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1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6/2895

  乐焕也道:“自然得由钟老相公挂帅。”
  大乾三边,在杨太尉主政时,倒是能维系住表面上的平和;
  但实际上,一片靠着走私、喝兵血过日子的军镇集团,他们的内部,怎么可能真正相安无事?
  魏镇、梁镇、陈镇,统称三边,但这三边其实有着很强的独立性,早些年燕乾没打仗时,他们互相甚至因为走私关口的分赃不均还闹过械斗。
  杨太尉虽然是个阉人,但在整合上面确实是一把好手,这也是他当初做三边总督时朝堂大人们也选择默认的真正原因。
  现如今的姚子詹,更是个好好先生,也是极好地维系住了局面。
  但如果要打仗,要出兵,该怎么配合?
  三边不提,还有西军,还有祖家军,还有其他各地这几年移驻过来的客军。
  谁能号令三军?
  这不是圣上一道旨意就能解决的事。
  乾国不同于大燕,那两位侯爷,甭管谁统兵,下面各路兵马都不敢有屁放。
  所以,数来数去,也就只有老钟相公,才勉强有这个资格。
  然而,
  当话题拐到这里时,
  钟天朗却没有像乐焕和韩老五一般,说出自家父亲的名字。
  贾天化也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位当朝驸马爷。
  随即,
  乐焕和韩老五也看了过去。
  钟天朗深吸一口气,没说什么,
  因为他的父亲,
  他那位自去年就躺在病榻上的父亲,
  他,
  不支持北伐。
  ……
  西军北上后,就未曾调离三边。
  对于乾国朝廷而言,如果说百年前的那一场大溃败已经过去太远印象有些模糊的话,那么三年前的燕人南下,足以让他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
  故而,
  燕人离去之后,
  乾国朝廷调动江南之力,开始重新编练新军以及继续充实三边,毕竟,那是对燕的第一道防线。
  因为这几年,乾国朝野一直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燕人很可能会再度攻乾。
  无他,
  打乾国,
  太容易了。
  甚至,不少人觉得,燕国那位皇帝是否会后悔,要是当初镇北军和靖南军主力是南下攻乾而不是攻晋的话,所取得的收获,应该是更为巨大吧?
  毕竟,有战略眼光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
  他们很难以理解,燕人主力开晋并非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因为彼时赫连家和闻人家的联军,已经近乎攻破了燕人的马蹄山防线。
  再打下去,三晋骑士不用半年,就能开赴燕京城下耀武扬威了,让那位雄才大略的燕皇,体验一把乾国官家的待遇。
  再者,
  乾国上次在战争中,确实丢人现眼,但正是因为乾国三边重镇以及三边大军的存在,燕人哪怕是打过了汴河,却依旧只能选择退去,未能占领乾国一寸土地,因为不破三边,燕人根本无法真正染指大乾。
  好在,这一条,懂的人很多,所以战后,朝野上下都赞同继续扩充三边,且挤掉三边兵册上的水分,整顿吏治。
  西军的驻地,其实还是在绵州城,就是那座曾经被郑伯爷两度刷军功的城池。
  只不过,西军以绵州城为中心,建立了一座规模极为庞大的军寨,且在近年,又开始对绵州城进行新一轮的扩建。
  不得不说,
  大乾,
  还是有钱。
  三年前燕人南下时固然行军极快,除了少数几个州府外,未能真正地去搜掠地方,但一通兵戈,乾国北地其实损耗很大,燕人还极为阴损地选择了在春耕前开战,直接影响了整个乾国北方的一年耕作。
  但即使是这样,乾人依旧能继续调兵北上,继续修建城池,同时还能维系住整个三边体系的正常运转。
  那一晚在上京城,小六子喝多了,曾对郑伯爷说过,可恨江南不在燕国,若是他姬老六手拥江南这块膏腴之地,他爹别说横扫东方一统诸夏了,就算是发病了想要攻打荒漠,甚至打穿荒漠后再去西方看看,他都有信心满足他爹。
  甭管能不能打得过,但至少,可以有这个依仗和资本,敢去做这个念想。
  也因此,这也是燕皇念念不忘攻乾的原因所在了,乾国,太富饶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太富饶了,所以打仗不行。
  而此时,
  于西军中独当一面,堪称旗帜,且于整个三边体系之中说话都绝对有分量,连姚子詹这位文圣兼三边总督都得事事恭请的西军统帅,钟文道钟相公,正躺在病榻上。
  一名老妇,正在伺候他喝药。
  老妇已经年过五十,不是妻,也不是妾,她是一个西南土著,小时候乾国平定心安之乱,她被钟文道救下,自此之后就留在了钟文道身边伺候。
  她是仆,但在钟家却有着极高的地位。
  就是钟天朗见着她,也得喊一声“嬷嬷”。
  “老爷,二老爷在外面候着呢。”
  钟文道睁开了眼,他的脸上,已经浮现了很多处老人斑,这位曾经叱咤西南一手擎起大乾西军衣钵的男子,终究是……老了。
  老妇看着眼前的男子,
  心里,十分落寞。
  她还记得当年,英俊的他出现在自己面前,将自己提拉上马,阻止了自己被杀红了眼的乾军士卒蹂躏的悲剧。
  土人其实没有什么国家观念,也没有民族观念,在他们眼里,很多时候,对面山头的寨子和乾人一样,都是他国人。
  所以,她对钟文道,并没有什么国仇家恨。
  但岁月无情催人老,
  昔日横刀立马的年轻将领,如今也难逃老卧病榻的宿命。
  “让他,进来。”
  钟文道吩咐道,声音里,满是疲惫。
  老妇点点头,喂完最后一汤匙药后,缓缓地退去。
  少顷,
  钟文道的弟弟钟文勉走了进来,时人称钟文道为老钟相公,而称呼他钟文勉,则为小钟相公。
  钟家门楣,其实就是靠他们支撑起来的。
  三年前,老钟相公先行率十五万西军北上,随即,在朝廷的运作下,西军精心培养出来的西山营骑兵,被分裂出去,执掌者,正是钟文勉。
  西军的分家,也是从那时开始。
  近年来,朝廷一边大力编练新军一边则扩大了对老军头的补给,尤其是在大肆裁撤了京营这尊每年吞噬财帛钱粮无数却在战时毫无作用的累赘之后,朝廷对西军的支持,更为游刃有余。
  但一码归一码,西军的分割,却从未暂缓,现如今,算上钟文道和钟文勉两部,剩下的西军,更是被一分为三,都是由另外三家原本也属于西军将门体系却在钟家之下的将领分辖。
  同时,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也在施行,朝廷开始着力于治理西南。
  但,这些,在钟文道看来,太急了。
  虽然韩相公他们在朝堂时,大乾以文抑武得很厉害,但韩相公他们其实是懂得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对西南局势,也有着深切的认知,西南局面的破解之法,不在当代,而在下一代,甚至是,再下一代。
  用时间去换取西南土著的认同感,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乾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6/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