所手中。
  但即便如此,丁原想要指挥其余的力量,还是会遇到一些阻力,行政命令无法像研究所的人马那样畅通无阻。
  “人类啊,是不可能完全没有内斗的……”
  另外两股政治力量,没有任何一点对权力的欲望,那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丁原心知肚明。在未来如果真的遇到了风险,云海号避难所中只需要一个声音,那么这个声音,是谁呢?
  当然是研究所!
  而这一次的救援活动,当着这么多记者,这么多中层干部的面,便是获得政治声望的一次机会!
  丁原并不是那种为了政治权力不择手段的人,但他知道,你不去关心政治,政治就会去关心你。所谓的凝聚力,就是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形成的,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个人声望,也是从各种小事中一点点产生的。
  想到这里,他立刻说道:“救,一定要想办法救下来!他们可能是我们能够遇到的最后幸存者了,一定要想办法救援下来!”
  最高指挥官发令了,房间中的气氛立刻舒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