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不群(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613

  “大江盟,漕帮,天河帮,海龙帮等,也都在南海挑了个岛。”
  “南海这块大肥肉,总算是分完了。”
  “我们前期对南海的探索,没有白费。”
  岳不群哈哈大笑,说道:“这么看来,怒蛟帮发大财了吧!”
  “谁说不是呢!”
  林易华笑道:“谢师弟这些天,日日在得月楼吃酒,都快吃吐了,现在各派,都在找他买船,或买造船技术的。”
  “兔兔更健康……”
  “哈哈……”
第310章
纵横六千里
  林易华向掌教汇报完,又匆匆赶向长安。
  如今的长安,居住着八万多人,但它已经是中华地界第三大人口城市,仅次于燕京和洛阳。
  燕京人口据称超过了十万,洛阳也接近了十万。
  这些天,长安热闹极了。
  武林各派但凡有些地位的门派,都有人来到了长安,要不是掌门带队,要不是副掌门带队,随行几个到几十不等,林林总总,超过千人。
  林易华风驰电挚,不过两刻钟就进入了长安,几个纵跃,来到了秦王府。
  数十个太华易字辈精英弟子,正在秦王府紧张和各派来人磋商盟约条文。
  三派联盟,曾预想到了会引起各派的注意,也因为太华教的争取,更因为地理上面的优势,把会谈地点选在了长安,方便接触各派。
  也因此,太华教不知不觉中,就慢慢主导了这次盟约的进程。
  昆仑和峨眉,都没有想到,太华教会通过这个盟约,提出这么许多的条文,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只能跟着太华教的脚步走。
  各派的势力范围划分,这是大事,但不是唯一的大事。
  太华教提出,统一各派的名称等级。
  如在长安盟中,拥有最大权利的几个门派,统一称‘教’或‘宗’,他们拥有在长安盟中最重要的投票权,能决定事务若干……
  次一级的二十几个门派,则只能称‘派’,拥有权利若干……
  再次一级的称‘门’……
  最低一级的称‘帮’……
  各‘教’‘派’‘门’‘帮’数量如何,何等资格才能拥有这些称号?如何晋级?相互间如何管理?有什么义务和权利等等,都一一提了建议出来。
  各派一开始都不太愿意搭理,你长安盟承认不承认,我都是这帮这派,难道我取个名,你也要干涉?
  可随着太华教把这些这些权利义务的条款一一摆出来,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哪是改个名这么简单呀!
  这特么的是分封诸侯!
  这盟约一签,不但地盘确定了,大义名份也有了,至少百十年内,没人能威胁到自己门派的利益了。
  不行,这得拼命争取!
  于是,各派又把太华教列出的条文一条条扳扯开了,哪条合理,哪条不合理,每天都在争吵,脾气暴躁的,约着晚上活动活动筋骨。
  这边没有扳扯完,一个斯斯文文的太华教弟子,又拉着各派弟子说太华教的难处,希望各派对太华教珍宝阁的生意多多支持,承认并保护太华金币的流通使用,杜绝假钱危害云云。
  许多门派也不太在意,几句好话出来,拍胸膛就应承了下来,不就是用太华金钱么,木有问题,没钱用的苦,大家已经尝够了,多谢太华教送来了方便。
  可这好事终究在少林派武当派面前被拦了下来。
  这些大派太明白钱的好处了,都提出入股珍宝阁,才能让太华金钱在其势力范围内流通。
  古乐无法,请示了太华堂后,开始与各大派扯股份的分配。
  丛不弃又提出大家统一境界名称,定期交流功法,共同奖励创造新功法的有德之士云云。
  各派被太华教弄得一惊一乍,都不敢轻视太华教的提议,又派出人慢慢细谈。
  各派势力范围内实行的基本律法问题。
  各城镇的管理架构问题。
  各城镇间的交通问题。
  各势力间的人员流通问题。
  中华一致对外原则。
  外族的处理原则问题。
  ……
  一个个了不得的事务被太华堂弟子提了出来,各派代表都傻眼了。
  大门大派的代表都赶紧派人回去,招来更多的门人参与研究讨论。
  小门小派都茫然了……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短暂的茫然后,他们就很自然紧跟在他们要好的大派后面,每天派人去打听各项事务的谈判进度,新条文如何确定,对他们有哪些好处或坏处。
  太华教自然占尽了地主优势,安排弟子对各条文进度每天进行讲解,越来越多的门派,也都把自己的意见通过太华教的口表达出来。
  最后,能派出门人弟子,参与到所有盟约条文谈判的,也不过七个门派。
  太华,日月,少林,武当,天柱,昆仑,峨眉。
  如无意外,这七个门派,将成为长安盟的七大教,或七大宗,他们将决定中华地界的所有事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条文被各派共同认同,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来,长安的气氛就变得越来越热烈。
  大家都知道,中华几千年的传统,随着世界大变,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如今,在这个千古神都,一个新的道统,正在一步步铸就起来。
  中华地界的乱象,必定会随着这次盟会,得到彻底的整治。
  一个崭新的秩序体系,正在慢慢建立。
  在这个新的、拥有无限未来的秩序体系里面,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受益者。
  他们或将开创一个新的门派,或将管理一府一岛,最最基本的,也能创立一个拥有巨大领地的家族。
  不单止各派来人如此想,就是长安城的数万民众也是这样想。
  局势如此,大势如此!
  谁也不能阻拦!
  大明到了中叶,人口已逾万万,士绅大量兼并土地,奉养宗室耗资巨大,商税零落,农税不堪重负,流民日众。
  许多问题都显现了出来,最大的表像,就是朝廷越来越羸弱,国力越来越差。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在寻求改良弊政,重振朝纲。
  这样的思想,也影响着一部分武林人士。
  不想这世界陡然大变,汉民十不存一,以前的那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幸存者们发现,汉民人口虽然少了九成,但大家拥有的力量,反而大大增强。
  最普通的个人,力量都得到数十倍的增强,稍稍学习一门武功,就能一纵数丈,力能扛鼎。
  武林各派这几年都在清理自己的势力范围,救助民众,等这一阶段完成后,大家就发现了大问题。
  前期越是热心救助民众的帮派,握有的力量,就越强大!
  一流门派暂且不说,就说辽东铁剑门这种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性帮派。
  大变前,门人弟子不过数百,老老实实窝在辽东,做着皮货生意,也不敢太得罪官府,更不敢触碰边军势力。
  可一场大变,辽东铁剑门活了两百多人下来,个个实力大进,不逊色以前的一流高手,又收拢民众救助百姓,在辽东管着五六万人。
  这辽东铁剑门门主一停下来,略一统计,自己也吓了一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