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勇者翻过群山(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1096

  最受球迷关注的,可能就只是张伯伦被交易了。
  那是NBA诞生以来,第一次发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性事件。
  张伯伦被交易,使NBA第一次出圈。
  其实判断一件事是不是关注度高,尤其是各人的小圈子里,只要关注家里那些从不关心这些小圈子的长辈如何反应就知道了。
  张伯伦让勇士甩到费城,就是一起你家里的老妈会在饭店上突然问你:“那谁……张什么的好像被卖了,你晓得吗?”
  张伯伦得到了一群优秀的队友,他和队友在最初的时候,产生了不错的火花。他们普遍被认为是凯尔特人卫冕的最大阻碍。
  至于其他的强队,各有各的问题。
  在没有好的内线之前,湖人想要挑战凯尔特人,成功率几乎为0。
  前几年,埃尔金·贝勒决赛场均40+,杰里·韦斯特场均30+,结果抢七落败。NBA的历史上没有哪个双人组在如此发挥后依然拿不下冠军的。
  内线天赋不足让他们拉塞尔在那场抢七战里拿下传世的30分40篮板。
  而今,贝勒出现老态,韦斯特稳步上升,隐隐有和奥斯卡·罗伯特森分庭抗礼的势头。
  再说说罗伯特森的皇家队,两年前他们曾在季后赛里和凯尔特人血战七场。大o爆了绿凯的每一位后卫,却在抢七战差了口气。
  皇家队拥入超级新人杰里·卢卡斯后,本该拥有与凯尔特人一战之力的,但引起因为某些原因,他们神奇地自爆了。
  只要是皇家队输掉的比赛,如果罗伯特森的数据是全队最好看的或者看起来是全队最好看的,他一定不会为失败的结果背一分责任。他只会觉得“都他妈是老子凯瑞,这群废物点心就他妈是垃圾”。
  有时候,他会用30-40次出手搞下30分,全队最高,然后惨败。换到现代,是个球星都会表示自己手感不好,输球算他的。
  罗伯特森不一样:“我有一群没了我就不会打篮球的队友,看看爷拿了几分?要不是那群傻逼拖我后腿,这比赛能打成这样?”
  大o的自负和甩锅,以及对球队的控制欲,在他的自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有球队输球而他数据不好的时候,他才会觉得自己有那么点责任,但主要还是傻逼队友的错。
  是个人都会打成糟糕的比赛,凭什么他要一直c?指望那群废物点心带他飞一次有那么难吗?
  在这件事上,大o和大北斗达成了高度一致。
  不过老张有一点比大o厚道,他打得不好的时候不会去怪队友——不过也别把他想的太好,关于那些关键战掉链子的例子,他自己的总结是“非我不能,实为不愿也”。言外之意就是他如果像拉塞尔一样场场玩命,赢下关键战算什么?就是地球都给她踩出一个洞来。
  (引用某个读完老张自传的资深球迷的话:自传内容没有一点点的真诚,充全场吹逼,满篇自吹自擂的内容,话里话外就是告诉你输那么多不是他不行,不是对手行,而是队友傻逼教练傻逼管理层傻逼和他自己傻逼到居然不懂得硬气一点拿出全力来毁天灭地。)
  综上,可以阻止凯尔特人连霸路的,还真只有零换整的非常费城76人了。
  得到好队友的张伯伦大展掀翻凯尔特人的宏愿。
  但历史的早已注明了一切。
  韦夏醒来,收拾好行李,让李忠贤载他到机场。
  路上,李忠贤听见韦夏一直在哼着某个调调。
  “唱啥呢?”
  “这么有名的歌,你没听过吗?”
  “什么歌?”
  “《我有个朋友叫伊莲》。”
  “我知道啊席巴儿,你女朋友的名字嘛……嗯哼,你们到哪一步了?”
  韦夏无奈地道:“我是说,我唱哼的这首歌叫《我有个朋友叫伊莲》。”
  “还有这种歌?”
  李忠贤意外地嘟囔。
  韦夏不管他了,他也自言自语地开车。
  洛杉矶国际机场
  韦夏真的就看见了一群记者,似乎已经等他许久。
  韦夏更希望他们只是在那里等待科比的到来,而不是专程等他一个。
  如果是在那里等待科比的话,那他们的问题应该只是问问他们关于去新奥尔良参加全明星周末的想法。
  假如,他们是特意在那里等待韦夏,那么肯定又会问一些让人胃疼的问题。
  韦夏拖着行李,面戴墨镜,从来都不是焦点人物的他,忽然成为了媒体争相采访的焦点。从来不像其他的球员一样挂个耳机隔绝世界的他,突然想效仿那群人的做法。
  只是他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再想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
  因此,他需得面带笑容地走到记者们的面前。
  “你们好。”
  走到他们面前后,韦夏看出了他们身上的牌照,似乎都是洛杉矶当地的记者媒体。
  他微微放心,即使他政治不正确,也少有加州媒体攻击他,顶多就是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装死。
  什么都不做,就是帮他的忙了。
  “Wish,连续两年入选全明星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韦夏轻轻吐出一口气,他听到的总算不再是该死的苏丹问题了。
  “意味着很多,我非常感谢球迷的支持,所以我会在全明星赛上尽我所能,争取带来最好的表演。”
  就和他想的一样,记者没有为难他,只是几个简单的问题,例行公事地问完,就放他过关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爱钱的白痴
  航班开始倾斜机翼降低高度时,飞机上的韦夏非常担心自己能否生还。
  韦夏坐在头等舱的最后一排,所以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飞机盘旋、下降的整个过程,但是问题是,当飞机进入低空,开始颠簸的时候,他看到下面分明是一片无边的黑暗。那一瞬间,脑子里闪过很多可怕的念头:失控、迷航、迫降……
  事实上,韦夏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或者说只是证明他对这座城市的规模有太乐观的预计而已。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机场,这个机场小而简陋,离城市中心大概20英里,机场周围没有富人区,没有高速公路,甚至没有灯光。
  飞机坐得多了,对夜晚的城市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从几千米的夜空俯瞰大城市,绚烂的灯火往往像一个附着巨大灯泡的蜘蛛网:城市的中心各种灯光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炫目的、多彩的光团,而在城市的周围,蜘蛛网一般的公路灯火通明,将城市团团包围,然后放射线一般延伸至远方。
  但是,这些印象对新奥尔良统统失效,这个城市就像是黑丝绒布上的一捧珍珠,在一个近乎圆形的区域内,灯光明亮而均匀,看不到哪里是中心,就像平铺开的宝石星罗棋布地撒在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畔的土地上。
  而在这个星星点点的区域之外,就是一片彻底的漆黑,看不到有公路伸展向远方,夜空中的新奥尔良像沙漠中一座神秘的城堡,与众不同而令人好奇。
  从机场到酒店,大概需要20分钟,在这20分钟当中,新奥尔良的重建完成度在韦夏心中不断地降低,路边是丛生的野草,野草丛中废弃的房屋时隐时现,沧桑的木制电线杆上水浸的痕迹即使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都依稀可见。
  虽然是机场通往城市中心的主干道,但是路灯昏暗而且闪烁,有些地段的路灯甚至就是把一个大型聚光灯直接固定在电线杆上而已,夜风吹过,露在外面的电线摇曳不止。
  惟一让韦夏感到心情舒畅的是这里的空气,17个小时前鼻腔还在对抗着寒冷、干燥的“天使体温”,一下子换成温暖湿润,夹杂着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湾暖意的空气,甚至有一些幸福得无法承受的感觉。
  这里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比喻的话,空气的状况和质量和迈阿密或者佛罗里达类似。
  直到车程的最后两分钟,韦夏熟悉的美国城市才终于出现,摩天大楼、古老的欧式建筑、灰色的水泥墙、闪烁的霓虹灯,这些景色并没有让他感到惊讶,惟一令他惊讶的是,从进入城市中心到抵达酒店,时间是如此短,只有不足两分钟而已。
  官方为全明星们准备的酒店是一座1931年的老建筑,设施古老,但是非常清洁,看不出任何遭受过灾难的痕迹。据服务员讲,这座酒店重建时,所有的家具都没有更换,而是经过重新打磨油漆,焕然一新的同时并没有破坏历史的遗留物。
  新奥尔良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城市,在美国国土上,你再也找不到一座城市有如此复杂的历史:先是法国殖民地的首府,随后被倒手给了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又把这里交给了墨西哥,最后强大的美国欺负弱小的邻居,半买半抢地让这里升起了星条旗。
  所以,韦夏见到的新奥尔良人经常笑称自己是“私生子”,意思是身世很复杂,自己也说不清楚血脉究竟出于何处。
  历史的多样性造成这座城市的行为有时候让人无法理解。
  韦夏进入酒店房间内,透过窗户看见了位于酒店前面的卡特大街是新奥尔良最大的一条商业街。
  街边只有一种树,就是直冲云霄的棕榈树,在冬天的一片萧条当中,这种四季常绿、树冠巨大而且直冲天空的、有三层楼高的大树种满了一条街,视觉上极具震撼力,让人通常产生这样的错觉,这里不是重建中的新奥尔良,而是富足闲适的南加州海滨。
  然而,就在同样一条街道上,被水灾摧毁的建筑毫无掩饰地耸立在街边,斑驳破裂的墙体,半边脱落、里面一团漆黑的窗子,锈迹斑斑、摇摇欲坠的安全梯,和高大的棕榈树对比强烈,让人心中一阵酸楚。
  新奥尔良人对此的解释是:要让人们记住灾难,所以有些临街的建筑并没有急于维修,但是“十楼五残”的比例未免太高了一点。
  所以到底是为了让当地人记住灾难,还是当地政府学习比赛期间的菲尔·杰克逊无为而治,就是个需要经过漫长扯皮的破事。
  韦夏不想待在酒店里发霉,他听说科比去了其他地方,因为老伤发作,他本来打算退出全明星的。但官方希望全联盟最炙手可热的球星来给新奥尔良打气,因此他还是来了沙漠城。
  来是来了,但科比的团队提前表明态度,只是象征性地出场,大戏留给别人唱。
  由于不需要比赛中打太长的时间,所以科比到了沙漠城,以参加商业活动为主。
  今晚就不知道去了哪里潇洒,韦夏找不到人玩,只好戴上口罩独自出门。
  他沿着卡特大街一路向南,抵达如同黄浦江一般宽阔的密西西比河。立于大堤之上,阵阵风声伴着混黄的河水拍打堤岸的声音不断冲击着他的耳膜,远方著名的庞恰德雷恩大桥凌空飞架,偶尔几只沙鸥掠过,一艘装满原木的巨轮从眼前隆隆驶过,前往更加广阔的墨西哥湾,这般景色,让人不得不感慨造物主对这座城市的恩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10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