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2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9/2895

  大燕的文人在外一直被他国所瞧不起,仿佛文教这类的事务在大燕天生就水土不服;
  但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一年年运作下去,大燕的文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去增长。
  但大燕的文人,还是不喜佩扇子而喜欢佩刀,不喜乘轿子,而喜驭烈马。
  因为大燕的那位摄政王爷,不仅著有兵书,为天下读书人做兵事启蒙,更是文道之上才华横溢,让乾国文圣大骂将高雅之物玩成了流水词调。
  大燕的摄政王爷并不是很喜欢做“诗词”,因为他觉得这样很没品;
  这其实是心里话,但传扬出去后被外人解读上特意对标打击的乾国,暗讽:百无一用是书生。
  再者,
  近些年来,自皇宫御书房内,不断的有陛下与摄政王之间的信笺流出。
  信的格式,很正式,完全可以直接拓印上史书,陛下与王爷在信中一同为大燕的现在与未来殚精竭虑,共谋方向。
  不过,真正让民间所关注的,还是信中偶尔会流出来的摄政王的佳作。
  佳作,那是真的佳作,每一篇都是千古名篇;再配合上摄政王的故事在茶楼酒肆里无与伦比的人气,使得其诗词每每都能很快地铺扬开去。
  所以,现如今摄政王爷,不仅仅是大燕军中的第一山头,同时还是大燕文人的……行为楷模。
  流金河畔的望春楼上,
  一身便服的姬成玦伸手轻轻拍打着栏杆,
  手里端着一杯葡萄酿,
  对着站在其身边的首辅大人毛明才笑道:
  “朕希望我大燕的文人,能做诗词,能著文章,能明道德,同时也能骑马持刀安天下,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而不是乾国那帮酸气腐儒,只知道比个什么多大年纪后一树梨花压海棠。”
  “陛下圣明,其实,这本该就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才是。”
  “可惜了,姓郑的是不愿意来做朝中做官的,否则……”
  “摄政王爷若是要入朝,那臣这个首辅位置,只能乖乖地递给他了。”
  “哈哈哈哈,不提这个,不提这个。”
  皇帝转身,走入包厢,毛明才紧随其后。
  包厢里人不多,魏公公带着年公公正在摆放着碗筷。
  皇帝坐下了,毛明才也坐下了。
  年公公则和魏公公一起,站在旁边。
  “年尧。”
  “奴才在。”
  “坐。”
  “奴才遵旨。”
  年尧坐了下来。
  “现如今,我大燕正和你楚国打第二场国战,你觉得如何?”
  年尧回答道:
  “回陛下的话,国战进行时,京城内的官员可以休沐,百姓可以放灯,陛下治下的大燕,比之当年,比之先帝爷时,要从容太多了。”
  “朕相信,这是你的心里话。”
  “是,国力较量上,大燕,已在楚国之上,更何况,战场现如今还在楚国境内。
  陛下给奴才看的奏报,拉锯点,在三郡之地,楚国富裕之地在北方,与乾国恰恰相反。
  且这次大燕军队,是以堂堂之师开入,并非像过往那般,击之就退,对楚国国力上的伤害,将无比巨大。”
  “继续说,边吃边说。”
  姬成玦用筷子夹起一只虾,旁边魏公公准备上前帮忙剥,却被姬成玦挪开;
  皇帝亲自剥虾,扭下虾头,蘸了蘸醋,送到嘴边吮了一口再丢下;
  随后,再慢慢地剥虾身,抽出虾线,再蘸了蘸醋,最后送入口中咀嚼。
  “其实,楚国现在所用之法,就是奴才当年在楚国当大将军时面对大燕军队时的战法,能拖就拖,能熬就熬。”
  “你觉得,能熬下去么?”皇帝又夹了一只虾,继续剥。
  “奴才觉得,是能熬下去的,虽然对楚国国力损耗极大,但主动出击的话,代价太大,且胜算,着实太低。”
  “呵呵。”
  皇帝将新剥好的虾,蘸醋后丢入身边毛明才的碗里,
  又从魏忠河那里接过一条湿毛巾,擦了擦手,
  道;
  “你怎么没守住?”
  “奴才是贪心了。”
  “那你怎么能保证你的继任者,就不会贪心呢?”
  “奴才……确实无法保证。”
  “其实,打仗的事儿,朕不懂,朕也懒得去学了,因为朕是皇帝,做皇子时没那个机会,做皇帝后,还真不能乱学东西,最怕学了个半桶水一知半解,反而会害了国家。
  呵呵,就跟乾国的那位太上道君皇帝一样。”
  乾国官家最经典也是流传最广的两个例子,
  一个是当年只是一个守备的摄政王入京面见乾国官家,当面讥讽其不知兵;
  然后乾国官家“冷笑”一声,自以为智珠在握,下令三边兵马不得回援,让不到七万的燕军,大摇大摆地在乾国北方领土上,打进来了,又撤回去了,同时,放任了镇北军靖南军借道开晋。
  第二个例子,就是乾国官家亲自挥师,企图围歼当时还是平西王的摄政王,最后摄政王成功突围的同时,还分兵将乾人的国都给端了;
  等乾国官家回到废墟一般的上京城后,惊愕地发现在兵难中逃出去的太子,竟然已经登了基,还给他追封好了谥号……
  且还不是个美谥,里头竟然有一个“厉”字。
  这两件事,
  当事人都是摄政王,压根就瞒不住,乾人想瞒,燕人也不答应,会渴着劲儿地帮他宣扬,再加上乾人自命清高的模样,早就为诸夏他地之民集体不顺眼,所以大家会合起伙来,一起编排乾人寓言故事。
  不过,单纯这两件事上,乾国那位官家确实是犯了错;
  但凭良心讲,还真情有可原。
  第一次,乾国官家是输给了靖南王田无镜,完全被靖南王看破了手脚,从容借道,甚至还帮忙打了个策应;
  第二次,乾国官家是对着了自认为不那么会打仗还处于“略懂”边缘颇有些不自信的平西王郑凡。
  一个喜欢修道养生的官家,精通帝王制衡之术已经算可以了,却偏偏要亲自下场要和大燕两代军神打擂台,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年尧点点头,道:“大燕两代圣君,皆懂得识人、用人与信人,此大燕愈强之根基。”
  皇帝其实很不喜欢把他自己和他老子摆在一起夸,
  朝堂上时,那是没办法,得捏着鼻子认下他爹留下的政治遗产与影响力,这私下里嘛……
  “朕那父皇要真能懂得完全放手,也就不会有第一次望江之败了。”
  第一次望江之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姬成玦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就是自家老爹想要扶持一下姬姓的大将给自己大哥安排上去了么,结果差点把自己大哥给一并毁掉。
  “所以,朕这里,就得吸取教训,姓郑的要粮,给粮食,要民夫,给民夫,要兵马,给兵马,要啥给啥,随他造。
  千金难买一省心呐。”
  “陛下胸怀广阔,千古帝王,罕有能及陛下者。”
  “你是不是想说,你年尧当年在楚国,没这番待遇?”
  “奴才不敢……”
  “我姓姬,又不是姓熊,有什么不敢说的?其实吧,这事儿真不怪你家的那位皇帝,你年尧,也配和那姓郑的比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9/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