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勇者翻过群山(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1096

  即使贴住了马拉维奇,他也有办法进球。
  这种球员,只有从身体素质上碾压他,才有些机会。
  何况,这不是巅峰时期的马拉维奇,仅仅是新秀赛季,没有球权的他,已经具备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力了。
  比赛进入次节,里奇·盖伦好像不知道轮转时间表为何物。
  没有明显表现出疲态的球员继续打,马拉维奇是需要继续比赛的球员之一。
  凯尔特人摸索出了一套防守他的法子。
  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没法防的,但他与队友的隔阂,却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时任绿军主帅汤姆·海因索恩发现了一点:“那个华而不实的小子看来还没得到队友的信任!”
  他敢这么说,是因为他发现马拉维奇只要把球传出去就没人会回给他。
  无论他怎么跑位,有没有机会,他就像不在队友的视线里一样。
  这无疑是个糟糕的情况,五对五的全场比赛如果孤军奋战的话,再强的球员都不可能打出彩。
  老鹰一面冷落马拉维奇,一面又有保持进攻效率的底气。
  卢·哈德森开始拿出那一套甜蜜的跳投,贝拉米的高度在禁区是独一无二的,考恩斯只能凭借拼劲来消除天赋的差距。
  一场冲撞,考恩斯碰开了自己的眼角。
  他不得不下场,海因索恩不允许他在伤口还在出血的情况下继续打。
  刚休息一会儿的韦夏由此被换上,和考恩斯的替补汉克·芬克尔(Hank
Finkel
C)一起。
  这个芬克尔是1970年为止,凯尔特人队史拥有过的最高的球员。
  他是个标准的七尺长人,但除了长得高之外没什么优点。他在湖人开启职业生涯,转会到圣地亚哥火箭达到生涯巅峰,场均11分7篮板。比尔·拉塞尔退役后,凯尔特人引进了他,希望他支撑起凯尔特人的禁区。球迷看他是个白人,还长得高高壮壮,便对他抱着“白人高大版本的拉塞尔”的期待。
  傲慢的波士顿人终会发现拉塞尔是多么的独一无二。
  1969-70赛季,凯尔特人仅仅取得了34胜48负的战绩,自1950-51赛季以来第一次没有打进季后寒,被十三年里十一个冠军宠坏了的波士顿球迷们在主场比赛中给芬克尔喝倒彩,沮丧的芬克尔甚至考虑退役。海因索恩洞悉这支重建中的球队情况,也了解芬克尔的局限,海恩索恩知道芬克尔能力是做好一个角色球员的工作,他呼吁球迷不应为芬克尔“没能成为第二个比尔-拉塞尔”而指责他。
  差点被喷到退役的芬克尔在球队选中另一个中锋之后,留了下来。
  压力都到了考恩斯身上,只是作为一名替补中锋的话,芬克尔是合格的。
  芬克尔给韦夏的第一印象是宽。
  不是胖,是宽。
  他的体态,是典型的大白熊,肩膀很宽很平,体型非常健硕,可惜就是没有多少技术和运动天赋。
  他留着浓密的卷发,超长长浓超厚的鬓角,和长方形的小胡子。
  还有比这更典型的70年代白人形象吗?
  “洪多,我会为你保驾护航的。”他说。
  韦夏轻轻拍了拍他的背,“保护好你自己。”
  老鹰的内线不是开玩笑的,贝拉米和身高不足两米的比尔·布里奇斯都不是善茬,要不是考恩斯突然伤了,根本轮不到他出来对上这两位。
  重新上场后,韦夏收起了虚心求教的样子。
  向马拉维奇讨教的机会有的是,从今天开始,和老鹰队打比赛就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之一。
  他希望更多地了解马拉维奇,挖掘他身上的秘密,看看他还有什么见所未见的技术。
  如果可以的话,他想要触发旧时光的共鸣。
  旧时光和竞技场存在共鸣,这是韦夏早就发现的事。但发生在竞技场里的99%的比赛只是模拟赛。可是,有1%的比赛就像曾经发生在韦夏身上的穿越一样,成为了真实的历史。
  多年来,韦夏一直寻找着两个空间的关联,但他找不到蛛丝马迹,只能等待。
  有时候,如果他反复地打同一场比赛,那么竞技场和旧时光就会产生共鸣。某一场比赛里,他甚至能把现实中的自己的能力带到竞技场。
  只要大量地挑选与老鹰的比赛,共鸣迟早会发生。
  至于现在,他也得拿出真本事,不能让马拉维奇觉得哈夫利切克只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就像LSU那些场场把球馆坐满的观众一样。
  考恩斯换成芬克尔,马拉维奇对他抱着轻视的心理。
  这份心理让他的进攻受挫。
  芬克尔的能力再差,身高是实打实的七尺,宽肩长臂,站在篮下就是个具有威慑力的护筐怪物。
  马拉维奇的飘逸上篮,被芬克尔抬手,粗暴地打到了地板上。
  韦夏抓起了地上的球,不知从何处涌现的力量让他加速奔跑。
  这个感觉……
  韦夏睁大眼睛,经验告诉他,这是竞技场在与旧时光发生共鸣。
  旧时光度过的每一分,都是真实的历史。
  一旦两个空间发生共鸣,那么,竞技场里发生的每一件事,也将是真真实实的历史。
  无法解释的力量让韦夏将速度提升到最快,冲到前场,双手勉扣。
  发生这些事情最好的一点不是他接下来的表现都会被历史记载,而是他没有白和马拉维奇攀交情。
  第三节末,马拉维奇和哈夫利切克一对一单挑。
  韦夏使用背打靠开马拉维奇,翻身出手,虽然是砖头高度的跳投,对付马拉维奇却足够了。
  反过来,马拉维奇却无法用背身对付他。
  背身不是马拉维奇强项。
  当代所有已知的进攻技巧,背身进攻是马拉维奇唯一一个不能拿来上分的。
  他不是不会,是不擅长,是不如其他进攻技巧那么熟练。
  “再让我看看你的真本事吧!”
  韦夏突然间进行的单防带来了满满的压力,马拉维奇第一步被他判断出来,迅猛的横移让手枪的子弹好像卡在了枪管里。
  他跳到空中,但这里绝不是安全的。
  韦夏使出全力,起跳封盖。
  两个没有什么弹力的白人互相比单挑,哈夫利切克赢了一点。马拉维奇却是在被帽之前,双手抓着球使了个别扭又刚好可以躲开封盖的空中拉杆。拉杆之后,他的身体已经开始降落,本来起跳高度就一般,这么搞只要把握不住出手时机,让脚落地,就是走步违例。
  马拉维奇看起来早已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出手,双手转出了一线的生机,就在韦夏面前,别扭地投出球。
  这种勉强到极点的球,这种拧巴到不知道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的拉杆投篮,却有着极高的命中率。
  韦夏看着那球打板弹进篮筐。
  “这就是手枪皮特的魔法吗?”见多识广的约翰·莫斯特也被这一球震惊了。
  不只是莫斯特,其他人也一样。
  马拉维奇是韦夏在60-70年代遇到的,唯一一个感觉不到技术上和他有代沟或者代差的球员。
  其他的远古巨星,韦夏都是以了解、观摩他们打法为主,借鉴也没什么可借鉴的,时代限制,他们各有不足,可是马拉维奇,和他对位不仅妙不可言,还经常被他随心所欲地施展的各式进攻手段所震惊。
  总结起来,韦夏只有一句话,和马拉维奇对位,其乐无穷。
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相大白的预言
  从梦中醒来,韦夏回想起和马拉维奇打得那场比赛,还有他从对方身上领略到的技巧,实在是很难相信那是一个70年代的球员。
  哪怕他是那个10年中技巧上造诣最高的球员,时隔40年依然不落伍,委实是不可思议。
  距离现代篮球越远的球员,技术上的缺陷越多。指环王和大北斗都是技术粗糙靠身体雄霸天下的典型,单看他们的投篮动作,那个滑稽的无辅助手单手发力的业余投篮姿势,以及当时还在发展的篮下脚步。这些缺陷本身都是时代的限制,怪不得他们。引领了潮流的J博士放到现代也是个粗糙的前锋,天勾贾巴尔的左手威胁远远不如他的右手……唯独马拉维奇没这些问题。
  马拉维奇之前,最让韦夏吃惊的远古巨星是“珍珠”厄尔·门罗,他的后转身放现代也是一大杀招,难以防守,在当时也是划时代一般的存在。他和马拉维奇一起引领了外线面筐进攻的革命。但门罗的那些技术,放现代并不新鲜。
  昨晚的那场比赛,马拉维奇使出的那招假切拨球和假投切传让韦夏如痴如醉。
  今天的训练开始前,韦夏去查询了马拉维奇的资料。
  维基百科第一条就是让人沮丧的“June
22,1947–January
5,1988”,然后,韦夏便知道为何他对马拉维奇一无所知了。
  他盛行的大学时代是60年代末,10年NBA生涯说不上多么成功,远远没兑现参选前人们对他的期待。退役后虽然也做过解说员的工作,拍了一些面向初学者的基础教学视频,但他在1988年心脏病发去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10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