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335

  谭涵川:“丁老师是心理医生,他去最合适,冼师妹还是继续盯着朗政公司。”
  冼皓:“那谭师兄干嘛?”
  谭涵川叹了口气道:“我也得班啊!下个月单位派我去北京出差,要去科院办点事,估计得等十来天才能回来。但我也不闲着,顺便查一查禽兽国的线索。”
  丁齐纳闷道:“去科院查?”
  谭涵川似笑非笑的点头道:“是的,是去科院找人帮忙。”接着又叹了口气道,“假如阿全在这里,可能不需要这么麻烦了,有很多事情是他最擅长的。”
  冼皓:“什么事情?”
  谭涵川:“大数据分析啊!我们之所以难以确定禽兽国的位置,不是因为线索太少,而是信息太多。全国各地有很多龙潭和龙安村,再加古代曾出现过的地名,实在有些找不到头绪,那借助现代科技吧。”
  朱山闲突然一拍桌子道:“提到阿全,我想到了一件事。这个张望雄做得很多事情,都带着册门的痕迹,要么他并非爵门人而是册门人,要么他身后另有一位册门高手,而且那位同道很不简单啊。”
  冼皓皱眉道:“他身后原本还有一位要门传人呢,是范仰,他和范仰之间早有合作。顾家遇到的那种仙人跳,是要门常用的门槛,而且是最歹毒的恶要。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这些江湖八门传人聚在了一起,张望雄那边也可能聚集一伙江湖败类。”
  谭涵川:“所以大家一定要留心,与张望雄有合作的很可能还有一位册门高手,目前不知是什么人、与张望雄又是什么关系。我要去出差,小妮子最近还是好好待在学校准备考试吧,庄先生又不知去哪儿喝花酒了,暂时指望不,眼下辛苦你们三位了。”
  次日是星期天,谭涵川一大早赶回海了,但张望雄却又一次出现在境湖市。张望雄曾自称的身份是省安全局六处的处长,眼下尚不知真假,姑且认为他说的是实话吧,那么他的工作地点应该在省会逍津市,为什么要把联络点设在境湖市,不嫌麻烦吗?
  这其实很合理,换一个城市联系更安全,而且境湖市有全省最大的古玩市场,在新市口一带,一家古玩商店隐迹其并不引人关注。如今的交通已经很发达,从逍津市坐高铁到境湖市也不过一个小时,在北京开车从五环到二环耗时都短。
  张望雄喜欢搞收藏,节假日总喜欢逛古玩市场一类的地方,淘一些小物件,通常都是不值钱玩意,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个爱好。
  张望雄在新市口古玩市场逛了一个多小时,进了好几家店铺,还买了一串崖柏珠子。崖柏前几年一度炒得很火,搞得很多人跑到荒山野岭的悬崖去挖枯树根,但如今炒作势头已经降了下来,很多东西的价格巅峰期回落了不少。
  张望雄戴着新买的崖柏手串,溜溜达达终于走进了物华堂。物华堂这个名字应该是引用“物华天宝”这个成语,将“天宝”隐去只说“物华”,也带着某种暗示意味。
  牌子的口气虽然不小,但是店面并不大。临街一间门面,屋里摆着货架和柜台,后面是个小仓库,楼也是库房还可以住人。这样的铺面,老板一个人能看过来,通常不需要再雇伙计。
  张望雄早已不动声色的观察了周围的情况,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背着手刚走进店铺。老板很热情的迎来道:“您又来了?”
  张望雄笑道:“老板,最近又收了什么好玩意啊?”
  老板:“我家的东西您还不清楚吗,最近没有什么新玩意,倒是收了一把古剑,应该是战国时期的真家伙,看形制是楚剑,是品相有点残……在这边架子放着呢。”
  张望雄从货架拿起一把绿迹斑斑的古铜剑,还做出很内行的样子放在鼻子前面闻了闻,估计是想闻有没有尿骚味吧。很多青铜器造假,做旧的手段是把东西扔进粪坑或尿池里泡一段时间,再捞出来洗干净,表面的浮锈便很像是埋藏多年留下的痕迹。
  张望雄似乎对这把古剑并不是很感兴趣,又注意到架子还有两件东西,用手指点着问道:“这两块砖有点意思,怎么卖?”
  老板有些错愕道:“是两块旧砖头,不是卖的,我拿来当个剑架。”
  那两块砖头看去确实不是卖的,是一前一后放着用来架古剑的,不料张望雄偏偏看了,他将古剑递还给老板道:“我想买这两块砖,开个价吧。”
  老板:“这东西不值价,您买它干嘛?”
  张望雄用手指敲了敲深青色的古砖道:“这砖的质量不错,如今很少见到这种澄泥工艺了,我打算买回去找人磨两方砚台。”
  老板:“您是老主顾了,这两块砖我白送得了!”
  张望雄:“那怎么可以,好歹你也得给个价,我不能白拿东西。”
  老板无奈道:“您还真是讲究人,五块钱一个,十块钱全拿走得了。”
  张望雄正准备掏钱,店铺门口忽然有人大声道:“二十块,那两块砖我买了!”
第167章
物语
  两人转身望去,只见又有另外两人走进了店铺,其一人还穿着警服、配着肩携式执法记录仪。老板赶紧迎前去道:“郭主任,您怎么来了?”
  穿警服者名叫郭益。这一带店铺众多,人流复杂,所以新市口街道派出所特意在市场内设了一个治安联防办公室,一共只有三名正式在编的民警加几名协警,郭益只是负责人,不算什么正式编制的领导,但这一带的店铺老板都叫他郭主任,以示尊敬嘛。
  郭主任答道:“我今天值勤巡逻,正好碰见个领导朋友,陪他逛逛。王老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区检察院的李品李科长。李科长没事也喜欢搞收藏,他刚才看你那两块砖了。”
  王老板赶紧和李科长握手打招呼,弯腰躬身递了名片。李科长脸并没有什么笑意,表情很严肃,微微点了点头道:“王老板啊,那两块古砖我也看了,你卖不卖?”
  王老板陪笑道:“您这话说的,开门做生意,哪有把顾客往外赶的道理?但是刚才这位先生已经看了,我答应卖给他了。”
  张科长倒是一点都不客气,仍然板着脸道:“我听见了,他想买,要你开价,两块砖一共十块吧?还没买定离手嘛,我也想买,价高者得,我出二十。”
  王老板:“是两块不值钱的砖头,但做生意要讲究信誉,这位先生也是老主顾了,我不好出尔反尔。”
  郭益插话道:“难道我不是老主顾了?这天天见面的!”说着话居然把执法记录仪打开了。
  李科长又说道:“做生意得像个做生意的样子,都是顾客,谁出的价高卖给谁!老板,你说对不对?”
  一旁的张望雄脸并没有流露出太大异状,像一个普通的顾客,此刻才开口道:“老板啊,我是真看了这两块古砖,诚心想买,不让你难做,更不让你吃亏,也出二十块吧。这位李科长,做生意也得讲究先来后到,是我先看的!”
  说着话他想继续掏钱,两张十块钱的票子刚掏出来还没递出去,李科长突然又说道:“我出两千!”
  其他几个人都愣了愣,没见过这么抬价的,这位李科长好冲的脾气。刚才是二十块,张望雄也愿意出,他倒好,没有再十块、八块的加价,直接翻了一百倍。拿两千块钱买两块不值钱的砖头,难道他是疯了吗?
  要么他是真想买,要么他是来找茬的。开门做生意,假如这个价都不卖,要么是老板有问题,要么是那两块砖头有问题,要么是张望雄这名顾客有问题。
  王老板回过神来赶紧赔笑道:“李科长啊,两千我也不能卖。您看这样好不好?质量更好的古砖,我再给你淘几块,这东西不值钱,我也不收钱,回头送到郭主任那里去。”
  张科长皱起眉头道:“我是逛街买个东西,你这是什么意思,想腐蚀党政干部吗?我想买这两块砖,有别人也想要,那现场出价呗。”说着话还用挑衅的目光看着张望雄一眼,那意思仿佛在说——有种你喊两万。
  张望雄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压低声音开口道:“李科长,身为国家政法干部,逛市场买件东西,这么胡搅蛮缠,不注意点影响?”
  李科长一听怒了,前一步直瞪着张望雄的眼睛,几乎快鼻尖碰鼻尖了:“你什么人啊,这话什么意思?我可没有强买强卖,你出二十我出两千,难道老板非得卖给你不卖给我?那你可是欺行霸市了!少在这里阴阳怪气的,我最讨厌的是你这种货色!”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李品是一点毛病都没有。买东西通常是往下砍价,但如果有好几个人同时看一件东西,那是往抬价了。王老板和张望雄的买卖还没有做成呢,李品出一个更高价毫无问题。
  假如非得说有什么问题,那是李科长出的价未免太高了。两千块钱买两块砖头,虽然贵得离谱,但也并不是一笔普通公务员出不起的钱。而张望雄说那番话隐约有点威胁的意思,多少也能反应出他平时的习惯。
  气氛瞬间变得有点火药味,但别忘了旁边还站着一名警察呢,执法记录仪也开着。张望雄突然又退后一步笑了,摆手道:“算了,我不买了。既然这位领导出了高价,老板,你卖给他吧,犯不着为两块砖头置气。”
  说完话张望雄转身走了,因为他看见门外又出现了两个人,正是朱山闲与丁齐,随即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已经暴露了。在老江湖眼,他和那位王老板的问题简直是不打自招。朱山闲也转身跟着他一起走了,丁齐则迈步进了店铺。
  见张望雄走了,李科长居也摆手道:“算了,为两块砖头的确不值得,既然那位先生不买了,那我也不买了。”
  老板诧异道:“您不买了?”
  李科长:“不是我不买,而是你不卖。我出二十你不卖,刚才出两千你也说不卖,现在我不想买了,哪怕白送都不要了!……小郭,我们走吧,怎么遇到这种老板?”
  郭益警官是一头雾水,很不满意地瞟了王老板一眼道:“你搞什么花样,还想不想好好做生意了?”说完话也陪着李科长一起走了,与刚进门的丁齐擦肩而过。
  老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把那柄青铜古剑放回两块砖搭起的支架,转过身来又露出职业性的微笑道:“这位先生,您想淘弄点什么,还是先随便看看?”
  丁齐指着货架的砖头问道:“老板啊,刚才怎么回事?我好像听见两名顾客为买砖头争起来了,争到最后又都不买了?”
  老板很夸张的叹息一声:“唉,是为了置气嘛!现在的人啊,火气都是这么大,何苦呢?”
  丁齐一直在观察这位老板的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哪个店铺老板假如遇刚才那一出,估计都快被玩坏了,但眼前这位老板的反应明显不太正常。在张望雄没有表明态度之前,无论突然搅局的李科长出什么价,老板显然都不敢擅自做主将那两块砖卖给别人。
  其实站在王老板的角度,并不存在得罪张望雄的情况。假如张望雄只是一名普通顾客,东西还没有买定入手,李品也想买,出高价很正常。
  在这里开门做生意,其实更不能得罪的是那位“郭主任”。李品是郭益陪着一起来的,他又出了那么高的价,老板还是不想卖给他,显然有问题了。照说李品搅和了那么一顿,最后又不买了,老板应该很生气才对,但是李品走的时候,王老板却是明显松了一口气。
  在古玩商店里遇到这种事情,如明显不值钱的东西被报出了不合常理的高价,通常老板的也会有另一种反应,是这东西是不是自己看走眼了,其实是个宝贝,于是便不想卖了。但这位王老板的关注点,自始至终都不在那两块砖头。
  这些细节,丁齐都看在眼里,他又拿起那把青铜剑问道:“老板,这把剑怎么卖?”
  老板:“最近刚收的,五千块!”
  丁齐:“便宜点行不,五百块怎么样?”
  老板:“您这价不是诚心想买了,我最低只能给你三千。我看您是个识货的,这把剑可是好东西,只是品相稍微有点残……”
  丁齐:“这剑是哪来的?”
  老板:“收来的呗,古董行的规矩,我们是不打听来历的。”
  丁齐拿着剑,微微闭了眼睛,感受这柄剑所蕴含的气息。他刚才不仅在观察人也在观察东西,发现这一屋子大大小小的器物,恐怕只有三件东西才是真正的古董,同时也是具备某种“灵性”的器物,它们是这把青铜剑剑和充做剑架的两块砖头。
  丁齐并不是石不全,更不是考古鉴定专家,他感受到的只是东西本身的气息,动用的也说不清是兴神术还是入微术,抑或是观身术与望气术,可能兼而有之吧,总之是如今境界的感知能力。这件东西仿佛会说话,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在诉说。
  店铺老板曾对张望雄介绍这是一柄战国时期的楚剑,丁齐不太懂这方便的专业知识,当然鉴别不出来。他只能分辨出这的确是一件有年头的古物,而且被埋藏了很长时间,大约一年前才被发掘出来。
  战国时代的古剑,怎么会出现在一家古玩商店的货架,而且只卖五千块?这也很正常。近二十年来,各地大搞城建开发,城市群的规模急剧扩大,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楼越修越高,地基也越打越深,经常有地下埋藏的古物被挖出来。
  假如是重要的历史遗迹现世,物部门获悉之后会尽量采取保护性抢救措施,然后组织考古研究。但各种零散的器物被挖出来,很多时候不为人知,往往暗流入玩市场,还有很多东西是盗墓来的。
  很多人可能对考古与盗墓之间的区别不是太清楚,还有人甚至故意混淆视听带节奏,以至于不少人都有所误解,其实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完全不是一回事。
  考古学者的目的并不是找什么市场值钱的宝贝,其首要任务是为了保护和抢救物。而所谓物的价值,与市场价格也是两回事,在于古迹与古物所承载与传达的信息,它能够告诉人们某个时代、某个明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发展水平与思想化内核。
  这是考古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物所谓的“”。有人可能认为年代越久远的东西便值钱,这其实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物的价值绝不仅仅来自于单纯的时间,所谓时间年代是一个历史的参数。
  物的价值是它传达与承载的信息,包含着成系统的明与化的整体缩影,越有代表性的器物便越珍贵。假如破坏了它所传达信息的整体性,仅仅孤立地拿出来一件东西当古董,其物价值便大打折扣。
  所以器物的价值并不是挖掘者所赋予的,而是历史整体的明和化传承所赋予的。具体到国物,是历朝历代祖先的付出、创造与传承的智慧赋予其价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