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不群(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3

  岳不群根据各人的天赋及性格特点,从藏经院中找出契合的武功及心法,一一授予这些对华山忠心耿耿的杂务弟子,承诺如达到二流境界,都将晋升为华山弟子。
  并给所有人等建立了个人事档案,以此为契机,开始改善华山的人事管理制度。
  如此一番作为,整个华山颓气为之一散,华山上下开始出现欢声笑语,展露出朝气蓬勃的气象。
  值得一提的是,春夏之交,宁师妹和赵师弟均双双突破华山心法六层境界,岳不群辅导他们转修混元功,两人表现出极高的悟性,修炼很快就踏入正规,两年之内,华山将增加两位二流高手。
  一年时间,岳不群把垂死的华山,从鬼门关拉扯了回来,并为她注入了勃勃生机。
第5章
奔向终南山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岳不群从朝阳峰走了下来,心中思考着修炼的问题。
  费时近十个月,紫霞神功第一层阳维脉及阴维脉基本修炼完毕,内力的增幅在两成以上,但岳不群对这个进度还是不满意。
  这样修炼下去,即使能超出师傅预计,四年时间就能跨入一流境界,岳不群依旧觉得太慢,终南一行必须要实施了。
  为了这一天,岳不群已准备良久。
  水靠、气囊、小风箱、笔墨纸张、油脂、碎布、干粮、火镰、衣物等都已备好,甚至准备好了油盐和调料,就是准备在那墓中呆上不短的时间。
  选择这个时候去探墓,是经过岳不群仔细考究的。
  通过一年的观察,岳不群发现关中地区冬天雨量极少,还不如夏季的一成。
  从水溪进入古墓,要经过一段隧道溶洞,夏天隧道充满溪水,但冬天则未必。
  毕竟隧道长度不短,杨过小龙女在水下走了一顿饭功夫才出来,至少也有三五百米,如冬天溪水枯萎,也许就不用潜水进入了。
  但其中有个问题不能确定,就是古墓的通风情况。
  岳不群估计王重阳设计古墓的时候,肯定借助了地下河来为古墓带来新鲜空气,但是否有另行设置其他通风设施不能确定,且近两百年过去,该通风设施还能正常通风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岳不群只能依靠地下河的天然通风才敢进入古墓。
  可冬季终南山是会下大雪的,大雪是否封住小溪出口,则要到现场才能确定。
  故岳不群准备在雪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寻找古墓,然后等到大雪封山,来确定出口是否被封。
  封住了,则只能等到雪化后才进入,如未封住,则万事大吉。
  岳不群回到有所不为轩,找来宁师妹、赵师弟以及钱叔张婶,道:“我近来修炼不甚顺利,故准备下山历练历练,或能有所促进。”
  “师兄,现在下山实不是好时机!”岳不群的所有物资都是宁中则陆陆续续准备的,心中早有预料,但事到临头,还是担心,忍不住劝道。
  “是呀!华山刚安定不久,皆因掌门师兄管理有方,你这一去,怕又生波折。”赵不争也不赞同岳不群下山,钱叔张婶也旁边帮腔劝阻。
  “华山的管理已入正轨,只要宣布我闭关修炼,应能安抚众人之心。嗯,师妹亲自安排送饭等事宜,不需让他人知悉。”岳不群摆摆手,示意这不用讨论。
  “那师兄何时能回?”宁中则无法,不再劝导。
  “我少则四、五月,多则半年就会回山,华山事物就拜托各位了。”又对各人负责的事务详细作了安排,才挥退众人。
  当晚,岳不群换了套旧布衣,背上三尺高近百斤重的特制旅行袋,乘着撩人的月色,挥手作别了依依不舍的师妹,向华山后山行去。
  绕过落雁峰,折向东南,沿着曲折的山谷一路前行。
  这一晚经行的路径,岳不群预先走过好几遍,早已熟记在心不至于走偏。
  运行着金雁功,一步八尺奔腾向前,月色下的深山,虫蛙鸣叫,野兽潜行,自有一番热闹。
  只要遇到猛兽,岳不群就放重脚步,沉闷的震动感,吓退了所有窥视的猛兽,熄灭了一切夜鸣。
  在他走向落雁峰时,一个瘦削的身影站在朝阳峰半山腰的树影下,目送着岳不群南去,细不可闻呢喃道:“这小子,鬼鬼祟祟的……”
  站了半响,转身下了朝阳峰,绕过玉女峰爬上了华山山门前的云台峰。
  岳不群若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脚下却不停,继续南下。
  有风清扬坐镇华山,华山很安全,岳不群放心得很。
  只是,岳不群多次夜间巡山,想看看是否能碰到这个暗中保护华山的师叔,但只斩了一个武功不过达到二流的探子,连风清扬的影子也没见到,只得作罢。
  天色微亮,岳不群已出了华山地界,来到蓝田左近。
  攀上个山顶寻了棵大树,几个纵跃爬到树冠下,捡根粗大的枝干坐下,就着白开水吃了干粮,背靠着树干调理内息。
  一个时辰后,岳不群睁开眼,已日上三竿,透过稠密的树叶,二十里外的蓝田城墙隐约可见,早起上山砍柴的樵夫已来到山外。
  岳不群不欲与人相见,背好旅行袋跃下树,又向东南行去,天黑时分,已进入了终南地界。
  终南山,地处长安之南,纵横四百里,千峰叠翠,谷深幽雅,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
  岳不群换上粗布道袍,简单缠了个道结,化作道士,终日在终南山名峰险谷间游走。
  餐风饮露,披星戴月。
  与樵夫为友,帮猎人下套。
  逢观必进,遇洞即探。
  如是月余,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从一小道观老道士口中得知,太乙峰旁十里处,有一不高山峰,峰顶尚存残垣断壁,相传为宋时全真驻地。
  辞别老道,待到山前,发现果然是座好山。
  山不甚高,约太乙主峰一半上下,占地却广,坡度略缓,山势浑厚,隐隐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气势。
  山脚已难寻山门痕迹,一路上行,果然在密林藤蔓间,开始出现零星经雕琢的石块。
  半山至山顶之间,树丛间遍布着大块建筑基座的石料,基本可确定为全真派祖庭了。
  时过境迁,昔日天下第一大派,早已烟消云散,全真道门分散北方各地,道义保留了下来,但是,全真武功传承,却已在江湖消失。
  岳不群祭奠了一番后,围着山顶绕了一圈,轻易就确定了后山位置。
  无他,沿着山体南部窄窄的山梁看去,相连的,只有两个略低点的小山,古墓必定坐落在这其中一山之中。
  回到前山,岳不群寻了个视野开阔且隐蔽之处,坐了下来,静静观察着山间。
  这一坐就是一日一夜,却是岳不群谨慎之处,以防有人有意或无意跟在自己后面,发现自己后续的动作。
  探秘古墓,关系到华山根基问题,一旦成功,华山底蕴大增,十年聚力,华山派就可重回江湖一流之列,由不得岳不群不小心。
第6章
进入古墓
  第二天清晨,确定身后无人的岳不群,转回了后山,藏好随身的旅行袋后,开始查探山间小溪的状况。
  两座后山中,小溪不过数条,岳不群轻易就确定了正确位置——只有一条小溪是从山洞中流出。
  岳不群转到山洞对面的山上,又观察了一日,才决定进入山洞。
  岳不群穿上特制的水靠,背好经过防水处理的包裹与四个火把,进入了山洞。
  水靠只到胸口,是因为岳不群一开始就打算趟水进去,尽量避免潜水。
  毕竟溶洞隧道中漆黑无光,也不知是否会出现岔路,万一潜错了方向,一旦气囊空气用尽,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岳不群决定,如果洞中水深不及顶,今天就进洞查看,如水流没及顶部,就只能指望下雪前看水位是否降到相应位置了。
  趟着小腿深的溪水斜斜上行,直到回头看不见洞口亮光,岳不群取下背着的一个火把,用火镰点燃,就着火光观察洞壁水痕。
  现在水位不到一尺,最高水痕在三尺上下,也就是现在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水量了。
  走了二十分钟左右,一直没多大变化的水位开始缓慢升高,却是开始微微下坡。
  三十分钟后,岳不群停住了脚步,此时水位已经到了水靠的边缘。
  岳不群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水靠高度在一米四上下,再往前走,冰凉的溪水就要浸湿衣裳了。
  岳不群举起火把笔划了一下,水面到洞顶尚有一米左右,稍一迟疑,就继续向前行去。
  水慢慢没过胸口,又淹没了双肩,随后盖住了岳不群的嘴鼻,直至没了头顶。
  值得庆幸的是,这段地势比较平坦,水位一直没有淹没洞顶。
  岳不群高举双手,一手抓着点燃的火把,另一只手举着包裹和火把,在水底步行。
  每行走二三十步,岳不群就要蹬出水面换口气,并观察前方水面与洞顶是否存在空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