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06

  如今的第二黄金大墓,只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墓穴被爷爷他们重新埋藏。
  话说回来,我说道:“我有一个计划,我要引他们去黄金大墓,当然,在这之前,我要在里面布置下重重机关,他们是死是活,全看天意。然后,我报警抓人。”
  “好!好!好!这才是我鬼门家的男人!你二叔支持你,挺你,赞你!”二叔兴奋地不得了,“你需要多久?”
  我想了想说道:“我赶过去需要十个小时,布置需要至少一天,所以,你必须帮我争取两天时间,你把人手都给万金油,不用跟着我,我自有安排,我怕走漏风声。”
  “好!我现在安排,我一天内到亦宁,哎呀!这事儿有意思!娘咧!那帮老东西当年的事儿重现江湖啊!”说着,他冲周围的人吼,“都别吃了,跟着哥干大事儿去,为我老丈人报仇!”
  电话挂了,我一脑门的黑线。
  中午,四时,烈阳高照,我开着车上路,我将我的计划也告诉了万金油,这小子甩下一屁股麻烦,也在朝着亦宁赶来。我都可以想到,整个亦宁江湖上现在是一副什么样儿的光景。其实,我可以使用鬼王令,但我已金盆洗手,同时,也担心打草惊蛇。
  亦宁市,是建立在西境的大平原上的城市,在伊利河谷盆地的中央,如果说克市是炎热,那么亦宁就是凉爽的,古称宁远,始建于1762年,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在这之前的明代,蒙古准噶尔部称雄漠西,将其政治中心转移到这里,亦宁成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会宗之地。
  我想未来的几天,这里将会非常有意思,或许,这里发生的事儿代表了西境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代表了鬼门虽然不在了,但也不是几个小毛贼就能拍拍扁,捏捏圆的存在。
第17章
第二黄金大墓
  我是在凌晨两点到的亦宁,万金油已经到了,他带着我找了家牛肉面馆对付了一顿,又急匆匆地找了家酒店住下,等待明天白天开始行动,而他则是在等待各方面消息。
  第二天早晨,他兴奋地过来说:“你二叔的人办事效率非常高,他查了过去两天的监控,有五组连续两辆以上的越野车进入了亦宁,不确定是哪一组,如果他们还没到,那么后面的动向必然被我们了解。”
  "有没有办法查到这些车辆的去处?"我一边收拾一边说道。
  万金油说道:“这个没办法,你打算怎么吸引他们过来?”
  我说道:“你让我二叔的人放出风去,就说朝亦宁西面传闻有大墓,但没有被人发现过。”
  万金油愣住了,说道:“这样行吗?他们又不和道儿上的人接触啊。”
  我说道:“不!我判断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就是道儿上的。他们要做一件事儿就是打听附近安全不安全。不过是望闻问切罢了。”
  “啊?吃里扒外啊?真有这种人不配活在西境。”万金油说着问道,“你需要其他什么不?”
  我点点头,说道:“我需要钢钎,还有一个切割机。另外还有强酸、弯钩、马鬃、滚油。哦!对了,你再给我做一块大理石的牌子,上面写‘前方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禁止盗挖,丢弃垃圾,违者罚款两仟元。’”
  万金油看看表,说道:“二十分钟内全部找齐。牌子一个上午。”
  我正要拿着东西走,万金油说道:“那地方在哪儿?”
  我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说道:“亦宁朝西,你会看到的。”
  西境这地儿,墓穴里带着机关的不少,有的只是一个,还可能是失效的,但据说第二黄金大墓却是难得的可以摆下至少四个机关的墓穴。
  我开着车一路冲出了市区,下了主路,朝着山区飞奔,渐渐地路也没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漫山遍野的野花,空气中带着好闻的草香。这里果然风水极佳,远山并不像是北疆的岩石山,而是长满了松树,看上去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一群群的羊撒欢地跑,牛甩着尾巴慢吞吞地吃着草.......
  如果不是有事儿,我或许真的愿意在这草原上扎个帐篷,买一只羊,当几天原始人。大约一个小时,平原开始变得高低起伏,有几次,我的车是直接撞在了稍大的石头上,车地盘儿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
  当年,我问过我爷爷第二黄金大墓的具体位置,他也只告诉了我一句话:亦宁朝西,有山有水。在我的知识体系中,这符合风水学的标准,也就没多想。时至今日,我才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西境的广袤,这就像是望梅止渴,永远只知道梅子林在前方,却始终是看不到一棵梅树。
  我也不知道我跨过了多少个山坡,脚下的路已经变成了干枯的河道,我不敢在山坡上跑,怕在草原上留下车辙,惊了“狐狸”,只能沿着河道而上。人烟已经没有了,羊群也没有了,有一些草已经到了我的车窗。
  突然,我觉得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干枯的河床开始变宽,石头开始变得发白,温度也下降得很厉害,我这才意识到,我快跑到了山脚下。就在这些不规整中,我发现了一些规整之处,比如一些石头出奇地大,就在河道边上。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水流声,可望眼过去,根本没有水。我停下车,跑步爬上了山坡儿,我看到了一条裂层,这也让我知道了亦宁的土壤结构,黄土层至少有五六米,下面才是石头,看裂层的年代至少有百年以上。裂层对面大约几公里外,有一条蜿蜒的小河,阳光照耀下,河面波光掩映,美不胜收。
  我陷入了沉思,我停车的河道到底是雨道儿还是河道,是在我爷爷他们发现第二黄金大墓之后干枯的,还是一直都是干枯的?如果是雨道儿,那就说明它一直存在,暴雨下来之后,这里的水流很浑浊,甚至带着泥石流,那么这里将不适合埋人,如果是河道儿,那千百年来,地貌早已发生了改变,若想找到我爷爷所说有山有水之地,基本上等于
大海捞针。
  车又开出一段,前方已经没了路,河道里全是巨大的鹅卵石。一路上,我都在琢磨,根据当年的事件,能打埋伏,并且发生了打架,还不让盗墓贼发现的环境,应该是有一座山,山并不高,但是树木茂盛,山脚下就是墓穴。如此山上打架,才不会让山下察觉。但我很快推翻了我的猜测,因为脚下干枯的河床如果在爷爷那会儿,是有水流的话,就算是在半山腰打架,也会被水流声掩盖。
  这第二黄金大墓到底在哪儿呢?是随意埋的,还是暗含风水呢?
  也就在我走到了裂谷的上方,突然,我发觉了不对,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石头,这不是鹅卵石,准确说,很像西境北部山区里的岩石,我抬头看向了山顶,山上的植被太茂盛了,这就意味着这种石头不可能出现在山脚下,一般都在山顶,而且绝不可能是因为雨水稀释了土壤,加之阳光暴晒从山顶剥离滚落下来的。
  我加快了步伐,跑了过去,这几块岩石就在半山腰,靠近山脚下的位置,它前方几百米的地方就是裂层。我走到石头旁,发现每一块都超过了一吨,岩石上面满是青苔,顶端全是鸟粪。我摸了摸石头,发现似乎这石头被雕刻过。我以为是我的错觉,我拿出工兵铲,刚想将表面的苔藓铲除看看清楚,却停了下来。
  如果真是这里,我的一铲子下去,对方一来,可就会发现了不对之处。
  我四下绕着看,因为靠近河道,黄土之上只有斑驳的几块草皮,就土层而言,的确适合埋人,我从背包中将钢钎取了出来,我双手用力朝着下方扎了下去,遇到了阻力的尽头,我一点点地转动手臂,感受着下方传来的那一丝丝感觉,我在感受力道,如果阻力很多,说明土层之下是小的鹅卵石,那么下面必然没有坟墓,因为一旦下雨,雨水顺着草根儿进入土层下面,鹅卵石之间的空隙就形成了小小的地下暗溪,什么坟都得淹了。
  突然,我的钢钎扎不动了,这才是地下两米。我抽出钢钎,换了个地方依然卡在了地下两米。
  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了起来,找到了?
第18章
爷爷的布置
  我换了不同的地方,一连试了七八次,都碰到了巨大的阻力,并且我确定不是石头。我不敢再继续试下去,怕被看出来,又用脚将地面的小坑儿踩实。
  我已经确定这墓穴就在我脚下,此处,远处可望见河流,背后则是时而枯竭时而湍流之河道,这里则在与山脉相连的山坡,的确适合藏人,却不暗含风水,只能说古人很有诗意,或者说对风水的了解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也就是说,很大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墓穴。
  或许当时他们以为这意味着双龙戏珠,一条明龙一条暗龙,墓则是明珠,但却选错了地方,因为前方就是一条裂层。从风水学来说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好比是一把利剑顶在了墓穴之上,两侧的河水也就变成了双龙争珠,这珠子要么被玩丢,要么被毁,那这个墓的结局也就是百年内被盗,或者莫名消失。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两侧的河流导致了中间的土层松软,又在山脚下,每逢大暴雨,势必会让一些土壤随着雨流卷入下游,日久天长,这墓就被从地下卷到地上,十之八九会被盗,就算没被盗,那么当不论是两条河的哪一条因雨水过大,泛滥至此,很有可能将下面的墓穴冲垮,连棺材带陪葬品一起卷入下方的裂层中,从而彻底消失。
  我爬上了这些石块,想看一下周围的情况,确定一下哪里是墓门,却无意间看到了脚下的石头,这一看不要紧,我发现这原本是完整的一块大石头,似乎是被人拖拽到了这里,岩石是最经不起风吹雨淋的,苔藓的腐蚀,鸟粪的化学反应,自己裂成了几截。我仔细打量着这石头,一个想法在脑海中浮现。
  这很有可能是金刚墙的一部分,我猛地抽了自己一巴掌,这个墓是被盗过的,我如果按照没被盗的墓来推演,那肯定是哪儿哪儿都不对,我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被挖掘的痕迹,就算是我爷爷隐藏过,也会有痕迹。
  我急忙四下看去,平坦的山坡儿,没有一丝不对,在我看来被盗之处,这么多年过去,尽管与周围环境合二为一,但一定有蛛丝马迹,比如说从下面取上的碎石,墓穴因为墓门被打开造成的塌陷,可以容一人钻进钻出的地洞。
  我看看表,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我尽然连洞口都没找到。我开始沿着周围找,甚至我在想要不要就地挖下去,故意制造一个洞穴再掩埋,可那样工程量就太大了。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裂层处,无意间地一瞥,我一下兴奋了起来,我看到在裂层的尽头有一大片石块,这种岩石和我刚才站着的岩石一般无二。我一把抄起了工兵铲跳了下去,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想我找到入口了。
  裂层的出现是因为地震使两个板块之间分离,产生了巨大的裂缝,这没有形成裂谷,说明地震并不强烈,或者说下面是一块巨大到无法想象的岩石,那么,裂层的起始点在地表的表现应该是尖的,或者巨大的开口以及塌陷,而这里却有些规整,另外一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周围全是土层,唯独这里却是无数拳头大小的石块儿。
  裂层的深度距离地面大约两米五,我掏出了工兵铲,开始掏石头,我越挖越兴奋,因为一个明显的被石头堵住的盗洞出现在眼前。可是大约掘进了不到两米,开始出现了土层。我一度开始怀疑是不是我想当然了,可是这土层并不成块状,其中还夹杂着一些石头,这明显是起了固定水土的作用,好在它并不难挖。
  可是又朝前挖了不到半米,我却硬生生地挖到了岩石上,只是这岩石并没有让我失望,上面刻画了一棵植物,这树很有特点,两边分开的枝叶左右对称,下端藤蔓形成了互相连接的螺旋,上方的花儿并没有与枝干连接,却展现出了绽放的生命力。
  我用衣袖将图案擦了擦,又仔细地将周围的土清理干净,让整块岩石显露出来,理论上,我应该直接将这块岩石朝里推倒,或者挂上飞爪儿朝外拉倒,但我却不能那么做,因为我一个人无法将它再拉起来,我是来做陷阱的。
  于是,我开始朝着岩石的侧面掘进,我打算绕过这岩石,看能不能从侧面进入,也就是这个念头却无意间救了我一命。我本来以为这石头应该和墓穴的墓砖贴合在一起,那么我就用撬棍,将这岩块的一侧像开门一样撬开一条能容我进出的缝隙,待我布置完,再爬出来,再将缝隙堵上,那么就可以天衣无缝地完成陷阱。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岩石居然没有与墓砖相连,前方还是盗洞,待我的探灯照上去的刹那,我的寒毛都竖起来了,紧贴着这岩石的背面是三根钢钎,顶部支撑这一大块岩石,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直接将岩砖打翻,那么这三根比拇指还粗的钢钎就会掉落,顶部的巨大岩石就会砸下来,整个盗洞都将坍塌。这离得最近的人势必会被砸死。
  这手法......一看就知道是爷爷的手段。我勒个乖乖,差点被爷爷的机关给搞死在入口,还好我不是来盗墓的。我趴在盗洞口,手都在发抖,看来爷爷当年是没打算对后来的盗墓贼留活口,可见当年这个事儿让爷爷是多么地生气。不过,从侧面来说,当年的西境江湖还真是有点君子风范,你说要是跟爷爷他们大打出手的人里有哪个不开眼的认为那几个盗墓贼没有挖干净,再折返回来捡漏,那真是有来无回。
  我哪里还敢大意,急忙从盗洞退了出来,换上了潜水服,带好了装备,再次返回到盗洞口。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跪了下来,深深地磕了三个头。
  一个磕给爷爷,希望爷爷保佑,能让我借助您的手抓住这几个小毛贼。
  一个磕给墓主人,虽然知道您已被打扰,还是希望借助您的宝地,让西境不再有盗墓贼。
  一个磕给老天爷,感谢您让我在失去爷爷后,还能看到爷爷的手段。
  此时此刻,我感觉爷爷就在身边,看着我,他在微笑。
  慢慢地,他变得透明,化成了这天空的白云,就在湛蓝的天空之上,一只鹰在太阳间盘旋.......
第19章
险象环生
  我深吸一口气,再次钻进了盗洞,我小心翼翼地避开这门口的机关,一点点地朝里爬,大约前进了一米深,我看到一个朝下的洞口,里面黑漆漆的,我的头顶上的神火手电能清楚地看到底儿,并不高,大约有一米,我整个人慢慢地爬了下来,猫着身子,来到了甬道的尽头,我能直起腰,用探灯查看背后的景象。
  我惊讶地发现身后还有一个甬道,这才知道自己刚才下来的地方是当时盗墓贼斜打盗洞打到了甬道的顶端,堵着入口的大石头就是这甬道顶端的墓砖,真想不到这群盗墓贼是用了什么手段将大石头拖出来,丢到外面的。
  我静静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没有壁画,没有雕塑,只有深褐色的墓砖,我先检查了一下甬道,有不少的土顺着墓室的缝隙掉落,但整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
  我朝里走,甬道尽头变得开阔,这是一个独立的墓室,应该是堆砌宝物的地方,或者是放墓主人生前使用物件的地方,如今空空如也,我继续朝前走,突然,我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我低头一看,一条绊绳,我吓了一跳,整个人急忙蹲下,顺势朝后一滚,这难道是爷爷的第二个机关?
  大意了,我惊魂未定地缩在墙角,等待着机关地启动,我不知道会是什么,但是黑暗中什么都没发生,我壮着胆子,一点点地将头灯打过去,我下过无数的墓穴,从未向今天这般紧张。
  我看到了绊绳,我顺着它的轨迹一点点地看去,我又惊出了身冷汗,我看到绊绳一直连接到墙角,沿着墙壁的尽头有两支钢钎,这钢钎上被人涂色,与岩壁的颜色几乎一模一样,头灯打过去,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那黑色的阴影会让人以为是是墓砖边缘不平,造成的投影。
  我顺着钢钎的顶端朝上看,顶部的墓砖已经被人切割过,要不是钢钎顶着,早就塌了,我大气连连,额头上的汗如同下雨一般,我已经足够小心,还是中了招儿,这绳索是老式麻绳,能用年限不过是十几年,如今早已松散,那钢钎都已经隐隐被压弯。
  老天救了我一命,感谢岁月。我暗自惭愧,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爷爷的手段相比,还是太年轻了。
  如果说刚入盗洞的机关是防君子不防小人,那这个机关就是只防小人。一旦碰倒绊绳,头顶的墓砖砸下,连锁反应裹挟着上方的泥土,直接将人掩埋,可以想象到盗墓贼千辛万苦地清理干净了盗洞,下来以为安全,却又遭遇同样的机关。
  如果他们没有带足够的补给,损兵折将下,只能撤退。
  后面应该没有机关了,但我始终提着小心,也让我发现了第三个机关。
  我迈过已经腐朽的绊绳,几乎是挪着小碎步子地朝前走,我跨过了空荡荡的墓室,看到了第二甬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