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06

  我观察着四周,发现这里是被炸出来的,这几天过去,顶子上的土已经有些松动,可能要不了一周这边就会倒塌,可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呢?我们的头顶就是紫气,我十分地想不明白。
  我继续朝里爬,又发现了一个盗洞,地方还很宽敞,足够两个人并排站下,身后的空间也被炸出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只是这里已经到底儿了,什么都没有发现,我疑惑地看着四周。
  姜允儿说道:“师傅,他们是不是发现上面除了紫气以外,下面没有任何东西?”
  我说:“贼不走空,鹌鹑更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想不到下面有什么的话,是不会冒险来动的。”
  我接过了探杆,朝着脚下继续掏,我希望能碰到坚硬的东西,那很可能是墓砖,可是又往下打了将近五米,我所有的探杆都用完了,就是什么都没有,这太奇怪了。该不会墓穴在地下十几米吧?!
  很快,我抛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不现实,如果十几米下有古墓,那上面的紫气未免太浅了,地气透过紫气已经影响到了墓穴,所以,我认为下面没有东西,那宝贝都在哪儿呢?
  “师傅,你说有没有这个可能,本来下面是有东西的,但是古人将下面东西盗走了,之后,下层塌方,运气好的是紫气未破。”
  “不可能,你这里面的巧合太多了,全部拉走,土层会有变化,墓砖又在哪儿?就算是直接埋,那棺材板又在哪儿?塌方都没有把紫气弄破,这个可能性也不大。”我说着蹲下了身子。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在我所站的地方靠近盗洞的地面被人用铲子一点点地切开了,是的!用的还是手握小铲子,他将土一铲子一铲子地铲开,难道宝贝就在我站的地方吗?这里已经被盗了?
  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脑海中浮现,不对!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我掏出了鬼王铲,继续沿着他们挖掘出的地方朝前挖,不一会儿我的脚边便满是泥土。
  就在这时,鬼王铲一下碰到了什么,咯噔一声,我以为是一块石头,没想到土里的居然是一个宝贝,姜允儿接过我的铲子,一点点地挖了起来,很快,这裹满土的宝贝被我启了出来。更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侧面又出现了一个宝贝,我继续挖,很快又挖出了一个。
  我打量着两个宝贝,这是一对儿瓶子,陶瓷烧造,用料还行,表面上雕刻着粗糙的花纹儿,侧面刻着一条龙,我一拍巴掌,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说道:“哈哈!我知道为什么会是这般模样了,你可知道这瓶子叫什么吗?”
  姜允儿摇摇头,我说道:“这叫魂瓶,用来装古人的骨灰的。”
  接着,我用探杆朝着他们用洛阳铲的打出的探洞摸了进去,果然如我猜想,我一把抓过了姜允儿的手,握住了探杆,我说道:“好好感受一下,之后告诉我答案。”
  我对下面已经没兴趣了,我知道了一切。
  姜允儿用探杆感受了半天,说道:“师傅,下面是不是全是石头呀?每一个探洞的里面都有一种疙疙瘩瘩的感觉。”
  我摇摇头,说道:“下面全是魂瓶,我好像知道当年死在血谷的人的归宿了,都被烧掉放在了这些魂瓶里。”
  “啊?”姜允儿吃了一惊。
  我解释了起来。
  鹌鹑他们挖到了这里,他们很厉害,第一个确定的就是宝贝的位置,于是开始给自己挖了一个下脚的地方,开始将土里的东西取出来,没想到挖出了大约三个魂瓶。
  盗墓贼知道这玩意不值钱,想看看周围有没有新发现,于是用洛阳差打探,最终,他确定了下面全部是魂瓶,没有所谓的棺椁和墓穴,等于,他们用了一个很大的劲儿,放了一个很小的屁。
  他们一定以为看到了紫气,下面必然和辛追夫人的墓穴是一样的,却没想到紫气下面保护的是一堆魂瓶,他们这次是没盗到好东西,无奈之下,也只能连夜离开。
  “那师傅,为什么这下面都是魂瓶呢?”
  我说道:“拿出去一个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墓穴外面,我们戴着呼吸面具,小心翼翼地将魂瓶的盖子打开,里面很有意思,最下层是稻米,中间是骨灰,上层又洒了一层稻米。
  我说道:“这是唐朝的魂瓶,只有考古价值,没有经济价值,谁都不会把古人装骨灰的东西摆在家里。”
  “哦!鹌鹑见没收获,也只能离开,对吗?”
  我点点头,说道:“这一次他们是贼走空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那就是为什么紫气下都是魂瓶?
  我转过身,走了出去,大口地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紫气在刚踏进血谷没多远,魂瓶代表死了很多人,也就是说在唐朝时这里死了很多人......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的目光在历史长河中穿梭。
  无数的商人赶着骆驼、马匹、毛驴在加速穿过血谷,可暴风雨来了,就在暴风雨过后,血谷一片狼藉,四处是商人的尸体。
  一个法师路过,见到眼前的一幕,也是双手合十,咏念起了超度经文。
  人群中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哭喊,他们默默地将人码放在了一起,架起了火,火在血谷常年不息的风中越来越大,越来越旺,火熄灭之时,已是一地骨灰。
  活着的商人将骨灰搜集起来,一个人说道:“把魂瓶都拿来吧。”
  现场的商人让他们的跟随者已经挖好了七八米的大坑儿,就等装入魂瓶下葬了。
  几个跟随者跑到了血谷的入口,就在血谷的入口堆着无数的魂瓶,这是每个西境商人之间的默契,他们上路之后,总会在大城市里买几个魂瓶,带到血谷入口放下,祈祷一番,继续前进。
  这或许是留给别人的,也或许有一天自己通过这百里血谷,留给自己的。
  魂瓶很快装满,放入了地下。
第483章
大唐遗宝
  土掩埋了一半,法师走了过来,说道:“列位,他们有的是我大唐的商人,也有来自各国的商人,他们应该长眠,我有一法可保魂瓶千年无恙,但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没那么多财物。”
  一个商人走上前,施了一礼,将一个布袋放在了法师的跟前,风吹开了布袋,里面满是金银,剩下的商人也是纷纷上前行礼,放下了布袋。
  法师返回了大唐,硬是从遥远的帝都,运来了珍贵的紫气,他命人挖开了葬着血谷遇难人的墓穴,就在来往的过路商人的围观下,完成了紫气的注入。
  他双手合十,祈祷一番。
  晚上,篝火前,商人行礼问道:“法师,这是我们商人之间的约定,您为何愿意帮助我们呢?”
  法师看向了星空,说道:“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时,我是震惊的,看到列位的做法时,我又震惊了,凡人都可为他人做事儿,我一个学法之人,又为何不能多做一些呢?!”
  一个商人说道:“可这血谷中,风沙巨大,就算是建好了墓穴也会被风卷走的。”
  “是的!所以,我在地下布置了紫气大阵,就算没有墓土,也无碍,至少他们千百万年后依然安眠,这不足够吗?”
  众人皆为法师的见解深深感动。
  多年后,还是那双鹰眼男子重走这大唐丝绸之路,他没有开车,也是走过来的,那一天可能下着微雪,紫气属于易燃气体,温度自然比周围要热一些,微雪飘起,融化,形成了一个圈儿,而周围并没有融化。
  也可能那一天是一个大风沙之天,天空阴暗,地面的土全部被卷起,恰好路过的鹰眼男子看到了地面被压实填埋左右对称的平面是那么地与众不同。
  我回过了神儿,我将我的猜想告诉了姜允儿,姜允儿点头说道:“师傅的猜想很对,周围并没有相同的紫气构造,也就是说它是一次偶发情况,也正是因为如此,盗墓贼并不知道下面到底是大墓还是群葬,打开一看是群葬,只能离去。”
  “是的,西境本就是奇技淫巧多出之地,那时候的西境因为丝绸之路,物产不亚于帝都,各国来朝不过是将文明如洒落玉珠一般地播撒在大唐的土地上,紫气存在在这里也就合理了。”
  “大唐人真了不起,大队的商人来往,带着无数的货物,就算是死在路上,也还要去探索,也还要去完成文明的交换。”姜允儿的话却让我愣住了,我知道她提到了货物这个词,我怦然心动。
  我想了想,提起了鬼王铲,扣上呼吸面具,再次返回了盗洞中,我再次来到了那存放魂瓶的地方,我的先是朝下掘进了一米,足够我竖起探杆,我用力地扎到了地下,此时已经接近地下十米,我的探杆又扎下了一米,就在这时,一股令人欣喜若狂的触感传递了过来。
  我看着趴在盗洞里的姜允儿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你想知道那些大唐人的货物都在哪儿吗?”
  姜允儿说道:“我的天那,该不会就在魂瓶之下吧?”
  我说道:“是的!就在我下面一米的土层下。”
  “师傅,太厉害了,你是怎么想到的呢?”姜允儿问道。
  我说道:“首先,我觉得不对劲儿的是魂瓶存在,这就算是一个墓穴,墓穴怎么会没有墓底?!那样存放魂瓶,早晚会让魂瓶东倒西歪,就算是放在砖体结构上,砖体表面也会被压下一个坑儿,不再是一个平面。其次,我想到了在沙漠中,有人因为缺水或者迷路死亡之后,他们的货物会被原封不动地放在路边,等待家人来认领,而家人也不会知道他们的亲人死在了哪儿,大多数都会留在原地。”
  “所以,你觉得他们的货物不会被人拿走,反而是留在了原地?”姜允儿说道。
  我点点头,说道:“这是我和大唐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我懂他们。”
  说着,我用力地朝下挖了起来,鹌鹑他们给我挖出来的空间,包括那些用洛阳铲打出的小洞儿都成了我填埋盗土的地方,毕竟一米之下出不了多少土。
  很快,我就挖出了第一样东西,那是一个已经腐烂过的方形布包,从表面上看却是有些破破烂烂,可见当年的血谷威力有多大。
  我说道:“允儿,咱们出去,看看当年大唐到底在运送什么好东西。”
  这包裹很沉,拿到手里感觉不下十公斤,我努力地将它抱起,挪到了盗洞口,在姜允儿的配合下,抱出了盗洞,两个警察也是惊愕不已,刚才我们还说下面都是装死人的魂瓶,怎么这会儿弄了这么大的包裹上来。
  我是兴致勃勃地将包裹打开,我的天那,里面全是上好的丝绸,我们国家就没有现存完整的唐代丝绸,我这算不算让国家文物再上一个台阶呢?!
  “百鸟朝凤那!真漂亮,你看这凤凰跟活了似的。”姜允儿像只小兔子左左右右地来回看着,“哎呀,当时的凤凰和我们现在的还是不同那,它从头部到腹部像是一条蛇,爪子也大不少,哦哦!原来尾巴像是着了火呀。”
  李
青武也展开了一卷丝绸,他说道:“哎哟,了不得呀,这牡丹到现在我们都没见过呢,真漂亮。”
  突然,一个警察说道:“专家,你快看,这是怎么了?”
  我急忙回头看去,我的脑袋轰地一声,那被展开的丝绸原本靓丽的颜色正在一点点地暗淡下去,接着上面的娟秀边缘卷起,脱落,整个丝绸上面成了一种苍白色,而这种变化还没有结束,从边缘和中心之处几乎同时出现了黑点,这些黑点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散,一个点成了一片,一片成了一面。
  仅仅几分钟,便成了一手的渣滓。
  “不好!氧化反应!阻断!快阻断!”说话的是在我们外围的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人,我们展开丝绸的时候,他正好下车。
  他飞快地朝着车里跑去,他的手里提着一个大箱子和很多化学品。
  “姜允儿,上去帮忙!”我喊道。我知道这人是专家,他应该有办法保存文物。
  我双手已经将那包裹重新包住,可包裹也正在开始腐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