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2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2/2895

  燕京城西平街刺杀赵九郎一战,郑凡答应过他,只要赵九郎死了,先前的债,一笔勾销。
  后来,徐闯觉得继续在平西王府待着不错,也就待下了。
  其实,自打入了赵地,看见燕军在郑凡的命令下开始打草谷收集粮草后,剑圣的目光,就没离开徐闯的身上。
  郑凡负手而立,
  道;
  “本王,也是会去温明山的,不等等?”
  徐闯跪伏下来,行礼:
  “属下,不敢等呐。”
  “为何?”
  “因为属下知道王爷心里有气,这气,梁地也有一份,属下清楚,等王爷的大军打到梁地之后,王爷会对梁地做什么。”
  “本王一向仁慈。”
  “属下明白王爷您的仁慈。”
  “回去当如何?”
  “属下会上温明山。”
  “若本王来了呢?”
  “属下请王爷上山喝茶,打只山鸡,为王爷亲自烤鸡肉串儿。”
  “呵呵,若本王不是来喝茶吃饭的呢?”
  徐闯沉默了,
  道:
  “闯,就这一刀一剑而已。”
  “没瞧出来啊以前,行,你走吧。”
  “多谢王爷成全!”
  徐闯很认真地向郑凡磕了三个响头;
  随即,起身离开。
  剑圣有些奇怪,对郑凡道:“我原以为你会说,你要是走出这个院子,温明山,自下而上,鸡犬不留。”
  “我是不会说这种话的,我很仁慈。
  他要走就走呗,人各有志嘛,强扭的瓜,也不甜。”
  “好的。”剑圣点点头,“今天的你,确实是这样。”
  说话间,
  徐闯又走了回来。
  剑圣开口道:“忘带东西了?”
  徐闯摇摇头,看向郑凡,跪了下来,道:
  “王爷,属下不走了。”
  “本王没逼你。”郑凡说道。
  “是,王爷一向仁慈。”
  “嗯。”郑凡看了看剑圣,“看,这不就是被感化回来了么?”
  剑圣微微皱眉,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也,过于儿戏了一点。
  先前,
  徐闯刚出去,就碰到了薛三;
  薛三笑着对他说:
  “你走后,日后大军至温明山,自下而上,鸡犬不留。”
第六百四十二章
立旗!
  “哟,我当这是谁呢,这不是大侠么?”
  一中年书生手持纸扇走入一家面馆,瞧见了坐在里头正闷头吃面的陈大侠。
  陈大侠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书生。
  这书生他认识,毕竟他与姚师的关系极好,自然认得姚师前些年所收的关门弟子——苏明哲,人称小苏先生。
  当年,郑凡就是借着“苏明哲”的身份,和大楚摄政王同乘一辆马车,参与到公主和屈氏的大婚之中,屈培骆还曾许郑凡以重金,希望这位“小苏先生”能够为自己的大婚作诗一首以求千古流芳。
  结果,
  诗,自然是没作成;
  但千古流芳,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同样的,
  当年苏明哲之所以没能代替自己的师傅参加屈氏和皇族的大婚,原因就在于他因水土不服,在楚国边境的达州病了。
  结果就由陪同他的陈大侠独自将师傅的信递送上去。
  然后陈大侠碰到了郑凡,配合上了演戏。
  最后,
  那边郑凡抢着公主开溜了,
  另一边在楚国边境达州地界养病的苏明哲刚养好病靠着师傅和自己的名望在当地纳了两个贵族女子作妾,正好不得意时,前来追击“小苏先生”的楚军,直接将其抓入了大牢,活脱脱地成了郑凡的傀儡。
  连最后跑路时都能帮忙吸引一部追兵,可谓从头到尾都拉满了助攻。
  苏明哲其实并非那种翩跹公子的模样,恰恰相反,他其实比较富态。
  只是,“公子”“先生”这类的称呼比较多了,很容易就给人一种固定的既视感,世人传颂时,也往往是赞扬其才情以及其和姚师的师徒缘分。
  要真是“胖”名远扬,倒也是好的了,至少当初的平西王就没办法假冒他了。
  陈大侠开口道:“你吃不吃?”
  “走,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说着,苏明哲就拉起了陈大侠的手。
  “没结账呢。”陈大侠挣脱开了,先重新拿起碗,将里头剩下的面连带着面汤快速吃了下去,再放下铜钱对掌柜的喊了一声,这才陪着苏明哲一起上了街对面的酒楼。
  虽然曾在楚国配合着郑凡演戏,回到乾国后,陈大侠其实并未被“处置”,因为那时燕人还未和楚人开国战,楚国国都也没被靖南王烧掉,燕国势大的局面,远没有现在这般夸张和明显。
  故而,乾人当时看待“抢亲”这件事,是当作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在看;
  是那种,叫你们平日里都辱我,这次我得好好笑死你的情绪宣泄。
  而陈大侠和平西王的私交,在时下风气里,并不算什么大事儿,陈大侠毕竟是江湖中人,而且有姚师为他做背书,最重要的是,他的剑道天赋极强,假以时日,成为三品剑客几乎不成问题。
  哪怕是乾国的银甲卫,也不至于晕乎到非要将本国未来的下一个“百里剑”给赶走的地步。
  至于苏明哲,因郑凡当时做了一首“满江红”,那首词,实在是恢宏气概得让人赞服,且伴随着郑凡身份地位以及战绩的不断飙升,越发让这首词在文坛的地位也得到了拔高。
  但要知道,原本这首词最开始传出来时,那一句写的是“壮志饥餐燕虏肉”,署名还是“小苏先生”;
  苏明哲后来曾多次放言,说平西王爷能借自己的名号写下的这首词,是他苏明哲的荣幸。
  在这一点上,苏明哲可谓是得到了其师父的真传。
  瞎子就曾说过,乾国文士善于互相吹捧,也就是炒作,而当世此道之集大成者,就是姚子詹。
  酒楼档次并不算太高,二人上了二楼一处包厢,里头已经坐着一男一女。
  男子很年轻,面容俊秀,自带一股子飘逸之气,且身旁放着一把青底打蘸的剑。
  女子妩媚,嘴角有一颗恰到好处的美人痣,尤其醒目的,是其手腕以及耳垂下,有些过于密集的环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2/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