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1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2/2895

  “……”郑伯爷。
  ……
  晨曦将现时,
  屋门被从里面推开,
  剑圣从屋内走出。
  瞎子则顺势起身,笑着问道;“您感觉如何?”
  剑圣笑了笑,道:“感觉,想现在就找田无镜再打一架。”
  “您必胜。”
  “也劳累你了,在这里守了这么久。”
  “应该的。”
  “郑凡呢?我得谢谢他。从进盛乐城开始到现在,我于剑道之悟,精进良多。”
  “主上留下话了,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剑圣点点头,他本就不是什么迂腐之人,看了看天色,剑圣开口道:
  “忽然,想喝点儿了。”
  瞎子马上道:“成,我去让人置备盘花生米,再配一壶黄酒,三个酒杯。”
  “三个?”
  “这酒,自然得去苟莫离在的屋子喝,味道才更足。”
  剑圣笑了。
  ……
  奉新城外,
  一辆马车在缓缓地行使,
  一队骑兵,分列左右,进行护送。
  前方出现一座临时搭建的亭子,一张木顶,三侧挡板,留一面通风。
  亭内,
  坐着一身着白色的蟒袍的男子。
  马车外围的骑兵即刻散开,马车于亭前停下。
  车帘被掀开,一个白发老者在仆人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
  老者身着一身黑色的长袍,身形看似瘦削,眉宇之间,却宛若有罡风之气。
  乾国文圣姚子詹曾自嘲过,
  他说自己一生行的是荒唐事,做的是荒唐诗,做的是荒唐人。
  这不是自谦,而是因为他确实放荡不羁爱自由,于诗文中,他自由,于朝堂上,他自由,于家族里,他亦是自由。
  为了配上自己上述的三句荒唐,
  姚子詹还特意点上了另外三位。
  大乾江南有一大儒,一甲子之前,就文气远扬,却一生拒绝入仕,中举立家,为家族田亩免去赋税报了家里养育之恩后,没去上京参与春闱,而是一甲子如一日,行走于民间,办私塾,不收束脩,教穷苦人家子弟识文断字;
  其年轻时,佳作不少,但执其教尺后,所念所诵,皆以三字经以及一些启蒙诗为主。
  却被姚子詹奉为一生做的是正经诗,毕竟,没有比教书育人,有教无类,更正经的诗文了。
  大乾西山郡,曾有一位读书人,春闱得中,殿试上,被官家亲点为探花,却未曾去续写那探花风流韵事,而是于半年后,辞官归乡,西山郡因旱灾频发,所以是乾国里少数的穷困之地。辞官归乡后的他,便带着族人和乡民,开挖水渠,设计河道,一做,就是二十年,久经风吹日晒,曾经的探花郎,如今看起来,和老农,没什么区别。
  读圣贤书,做圣贤事,再者,民以食为天,社稷,以民为重,故而,他便是一生行正经事。
  第三位,
  不是乾人,
  而是一位楚人。
  其出身于大楚陈氏,陈氏,也是楚国二等律贵族,但其人却非陈氏嫡子,甚至,不是庶出,乃是,私生子。
  其一生,随母姓,姓孟,名寿。
  孟寿成年后,入大楚文史阁,与其座师一同修整了《楚史》,记叙的是从初代楚侯入楚至当下。
  《楚史》修撰完成后,三十岁的他,入晋,受闻人家邀,修撰《晋史》,七年得以修成。
  闻人家许以千金,想让其于《晋史》中,为自家美言,春秋笔法一二。
  但其依旧固执地在《晋史》之中坚持留下一笔,自徳宗皇帝后,帝族大权旁落,三家分晋之象已露。
  直接点名了,晋皇一脉的权力,是在徳宗皇帝后,开始被司徒家、闻人家、赫连家这三个封臣家族分食。
  闻人家因为这一句,关押了他三年,期间,威逼利诱,均未能逼其改笔。
  后,闻人家老家主离世,新家主上位,其人敬重孟寿风骨,赦其离境。
  自此,世人都称孟寿,史笔如刀。
  修撰《晋史》的七年,加上被囚禁的三年,离开晋地时,孟寿已经四十了,后来,有文人因此做诗,而立入晋不惑出,春风依旧少年郎。
  孟寿没有归楚,而是受乾国官家之邀,入了乾,于上京翰林院,花了三年时间修撰了《乾史》。
  故而《乾史》开篇太祖皇帝本纪中就直言,太祖皇帝掠其天下。
  一个掠字,表明乾国开国,是靠着欺负掠夺人家孤儿寡母才起家的。
  乾国官家没关他,也没难为他,礼送其出乾。
  孟寿于四十四岁,入燕,修撰《燕史》,这一修,就修到了现在,修了近三十年。
  一则是因为,大楚贵族尊崇复古,古籍众多,且保存完好;晋国有闻人家这个喜好风雅文华的大家,也是藏书丰富;乾国更不用说了,一座翰林院,可谓是文华荟萃,且乾国历史,本就短。
  而燕国,虽开国八百年,然则几乎一直都在打仗,皇帝都时不时地会战死,其余方面,就很少有人去详细记录了,且燕人,对文教这方面,本就不重视。
  也因此,修撰《燕史》,没有那么多手边的史料和古籍去考证和对校,很多时候,只能亲力亲为,早些年,还得去燕国各大门阀之家登门求书;
  再者,人上了年纪,精力也就不如从前了,修史,自然也就慢了。
  不过,孟寿一人,周游列国,修四大国史,堪称天下史家之最。
  姚子詹评其人曰:史笔如刀,非笔如刀,非史如刀,乃执笔者心性如刀;
  称其为,做一世正经人。
  眼下,
  孟寿站在亭子外,看着亭内站着的人。
  田无镜走出亭子,俯身一拜:
  “老师。”
  孟寿入燕,曾求书于田氏,田氏允之,唯一请耳,收田氏子无镜为徒。
  所以,孟寿是田无镜文教一道上的老师。
  师徒见面,没有丝毫生分。
  孟寿摸了摸肚子,道:“为师饿了,有吃的么?”
  “备下了。”
  “好。”
  孟寿在田无镜的搀扶下进了亭子。
  亭子内的小桌上,酒菜早已备好。
  孟寿拿起筷子,吃喝了起来。
  田无镜也拿起筷子,陪着老师一起用食。
  少顷,
  孟寿放下了筷子,田无镜也放下了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2/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