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27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8/2895

  “不是,这次你三爹我,亲自带着你去帅帐,其实,最放不下你在这里受罪的,还是你亲爹,不是你亲爹吩咐,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回来。”
  郑霖撇过脸去。
  “那我呢?”
  大妞指着自己的脸问道。
  母亲不在家了,父亲也不在家了,阿弟也要走了……
  薛三笑道:“自然是一起去,你外祖母想见你嘞。”
  “唔……”
  “怎么,你不想见你外祖母么?”
  “以前是挺想来着。”大妞说道。
  “现在为什么就不那么想了?”
  “谁叫爹都把楚国给打崩了呢……
  唔,
  外祖母和舅舅现在肯定需要家人安慰。”
  说着,
  大妞走到郑霖身边,一边用龙渊斩下自己的衬衣帮郑霖包扎一边抚摸郑霖的后脑道:
  “阿弟,咱们一起去见爹爹,多好,又能出去玩耍了。”
  郑霖原本冷冽的目光,在面对自家姐姐时,永远都无法维系,只能低下头,选择了默认。
  大妞继续道:
  “听娘亲说,打仗时的爹爹和平日里的爹爹,完全不一样哦。”
  “呵,又能有多少差别?”
  ……
  春日还早,但春雨,似乎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始润湿这片大地了。
  帅帐中的卧榻上,
  郑凡坐起身子,拿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大口水。
  一袭长发披肩的熊丽箐也随之起身,依偎在自己丈夫肩膀上,手指,情不自禁地在丈夫胸口处轻轻勾勒着圈圈;
  郑凡伸手,抓住了调皮的柔荑;
  熊丽箐马上尝试挣脱,近乎带着些许哭腔道:
  “不来了,不来了;
  妾身怕了,怕了,求夫君放过,真的吃不住了呢。
  夫君打仗时和平日在家里时,真的不一样哦。”
第五十二章
江湖对决
  赵地的酒馆有一特色,酒馆就只卖酒,不搭菜;
  赵人好酒,讲究个喝酒就是喝酒,要那下酒菜的,通通是不懂酒的。
  有一则故事一直在赵地流传,赵国国主请大燕摄政王喝酒;
  摄政王见面前只有酒,没有菜,不由纳罕:菜呢?
  赵国国主坚定地说赵国喝酒,就无菜,要上菜,得撤酒;
  摄政王不高兴了,说:孤要下酒菜!
  赵国国主坚持说规矩不可破;
  摄政王怒拍桌子:给孤上菜!
  赵国国主随之大喝道:既入赵地,则遵赵地规矩,在我赵国,这喝酒的规矩,比天子都大!
  摄政王最终不再坚持,与国主以赵地规矩饮酒三杯后,再撤酒上菜。
  这个故事,在赵地民间流传甚广,赵地百姓们对此可谓是津津乐道,每次聊到这里,都不自觉地扬起脖子,面色泛光。
  虽说,但凡稍微上点台面的其实都能清楚,这个故事压根就无法推敲;
  首先当今赵国国主,是在燕人大军围都城时造自己父亲的反,在燕人的支持下才得以上位的。
  他有这个胆子,在大燕摄政王面前硬脖子?
  更别说什么动辄大喝,赵地规矩大于天子的话了,真敢这般说,信不信人摄政王直接一巴掌给你拍死换个人当这赵国国主?
  但老百姓就爱听这个,也倾向于相信这个。
  其实,自古以来,就算是在史书上,也不乏有名臣当面呵斥敌国君主的记载,写得可谓是豪气冲云霄,这其中,以乾国例子最多。
  嗯,被呵斥的君主,大多也是燕国君主,结果往往是燕国君主在乾国使臣的浩然正气面前,自惭形秽,一次次地败倒在乾国士大夫的文人风骨与大乾文华礼节面前。
  鼎盛时,没出使过外国,没显露过浩然正气的,都不好意思位列朝堂上做那相公。
  赵地小酒馆内,客人不少,这座酒馆所在的小城,算是来往商旅去南门关入晋地的必经之路,故而一直不缺人气。
  酒馆内是不卖菜的,但酒馆外头,有不少小商贩贩卖一些从果脯、瓜子花生到熟食的下酒物,客人进了酒馆,要了酒,占了桌,再遣同行一人去外头扫一圈,买些下酒物过来,酒馆也不会说什么。
  说白了,赵地酒馆的风气,其根本还是始源于百年前赵地属于四战之地,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那时的酒肆,一个布头盖子加几张凳子外搭两坛老黄酒就能开张了,是真没余力再鼓捣其余的吃食以及环境,大家伙渐渐地就养成了类似的“凑台子”的习惯,习惯久了,就成了习俗。
  酒馆二楼,一白衣女子手里拿着一壶酒,痛快地一饮而尽;
  附近桌上甚至楼下桌上,不少江湖大汉,目光都留意着这一幕。
  只觉得这女子气质不凡,这喝酒的姿态,也是让人眼馋。
  女子对面,坐着一女童,女童正专心吃着汤圆。
  一大一小,俩女子,长得忒像,应该是一对母女。
  赵地的治安不算很坏,但也不至于路不拾遗,尤其是从当年大燕摄政王一怒之下屠了梁国都城后,大量梁人迁移进了赵地,使得一些干黑营生的小帮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也没人傻乎乎地看人家母女单独坐那儿就上去调戏。
  行走江湖的,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衣着不要华丽,否则容易被看作肥羊;二是随行女眷,不能过于显眼漂亮,否则容易引起歹心。
  这是寻常老百姓都知道的远行道理,再加上这些年战乱频频,世道不安,普通人胆儿变大,贼人则是变多;
  故而,
  敢于大大方方露面不遮掩的,多半是真有这股子底气在的。
  酒馆有说书先生,秃头,脸肥,个儿矮,旁边帮忙拉弦儿的,是他闺女,一脸虎妞相;
  说书先生姓周,正讲的是那楚国战事。
  说那范城主帅,是那野人王转世,领着数万野人大军,硬生生地干趴下了大楚谢柱国的谢家军;
  说那靖南王世子与那摄政王爱将陈仙霸,各领一路铁骑,绞杀那谢渚阳,差点没能回到古越城;
  说那大燕摄政王,一人独立军前,持一把乌崖,大战大楚皇族禁军十八位武官教头,斩杀十七名,独留一人被吓破了胆后放任其逃走;
  说那燕军,不仅冲阵的骑貔兽,连后方民夫拉车运粮,也是用的貔兽,百万大燕铁骑,一声令下,近乎将那楚国的天,给直接捅破了个窟窿……
  一顿神神叨叨的讲述,破绽很多,难圆其说的也很多,但说书先生并未给下方听客们提茬的机会,一波又一波,一轮又一轮,各种形容各种飞沙走石,跳动起大家伙儿的情绪;
  最后,
  堂木一拍,
  发出一声感慨:
  “直娘贼,这煌煌八百年大楚,这一遭,怕是得完求喽。”
  而后,
  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8/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