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335

  丁齐摆了摆手道:“不必总是跪下行礼,起身说话好。”
  那人却没有起身,抬起头一脸震惊之色道:“您是怎么走过来的?”
  丁齐:“是这么走过来的。”
  值守的社民:“我这去把大家都叫起来,庆贺天兄展示的神迹,此乃我东营二社千年之幸!”
  丁齐赶紧阻止道:“别,别打扰大家睡觉!我是走过来看看,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会儿,你继续安心值守吧。”说完话他把棍子放下,在火堆前坐好,先从兜里摸出几块樱膏糖吃了,然后闭目凝神不再言语。
  那位社民不敢违背天兄之意,并没有跑去叫醒大家,但也没有回到屋,是静静的侍立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心却似升起了惊涛骇浪。
  丁齐等外来者被这里的原住民视为“天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他们是天兄下凡,而不是天兄的意志下凡附体于当地出生的某个人。陶昕当年申明,在末世之后,天兄不再下凡附体,防的是世人再自称天兄作乱,但防不住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啊。
  这里的人都敬拜皇天帝,当然相信天兄是存在的,天国历史有,但自从末世之后,天兄不会再下凡附体了,只能直接来自天外。天国民众之所以对丁齐等人的天兄身份深信不疑,也不仅是庄梦周能装啊。
  有天兄自天外降临,到达了大营,其他各大营得到消息都将信将疑,要么怀疑这事是不是真的,要么怀疑天兄的身份是不是真的。但紧接着大家疑虑被打消了,因为南、西、北各大营先后都有天兄降临,而且还展示了神迹。
  除了庄梦周和尚妮是直接来到大营附近、白天进了村社,其他人可至少在野外待了两天啊,能够穿行黑夜到达村社,本身是传说的神迹了。可以此前所有人到达村社时都是白天,当地民众没有谁亲眼见证过他们是如何穿行黑夜的。
  但此刻的情况不同,这位值守的村民亲眼看见了丁齐从黑暗走来,没有打火把也没有披竹甲,却安然无恙,心的震撼可想而知。
  丁齐端坐涵养神气,他确实需要回复一下体力和精力。这么过了一个多小时,那位社民还在一旁站着呢,忽听丁齐的声音道:“你再发愣,火要熄了!”
  那人这才如梦方醒,赶紧回屋取来一捆稻草和三根木柴添进了火堆,而丁齐已经站起了身,拎着棍子重新向来路走去。那位社民在大门央跪下,向着他的背影不住的叩首。丁齐明明已说过不必下跪,但此刻没法管了。
  回去的时候他没有再走不熟悉的岔路,不时挥棍抽落几只夜龙,并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他在想一个问题:此地的黑夜虽然对人们的活动造成了很多限制,但从某种意义也是保护了他们。
  假如没有这样的黑夜威胁,人们的活动区域恐怕会延伸到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历史的战争和冲突规模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限制,此地的人类当年说不定已经灭绝了,算陶昕想挽救都没有机会。
  丁齐等人最初到达的地方是险恶的崇山峻岭,不适合开垦居住,想涉足那一带也极为困难,所以万年以来罕见人迹,在近古时代还被划为了保留地。那种地方很重要,至少保留了这个世界丰富的物种资源。
  近万年来,这个世界的人与外界有何不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这其实是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也能看出一点痕迹。如今的天国共有二十五姓,民众都是三千年前那五百名幸存者的后代,那些幸存者到底拥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基因?
  体质好、免疫能力特别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丁齐今天夜里又发现了另一件事,这里的人都拥有很好的通感潜质,至少听觉特别敏锐。如他先后遇到的两位值守社民,从很远的地方察觉到他来了,而外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则不可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尤其是那位东大营的元帅肖博知,仅仅是今天才见面,能分辨出他的脚步声,而且当时还说了一句话:“丁天兄的脚步声和其他三位天兄不同,感觉也不一样,我自能分辨。”
  在丁齐看来,最重要的是那句“感觉也不一样”。也许肖博知本人也说不清楚,他是能感觉出来,而这种感觉恐怕是所谓“灵觉”的雏形、建立在通感基础的潜意识能力。之所以会如此,也与此地特殊的环境有关。
  丁齐突然发现,这一夜的行走,对锻炼神识很有帮助。假如将来三名弟子突破了隐峨境,也可以让他们用这种方法锻炼与掌握神识。这里的黑夜真是绝佳的修炼环境,是有点危险,不可以走得太远。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远近的田园与村社轮廓于天地间渐渐浮现,耳边传来了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回头一看,东边的霞光已经升起,一轮红日将出未出。再转回身来,前方已能望见东大营,竟有不少人已守在了大门内外的道路两旁。
  丁天兄在黑暗走出了村社,一夜未归,元帅肖博知也睡不着啊,等来等去还没有等到丁齐回来,他干脆爬了起来跑出去问情况,得知丁齐是走出了东大门,于是干脆站在门口候着。
  他这么一折腾,又惊动了不少人,有人便跑出来问是怎么回事?得知丁天兄在黑夜出行,然后更多的人被惊醒了。等到蛙鸣声响起,村民们纷纷起床的时候,东大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大家一起在东门口守着,不久后便亲眼见到了终身难忘的一幕。
  只见丁齐从黑暗与光明交替的晨曦施施然走来,背后的霞光渐渐升起,他背手倒持着一根长棍,身姿挺拔步履从容。丁齐走进东大营的时候,道路两旁人们纷纷下跪叩首。当他走回村社央的神祠前,看见了刚刚走出大门一脸懵逼的三位弟子。
  村子里所有人都在外面跪着呢,面朝着这个方向。孟蕙语小声道:“师父,他们这是怎么了?”
  叶言行压也低声音道:“他们犯啥错误了?”
  毕学成则凑过来神神秘秘问道:“师父,您夜里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第139章
富足之乡
  丁齐苦笑道:“没什么事,是我夜里出去逛了一圈,结果把大家都给惊动了。先进去吧,否则他们不会起来的,我还有事要交待。”
  回到后跨院,正看见有社位村民把他们屋里的马桶都挑了出来,还戴着布制的口罩和手套。也不知这口罩和手套是这里原先有的,还是按照庄天兄或谭天兄的吩咐特意制作的。见到几位天兄走进来,两位社民赶紧将担子放下,闪身到一旁行礼,不敢离他们太近。
  三位弟子是刚起床,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跑到神祠门口一看,结果被吓了一跳,等回到房间发现洗漱之物都准备好了。新的木盆,里面是温水,旁边的架子还有竹杯、牙刷,牙刷旁另有一个小盒子,地还放了一个桶,应该是倒水用的。
  这里的人也知道清洁牙齿,而且制作了牙刷。其实牙刷是国古代发明的,丁齐在博物馆里还见到过宋朝的实物,贵族使用象牙、牛骨、玳瑁制作牙刷柄,平民使用竹木,样式和现代的牙刷几乎相同,顶部钻小孔插入动物鬃毛。
  这里的牙刷是竹制的,刷毛应该是麋鹿身的鬃毛。旁边的小盒里放的应该是牙膏,以细盐调和一种凝胶状的东西制成,想必也是这里的特产了。旁边当然还备好了梳子、头巾与头绳。
  梳子是枣木的,头巾是染成姜黄色的丝绸料,像是一块手帕,而头绳是红白两色的丝线编成,非常精致。丁齐等人未留长发,当然用不着这种东西,只是简单梳了梳头。而在孟蕙语的房间里,居然还备好了发簪。
  发簪并不是黄金和青铜的,木质镶玉饰。所谓玉当然不是外面的和田玉或蓝田玉,是当地发现的质地温润的美石,造型是细长飞云状的如意形,工艺非常精湛。
  姑娘家当然喜欢这种东西,孟蕙语特意编了几根小辫还盘了个髻,用头绳系好插发簪,所以多用了点时间,她是最后一个走出屋的。这时早饭已经准备好了,丁齐等三个都坐在前厅的桌边等着呢。
  一见到孟蕙语毕学成叫道:“我说怎会这么长时间呢,原先在屋里打扮呢!”
  叶言行:“女生嘛,可以理解。师妹,你这发型挺别致的!”
  孟蕙语有些羞涩地道:“好看吗?”
  丁齐点了点头:“嗯,挺好看的。快吃饭吧。”
  孟蕙语一低头,又小声惊呼道:“泡泡小馄饨,我最爱吃了!这里居然也有泡泡小馄饨?”
  丁齐笑了:“这里可不是穷乡僻壤,更不是偏远蛮荒,很多东西都很精致,甚至外面的世界精美得多!”
  毕学成:“这是两盘什么菜啊?”他用筷子指了指导两盘蔬菜,一盘是炒的嫩叶,另一盘应该是撕掉皮的嫩茎,并用盐腌了。
  丁齐板起脸说了两个字:“猪草。”
  叶言行:“猪草!这是把我们当猪喂了吗?”
  丁齐:“民间所谓猪草有两种,一种叫鱼腥草,有的地方也叫折耳根。另一种是地瓜,在境湖叫山芋,叶子和藤蔓都是可以喂猪的,根茎当然更好。这是山芋的叶子和藤梗,都是刚发出来的尖,很嫩。这里又没有猪,是拿来当蔬菜。”
  毕学成:“还有一盘肉,大清早吃肉,酱烧的肉……呀,真好吃!”
  丁齐:“这里的大部分人天亮后出门干活,所以早餐要吃饱吃好,天黑前赶回来吃晚饭,基本是一天两顿,午在外面饿了吃点随身带的干粮。”
  这盘肉确实好吃,是用黄豆酱烧的,放了辛草根和当地产的野蒜调味,其实也不能说是野蒜,早已人工培育种植了很多年。切成小块状的肉是连皮烧的,肉皮很薄,口感酥嫩,咬一口简直感觉舌头都要融化了。
  叶言行:“师父,这是什么肉?我从来没吃过,但真的好好吃呀!”
  丁齐也吃得津津有味,摇了摇头道:“慢点吃,别把嘴烫了……这肉我也没吃过。”然后朝厅外叫了一声,“有人吗?”
  他们吃饭的时候,当地其他人都退出去了,听见招唤,东大营的军师陈容赶紧进来躬身道:“几位天兄有何吩咐?”
  丁齐:“这是什么肉?”
  陈容答道:“这是猪肉,难道不合几位天兄的口味吗?那我叫人换菜。”
  丁齐赶紧摇头道:“不不不,味道非常好,我是问一声。”
  陈蓉又退出去后,丁齐笑道:“我刚说这里没有猪,结果有了。当地人说的猪,显然不是我们认识的猪。”
  毕学成:“我想起来了,这是兔子肉,当地的一种短耳兔,这里的人把它叫成猪。”
  叶言行:“净胡说八道,我又不是没吃过兔子,兔子肉哪有这么好吃?也根本不是这味道!”
  毕学成:“不信我拿证据给你看。”他当即跑回了房间,取来了昨晚看的《天国物志》第七册,翻开其一页,面有图有,画着一只像兔子样的动物,旁边的字写的是猪。
  孟蕙语皱眉道:“这也不像兔子呀,耳朵那么小,假如嘴再尖点,像一只大耗子……咦,怎么有点像在宠物市场见过的荷兰猪?”
  叶言行凑过脑袋道:“这东西啊……我认识,明明是竹鼠嘛。你们看旁边的字,不是说它‘擅掘洞,喜食竹’,这里的人居然把竹鼠叫成猪。”
  这里的很多东西确实颇有意思,按照国传统的说法,此地没有六畜,却有三牲,指的是三种家养的禽畜:鸡、牛马、猪。
  所谓鸡是人工驯养的野生竹鸡,这东西到现在还会飞呢,所以幼鸡长大到一定程度便要将翅膀的硬毛剪掉,它既提供肉食也能产蛋。所谓牛马不是两种动物而是一种动物,是人工驯化后的麋鹿,是主要取代人力的大牲口。
  当地人也听说过猪这种东西,却从来没见过外面的猪,便把人工饲养的竹鼠叫成了猪。竹鼠肉很好吃,连皮吃更是美味,当然了,这种吃法较浪费,因为竹鼠皮还可以做衣服。
  吃完饭后,茶漱口,这里居然有茶叶。东大营的元帅、军师、司马都来了,站在门前问道:“几位天兄今日有何吩咐?”
  丁齐:“我今天想在附近参观一番,夜里虽然走了一些地方,但毕竟不太方便,很多东西也看不到……还有,我想和其他各大营的众天兄尽快联系,看看什么时候能见面?”
  元帅大人答道:“几位天兄要参观,我这命人备轿。今天一大早,我派人往大营送信了,然后再通过大营将消息传到南、西、北大营,告知他们我东大营已有四位天兄降临,并于昨夜展现了神迹,相信很快有消息回复。
  今日恰逢小市,东大营各社民众来此,正可礼拜各位天兄。再过十一天便是天国大市,届时众位天兄可于大营相聚……”
  按天国历法,今天正好是五月二十一日,各大营小市,其他村社的人都会聚齐到主社来交易物品。再过十一天也是六月一日,天国大市,各大营的很多人又会聚集到大营交易。
  天国没有其他的节日,小市是小节日,大市是大节日,而一月一日的大市是每年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外面的过年了。
  这里传递消息很不方便,都要通过大营转,信使吃完早饭出发,加紧赶路不要耽误,差不多能在天黑前赶到大营。这还得是体力好的,老弱病残可不行。东大营主社的位置为什么如此贴近山脚,是尽量使这段距离更短。
  假如碰下雨天,那麻烦了。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若遇雨天大市顺延,大家雨停了再出发,什么时候各大营的人都聚齐了、交易过了,大市才算结束。最夸张的时候,曾有大市一连顺延了一个月,两次大市并做了一次大市。
  丁齐本不想叫人备轿,难道出去逛逛还要坐轿子吗?但转念一想,今天是小市,村社里来得人太多,按照庄梦周颁布的“谕”,众人与天兄说话至少都要隔四尺,还不能触碰天兄的身体发肤,坐轿子确实更方便,所以没有阻止。
  孟蕙语小声道:“我觉得太不好意思了,被人当成天兄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出门居然还要人太轿子,简直太腐败了!”
  丁齐:“暂时入乡随俗吧,有些话不太好说,有些事等见到几位师伯、师叔后再商量。你们在这里也别只顾着舒服,同样有苦头要吃。这几天夜里,跟我一起出去练功吧。”
  丁齐昨夜穿行黑暗走到东营二社,感觉神气法力消耗极大,在那里休息一番后才重新出发返回,走到天亮时突然感觉,其实这种方式对修炼神识的帮助极大!这是一个好机会啊,在外面很难找到这种天然的修炼环境。
  他当时在想,等三名弟子的方外秘法修为突破隐峨境之后,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锻炼神识。只是他这个做师父的恐怕要辛苦一点,得拿着棍子跟着,防止出意外,最好也不要走得离村社太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