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2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5/2895

  这时,
  许文祖又开口道:
  “王爷,可惜老侯爷不在了,若是此时老侯爷在这儿,该多好啊。”
  许文祖是老镇北侯府的人,他称呼李梁亭,私下里都是叫老侯爷。
  “会欣慰的,老许。还记得……有十年了吧,好像都不止了,在御花园,我看着老侯爷在那里烤羊腿。
  他说,这大燕还是太小,争来争去,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致。”
  “这的确是老侯爷会说的话,哈哈。”
  “要来了。”
  郑凡的目光变得严肃了些许,
  坐在下面的许文祖也马上收敛了笑容,起身,虽然很艰难,但还是跪伏了下去:
  “昔我大燕有幸,得先帝爷,得老侯爷,得南侯;
  今我大燕有幸,得陛下,得王爷。
  自八百年前大夏风起,诸侯争雄,天下逐鹿;
  诸夏诸夏,
  被叫了太久太久,也是越听越觉得别扭,是该改个称谓了。
  愿吾辈子孙起,
  风无论是自荒漠吹来,还是自雪原吹进,亦或者是山谷大泽回荡、东海碧波追逐;
  凡风所涂抹之处,
  皆为玄色;
  凡日月所照之地,
  皆为燕土!”
第六章
列祖列宗
  大燕的皇帝,刚打完了一套太极,又盘膝坐下练了一会儿吐纳,随后神清气爽地去泡了个澡。
  自打五年前“治病”之后,皇帝对自己的身体,可谓极其珍惜。
  当然,五年前的那一场最后的官场清洗再加上内阁制度的平稳运行,姬老六可谓完成了“收权”与“放权”的和谐。
  国事交由内阁去做,尽可能地将自己从繁忙的案牍之中解脱出来,但属于皇帝的权柄,依旧稳稳地捏在手中。
  皇帝在黄昏时走入了内阁,对外的牌匾上,写着的是“清政殿”。
  诸位阁老一起起身向皇帝行礼,皇帝微微颔首示意大家伙坐下,再示意魏忠河命一众小太监将银耳羹送与诸位阁老。
  清政殿首座是一张龙椅,只有皇帝来时才能坐上去,此时,太子坐在龙椅下面的一张桌前。
  皇帝这明显的“养生加放权”,对比先帝在位时的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甚至是对比皇帝刚登基时那两三年的兢兢业业,实在是有着太多的“散漫”;
  按理说,诸位阁老们应该对此有很多怨言的,最起码,得劝谏劝谏,陛下,咱不能那么闲啊。
  虽然,皇帝在大方向和新政把控上,一直做着主导,每年户部上呈的年结也都是按照预期的增幅,只会超额完成目标从未有亏欠;
  但,您好歹做做面子活儿啊,还想不想史书上留个勤政的好名声了?
  最重要的是,皇帝在治国方面,尤其是民生经济方面有着远超寻常大臣的水平,户部尚书在皇帝面前就像是初入货行的伙计面对老掌柜,所以,皇帝当“吉祥物”的话,无疑是让大家伙的工作一下子变得厚重繁琐了许多。
  不过,如何对付这些阁老,皇帝也是很有心得,他清楚这些大臣们想要的是什么;
  造反……他们还真没这个心思;
  做官做到这一步了,所求的,也就是个青史留名了,最好,能陪享太庙。
  所以,皇帝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当今太子,放在了清政殿。
  太子在这里,一开始干着“小太监”一样的活计,端茶递水;
  但总能问问看看,变相的大家伙都成了帝师,而且培养调教的还是未来大燕的皇帝;
  就如同是剑圣将龙渊毫不犹豫地送给摄政王府长公主一样,江湖人对传承极为看重,阁老们也是一样。
  他们希望自己的政治哲学,可以灌输到太子身上去,从而让自己的思想,可以在未来,继续光照整个大燕。
  也因此,
  皇帝“懈怠”政务,阁老们看在皇帝把太子丢过来的份儿上……忍了。
  看见自己父皇来了,
  因为自幼早慧太懂事所以不得不一直承受“重担”的太子爷,
  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他将手头的一些折子整理好,主动走向自己父皇。
  皇帝坐了下来,开始批阅折子。
  清政殿的氛围,再度恢复肃穆。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皇帝将面前的折子“清理”好了,示意太子拿下去分发。
  揉了揉手腕,皇帝下意识地想打个呵欠,再看看下方坐着的阁老们,皇帝稍微用手做了些遮掩。
  很多时候,人会刻意地绷紧了弦去忙碌,不是喜欢这种绷紧的感觉,而是心里清楚一旦松懈下来,只会不停地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而后一泻千里。
  才这会儿功夫,皇帝已经觉得疲惫了。
  内阁一开始是五个人,后来一再扩充,现如今,清政殿坐着的阁老,有将近十五人,只不过,核心圈子,也就是拿捏主意坐梨花木太师椅的,只有五位,另外十个,其实更像是打下手的阁老,但不管怎样,也是入阁了;
  慢慢熬,慢慢混,总能有指望坐上一把椅子的。
  之所以要扩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政务太累,阁老们往往需要超负荷工作,所以,很容易病倒,有些,将养将养,休息休息,还能很快再爬回来继续为大燕操劳,有些……病倒后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所以,内阁的人数必须多,方便填补。
  权力,是一枚毒药,它不仅能让帝王呕心沥血,也能让臣子们一边熬着腥红的眼一边继续对这种状态甘之如饴。
  “诸位,可以歇歇了,待会儿随朕一起去赴宴吧。”
  今日,宫内设宴,有五年前加封摄政王时的规模。
  阁老们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没人有异议,分别起身,找负责伺候自己的太监去净脸和换袍子。
  清政殿两侧,单独开了寝房,方便阁老们小憩一下继续操劳,省得来回出宫麻烦,不少阁老半个月才出一次宫回一趟府;
  外头有一说法,那就是看看这入阁的大人们,哪怕普遍年纪不小,但想那乾国姚子詹,还能继续生个小儿子小闺女出来呢,可偏偏大燕这入阁的阁老们,一旦入阁,家里就不诞子息了,一树梨花,真没功夫去压海棠喽。
  太监们从寝房内为阁老们取来正服,见大家着装完毕后,皇帝走在前面,太子跟在后头,再后头,则是总共三排十五位阁老。
  撇开晋东的那座王府不谈的话,
  这一行,
  已经算是大燕真正的权力核心队伍了。
  宴会规模很盛大,不仅有燕国的王宫贵胄,还有荒漠十三部的质子……亦或者叫,小王爷。
  整个荒漠如果切半分的话,真正能和燕国有密切交集的,其实是东边荒漠,而西边荒漠,则和西方联系比较紧密。
  相较而言,东边荒漠人口最多,部族也多,实力也更强,当年蛮族的王庭,也立在这块区域。
  自南北二王一同碾碎王庭后,荒漠蛮族开始了分裂,这几年下来,可谓脑浆都打出来了。
  大燕天子更是一口气册封了十三个部落为“王”,惠而不费的头衔,直追当年大皇子在雪原时带着萝卜大印去“官嫖”。
  蛮族的衰落,燕国的崛起,已成不可逆之势,再加上皇帝借鉴了曾经平西王府对雪原的手段,且做了因地制宜的改良,在加剧了荒漠部族分化的同时,也加强了燕国对那里的渗透。
  十三个蛮族“小王爷”一同向大燕皇帝行贺,送上祝福。
  今日宴会的主题,是燕国皇家的一个节日,搁先帝爷时,应该是皇帝带着宗室们忆苦思甜,最典型的就是让皇子们坐在那儿吃难以下咽的窝窝头;
  可偏偏这一次,皇帝却大肆操办了起来。
  皇帝起身,站在宴会最高处,与他们随了一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5/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