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大反派系统(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96

  “田光兄不必如此,既是昌平君有难,我墨家上下义不容辞。”燕丹豪气干云,爽快的答应了。只是端木蓉在一旁,轻皱秀眉,以燕丹现在的状况,还不宜劳心。她有心阻止,却是碍于燕丹的身份,不能说出来。
  “如此,就多谢燕丹兄了。”田光抱拳谢道。
  ……
  咸阳,秦王宫。
  嬴政接到南阳叛乱的已经是两日之前,只是对于这件事情,他一直没有做出决议。
  准确的说,嬴政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从南阳各城叛将的行迹来看,昌平君的确是包藏祸心。
  可是想反,和被迫谋反,却是两回事。
  南阳发生的状况,事无巨细,明的暗的,嬴政都能够得到详细的报告。不管是从正式的渠道还是影密卫,狼鹰锐士等暗探探查的消息来看,南阳叛乱这件事情都存有猫腻。
  而这幕后的推手便是他的儿子,嬴子弋。
  终于还是动手了么?嬴政对于这件事情不感到意外,只是感觉有些棘手而已。
  想要处理昌平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昌平君的背后,是与其相连的公子扶苏。
  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意味着如无意外,嬴政百年之后,继承着秦国王位的就应该是扶苏。秦国王位第一继承人,这个名字的背后是多少人的利益相关。又有多少人对其虎视眈眈,阴谋倾覆。
  昌平君这件事情,处理不当,必然造成宫闱争斗,秦国祸乱。
  殿下,扶苏,李斯,蒙武等一干人静默不语,都在等待着嬴政的开口。与昌平君谋逆这件事情相比,王翦在平舆城下大败项燕二十万楚军这样的大捷对于秦国诸臣来说反而没有这么瞩目了。
  “王上,中车府令赵高回来了。”殿外的内侍报告。
  “传!”
  嬴政的思绪回转,嬴子弋对付昌平君的借口,就是昌平君假传王命,令宛城守军剿灭了罗网。
  赵高形容破败,装束不整。一进大殿,他就跪了下来,向秦王请罪。
  “奴婢受王上信任,掌握利器罗网,却不想到昌平君那厮阴谋叛乱,以致罗网全军覆没,奴婢有罪,请王上责罚。”
  赵高一言一语,站在一旁的公子扶苏莫不胆颤心惊。感受到嬴政的眸光触及,他更是战战兢兢,屛息静立,不敢一言。
  嬴政心中暗自叹息,扶苏什么都好,可就是太过文弱。历来宫闱之间的争斗,不亚于战场之上的刀光剑影,甚至犹有过之。扶苏却是不明白,或者是明白了,却也做不到。小人的阴作的手段,君子即使是明白,也不屑去为之。
  一个合格的储君,他的手下既要有君子,也要有小人。从这角度上来看,扶苏实在是有些不合格。
  “来人,将赵高关入廷尉府,听候处置。”
  对于秦王的处置,赵高面色哀沉,但是心中却是一喜。这不轻不重的处罚,也就意味着嬴政并不打算拿他赵高开刀。
  赵高被拖了出去,朝堂之上,丞相李斯走了出来。
  李斯虽名为丞相,但实则只是代相而已。
  “王上,臣以为眼下最为紧要的事情,是平定南阳叛乱。其余之事,可容后再议。”
  嬴政点了点头。李斯这个人,总是会在合适的时间与地方,提出合适的建议。
  “你可有策略平定南阳乱局?”嬴政问道。
  “臣以为当令蒙恬将军帅驻扎咸阳附近的一万骑军,星夜奔驰南阳,协助十四公子,镇压叛乱。”
  “就依你的意见吧!”
  “臣遵旨。”
  “前方战报!”
  嘹亮的声音在殿外响起,这场朝会又多了一场小插曲。不多时,南阳的战报便被传递到了嬴政的御案上。
  嬴政打开一开,一笑,拿起来对着殿上的群臣说道:“这不是一封战报,而是一份请罪的奏疏。”
  “什么?”
  殿上众人心中惊诧,难道南阳失守了?
  “上面说,嬴子弋率军三千平定了南阳的叛乱。只是他一时不慎,昌平君却被墨家的叛逆救走了。”
  在场众人一愣,很快,便是呼啸而来的赞誉之声,对于嬴子弋的赞誉之声。与平定南阳这样的大功相比,昌平君走脱这件“小”事实在是不值一提。
  群臣退去,这场勾心斗角的朝会结束了。嬴政独居王座之上,殿外幽暗,殿中明煌火光照映,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却多出了一股让人难以捉摸的表情。
  嬴子弋的奏疏上还写着一件事情,嬴政并没有说出来。王翦率领五万大军,正在往南阳回返,而嬴子弋则说,他要在王翦镇守南阳后,率军前往楚地,攻破寿春。
  “惹下这等滔天祸事,这是要将功折罪么?”
  空旷的宫殿之中,只余嬴政意味莫名的声音。
第八十章
担忧
  自兵圣孙武著《孙子兵法》,这本旷世兵书出世,便为兵家之人所奉为圣典。
  风林火山,四字道尽兵家用兵之机。
  数百年来,列国之中,兵家之人又何止千百,但有几人能够做到这四个字。
  无他,知易行难而已。
  项燕站在城楼之上,望着远方的晦暗的天空,心中惆怅。
  风云末世,名将凋零。在这个军神李牧逝去的时代,天下并称的绝世名将,惟余王翦与他项燕而已。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凡为将者,又有哪一个是不识这十六个字的。
  只是平舆城下,王翦带领着八万余亡命之徒,奇袭他项燕二十万大军,却让他再一次见识到了王翦的疯狂。
  一般来说,大将求稳。因为大将掌握的十数万兵马,一个不慎,造成的后果恐怕就是毁灭性的——兵毁国灭。
  可这个王翦,带着八万亡命之徒,只着布衣白刃,就敢奔袭千里。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又岂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没有一个将领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身后之名这么糟踏的,可是王翦偏偏就这么做了。
  出人意料!
  “这个疯子!”项燕由衷的说道。
  那夜血战,二十万楚军被王翦的八万死士冲散,项燕只率领本部八千余人退往寝邑,沿途收拢败军,至此时,已得五万人马,足以自保。而且,其余的散落的士兵也正往这里聚集。数量粗粗的估计也有八九万。
  天阴沉的,已经下起了小雨。
  对于这场失败,项燕其实不是那么在意。王翦虽然解了平舆之围,但是他大军已经强弩之末,短时间内并不足虑。而且这里是楚地寝邑,有着大量的粮草兵械,项燕随时可以再召集二十万大军,与之相抗。
  项燕担心的,是南阳的局势,昌平君的近况。
  到了项燕这个级别,一场战役的胜败并不足以动摇的他的心智。秦国与楚国国势之间的消长,才是项燕真正关注的事情。
  秦强楚弱,要改变这个格局,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夺取南阳,诱杀秦军主力。然后煽动赵燕韩魏旧地的贵族叛乱,让嬴政顾头不能顾尾。这样,楚国才能得到喘息之机,徐徐而进。
  因此,昌平君对于楚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翦大军的突如其来,打断了他项燕与昌平君的联络通道。项燕收到的最后关于昌平君的消息,是嬴子弋帅三千骑赶赴平舆,王翦率军南下,昌平君提醒他要小心。
  只是,这消息晚了一步,是他败军之后才得到的。
  “武安君,少主他从项地跑了过来。”手下的通报打断了项燕的沉思。
  “羽儿?胡闹!”
  项燕得到了手下的报告,怒叱一声,匆匆走下城头。
  城墙之下,一个孩子正在马厩一旁,跟着楚军的骑军一起收拾着自己的马匹。
  此时的项少羽还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儿,挺拔的身姿中透露出了一股英武之态。项少羽虽然天生神力,个子与一般同年人相比也要高上不少,但是外表显得还是特别稚嫩,与城下的楚军骑军军士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项少羽见到他的祖父项燕,高兴的跑了过去。只是项燕见到自己的孙子,却是面色一沉,“军营重地,岂容你这么胡闹,还不快回项地。”
  “祖父,我为什么不能参军?我楚军的军士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一样能够做到,而且做的比他们还要好。”项少羽不服,争辩道。
  “国家还没有孱弱到需要你这样的小儿上阵的地步。你现在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参军入伍,而是回家读书。”
  “哼!祖父偏见。秦国的十四公子嬴子弋也是个小儿,为什么他能够率军出战?甚至在五车城外大败胡军。他能够做到的事情,我项少羽也能够做到。”
  项少羽别过头,颇有些小孩子气的说道。
  “你学谁不好,居然学嬴子弋那个贼子!”
  项燕的语气中,对于嬴子弋的怨念还是很重。听闻自家的孙子拿他的事迹自比,更加是怒不可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