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35

  当然了,简介还有几段话,很难说是完全虚构,但用得形容词太夸张了。丁齐看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假如按照这份简介,自己还差一点点可以拿诺贝尔医学奖了。
  知道了老杨头是“出身于医世家的著名教授杨策”,丁齐是既好笑又好。看看站的照片,再想想在传达室里见到的老杨头本人,无论如何都没法联系到一块。假如不是职业习惯导致丁齐对人的观察特别仔细,换一个人也根本认不出来。
  因为最近的事情,丁齐的好心变得很重,像重新找回了孩子般的心态,仿佛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秘的未知,他正在去解开一道道谜题。许是受这种心态的影响,他也很想搞清楚老杨头的来历,难道是“少林扫地僧”那般深藏不露的高人?
  传说的少林扫地僧,可也是图书管理员出身啊,是丁齐的同行。
  想找机会和老杨头套近乎很简单,某天丁齐故意等到晚九点后才下班,拿着一瓶酒,提着几盒叫外卖送来的菜。走到大院门口往传达室里一看,老杨头正在用电磁炉炖锅子呢,小桌已经摆好了,面还摆着打来的散装白酒和酒盅。
  丁齐站在门口打了声招呼,老杨头也笑道:“丁医生,这么晚才下班啊,还没吃饭吗?”
  丁齐答道:“单身一个人住,吃东西倒也简单。我看您老的锅子炖得挺香,我这里正好有酒有菜,我们搭个伙一起吃怎么样?反正回去一个人吃饭也没意思。”
  老杨头有点惊讶,但也很高兴地点头道:“好啊,快进来坐吧,外面冷。”
  自来熟的丁齐进来坐下了,将菜放好,老杨头又取出一个口杯当酒盅,丁齐打开自己带的那瓶酒,将两人的杯子都满了。老杨头说道:“丁医生这么好的条件,还是要赶紧找个对象啊。你们大城市的眼光高,要不然,我们村里倒是有好几个合适的闺女……”
  夜里小小的传达室,炖着热乎乎的锅子,几杯白酒下肚,说自然多了,语气也很随意了,两人像已经认识很久的忘年交一般。丁齐趁势问道:“老杨,您的名字叫杨策吧?我在医院站看见过你的照片,是出身医世家的著名教授。来,我敬您老一杯,真是深藏不露啊!”
  老杨头一愣:“丁医生真是好眼力,这都能认出来?”
  丁齐却故意不接着提这茬,只是干了一杯道:“喝酒!我已经干了,您老也干。”
  老杨头干了这杯满满的酒,脑门已经冒汗了,不用丁齐追问,他自己主动说出了缘由。老杨头并不是孤老头子,他是境湖乡下的农民,有老伴也有儿女。女儿嫁到外地了,家里在村也盖了一栋二层小楼,老两口原本跟儿子和媳妇一起过。
  可是儿媳妇较挑剔,老伴觉得无所谓,但老杨头却觉得不自在,有了一个机会,他干脆跑进城里打工了。老杨头年轻的时候,是乡里面的赤脚医生,也会按摩推拿。这手艺算是家传的,他父亲也是个赤脚医生,行医时间主要是建国后到革初。
  看来医院站介绍他“出身医世家”,虽言过其实但多少也算有点谱。是博慈医疗特意把他找来的,在医院打更,每个月有一千五,和丁齐在图书馆做临时工一样。但是把他的照片放在站当作“医专家”,医院每个月还多给他五百块,其实是充个门面。
  杨策虽是个普通的乡下老头,平日根本不引人注目,但若仔细看,他的五官很端正,也不弯腰驼背。假如挺起胸好好打扮一番,戴眼镜穿西装扎领带,形象也是不错的。
  杨策教授是“大专家”,不会轻易出诊的。但有人是看了介绍慕名而来,点名要杨策教授出诊怎么办?那也好办,换平日收起来的行头好好打扮一番,那去呗。
  按摩推拿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老杨头也会亲自动手,但杨教授年纪大了且德高望重,不能全程都是他亲自来,通常都是在他的现场指导下,由其他年轻医生接着手。这样起到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至少在患者的心理感觉很好,场面也都能对付过去。
  假如遇到这种情况,老杨头也是有提成拿的,所以他一个月不止固定的那两千,经常有个三、四千的收入,情况好的时候,甚至还能拿到五千以,这可在家里受儿媳妇气强多了。如今他每次回家,儿媳妇都对很客气、很尊敬,也是家说了算的人物。
  丁齐夸赞了一番老人家活得潇洒,又问道:“那么教授职称是怎么回事呢?”
  老杨头端着酒杯笑道:“我也是有证书的!”
  说了半天,丁齐才听明白,老杨头有张外省某家民办大学的客座教授证书,是博慈医疗给他办的。发这种证书像发奖状,成本不超过二十块,写个名字盖个戳行了。境湖博慈背后的博天集团,和很多民办学校有关系,它下属的很多机构会给这些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也会聘用他们的毕业生,想给谁办个客座教授的证书,打声招呼行了。
  丁齐了解“真相”后也是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评价老杨头在医院站的那番介绍。老杨头还很热心地说道:“丁医生,你跟医院领导熟,假如也想当教授,让他们也给你办个证书。”
  丁齐笑着岔开话题道:“您老是境湖本地人,有没有听过大小赤山呢?”
  老杨头随口答道:“当然听过了!大赤山、小赤山,山花开、三月三,逛庙会、多好玩……我们小时候还唱过儿歌呢。”
  丁齐追问道:“那您知道大赤山和小赤山在什么地方吗?”
  老杨头:“在江边,现在有个公园。”
  丁齐:“我去过那个公园,现在叫小赤山公园,可是大赤山又在哪里?”
  老杨头一愣:“大赤山?应该也在那里吧,只是现在不这么叫了,都叫小赤山。”
  又是这种答案,丁齐已经听过十几个当地人这么回答了。他们听过大赤山和小赤山这两个地名,想当然的认为在江边、如今的小赤山公园所在。江边不止一个山包,可能大点的山包叫大赤山,小点的山包叫小赤山吧,而如今那个地方统一叫成了小赤山公园。
  可是丁齐去过小赤山公园很多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也很难发现有什么大赤山、小赤山的分别,那么最早的地名又是怎么出现的呢?难道是因为江岸被侵蚀、地形地貌已发生了改变?这像一个历史谜题,但也只是丁齐自己的谜题,如今的人们根本不会去想。
  在漫长的历史,很多地名都会发生改变,以致于有些民间老地名说不清楚究竟在哪里了。丁齐的老家有一个地名叫三溪渡,历史还有很多关于三溪渡的传说,如有一位隐士在三溪渡修炼成仙,当地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
  但若去打听现实三溪渡在什么地方,却是谁都说不清,地图也找不到。可能是在历史,真有那么一个地方曾叫三溪渡,但后来地形地貌变了,地名也变了。
  假如丁齐没有最近的这段经历,可能会以为大赤山也是属于这种情况。但他分别在田琦和涂至的精神世界里都到过那样一个地方,便本能的认为,那个地方应该是如今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大赤山。
  丁齐:“您老记性真好,小时候唱过的童谣还记得。您刚才唱的歌里还提到了逛庙会,据说那里原先有一个赤山寺,您去过吗?”
  赤山寺,是境湖历史的一座名刹,始建于南朝,历代数次毁灭于战火又数次重建,但在革期间被彻底拆毁。如今的小赤山公园里已经没有了寺庙,丁齐是在地方志看到的记载。而老杨头是一九五零年生人,应该有机会见过赤山寺。
第028章
偷肉吃的和尚
  老杨头来了兴致,抿了一口酒道:“我当然去过了,我的老妈妈当年也喜欢烧香拜佛,带我去逛过庙会。我还吃过一次赤山寺的素斋呢,其有一道油炸南瓜花,真好吃,那个香啊……南瓜花能吃出来肉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呢!”
  丁齐笑道:“南瓜花在农村很常见,回家也可以自己做呀。”
  老杨头摇了摇头道:“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小时候都穷,肚子里没油水,吃什么都好吃,那是用庙里的香油炸的,油放得多……我爷爷小时候还跟我讲过,赤山寺的和尚偷肉吃的故事。”
  喝酒闲聊是这样,东一句西一句的。丁齐好道:“怎么偷肉吃?您老也给我讲讲呗。”
  老杨头:“和尚的床底下有夜壶,房间里有香。把肉切成小块拌佐料放进夜壶里煮,过去有那种粗的木香,用木香放在夜壶底下点着,小火煨半夜,肉炖得很烂了,那个好吃呀!”
  丁齐:“夜壶,是夜里撒尿用的壶吧?”
  老杨头:“对,大肚子带个把,面没有盖,只有旁边的一个大敞口,陶烧的,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没见过呢。”
  丁齐:“那玩意能炖肉吗?”
  老杨头:“和尚也不是傻子,他们拿来炖肉的,都是没有用过的新夜壶。”
  丁齐:“您老是亲眼看见过呀,还是一起吃过呀?”
  老杨头:“我可没见过,都是听我爷爷说的。但赤山寺的和尚是真有钱,他们那时候的确是吃得起肉。听说革破四旧的时候,把庙里的菩萨打碎了,里面的银元哗啦淌一地。那些菩萨的肚子里,都藏着袁大头呢!”
  丁齐:“这事你也亲眼看见过吗?”
  老杨头:“当时我在乡下,没看见。但我有个堂兄在城里读书,也是砸赤山寺的红卫兵,他是亲眼看见了,后来告诉我的。”
  在老杨头这里,丁齐还是没有找到大赤山的线索,反而听说了有关赤山寺的不少传说。丁齐在古籍发现的另一条可疑线索,与大赤山无关,而是与“境湖”这个地名有关。
  明代时这里有一位名士,某次郊游自叹怀才不遇,暗生慕道之心,写下一篇游记,他在游记里提到了当地流传的一个神仙故事。
  大意如下:某年某月某日,某道人得仙箓指引往求仙踪,去城南三十里,寻得圣境名小境湖,风光灵秀,水行于山间如“之”字,三湖高下相叠。最低处谷大湖荡清波十里,景致尤胜。道人于湖畔林得仙饵,服之冲举而去。
  所谓“冲举”,是指飞升成仙了。这是一位古代书生所记的、年代更古的另一位道人的故事。
  国古代读书人所撰的各种荒诞离的故事很多,另一方面,他们又遵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准则,多少显得有些矛盾。在丁齐这种心理学家看来,这样的故事要么是某种人生抱负的隐喻,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意淫。
  如《红楼梦》里的贾母说过:“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知礼,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
  编排才子佳人更多的便是编排神仙鬼狐。如某书生赶路投宿、或在某宅夜读,便有貌美绝伦的狐狸精来勾搭,不仅送家业、送钱财,甚至还拉同样美貌的狐狸精姐妹一起来倒贴……总之是这一类的故事,姑妄言之,姑妄读之,谁也没真当回事。
  丁齐原本也没当回事,可是他最近一直在留意古籍的地名,几乎有点神经过敏了。“大赤山”还没找到,居然又在古籍看见了“小境湖”。
  境湖市因境湖而得名,这座湖泊是现实存在的,如今在市心。若将境湖市做杭州市,那么境湖相当于西湖。境湖的面积还不到西湖的十分之一,但也不算小了,市心有这么一汪碧水,也是难得的好景致。
  如今围绕着境湖修建了境湖公园,也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可在环湖小道漫步,也可以湖荡舟。丁齐和佳佳谈恋爱的时候,曾跑到境湖里划过情侣船。可是古籍又提到了“小境湖”这个地名,指出位置却是“去南城三十里”。
  更重要的是,那位名士游记不仅提到了“仙饵”,还对它有一番描述:“似巨芝,高尺余,肉质,色白,有杈若双臂。昼隐夜现,月照有声,若儿啼。”
  这番描述,酷似丁齐在田琦的精神世界见到的那种异生物。假如没有人亲眼见过,断不能形容得这么详细具体。
  境湖市在明代规模很小,只是宛陵府辖境内的一个驿镇。到了清代,它才逐渐发展成长江岸边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日渐繁华,成了新的州府所在。丁齐查到了明代的地图,对照现在的境湖市地图,从古镇向南划出十五公里左右,地方居然还没出市区呢。
  五百年过去了,如今的境湖市区明代不知大了多少倍。境湖市区向北延伸受到长江阻隔,近十几年长江大桥修通后又开发了江北新区。而向南则开发得更早,那一带如今是雨陵区,仍在不断地建设。
  丁齐抽空开着他那辆二手帕萨特,转遍了雨陵区的大街小巷,像个踩点的特务,也寻遍了各个公园与小区,甚至连正在建设的工地都没放过,但根本没找到古迹所描述的“小境湖”的影子。
  古人所见如今已难考证,但田琦和涂至可是现代人,他们都曾经去过那样一个地方。在涂至的精神世界里没有看到那种异的生物,而田琦的精神世界却是有的。丁齐甚至怀疑所谓的“小境湖”和“大赤山”是同一个地方,只是唐代和明代的地名不同。
  但不论他怎么推测分析,还是找不到线索。涂至那里得不到答案,而田琦可能知道什么线索,可惜田琦已经被他亲手弄死了。费钱费时间费精力,到头来却一无所获,丁齐也只得暂时息了心思。不是他不想找,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找,还是好好工作吧。
  “卢总,你的样子很憔悴,看去没怎么休息好,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帮你的?”这是在和老杨头喝酒聊天的半个月后,丁齐接待了一位求助者。
  这位女士名叫卢芳,今年五十四岁,打扮得很得体,保养得也很不错,在一家大型国企做副总,也是位领导干部,再过一年要退休了。国企领导来找心理医生的情况较少,估计是较忌讳、怕人议论。而到丁齐这里来不太引人注意,打电话挂号预约时也得到了保密的承诺。
  丁齐的收费不便宜,而且是医保不能报销的,卢芳挂号预约点名找他,看来确实是有事,可能问题还较严重。
  卢芳答道:“我认识你们医院的叶总,是他的一位朋友推荐了丁医生你,而我以前也听说过丁医生的名字。”
  丁齐:“原来是叶总的朋友推荐,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我指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卢芳:“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最近生了一场病,总是觉得神经有些衰弱,夜里经常做同一个梦,休息得非常不好。听说丁医生特别擅长治失眠,我来找你试试。”
  丁齐温和地微笑道:“仅仅根据你的表述来看,你这不是失眠,而是睡眠质量有问题。你能详细告诉我梦的内容吗?”
  卢芳:“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是走到一个地方,周围都是树林子,还能看见地冒出来像小人一样的东西,咿咿呀呀地叫,环境有点吓人。”
  丁齐微微一怔,立即追问道:“你能具体描述一下那个地方吗?在现实有什么熟悉的地方、与哪里有点像吗?”
  卢芳边想边说道:“刚开始有点像小赤山公园,丁医生知道小赤山公园吧,在境湖市江边。但是往里走不好形容了,树都长得很高很大,光线有点暗,感觉有点阴森。”
  丁齐:“你是最近才做这个梦的,还是以前做过差不多的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